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综述
1.1 高校篮球教学研究
1.1.1 教学改革思路的相关研究
潘前等在《新形势下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思路》文章中指出,在高校篮球课中要始终灌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指导思想,要在养成学生习惯和发展学生能力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融入娱乐性和健身性的教学方法。曹竟成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探析与尝试》的文章中,对高校篮球教学的整体思路设计、教学模式思路、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为高校篮球课教学思想的转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2]。 陈荔妮等在《浅谈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对策》的文章中,通过对高校篮球教学的实地调查,发现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加快高校篮球教学改革进程的高度,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1.1.2 学生学习现状的相关研究
朱泳在《大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篮球运动参与程度的研究》一文中,通过调查和心理测评等方法,对篮球运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给予肯定的评价,他认为篮球运动在改善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方面有着显著成效,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改善[3]。胡一鸣在《山东省高等师范院校篮球主项提高课学生学习行为研究》中总结出,学习氛围、文化基础、上课兴趣是影响学习行为的主要因素,并且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学生不同的心理过程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行为。
1.1.3 考核评价的相关研究
张成在《谈篮球课程的学习评价》中,对篮球课程学习评价进行了充分阐述,并对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做了详细介绍。[4]隋传忠在《高校篮球专项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目前的高校篮球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要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无论是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对老师的评价都应该采取动态评价的形式,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评价体系。
.....................................
1.2 高职高专篮球课研究
李健兵在《对高职院校篮球选修课按需分类教学的探讨》的文章中指出,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高职院校篮球选修课应该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为了提高学生上篮球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满足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对篮球选修课的不同需求,根据各学生的需求目标进行分开教学。
万卫东,董建军在《试论高职篮球课程教学法》一文中,对篮球课教学方法的使用提出了要求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他们认为,高职学生在课堂学习篮球技术时,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形象化,示范动作准确直观,安排练习循序渐进。
吴俊茂在《“高职”篮球运动应赶上新世纪步伐》一文中提出,高职院校的篮球教育要顺应篮球运动发展趋势,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依托篮球课堂教学和课余训练两个重点环节,使学生全面掌握篮球技战术并在训练比赛中有效运用。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高职院校篮球课研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这说明大家已经认识到这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并且已经开始重视了,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教学思路改革、学生学习现状及行为调查等方面,虽然有涉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果,也仅是单一教学法研究,并不能满足篮球这一综合性运动的特点,所以本研究要加大对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以适应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学习。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高职高专女生篮球课教学方法优化组合运用作为研究对象,以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查阅了大量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高校、高职篮球课改革,高校、高职女生篮球学习等方面的资料,包括《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国优秀论文网数据库》共 160 篇论文。并对收集到的信息加以分析、研究,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走访体育教育及篮球专业的相关专家、学者,对论文的框架结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问题向他们进行咨询,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实施。
走访高职高专一线篮球课教师,就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场地器材、女生上课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等情况进行访谈,了解高职高专女生篮球课的第一手资料,为论文撰写作准备。
从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7 级大专女生篮球课班选取 2 个教学班各 40 人作为实验对象,并随机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调查问卷、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测评,以测定篮球课教学法优化组合的运用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上篮球课的兴趣;是否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篮球技术的掌握。
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测试。测试各项指标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查看是否存在差异,若无差异则分组成立,开始进行实验。
实验中,按照学校篮球课教学进度,实验班采用教学法优化组合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法进行教学。经过一学期的篮球课教学(32 学时),在期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全体学生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及身体素质测试和篮球技术测试,测试内容和实验前一致,将测试指标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以证明实验是否有效。
...........................
2.2篮球课教学法优化组合方案设
2.2.1篮球课教学法优化组合的涵义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方法的优化,是教师选择在规定时间内(或是最少的必要时间内)能够取得现有条件下(课堂教学的内容特点、班级特点、环境特点、物质条件等)最佳效果的教学方法。[13]可是,优化出来的各种教学方法,并不能简单的叠加到教学实践中去,否则会造成教学逻辑性、顺序性、合理性和高效性的混乱。我们要将具有互补性和能够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就是教师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对现有的、已掌握的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合理的优选,然后组合、运用和创新的过程。
具体到高职高专女生篮球课教学中:由于篮球课教学内容繁多,女生掌握篮球技术比较困难,且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普遍偏低,教学难度较大,这就给我们运用教学法优化组合提供了必要性。但是,篮球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法优化组合来提高学习兴趣和上课的积极性,使同学们能够掌握基本技术动作,完成教学目标,增强身体素质,这又为我们运用教学法优化组合提供了可行性。
通过查阅文献和调查问卷发现,高职高专女生篮球课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对篮球运动缺乏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研究提出了改革教学方法的设想和思路。这毋庸置疑是非常正确的,但大多研究只是进行了一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或实验。在一学期甚至是一学年的篮球课教学中,除了常规的教学方法外,只单一引入一种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所以本研究针对高职高专女生对篮球运动兴趣不高,上课积极性较低,篮球技术掌握及运用能力较差,身体素质提高不明显,课外参与篮球运动情况较差的问题。计划有针对性的运用能够提高女生上课积极性的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使高职高专女生能够愉快地掌握篮球技术并在以后的体育锻炼中可以运用这些技术及练习方法进行身体锻炼,从而达到喜爱篮球运动,参与篮球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并从篮球运动中获得喜悦,收获健康的目的。
.......................
3.1 篮球课教学法优化组合方案设计..................................11
3.1.1 篮球课教学法优化组合的涵义......................................11
3.1.2 高职高专女生篮球课教学法优化组合设计思路.......................11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结果与分析
3.1.1实验前后身体素质的结果与分析
身体素质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体育课要完成的根本任务。体育课无论进行哪个项目的教学,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最终都要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身体素质检测的结果直接决定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成败。也正是因此,教育部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为了我国测量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标准。所以,本研究以《标准》中的必测项目为测试项目。
从表 6 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同学的各项身体素质均有提升,但程度各有不同。其中实验班的仰卧起坐和 800 米较对照班有明显差异,说明利用篮球课教学法优化组合的模式上课,对学生的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提升有明显效果。分析原因,应该是实验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有游戏法、比赛法等,这样使每个同学都是一个决定球队胜负的关键,同学们都不想给自己的球队拖后腿,所以在练习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吃苦耐劳,甚至有些同学为了在下节课的比赛或游戏中获胜,在课下还在刻苦练习,这就为自身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结论与建议
结论
(1)本文的教学法优化组合是针对高职高专女生篮球课的实际情况,运用常见的各种教学方法,突出娱乐性、健身性、趣味性、基础性的特点,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阶段,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取舍和组合的研究。
(2)篮球课教学法优化组合的运用对提高高职高专女生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方面效果明显。
(3)篮球课教学法优化组合的运用对提高高职高专女生传球、运球和行进间投篮的成绩和动作规范方面效果明显.
(4)篮球课教学法优化组合的运用对提高高职高专女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课余篮球活动参与度方面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