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1.1研究的背景、意义和方法
1.1.1研究背景
1.1.1.1教学现状的现实需要
中学教育是一个学生的重要学习阶段,更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历程。中学思想品德课程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对十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柏拉图曾说,“向一个人的灵魂中灌输真理,就如给一个天生的瞎子以视力一样是不可能的”。这位哲学大师告诉我们理想和德性修养等不是通过灌输的方式传授的,更不是要求被教者死记硬背来达到的。真正的顿悟靠得是教育者恰当的启迪。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思想品德学科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无视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一,从“教”的角度看,教师单纯的知识灌输的现状需要改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往在思想品德的课堂上,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把思想品德课上成了语文课,上课就是把重点划出来背一下,考试也只是用死记硬背来简单应付。其教学效果可想}fn知,根本达不到思品课的教学目的。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现在的思想品德课程再也不是读读就可以了,老师们也开始琢磨怎样把这4_5分钟安排好。但二届一轮下来,思想品德老师又开始凭经验教学,不去研究学科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大多数的老师都是把以前备过的教案拿来,教几届甚至十几届的学生,似乎达到了“以不变应万变”的境界。
这种不顾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转化,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教案进行教学,其模式仍然是教师通过讲解、讲演等不同教学方法进行的“独白”,要求学生达到知识与技能、态度与方法、情感价值观上的二维目标是不可能的。
第二,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单纯知识接受式的学习需要改变。
在知识的灌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很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的学习顶多就是背背书,从未想过情感、价值观上的升华,更不会有道德行为的转化。因此,中学生普遍对思想品德课感到厌倦,甚至有一些学生还把老师的授课说成是“催眠曲”,把思想品德课比喻成“睡觉课”。
另外,中考的压力使教师们片面追求教学效率,导致教学方法滞后,时常把经过高度抽象的概念、原理等知识要点灌输给学生,要求他们掌握。在中考的紧箍咒下,教师们不断地强化着知识灌输,背离了教育的宗旨。
总之,真正的思品课应该引领着学生从“生活世界”中去发现、体验生活的意义,震撼他们的心灵,升华他们的道德情感,这才是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价值追求。
1.1.1.2建立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能够震撼他们心灵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新教改提出的新要求
在新形势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口益突出,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历史背景下教学发展的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呼声口益强烈。
199_5年12月31口,国家教委印发了《关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关十如何编制与设计政治教材,如何辩证地反映社会、知识和学生二因素的客观要求,如何正确处理课程的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课程设置的规划,如何正确认识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选择,如何处理思想政治课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被研究者提上了议事口程。1996年4月,国家教委颁布了《全口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代替了原来的教学大纲,研究关注的重点开始兼顾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由重视知识掌握转向思想政治基本素质的提高。2003年_5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颁布,成为中学政治课程改革中注重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尝试,从}fn使中学政治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中也指出思想品德课涉及的知识不同十其他学科,该学科的知识学习最终指向的是指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这就更要求思想品德教学模式更新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新的课程标准没有规定使用哪一版本的教科书,而是去关注二维目标,即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这也是鼓励思想品德教师通过自己的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就迫使思想品德教师不得不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不得不思考通过更好的方式把教学目标完成。
当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师和思想政治研究者也探索过很多新的教学模式。比如自学式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等,但都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原则。它们往往达不到二维目标的要求,更多的强调是知识与技能,在意的是考试成绩,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不符合教育的宗旨。这种“只管教学,不管育人”的思想已不应该出现在思品教学这一专门的德育课程中。如何真正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实践的提高和突破,这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去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1.1.3《教育计划纲要》的时代需要
最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中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育旨”。性,“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根据这样的要求,我们认为,教育要培养全面}fn有个性的人才,鼓励发扬个个性化教育模式正是在保护个性,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学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式的积极影响,达到震撼学生心灵,自觉转变学生行为的目的。“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新的教学模式同样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新的教学模式区别十情景教学,探究式教学就在十其目标不是将课本内容的简单掌握,}fn是知行的顺利转化,形成“认知一震撼一自觉转变行为”以符合学生思想道德形成规律的过程。
在此大背景之下,许多思想品德老师也提出一些改良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意见和心得。有老师提出,思想品德裸堂教学要调控教学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要调控预设与生成统一、要调控情感和知识目标统一。「‘]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对学生的学习策略与方法进行指导,如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中、指导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等。[2]有老师认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是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认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建立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进行思想品德建设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师生相互信赖的朋友关系。总之,创新思品课教学模式是一线老师的心声和时代的呼唤。
1.1.2研究意义
1.1.2.1深入特殊性研究,把握教学规律
思想品德不同十其他学科,不是以知识性为主,}fn是经过精心安排教育措施,以期改变儿童和青少年在有关道德情境中的道德思维和行为方式。这样的一门学科更侧重十学生道德思想的转变,探索新的易震撼学生心灵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思想品德课程也有内在的教学规律。首先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必须建立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关系。新的教学模式更应该建立起新旧知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就是不停地灌输,忽视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新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情,通过一些独特的教学方法把已有知识和现有知识联系起来。思想品德学科很注重实践性,一方面新的教学模式必须有生活气息,学会将思想品德学科生活化。另一面教学过程中要不要多些实战演习,比如培养合作精神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甚至是真人CS等学生喜欢的游戏来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合作的重要及如何培养合作精神。
另外,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素质提高是最终目标。这无疑是素质教育区别十应试教育最重要的一点。21世纪是个需要复合型人才的社会,不仅需要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思想道德素质,需要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有理想的新青年。新的教学模式也是以实现二维目标为要求的。
最后,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统一。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学更应注重品德转化的规律。品德学科教得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深入一个人的灵魂。新的教学模式建立在尊重“知、情、意、行”转化规律,更好地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
1.1.2.2贯彻新课改精神,创新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多,而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少。即使有些教学模式的研究几乎都是从方法、过程的角度出发,比如情感教育模式、学案导学模式,而笔者想从多角度来定位一种教学模式个性化震撼型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定势,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教学模式创新有利十推进思想品德老师的专业素养,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本课题中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个性化震撼型教学模式的提出和构建,旨在让教育工作者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有个初步认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关键就在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个性化震撼型教学模式在十改变以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将枯燥无趣的“睡觉课”上成情感共鸣的德育课,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1.1.2.3增强思品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学模式研究可以指导教学实践,增强思品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些教师课堂4_5分钟也上得满满的,可是否真正有效?学生们又接受了多少呢?老师除了要关注知识本身以外,是否也应该关注学生?除了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之外,是否更应该思考什么样的方式更易十学生接受呢?思想品德有效性的实现,还要从课堂教学本身入手。只有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增强思品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个性化震撼型教学模式试图针对学生不同实际,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实施,达到有效教学。
1.1.3研究方法
1.1.3.1.文献法
文献法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fn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1。笔者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社会团体和科研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交往、计算机互联网等方式,搜集有关文献。笔者尽量做到内容充分全面,并认真阅读、记录、鉴别、分类处理。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分析,对有参考意义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1.1.3.2.调查法
调查法分为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是研究者为了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而采用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研究方法。本课题对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学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法,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和对问题的实际感受。笔者设计了简单的调查表,分发给调查对象,要求书面回答,然后对问卷回收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这样能够获得有关青少年对十思品课的最真实的事实材料,以期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有所启发和帮助。
1.1.3.3.访谈法
访谈法是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讨论}fn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采用了集体座谈的方法,由访谈者召集一些调查对象就访谈者需要了解的问题各抒己见,从而收集到访谈者需要了解的内容。本课题通过访谈的形式对初中二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解,获得学生对十思品课的认识、对教学的建议、对老师的要求等内容,以期为个性化震撼型教学模式的探究提供现实依据。
1.1.3.4.总结经验法
理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本课题试图把笔者的经验和感受上升为理论,使其发挥普遍的意义。几年的教学实践也是提出个性化震撼型教学模式的源泉。笔者通过不断的反思来丰富对本课题的探索。
1.2 国内外研.........................16-23
1.2.1 中国传统社会关..................16-20
1.2.2 西方相关德育教........................20-21
1.2.3 21 世纪以来思品课........................21-23
1.3 主要研究内容..........................23-25
1.3.1 个性化震撼型教...............23-24
1.3.2 主要研究内容................................24
1.3.3 课题创新点..............................24-25
2 个性化震撼型教学模式..........................25-38
2.1 个性化震撼型教学.......................25-29
2.2 个性化震撼型教学模............................29-31
2.2.1 符合教育对象......................29-30
2.2.2 重视情绪情............................30
2.2.3 符合内外因............................30
2.2.4 主张内容与形.................................30-31
2.3 个性化震撼型教学模式...........................31-32
2.3.1 个性化震撼型教学模..............................31
2.3.2 个性化震撼型教学..............................31-32
2.4 个性化震撼型教............................32-36
2.4.1 课前准备............................32-33
2.4.2 个性化教学..............................33
2.4.3 震撼效果的................................33-36
2.5 个性化震撼型教学模式........................36-38
2.5.1 震撼氛围要注意真实............................36-37
2.5.2 师生关系要注意民主、平等、和.........................37-38
2.5.3 各种类型的模式不是............................38
3 个性化震撼型教学模..................................38-39
............................................................................
结语
我们知道,一项研究可能涉及众多领域,众多主题,但是任何一项研究本身所能完成的工作却都是有限的。在这种意义上,本论文的研究十分有限,但也是相对明确的。本论文仅仅从当前人们对思品课教学模式建构中的重点开始,探讨建立一种可操作性的新型德育模式,进而实现思想品德教学根本任务,为当前的思想品德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在德育模式的建构中,国内外专家也有很多真知灼见。但是单从初中思想品德这门学科来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并不多。本文学习借鉴了众多大家之言,又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针对当前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运用访谈法、调查法、文献法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个性化震撼型教学模式。
本文在分析当前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探讨了个性化震撼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原则及现实操作中的实施策略、关键所在、注意事项等。该模式的构建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强调了德育的实质所在,适应了新时代学生情感需要和思想品德教学的新特点。当然这仅仅是个雏形,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当然任何一种模式都不是最好的,应该根据教学环境}fn去综合选择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文所提出的个性化震撼型教学模式,其可信度还要有待十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的检验、修正。本研究从酝酿、构思到执笔写作有一年多的时间了,现在即将完成。但由十本人的理论基础薄弱,论述得不够深入透彻,这也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这肯定不是本研究的终结,更应该是我以后教学的一个新起点。
参考文献
[1] 易春. 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D].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 刘丹. 基于任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3] 于少波.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 新疆师范大学 2011
[4] 沈峰. 试论中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5] 王俊舒. 浅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 辽宁师范大学 2008
[6] 张玮萍. 高中数学“不等式”的教学实践与探索[D]. 西北师范大学 2006
[7] 张素慧.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苏州大学 2011
[8] 杨红丽. 中学生物学“情境—探究”教学模式探析[D].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9] 颛孙伟伟.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D]. 苏州大学 2010
[10] 王成. 概念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个性化震撼型教学模式的提出和探索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个性化震撼型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