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钢琴演奏教学中的节奏的培训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389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绪论节奏型训练在即兴演奏教学中应有的地位

这篇论文之所以采用上述论题,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由于多方面历史发展的根源所致,在我国(特别是汉民族)的文化艺术遗产中,对舞蹈音乐节奏型的理论遗产比较缺乏,不像欧洲每种舞曲节奏型都有自己系统的演奏方法及训练方法,从而导致了中国学生大多对舞曲节奏型缺乏基本了解,甚至造成许多汉族孩子似乎天生缺乏舞蹈节奏的感觉。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家长热心于让自己的孩子从小更多接受的是文化知识、智力开发等方面的培养,其中接受系统的音乐、舞蹈训练只是少部分。但即使是从小学习钢琴、芭蕾的孩子,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孩子依然可能对各种舞曲节奏型的区别缺少分辨能力,更不用说熟练掌握了。
其次,直至今日,在我们即兴演奏专业的教学系统当中,至今同样缺少系统的、专业性的节奏型教学与练习,这就导致在我国高校中,有不少学生对各种节奏型的区别茫然无知,在演奏某种特定风格时,由于节奏表达不准确使得音乐风格不明显。比如在进行爵士乐的弹奏中,虽然学生大多都能把音响弹出来,但是明显地使人感觉到掌握爵士乐特有的舞蹈节奏韵律感对于中国孩子来说特别困难,弹奏时更多的是古典音乐的节奏感觉,而不是爵士乐的节奏感觉。这是由于我们长期以来没有对爵士乐节奏型进行完整的、系统的、理论性的整理,使得学生既没有接受系统的理论指导,又没有相应的爵士乐节奏训练系统的教材,因而完全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节奏训练,其结果,在弹奏的时候就不清楚到底应该怎样弹,只能模糊地凭感觉和想象进行弹奏。这类情况不仅是在爵士乐的演奏方面,儿乎在即兴演奏专业,甚至是在我国所有学习舞蹈性流行音乐演奏的教学中都存在这方面的缺陷。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这就使得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与审视节奏型训练在即兴演奏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并且在这方面加强系统性的研究,当前首先是在教学中及实际演奏中用量很大的若干流行型舞曲节奏型的学习。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对舞蹈音乐的节奏型,主要是对20世纪欧美流行性舞蹈音乐的节奏型问题展开专题性研究,并对这些节奏型如何运用于即兴演奏专业教学中进行探索。由于欧美流行舞蹈的节奏型极为丰富多样(例如,据了解,仅仅是拉丁爵士就有两百种左右不同的节奏型),因此,这篇论文只是对节奏型进行的一次宏观领域的初探,许多细致的纵深研究不可能在这篇论文中全部加以解决。笔者只是希望这篇论文能对我国这一领域今后的学习与研究有所推动与帮助。

第一章简述欧美流行性舞曲节奏型的历史演变与分类特性

第一节简述19世纪以来欧美流行性舞曲节奏型的历史演变

一、19世纪欧洲流行性舞曲节奏型
在18. 19世纪之交社会大变革的影响之下,19世纪以后,与18世纪流行的以小步舞曲为代表的法国宫廷舞曲显然不同,在欧洲各国流行的舞蹈音乐中,在舞蹈场所、伴奏乐队、舞蹈队形、身体动作、节奏韵律等许多方面,都起了极大地变化。为了更符合市民社会的需要,在节奏型上同样也起了很大的变化。配合舞蹈时舞者不再保持高雅、拘谨的舞蹈体态,男女成双成对的相拥而舞,人体亲密接触部位加多的舞姿变化。在节奏型上,可以注意到的是更加放松而自由,表现在普遍速度加快、减少了全音符与二分音符的用量,而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为主要节奏,舞蹈的动感更加强烈,情趣更加热烈。与18世纪相比,这种普通人广泛参与的以社交为目的的舞蹈,有着鲜明的更加人性化的文化形态特征。

二、20世纪上半叶美国爵士舞曲节奏型
巧世纪末,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西班牙女王伊萨贝尔的支持下,带领着他的船队,横渡大西洋,直至南美洲大地。自此,这块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后来被命名为“美洲”的“新大路”告别了与人类隔绝的时代。全球连成一片,开始了人类的新纪元。随着哥伦布大帆船的驶来,以西班牙为首的殖民者先后侵占了这块广阔的地域,印第安古文明被严重破坏,同时,殖民者还从非洲贩卖了大量的黑奴到新大陆,到19世纪,黑奴数量有1500万之多”。
爵士乐的诞生地就在美国。由于当时黑奴们在干活的过程中,严格禁止交谈,但是为了提高干活的效率,不得不进行一些精神上的鼓舞,就允许他们唱歌跳舞,用鼓做伴奏。这样,黑人或黑奴们进行取乐时的表演,进入到了美国人的生活中。爵士舞就是来自于19世纪或更早之间的黑人舞蹈节奏,带有浓厚的黑奴文化背景。到了20世纪初,拉格泰姆就是那一时期人们对总体文化发展的流行表现方式。由此美国正式进入了爵士时代。在爵士乐的伴奏下诞生了许多新的舞蹈,如狐步舞、查尔斯顿舞、黑屁股舞等等。到了20世纪30, 40年代,爵士乐进入到摇摆乐时期,同样也就诞生了摇摆舞。

三、20世纪下半叶拉丁美洲流行性舞曲节奏型
由于本土印第安人、非洲人、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相互交融,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文化的发展经长期融合成为一个“文化的大熔炉”。因此,印第安人音乐内在的精神力量,欧洲音乐的体裁、音阶、调式,再加上非洲音乐的节奏,这三大洲重要的音乐元素汇聚一起构成了拉丁美洲新型的,具有他们民族独特个性的舞蹈音乐文化。如巴西的桑巴、古巴的伦巴、阿根廷的探戈等,都是包含这本土、欧陆和黑人的元素的,很多拉丁歌舞都是由欧洲歌舞在非洲文化影响下逐渐演变而成的。
在20世纪20年代,拉丁美洲一些歌舞音乐在美国的盛行,使得这个国家对音乐、节奏、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认知有了一个新的突破。这种突破对他们的音乐发展产生了与日俱增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爵士乐和巴西大众流行音乐的互补互融,也见证了它们各自的生命力。比如爵士乐和“桑巴”的混合,造就了“波萨诺瓦”。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与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虽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但是各自又都保存了自己特有的音乐特征,使得两者能够在不失去自己特点的基础上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四、20世纪下半叶欧美流行性舞曲节奏型
  到了20世纪50年代“摇滚时代”到来,人们随着这种音乐疯狂起舞,“摇滚舞”、“曼波舞”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70年代之后,美国突然爆发了一阵跳“迪斯科”的狂热劲头,在舞厅里着魔似的疯狂扭动,进入80和90年代以后,则为有着更大爆发力的“霹雳舞”、“街舞”( Hip-hop )站领了主要的舞台,各种街舞表演吸引了全世界的舞蹈爱好者争相学习。在上述这些流行舞蹈音乐中,我们不难注意到,它们受非洲音乐文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不论是“摇滚”,还是“Hip-hop",那种普遍运用连续切分、交错进行和复合的节奏,都可以看到它的巨大影响。

第二节 现代欧美流行性.....................15-20
一、八比特舞曲节....................15-16
二、十二比特舞............................16-18
三、十六比特舞曲节奏.........................18-20
第二章 节奏型训练的...........................20-39
第一节 节奏型训练必需精...........................20-27
一、节奏型与律动(.............................20-21
二、节奏型与和声...............................21-24
三、节奏型与舞蹈动作.....................24-27
第二节 节奏型基础训.................27-39
一、节奏型听觉.........................27-28
二、风格化节.....................28-33
三、和声化节奏型.......................33-36
四、舞曲中综合性变.............................36-39
第三章 钢琴即兴演奏教学中欧美流...................39-53
第一节 单一节型训练方法....................39-48
一、八比特——波萨诺瓦节......................39-42
二、十二比特——摇摆乐节奏.....................42-45
三、十六比特——嘻哈节奏...................45-48
第二节 综合节奏型训练方...............48-53
........................................................................

结语
钢琴即兴演奏是钢琴艺术演奏中极富创造性的表演形式之一,这种创造性的发挥,不是毫无章法的凭空想象,也不是茫无目的的到处乱窜,它是建立在一定的艺术规范上的。这些规范需要在学习训练的时候牢牢掌握,方才能在开阔而富有创造力的艺术思维过程中找到方向,自由、潇洒地翱翔其中。
笔者通过对20世纪流行性舞蹈音乐节奏型的学习与研究,逐步了解了其历史演变的过程并尝试按照其节奏型的特性进行了整理、归纳,根据其分类特性探索如何将节奏型运用到钢琴即兴演奏中。在此学习研究过程中,笔者体会颇多。通过对节奏型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再通过一些训练方法与运用创造性思维,使得流行性舞蹈音乐节奏型在即兴演奏中能从浅入深的渗透到每条优美的旋律、每首动听的乐曲中,从理性到感性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当我越来越熟练地演奏包含各种节奏型的舞曲音乐时,总是信心大增,充满趣味。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深感与欧美现有水平相比,我国与之差距太大。对于节奏型训练方面加强系统型的研究以及审视它在即兴演奏教学中应用的地位已是刻不容缓。笔者主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理性到感性对节奏型有更清晰的认识,方便学生更快的熟练掌握节奏型并在钢琴即兴演奏中准确的运用。
对于欧美现代流行舞曲的节奏型,在本文中不是把它孤立的仅仅作为谱面的分析来研究,它的研究特点是,把节奏型和它的风格、舞蹈动作韵律、和声以及它整个乐队的多声部的结构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因此,节奏型的律动就研究的比较丰富,比传统一般意义上面打节奏的要丰富的多的多。这反过来说明我们对于教学上面需要教的内容也还有很多。
  本篇论文是对如何将欧美现代流行性舞曲节奏型运用于钢琴即兴演奏教学中进行的一次初步的探索。笔者衷心地希望这篇论文能对我国这一领域今后的学习与研究有所推动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Taylor,Timothy.Global pop:World music,world markets. . 1997
[2] Keith negus."Music genres and corporate cultures". . 2003
[3] Russll Hoffmann,Pual Schmeling."Berklee practice method keyboard". . 2001
[4] 张丽贞. 冷爵士艺术风格研究[D]. 上海音乐学院 2012
[5] 宋晶晶.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节奏训练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6] 李易忆. 爵士乐的变奏、创编、即兴演奏方法研究[D]. 上海音乐学院 2008
[7] 杨林. 流行音乐专业方向视唱练耳课的特殊问题及教学设想[D]. 武汉音乐学院 2007
[8] 孟颖. 肖邦前奏曲多层性研究[D]. 上海音乐学院 2009
[9] 杨靖晶. 我国钢琴即兴演奏、伴奏课程发展情况调查与研究[D]. 上海音乐学院 2012
[10] 于龙. 计算机音乐中打击乐音色的编辑[D].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