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1.1选题依据
青少年拥有健康的体魄是我们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学校教育和培养工作的重点;还是所有家长热切期盼的目标;更是为祖国和人民进行服务的大前提。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质不容乐观,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测试后,教育部公布的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1]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重视学校体育的构建,在全国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2]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就需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不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课余体育的时间,并确保学生拥有充足的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3]学校体育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任务。[4]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是我们整个民族健康素质的根基,小学教育必须加强体育教育的力度,在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行为。[5]孩子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他们的中小学阶段,格外是小学时期的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启蒙作用。然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使很多青少年系升学压力和家庭期望于一身,承受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过重的学习负担,精神也长期处在紧张状态中,各方面因素导致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6]我国学生的体质下滑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以后的长久发展,这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将成为一场严重灾难。因此大力开展全国中小学生的学校体育活动,增进他们的运动热情,促进他们的健康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7]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和分析东高地三小的学生及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态度,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体育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通过分析找出究竟是哪种因素主导着学生和家长的态度,并为东高地三小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1.2.2 研究意义
十八大通过对我国教育教学进一步改革后,现如今全国各大中小学开展的学校体育丰富多彩,学校体育也逐渐影响到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学生自身的性格、爱好、习惯等各有不同,他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理解、需求和参加学校体育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会根据自身的认知、情感、行为意向的不同有所不同。因此,学生对学校开展学校体育的兴趣与需求是他们参与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内部动力。学校体育工作者如果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对学校体育的态度,然后根据学生态度所反映的情况对学校体育不断改进,就能让学校体育活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体育中来的同时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显著性。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北京市东高地三小学生及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态度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围绕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通过查阅国家图书馆、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的相关书籍以及全国学术期刊网站、中国知网(CNKI)、全国优秀论文网站、万方数据库等网络的检索,搜集到的相关纸质及电子文献和书籍中,共有 130 多篇有关学生与学校体育、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家长与学校体育、课外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其中有 43 篇是关于学生对体育课态度、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态度、家长对课外体育活动态度方面的文章。此外作者对中共十八大讲话中有关学校教育、学校体育方面的文件和讲话要点进行了整理,了解国家最新的教育改革观点。以上这些都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2.2.2.1 问卷调查的对象和设计
本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北京市东高地三小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本人将涉及学生对东高地三小学校体育的态度和学生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态度的相关问题分别制作了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问卷内容根据态度的三种构成成分:认知、情感、行为意向,分别对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体育课、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操、运动训练与比赛进行提问,根据问题是正向问题还是负向问题,对完全不符合、不符合、不清楚、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记 1—5 分的分值,并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通过统计态度的三种成分各自的平均分,即可反映出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体育态度的内部因素情况,再通过归纳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操、运动训练与比赛的总分,则可反映出学生及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整体态度情况,从而为论文提供数据支持。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2
3.1 北京市东高地三小学校体育开设情况........12
3.2 北京市东高地三小学生对学校体育态度的调查与分析.....13
3.3对孩子健康及学校体育认识的基本情况.......26
3.4 北京东高地三小学生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态度分析.........27
4 结论与建议.............33
4.1 结论..............33
4.2 建议..............33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北京市东高地三小学校体育开设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教育部都明确规定,全国各大中小学应该认真执行国家设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本人通过对北京市东高地三小体育教师访谈和自己在东高地三小实习上课的情况,了解到东高地三小学校体育开展的情况如下:在体育课程方面,国家要求学校要保质保量的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其中,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阶段处在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每周要有 4 课时的体育课,处在三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每周要有 3 课时的体育课,高中一、二、三年级的学生每周 2 课时的体育课。东高地三小的体育课程设置如下(表 8):由表 8 我们不难发现东高地三小六个年级 24 个班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每周有 4 课时体育课,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每周有 3 课时的体育课,但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每周只有 2 课时的体育课。说明东高地三小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除了五、六年级,其他年已经级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体育课程标准,因此东高地三小应每周给五、六年级每周多增设一节体育课。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方面,国家要求学校在没有安排学生上体育课的当天要有计划、有规律、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来减轻学生一天内过重的课业负担。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在下午课后进行至少 1 小时的体育锻炼。
………
结论
4.1.1 北京市东高地三小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态度整体状况较好,说明东高地三小在引导和培养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上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也说明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满意和认可程度较高。
4.1.2 东高地三小学生对学校体育的态度分析中,学生的认知分数高于他们的情感和行为意向分数,在三种成分中均值最高,由此可知东高地三小的学生态度属于“认知”型,表明学生的态度受他们自身的认知因素影响较大。
4.1.3 东高地三小的学生家长对学校体育态度的三因素分析中,家长的情感因素高于其行为和认知因素,在三成分中均值最高,可知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态度属于“情感”型,表明家长对学校体育的态度受自身情感因素影响较大。
4.1.4 在学生的态度分析中发现,东高地三小的体育课程的学习以考试内容为主,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和关注度不够,使学生在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体育课的形式和内容之间存在矛盾;课外活动中没有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长,其趣味性有待于提高;早操和大课间操的形式缺乏创新,教师组织力度不够;体育训练和比赛片面强调荣誉,导致学生紧张和不敢参加训练和比赛。
4.1.5 在家长的态度反应中发现,家长对孩子参加学校体育的情感投入比较大,希望孩子能在学校体育中得到锻炼并发挥孩子的特长,但又不想孩子因为参加学校体育占用过多的学习时间,更不想孩子在体育方面有太多的发展,对体育还是存在有偏见。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