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广播电视大学革新措施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383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广播电视大学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成人教育学校,自 1978 年创办以来,一直坚持“四个面向”的办学方向,为基层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在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和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要求的提出,各种教育形式的蓬勃发展,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面临历史困境。广播电视大学在设立之初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跟现实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相符合,并且近年来在媒体日益曝光的考场舞弊案,使广播电视教育的社会形象一落千丈,以至于有人提出取消广播电视大学。但电大教育作为有 30 年历史的我国规模最大的成人教育,其多年发展起来的覆盖城乡的多方位的教育体系,应当而且能够在中央政府当前提出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当中发挥重要力量。因此,广播电视大学究竟应该怎样转变发展模式以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要是电大目前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分析全国电大的发展和现状的前提下,结合工作实际探索成都电大当前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及成因,思考为适应成都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下成都电大新的定位、功能与任务,并提出解决成都电大当前发展困境的一些思路和推进成都电大发展模式改革的推进措施,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以促进成都电大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成都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主体力量。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以电大教育面临发展困境为背景,成都电大发展模式所面临的现实为起点,以成都电大发展模式的提出、分析和改革为研究主线,遵循逻辑与现实相统一的方法,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构建研究的逻辑体系。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明确和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即成都电大发展模式改革。文章将从“为什么成都电大要进行发展模式改革研究”、“成都电大当前的发展困境及成因分析”、“国内外开放大学的先进经验”、“成都电大发展模式研究”以及“推进成都电大发展模式改革的措施”等五个方面进行展开。本文将采取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第一,文献研究方法: 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电大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 ;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报告;中央电大和地方电大有关文献、调研报告及研究成果;国(境)外开放大学发展中有关情况的资料;成都电大有关的调研报告。第二,实地调研方法:将通过工作关系到上海、北京、西安、重庆等省级电大进行考察研究;到成都电大的下属基层电大进行调查研究,如青羊电大、温江电大等。第三,专题研讨与访谈 :参与成都电大教学处、教务处和科研处组织的专题讨论,请教电大系统内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

第二章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与现状

成都电大筹建于1978年2月,1979年12月经原成都市革命委员会成革函(1979)160号文批准,正式建立“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成都工作站”;1983年6月,成都市人民政府(83)20号文批准更名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成都分校”;1984年8月,又经成都市人民政府(84)113号文同意更名为“成都广播电视大学”;1990年12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以教计(1990)170号文批复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属独立建制的成人高等学校,并享有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的权限和待遇”。成都电大是成都市人民政府创办的运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种媒体和手段进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成人高等学校。在中央电大指导下,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了以本科和专科学历教育为主,中专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办学格局。2000年春,根据成都市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成都电大提出了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的申请报告,经国家教育部和中央电大批准,首次开办本科金融学专业(专科起点),注册学生250人,在校直属部开始试点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成都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发展规划》,确定了将成都电大建成“成都市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的具体目标,明确了面向地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方向。把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的主要方向和学历教育的主要形式,全力开展项目试点工作。2004年秋,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适应成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农村应用型人才。2005年秋,在“成都市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利用开放教育远程教学平台,搭建了“成都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平台”,在构建学习型城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校部占地12亩,两幢教学、办公大楼的建筑面积共11197.79平方米;其中,各种教室60余间,基本适应了教学和管理需要。建有千兆主干校园网、独立域名的互联网站、远程教学平台、闭路电视系统,学校图书馆有约10万册的各类图书。校部设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纪检监查室、财务处、总务处、基建办、教学处、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资源服务中心、招生学生工作处、科研处12个部门,以及直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专学校等三个直属办学单位。现有在编教职工114人,其中专职教师56人,技术人员8人,管理人员41人,科研管理人员4人,工勤人员5人,有高级职称者23人,硕士研究生9人(在读博士2人)。聘有兼职教师86人,其中学科专家8人,课程责任教师37人,课程辅导教师41人。聘有管理人员59人,技术人员7人。学校建有19个分校、35个教学点,形成了覆盖成都地区城乡的多元化办学网络。这些分校是:区(市)县级分校16个:新都分校、双流分校、彭州分校、邛崃分校、崇州分校、郫县分校、温江分校、龙泉分校、金堂分校、大邑分校、蒲江分校、新津分校、青白江分校、都江堰分校、青羊区分校、成华区分校;大型企业及行业分校3个:五冶分校、电子工业分校、旅游分校。截止2009年12月,全校在校学生26717人,其中开放教育试点学生22390人。成都电大坚持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方向,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努力拓宽办学路子,以专科学历教育为主体,以本科学历教育为重点,重视发展非学历教育,积极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研究和实践,着力培养适应成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在成都市远程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1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贡献

成都电大主要的学生来源是各行业基层管理干部和一线技术人员。学校既接受失去普通高等学校求学机会的普高毕业生报读,也接受需要进一步提升职业能力的在职人员报读,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培养。这一人群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而言,文化基础较低,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也较为逊色。这批学生通过成都电大的培养,基本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逐步成为各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基层骨干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事业单位对管理与技术人才的需求。成都电大学把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放在突出位置。为加快经济与国际接轨,结合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市政府部门的要求,成都电大于99年开始实行教育部的开放本科人才试点,同时逐步与各高校联合开设高层次管理人员研修班,学习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或与国际经济接轨中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这些学生学成以后,有一部分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和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期间,成都电大还组织实施了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面向残疾人和军队士官开展学历教育。同时,成都电大还积极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党员培训提供课件服务。人力资本提升是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的集中体现,是强化成都人才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成都市一方面要大力开发教育资源,自主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另一方面要做好现有人才的职业化培训,加速现有人才的升级转化,全面提升现有人才的总体实力。中国的高等教育,在1999年之前,一直坚持的是精英教育,每年能够通过高考进入各类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的是少数人,而社会发展需要更多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才。成都电大在八九十年代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满足了不同社会成员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8年,成都电大仅开放教育一项就招收了本科学历和专科学历共计四万五千人。

2.2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瓶颈

功能定位模糊直接成为发展目标缺失的本质根源。成都电大办学以来,紧跟教育部和中央电大的要求,不断调整办学模式,缺乏发展长期规划,客观上造成了“政府没方向,学校没去向”的状况,导致学校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功能退化、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加快步伐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重新为电大教育定位,明确其发展目标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自电大成立以来,中央电大是教育部直属的高等学校,但下属的省级电大、地市级电大和工作站等都面临多头管理,导致对电大的管理存在分工不清、职责不明、沟通不够、协调不利等问题,从而致使对电大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上形不成合力,管理缺位现象日益严重。在实践过程中,成都电大在教学教务等业务上接受中央电大的监督和指导,而人事制度上接受市劳动局和人事局的直接安排,财务制度上接受成都市教育局的监督指导,后进行调整,财务变更为接受市财政局的直接监督指导。由于存在多头管理,使得学校的某些规划项目和人才引进等长久得不到落实,最后不了了之,阻碍了电大的发展。成都电大的县级分校,由于当地政府管理体制的原因,同样面临多头领导。电大教育的投资基本采用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政策。实践证明,这一体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经费的矛盾,但尚未根本改变投入不足的问题,长久以来,成都市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基本集中于普通教育,投入成都电大的经费比较有限,而且往往集中于硬件建设项目,对成都电大的内涵建设和发展所需的经费基本不能满足。成都电大的筹资能力有限,主要办学经费来源于学费收入。当前执行的收费标准是 2000 年制定的,10 年来,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物价水平显著提升,办学成本快速增加,但收费标准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导致成都电大学费收入不高。同时,由于成都电大存在和其他成人教育机构争夺生源的问题,为了争取生源,成都电大需要支付各种名义的生源费,因而从另一方面造成了学生多学费少的不良局面,使得学校维持基本运行的经费紧张,更谈不上筹集进行内涵建设的经费。基层电大在面临收费标准较低的同时,由于各地的财政收入情况不同,有些基层政府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过程中,对基层电大的办学收入进行统筹,有的地方的统筹比例高达 30%,使得基层电大的运转资金紧张。[19]上述多个原因共同作用,造成了电大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突出矛盾。

第二章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与现状............9

2.1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贡献............10

2.1.1 为成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专业技术人员............10

2.1.2 为普通大众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11

第三章 国内外开放大学发展研究............19

3.1 国外典型开放大学的办学实践............19

3.1.1 英国开放大学............19

3.1.2 印度国立开放大学............20

第四章 关于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发展改革的思考.............27

4.1 明确成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的定位、功能与任务............27

4.1.1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的新定位............27

结论与展望

本课题在研究上借鉴了国内外发展较好的几个开放大学的经验,在研究目标上,侧重于“现状式”变革研究,在研究层面则侧重于成都电大本校层面,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力求在当前激烈的教育市场中,参照一定的理论依据,分析成都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预期,同时成都电大的基本情况,探索成都电大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于研究能力和时间有限,本研究仍显得不够深入,尤其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大范围的实证研究,对电大教育的理论体系的构建不足,对电大教育未来的发展缺乏把握,这这些不足也将成为将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本文仅做了一点粗浅的研究工作,面对蓬勃发展的教育市场,丰富多彩的办学实践,终身教育和学习型城市的全面推行,笔者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投入研究与实践,最终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 陶孟和. 社会与教育.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37

[2] 傅松涛,王志娟. 英国开放大学的特点及其启示[J]. 成人教育学刊,2002, (9)

[2] 王文志. 论广播电视大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经[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 (8)

[3] 安双宏. 印度国立开放大学的发展及其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2007, (12) :23-25

[4] P 伦兰德. 终身教育的内涵及被接受的状况[J]. 孙旭军译. 天府新论,1995, (7)

[5] 郭加畏. 中国电大教育面临的任务与对策[J]. 中国远程教育,2009, (12)

[6] 路钢. 电大教育新的历史任务与机遇[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1)

[7] 李光先. 论电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 (3)

[8] 于云秀. 全球化与中国电大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J]. 中国远程教育,2001, (10):17

[9] 严冰. 扩大开放与提高质量: 广播电视大学战略课题破解[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 (1)

[10] 王一兵. 中国电大的定位和走向“世界一流开放大学”的道路——国外经验和国际比较的视角[J]. 学术论坛,2006, (4):3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