平塘民族中学引进民俗体育“舞水龙”教学可行性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324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平塘县民俗体育“舞水龙”引进高中校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

1 前言

1.1 选题的背景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体育教育必须要全面贯彻落实 “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构建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课内外有机结合的体育新课程体系。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终生身心受益活动,使体育课真正成为学生所喜爱的一门课程,把体育课程建设成为一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同时各地区各学校可以以本地体育文化传统和体育特色为基础,交流展示本地民间体育和发展体育活动在新的动态范畴,增强体质,掌握和运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发挥学校教育的传承作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走进课堂和教材。从全国来说,贵州省可以算是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最积极、开展内容最多、开展程度最深的一个省份。平塘县位于贵州省南部,地属贫困偏远山区,是一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近 60%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布依族居多。而舞水龙是全县人民最喜爱的民俗体育项目之一,在每年的农历 5 月 5 日全县都要举行一场大型舞龙表演活动,部分是学生参与其中,这就为舞水龙引进校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其次民俗体育“舞水龙”引进校园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能更好的传承民俗文化。
...........................

1.2 选题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体育已占据着我国学校体育的主导地位,西方体育几乎把民族体育所取代,这极大的限制了我国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在学校的开展,导致我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有的甚至退出历史舞台。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要充分发挥有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等各方面的作用[2]。国家应鼓励各级学校挖掘和开展更多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来增强学生的体质,减少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校园体育运动的内容尽可能的多元化,倡导更倾向于健身、娱乐、兴趣的培养,这给优秀的民俗体育文化----舞水龙步入学校提供了契机。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每一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有各自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价值。“舞水龙”作为平塘县布依族传统文化,深受人民的喜爱。它操作简单,设计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参与的人数多,是一项很好的民俗体育健身项目。然而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会舞水龙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就给举办舞水龙增加了难度,甚至觉得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多而取消该项目,长期以往将后继无人令人堪忧。
因此,把民俗体育“舞水龙”引入校园,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学校课程,丰富校园文化,更新教学知识结构,使平塘民俗体育“舞水龙”得到更好的传承,进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民族精神。
..........................

2 文献综述

2.1国内研究现状
缪祥如在《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营销模式研究》一文中指出,把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相结合,有利于突破民族传统体育现有发展的瓶颈更是保护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开发利用传统体育旅游项目过程中,拓宽发展途径,促进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对文化资源建设、经济建设、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
李浩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机制探讨》一文中指出,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离不开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与保护措施,以及通过相应的立法环节来保驾护航;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跟少数民族地理景观、历史建筑、风土人情整合起来,推出符合时代特色的旅游产品,比如推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利用先进传媒技术大力宣传,使更多的人知道和熟悉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推动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顺利发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包含着极强的地域性和文化性,通过在学校教育中推进其传播发展,发挥现代教育设施和方法带来的优势和进步,推进其发展主要通过教育传播。
王南童在《浅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及传承的社会价值分析,提出为更好的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政府部门应重视和支持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开展,积极支持和鼓励各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挖掘整理并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陈丽霞,南芷妍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基于我国硕士论文的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状况,指出既要着眼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体育赛事的传承,又要着眼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渊源、形成特征、发展变化、文化功能及传承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此外,笔者还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出了理论对策和建议,但缺乏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发展和保护的对策 。
.........................

2.2评述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有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的研究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校园研究非常丰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侧重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承、保护及引进校园来进行开发和保护但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的研究主要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为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体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入校园研究主要是解决学校场地器材不足等问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而对民俗体育“舞水龙”相关研究极少,随着民俗体育引进校园研究的不断发展,平塘县民俗体育“舞水龙”研究的价值就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具有紧迫性。地方政府和学校需要平塘民俗体育“舞水龙”进校园的引进思路、改造方法,需要调查与研究支撑。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7
3.1 研究对象 ...................................... 7
3.2 研究方法 ........................... 7
4 平塘民俗体育“舞水龙”的起源变迁与文化研究 ............................. 9
4.1 平塘民俗体育“舞水龙”的起源变迁 ........................... 9
4.2 关于文化结构的划分 ....................... 10
5 民俗体育“舞水龙”的价值分析 ................................. 12
5.1 教育感化的价值 .......................... 12
5.2 娱乐健身的价值 ............................. 12

8 平塘民族中学引进民俗体育“舞水龙”的调查与分析

8.1 平塘民族中学师生对民俗体育“舞水龙”的认知
8.1.1 学生了解民俗体育“舞水龙”的途径
亲身观看的事物,印象才会最深刻。调查表明,有 93%的同学是通过观看表演了解民俗体育“舞水龙”的,有 2%和 3%的学生是通过“他人介绍”和“媒体网络”了解的,可见,平塘民族中学学生都知道“舞水龙”运动,且有 93%的同学是现场观看过民俗体育“舞水龙”印象深刻(见表 9)。

..........................

9 结论
9.1 平塘民族中学引进民俗体育“舞水龙”进校园是可行的。通过对平塘民族中学师生认知及意向调查分析,充分说明了“舞水龙”民俗体育在学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得到学生和体育老师的认可。
9.2 民俗体育“舞水龙”引进高中校园要进行改编和改造,通过改编和改造水龙适应学校的运动场地,适当增大和缩小水龙让不同体质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改编、改造动作难度,解决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民俗体育“舞水龙”,适应教学和传承问题。
9.3 民俗体育“舞水龙”引进校园可运用在学校大课间、大型文艺活动的表演项目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大课间和大型文体活动表演项目引入相对简单。
9.4 通过调查发现校本课程开发是平塘民族中学引民俗体育“舞水龙”进校园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倾向于通过校本课题招标等研究模式,开展“舞水龙”民俗体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写校本教材,具体规定平塘“舞水龙”民俗体育教学内容的方向、目标、范围、体系以及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
9.5 平塘民俗体育“舞水龙”教学,寓教于乐,是一个团队合作的大项目,在训练或竞赛时有助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和体育道德,进而全面落实体育学科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