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范畴理论及其运用研究简述
1. 1原型范畴理论简述
1. 1. 1经典范畴理论
由于经典理论在认知心理学界的影响,客观事物不再被当作回圈的整体,而被视为是可以分解的集合。两千多年来,经典范畴理论一直被学者们视为唯一正确的范畴理论,直到哲学家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 1953)提出“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理论之后,人们才开始对经典范畴理论产生了质疑,对范畴有了新的认识,从而逐步建立了原型范畴理论。
1. 1. 2 Rosch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
1953年,哲学家Wittgenstein在对“游戏”的研究中,发现范畴的边界并非是明确的,而是不确定的;中心成员与边缘成员的地位并不相等,具有一定的隶属度;范畴各成员之间不一定具备所有共同属性,范畴成员之间享有部分共同属性,从而形成“家族相似性”。
1969年,人类学家Berlin & Kay在研究了98种语言的颜色词后提出“焦点色”(focal color)的概念,他们发现,人们在对颜色进行划分时,总是以“焦点色”作为参照点来对颜色连续体进行有理据的切分和范畴化的,尽管不同语一言和不同民族的人切割点各不相同,但却共有一些基本颜色,这些基本颜色称为焦点色[}s}0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施(Rosch)进一步对Berlin与Kay的“焦点色”心理背景进行了的实验研究,研究结论与Berlin与Kay的结论一致,她用“原型”(prototype)这一术语代替了“焦点色”,即各种颜色的“原型”便是其焦点色,在颜色范畴中具有最重要的地位,是颜色范畴中的最佳样本。后来,Rosch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项范围更大的实验研究,她选择了家具、车辆、鸟等十个类别,并让200名被试判断认知对象在何种程度上可被视为某范畴的原型成员。
Rosch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最先认识的是范畴中的原型成员,“原型”就是在一个范畴中最好的,最典型的,最能用来代表这一范畴的最称职的个体。原型之所以能最好地表征范畴,是因为它有更多的特征与该范畴的其他成员相同。范畴是通过范畴成员之间的“家族相似性”建立起来的,原型是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在范畴内部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Rosch0综合所有实验的结果,在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理论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原型范畴理论”,又叫“类典型理论”或“现代范畴理论”l8l0
Rosch指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Cprototype)即它的最佳实例表征出来的,我们主要是从能最好地说明一个概念的实例来理解概念的,因此,一个概念总会有它的原型,原型就是在一个范畴中最好的、最典型的、最能用来代表这一范畴的最称职的个体。同时她还指出,人们不是通过正式的一组标准特征来指派一个客体给一个范畴,而是把那个客体与范畴的原型相比较,原型是最好的标本,是一把尺度,人们一般把原型和有关的范畴联系起来,而安德森则定义为“原型是关于范畴的最典型的样例的设想”;
原型范畴理论在解释认知心理时,认为人们首先是通过原型认识事物,然后将一些与原型具有一些差异的事物归类认识,这就是所谓的“家族相似性”,在一个家族中的成员不一定完全相似,但在一些本质上是相似的阴。原型范畴理论的实质就是人们在解释某种现象时,将属于这类现象的某个个体视为原型,并对这个原型总体特征认识不变的情况下,把握这类现象的其他个体。
1. 2原型范畴理论的进步与局限
原型范畴理论是在批判经典范畴理论不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原型范畴理论有其进步性。原型范畴理论对范畴的划分和性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目前己成为认知心理学诸多领域关注的热点,对‘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经典理论曾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经典范畴理论以唯理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二元划分为根据,然而,高度理想化、抽象化的二元划分会给人们带来绝对化的认知方式,使人们习惯于用两极化的思维模式去认识事物,故而不能全面地、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
“原型理论”提出范畴化具有主客观互动性、范畴边界的模糊性以及范畴成员具有不同的典型性,这是原型范畴理论的进步所在113]0原型理论最有价值的贡献是对范畴结构的认识,存在原型成员和非原型成员。原型成员处于范畴的中心,其它成员则视其与原型成员的相似程度分别处于从原型到最不原型之间的各个位置上并具有不同的范畴隶属度。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认矢!心理学的调查实验都证明了范畴的原型性特征。
同经典范畴理论相比,原型范畴理论虽然具有较大的进步,但其自身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原型范畴理论的相似性是一个很难规范的概念;范畴原型会因情景、文化、时代的不同而改变显现出可变性的特征;原型范畴理论不能很好的阐释定义严密的概念范畴[”]。尽管原型理论存在其局限性,但并不会遮挡这一理论在认知领域和实践研究中所散发出来的光芒,任何理论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要本着辨证的态度扬长避短,来指导实践,完善理论。
荣格将集体无意识的原型理论用于文艺批评,被称作“原型批判”,作为一种研究文艺的途径和文艺批判的方法,在世界上有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荣格对集体无意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使深层心理学容纳了深广的历史文化内涵,对神话学、文学艺术和文艺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荣格的理论带有神秘色彩,他的“原始意象”、“原型”、“幻觉”等概念含混不清,有些夸大了集体无意识的表现。
1. 3原型范畴理论应用研究现状
原型范畴理论有关研究国外要比国内早,国内现在也己经有很多研究原型理论及应用的论著和文章。原型范畴理论对心理学界和语言-学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认知语言学家Lakoff (1987)与Taylor (1989)把原型范畴理论应用到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语义学家和许多教育工作者也开始逐步将原型理论应用到语言的释义方面,如将原型范畴理论应用在英语、汉字和艺术教学方面。在化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还比较少见,几乎查不到相关的文献。
1995年,叶舒宪研究了原型与汉字之间的关联,指出汉字本身保留着造字之初的许多集体表象、象征意象和模拟性形象,这样的特征显然对发现和归纳原型大有裨益。2000年,高岚与申荷永对汉字原型进行了研究,指出汉字中包含着心理原型,具有深远的文化心理学方面的意义和潜在的心理影响力;同时也指出具有认知心理学方面的意义,表现在概念形成、模式识别和原型启发等方面rl4]o 2006年,王子春根据词在形、音、义方面的相似性,提出了两类词汇原型,即形音原型和词义原型,并将其应用到英语词汇的习得中,对词汇的认知和记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2007年,李乐艳指出英语中大部分介词的原型都是表示空间关系的,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产生的,然后这种空间关系通过隐喻认知机制延伸到人的心理空间,来表示想象空间中各种抽象的其他关系。2009年,李源从词典解释、词义的变化、英语词汇学习、一词多义以及翻译等角度分析了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同年,王云芳和乐丽萍应用原型范畴理论解释多义词不同词义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并由此得出:在多义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原型意义的教授,有意识地去寻找多义词各词义间的家族相似性,使学生整体上把握各词义之间的联系,提高多义词的习得效率。娟在《论基于原型理论的英语学习型词典义项排列模式》中强调,原型理论对十分析词义,体现多义词义项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使用者的多义一词习得提供了更多的帮助
总之,原型范畴理论的应用研究在我国做得较多的在是在英语和汉字的教学中,最突出的是利用“家族相似性”对一英语单词的翻译问题的研究和文学教学的研究。然而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却极少见,化学教学研究中查不到相关研究文献。
2 课题的提出......................17-36
2.1 课题研究...........................17-18
2.2 原型范畴理论在化......................18-20
2.3 原型范畴理论建构...............20-24
2.4 课题的提出........................24-29
2.4.1 化学符号教学..................24-26
2.4.2 课题的提出........................26-29
2.5 化学符号............................29-36
2.5.1 化学符号和化学符............................29-33
2.5.2 原型范畴理论对化学符.......................33-36
3 化学符号教与学现状................36-42
3.1 调查目的和...............................36
3.2 调查结果.......................36-41
3.3 化学符号教学研究及教..................41-42
4 原型范畴理论在化学符号.....................42-73
................................................................
结论
原型范畴理论在九年级化学化学符号教学中的运用的班级实验结果和个案研究结果表明:
(1)原型范畴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化学符号的三重表征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能力。通过“原型范畴化理论”指导下的化学符号教学,实验班与控制班有了很大差别,实验班所有被访谈的学生都知道原型“H20”的“宏观一符号一微观”三重表征,以及符号所承载的数量上的信息。当有学生面对非原型成员的化学符号不能理解时,只要稍稍回顾一下原型“H20”的化学式所承载的含义,学生马上就能很轻易的说出化学式的“宏观一符号一微观”三重表征含义。这样训练多了,学生就不需要原型的启发就能很好的回答化学式所表征的含义了。“H20”原型的“宏观一符号一微观”三重表征就能够达到潜意识的层面来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三重表征了。而控制班的学生则在这方面没有表现得很普遍。
(2)“原型范畴理论”指导下的化学符号学习有助于化学的教与学。从学生的反馈的情况来看,在教学中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夕构建概念的教学设计,能够对化学教与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它能够降低教学难点的难度,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手段;另一方而,它也能够使学生更多地从理解水平上去学习化学,构建化学概念,巩固物质的三重表征,形成化学学科所特有的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问题解决能力,并教给他们学习化学的方法,最终学会学习。
(3)运用“原型范畴理论”构建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可行的。整个实验教学过程都是以此策略为指导,紧密围绕此策略来展开的。从实验结果来看,“原型范畴理论”指导化学符号教学策略是成功的,从学生个案研究的结果反馈看,这一策略也得到了很多学生的认可,尤其是对于中等生表现得非常明显,能够提高其学习能力,帮助其建立学习化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刘兆沿. 原型范畴理论的进步与局限[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1(02)
[2] 王招弟,谢祥林. 对高一新生化学符号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J]. 化学教与学. 2011(03)
[3] 张翠君. 浅论三重表征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1)
[4] 汪云芳,乐丽萍. 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多义词词汇教学[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9(02)
[5] 叶舒宪. 原型与汉字[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2)
[6] 赵东旺. 重视化学教学“三重表征”,突破化学用语学习困难[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07(09)
[7] 罗秀玲. 教师与学生部分核心化学概念相异构想的比较研究[J]. 化学教育. 2008(01)
[8] 李乐艳. 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介词教学的启示[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2)
[9] 毕华林,黄婕,亓英丽. 化学学习中“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研究[J]. 化学教育. 2005(05)
[10] 王子春. 原型理论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应用[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3)
原型范畴理论在九年级化学化学符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原型,原型范畴理论,化学符号,化学教学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