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326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该课题立足于数学教育理论和变式教学的实践,首先对现阶段极具中国特色的变式教学进行了探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数学教育应用变式教学的必要性、数学变式教育对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意义、发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意义、变式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四个角度对变式教学研究的价值进行了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1 中国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现状
变式教学作为一种中国教学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绝大多数课堂中能够得到相对较为普遍的应用。在早期的课堂中的变式教学,其目的性较为简单,操作也十分的随意,变的过程和目的仅仅是通过简单的数的变换、题目中文字的简单改编等来进行机械化、填鸭式的教学,以达到学生能够应对考试中相类似的题目从而来取得相对较好的分数,这样的变式仅仅取得了变式教学所能达到的最为基础或者可以说最为不值得一提的应试教育的基本要求。顾教授以及他的团队通过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了通过适当的变式教学可以让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成为有意义学习,而对变式教学的不恰当应用也会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了被动灌输和机械操练的学习.变式教学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关注,并在课堂实践中逐渐得到重视[1]随着我国课改的进行和不断的深化,一线教师在运用变式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时的目的性和使用方法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由纯粹的模仿练习式的变式逐步的转化到究其概念、性质等的内在的联系而进行的变式,也开始有了一定的系统性。进行变式的目的也开始朝向培养学生思维发展。
作为一名自 2009 年本科毕业后一直奋斗在教学一线的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要目标逐渐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机械做题考试得分,到教会学生怎么学知识,到培养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进行了一定程度上质的转变。是什么促使这种转变的进行呢?初入课堂职场,以分数为指挥棒,研究最多的是历年考题,总结必考必会考点,促使绝大部分学生进行了机械式的学习,将学生的学习变成了模仿和记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在低年级时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而随着年级的增高大部分学生出现针对中等偏上难度习题的学习困难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促使我第一次审视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课堂的“氛围”,进行了以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成绩为主的教育思想下及其机械化填鸭式的教学。

................................

1.2 进一步研究变式教学的意义
“变式教学”在我国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并不算新鲜事物,甚至是我国特殊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中国的课堂教学绝大多数呈现出来的是大班教学,课堂上,教师一直占据主导位置,把控着整个班级的所有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清晰、有效并且高效的将知识传达给学生.正因为这种课堂呈现模式,使得部分没有经过深入长期深入我国课堂教学的西方学者及部分经历过填鸭式教学的国人仍认为中国课堂教学采用的教师灌输式教学.但如果深入到我国现有的课堂教学中,会发现现如今的绝大多数中国教学课堂,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有效参与性,变式教学便占了很大的比重.

变式教学在一线教学中,被教师们有意无意的使用,但由于一线教师对大多数的工作时间分配给了具体的教学工作,而缺少系统的对变式教学的理论学习和深入研究,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适当应用,使得变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过于随意,这样也使得变式教学在教学过程或多或少也存在很多教学隐患.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能会因为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回答或某些回答得到启发而对已做好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进行随意的变式,这种变式就极有可能偏离教学目标.

1.2.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数学教育应用变式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改显现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尤其关注创新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命脉,“教学是一个过程”,教育之道体现在“悟”。传统教学过程让学生接受知识过于被动,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束缚,学生可以被形象的比喻为机器人来接受学习,借助于大规模的练习来实现游刃有余,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减弱,单方面借助于苦学的意志来掌握知识,导致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无法活跃。

.............................

第二章 数学变式教学的理论研究

2.1 中国变式教学的起源
变式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已有比较久的应用.上个世纪 80 年代,我国著名教授顾泠沅先生及其团队最早将变式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研究,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理论分析[4].将原本较为模糊的数学变式的概念进一步规范化,并对数学变式这一概念进行了拓展外延.在原有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即变异空间的构建”等理念更是为变式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理论基础.
2005 年顾泠沅先生与黄荣金、瑞典学者马顿合作发表了《变式教学: 促进有效的数学学习的中国方式》. 几位学者教育家经研究探讨,认为变式教学是有效的促进中国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的方式.就“中国学习者悖论”从变式教学的角度,揭示了其狭隘性,及中国数学课堂教学之中的合理成分,并且论证了几个著名的西方教学原理对这一理论的有力支持,特别是瑞典教育学家马顿(F.Marton)提出的“现象图式学”理论为变式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2.2 数学变式教学的含义
2.2.1 变式教学的含义
何为变式教学?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变换命题的非本质特征,变换条件或者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也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变式教学在“变”的过程中始终保留原命题本质中的主要特殊属性,从而能够使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其“不变”的本质,在“不变”的本质中归纳总结出“变”的规律,体会并掌握数学问题中“万变不离其宗”的思想.
2.2.2 数学变式教学的含义
在《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阐述了“变式是掌握概念的方法之一,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抓住事物的主要特殊属性,概括出事物的一般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教育大辞典》中对数学“变式教学”的解释是: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确实掌握概念的重要方式之一.综合二者,我们不妨将数学变式教学理解为从数学问题各个不同角度抓住其主要特殊属性,概括其一般属性的一种让学生确实掌握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来说,也就是数学教师在教授数学问题时,围绕其本质属性“不变”的原则下,对其进行有进行有计划、有目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合理转化,

即对其非本质特征进行不断的变换.这样的方式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属性,而且更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不同层次去思考数学问题,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

第三章 数学变式教学的类型 ················ 11
3.1 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 ······················ 11
3.1.1 概念的辨析变式 ······················· 11
3.1.2 概念的反例变式 ························ 13
3.1.3 概念的深化变式 ··················· 13
第四章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教学原则 ························· 22
4.1 目标导向性原则 ··························· 22
4.2 递进可接受性原则 ·············· 23
4.3 适量有效性原则 ························ 23

第四章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教学原则

4.1 目标导向性原则
学校学科教学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有序的双向活动,教学也应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活动,目标导向性原则即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下进行的变式教学.变式设置有方向,有目的,针对性强.例如对于某一概念的理解,有时教师可以采用类比式变式教学,有时可以采用递进式变式教学等.在运用变式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教学设计及课堂引导都有导向性,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变式方法,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当然本着教无定法的原则,有时要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目标和对象选择与之相配的教学方法或几种教学方法的最优组合,而变式就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进而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选用变式教学这种教学策略,当选择变式教学这种教学策略时,并不是进行漫无目的的设置,而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设置即课标导向原则,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便是教学方法。
..............................

结束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