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提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自然也包含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思想品德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与生活紧密相联,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树立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背景出发,有利于培养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现阶段,伴随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必须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所以,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便受到了社会的极大重视,教育质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却脱离了生活世界,因此产生了种种问题。如学生在学习了之后,却不知如何运用,教师的授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符合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在进行教学时必须做到回归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版)的课程性质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①。由此可见,新课标要求思想品德课程应回归学生生活,为思想品德教学指明了方向。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应遵循新课标的要求,树立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发掘学生的生活,注重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使思想品德教学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充分发挥出思想品德教学的真正价值。
..........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文以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教学为切入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浏览相关资料、对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并结合新课改的目标和当前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分析了目前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存在的问题一一提出解决策略,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为一线教师更好的落实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提供理论借鉴。同时,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在教学中树立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推动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理论发展,丰富领域资源。
(二)实践意义
有利于促进思想品德教学更好的落实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思想品德教学已经开始注重向生活回归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具体的落实上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师依然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仍然注重书本知识和考试内容,多数时候还是讲解考试重点,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忽略了学生内心需求和生活实际。还有一部分老师对回归生活的教学内涵理解不够明确,导致回归生活的教学变成了只有形式的空壳。显然,这与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的初衷是相悖的。通过本文研究,力图逐步克服目前存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种种不足,更进一步的转变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思想,克服思想品德教师对教学回归生活的错误理解,使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真正的需求、使思想品德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使知识为学生生活所用、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知识的魅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追求学生服从意识的传统思想品德教学,在面对当今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学生发展时,暴露出了许多弊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特殊性,有特点,也有不同的优势。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教学充分尊重了每个学生的特点,丰富实践活动,给予每名学生展现自己生活经验和能力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表达出自己的需求。注重发挥每名学生身上所具有的优势,并且引导学生能够将某一方面的优势扩展到其他方面,鼓励学生创造一种属于自己的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又不丢失自己的个性。
.........
第二章 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教学概述
思想品德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生活,为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树立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必须厘清与回归生活的教学相关的内涵、回归生活教学的特点、应用价值和理论基础,从而为促进思想品德教学更好的向生活回归提供方向引导。
一、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教学内涵
(一)回归生活
回归生活从字面上来看,“回归”表示回到原地、原点,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等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回归生活就是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回归生活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已有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进行选择、加工、改造和超越,使生活得到新的发展,使生活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就是使教育回归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使教学与生活浑然一体。
(二)回归生活的教学
回归生活的教学就是教师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根植于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生活情境出发,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知识内容,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现象相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知识近在身边,进而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与学习当中的愿望,促使学生在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习得新知。
...........
二、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教学特点
(一)生活性
教育是关注人的活动,进而关注的是人的生活。从这一方面来看,思想品德教学应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关注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堂上引入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话题,在充满生活趣味的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解决难题,引导他们在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的基础上成为生活的主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生活可以说是学生形成认识、感悟情感的一个好素材,教育蕴含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处世、人生哲理无不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走向生活、发现生活,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感悟生活,更好的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引起了学校和老师的重视,无论是教材还是思想品德的教学活动都在尽力向生活回归。教学过程中,老师逐渐将学生从单一的教材文本中解放出来,同时教师也逐渐变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已有的经验,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有教育意义、有价值的资源,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生活感。
(二)主体性
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教学具有主体性,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实际身心发展水平,充分挖掘学生的教育需要,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确立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平等的情况,将教师当做知识的权威和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过度强调了教师的领导作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身的主体地位。而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教学,则响应了新课改中以人为本的要求,构建教师与学生间平等而独立的师生关系,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引入生活元素,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
第三章 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教学现状分析 .... 13
一、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教学现状调查 .......... 13
(一)调查目的......... 13
(二)调查对象......... 13
(三)调查内容......... 13
(四)调查过程......... 13
二、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教学取得的成效 ........ 14
(一)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 14
(二)教师具有回归生活的教学意识......... 14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15
三、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 16
第四章 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20
一、确立回归生活的教学目标 ......... 20
二、丰富回归生活的教学内容 ......... 21
三、构建回归生活的教学过程 ......... 23
(一)导课结合生活..... 23
(二)新知讲授贴近生活.......... 24
(三)课堂小结关注生活.......... 24
四、提高教师回归生活的教学能力 ..... 25
第四章 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过愉快、有意义的生活。因此,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到当前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弥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能力等四方面做到与生活紧密相连,更正教师之前的错误认识,才能促进思想品德教学更好地回归生活,真正使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生活起到指引作用。
一、确立回归生活的教学目标
(一)正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对教学活动具有“引路人”的作用,在当前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中,依然存在关注知识、忽视能力与培养的情况,顾此失彼。因此,为促进思想品德教学更好的回归生活,首先要做的应是在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进而对学生的生活形成指导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还有育人,将情感态度价值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坚定不移的意志品质、感受生命的精彩、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其次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知识目标,淡化知识目标并不等于抛弃,对于一些学科基础知识还是要掌握的。正确定位教学目标,不是片面的关注某一方面的目标,而是将这三方面的目标结合起来,更好的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让学科知识在生活中领悟。这需要教师挖掘生活,不断激发学生的经验。
..........
结语
生活是思想品德教学的起点,生活中所蕴含的知识、道理值得学生们认真思考、细细品味,同时,生活又为思想品德教学的落脚点,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生活,学习是为了日后生活更好地服务。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逐渐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与生活相疏离的弊端,开始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体验生活,但其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急需弥补,以促进思想品德教学更好的向生活回归,促进学生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因此,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教学应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在教学中坚持主体性、实践性、生活性和发展性的学科特点,通过确立回归生活的教学目标、丰富回归生活的教学内容、构建回归生活的教学过程、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思想品德课堂能够更好的与生活融合,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回归生活的思想品德教学还处在不断的发展中,需要各位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摸索、共同实践。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研究中可能还存在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