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1问题的提出
1.1. 1学生资源的认识:知识转型的必然趋势
从知识的发展历史来看,曾出现过两种不同的知识观。一种是唯理论,以柏拉图(Platon ),笛卡尔(Rene Descartes)为代表,认为知识来源于理智。另一种是唯实论,以培根(Francis Bacon)、休漠( David Hume)为代表,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①知识转型从内容上来说不仅包括了知识观念的转变,而且包括了知识制度、知识组织、知识信念以及知识分子角色等各个方面的转变。②尽管两种知识观观点不同,但是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追求客观的真理或规律,认为知识是客观的、中立的,带有普遍性,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信息时代的到来,给这一知识观带来很大的冲击,逐渐由以前的封闭状态向开放性转变。但它并非无序的组合而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整理和建构的。在皮亚杰看来,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活力论)即主观的东西,它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建构所产生的结果。③在这一理论指导之下,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对于教学的影响不可小视。每个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方式都各有不同,因此,他们在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建构所得出的结果也有所区别,因此,在这强调多元的、丰富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有资源意识,时刻准备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
1. 1. 2学生资源的开发: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值得发人深省的理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随之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为课程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有力的前提基础。广大一线教师也逐渐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即使有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极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的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①新课程强调对于生命主体的关注,在这一理念下,教材作为既定的教学材料,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开发各种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学的焦点也应从“备教材”向“备学生”转变。“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现实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最大动力。”
1. 1. 3学生资源的利用:语文课堂教学重要手段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语文作为语言的学习其自身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性,语言的作用在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因此,语文学科的学习就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理解和互动等。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像接收器一样接收来自教师传授的各种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讲,传统的教学方式属于“射线式”教学模式,教师处于射线的出发点,源源不断的向学生输送能量,而学生处于射线的顶端,只能接收、无从反馈。而随着西方进步主义教学理论的传播,课堂教学在悄无声息中发生了变化,教师开始注重学生对书本材料的多元解读,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很大程度上肯定了学生促进教学活动效率的作用,同时肯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解读是课堂教学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必经之路。著名教育家多尔强调对语言的学习要经过三个步骤,他指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让学生自己熟读课文,其次在熟读的基础之上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到第三遍对课文进行阅读时就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与作者的想法进行品读,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因而在语言学习中不存有绝对正解。”③中国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的教学过程不能只单单强调一条主线,而忽视其他知识与情感的存在。我国语文课堂教学中,向来强调听说读写的学习,无论学生个性如何,其结果都追求统一,这不仅限制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的发挥,同时也阻碍了汉语言的继承和发展。
学生作为课堂中与教师对应的主体,其群体中蕴涵的资源的利用价值不可小视。受后现代思想的影响,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寻求学生多元的解答,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学生的疑问、思考、猜测都将成为可供教师利用的教学参考资料。正因为学生自身的独特性,才使得课堂生命化,学生各自的独特性构成了班集体的复杂性,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差异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是除了父母外能够察觉这一事实的人,应更好的利用这些差异,力求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
1.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国外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国外对于课程资源理论研究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最早提出课程资源这一概念的是美国著名课程学家泰勒(Ralph W . Tyler )。进入20世纪,西方兴起了两种课程开发模式,目标模式(传统模式)和过程模式。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就是泰勒。他指出了课程计划的三种来源,即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
教育家施瓦布(Schwab, J.)开创了过程模式的先河。他指出“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①在他的过程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其中学生是实践性课程的中心。”②随后,斯滕豪斯系统确立了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他指出学生、教师和教育情境在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了课程。
1.2.2国内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者们对于学生资给予广泛的关注,学生资源的观念提出后,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界定。陈惠英认为“学生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内外表现出的、可被教师利用的、有利于教学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狭义的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课堂中突发的事件或学生的特殊表现等;表现形式包括学生的语言、行为和情绪以及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和机会。”①常文提出“以学生为发展主体、用动态生成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应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动态生成的各种状态和表现看作是重要的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②陶月仙提出学生资源是来源于学生的课程资源,其中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感受、困惑、问题、创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③钱蓉在他的解读政治学科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资源一文中明确指出“学生资源就是指凡能够引发师生对生活、知识加以思考和探究,以及来自学生方面提供的信息,都可以理解为学生资源。其中主要包括:①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原有的生活实践经验;②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质疑、心智的撞击;③学生方面传递的信息,如思维方法、评价方式等等。”④范兆雄教授也指出学生作为学校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学生是课程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学生的经验水平、知识状况、想意识、身体状况、情感状态等都是课程活动最基本的资源。⑤
1. 3研究意义
1.3.1理论意义
有关学生资源的研究,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西方国家对于学生资源的运用是比较早的。世界著名教育家杜威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就指出要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做中学和经验的改组与改造。我国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相关学生资源的研究比较迟。虽然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对于学生的关注,而把学生当成是教学资源的研究处于起步状态,关注问题零散,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对于学生资源的分类研究,学者们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就整个研究来说缺乏整体的梳理。
毋庸置疑,只有基于国际学生资源研究的新方向,并结合本国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能形成与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本研究基于国内外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基础,结合我国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将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对提升学生资源利用,丰富和发展学生资源理论,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更好的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具有一定价值。
1.3.2实践意义
教师对于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和前提,是转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动地位的关键所在,对于学生的充分关注,是使得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同时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智慧和素养,增强教师教学动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给教师提供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挑战。本研究选取小学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时出现的问题、面临的困惑的分析,探讨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对策。这种基于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揭露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资源时所面临的困难,并唤起广大教育学者关注学生资源、利用学生资源的意识。同时,针对教师在理解、开发、利用学生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试图从教师自身、学生自身以及学生周围所处的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探究问题的根源。对问题背后原因的分析能够帮助教师厘清在利用学生资源中所遇到的困惑,从多方面寻找更有效的利用途径。而针对学生资源的分类所采取的相应的策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24-33
2.1 学生资源概念..........................24-25
2.1.1 资源..............................24-25
2.1.2 学生资源..........................25
2.3 学生资源的分类............................25-30
2.3.1 基础性资源...........................26
2.3.2 生成性资源............................26-27
2.3.3 学生资源分类.............................27-30
2.4 学生资源特点......................30-33
2.4.1 生成性......................30-31
2.4.2 多样性...................................31
2.4.3 难以复制性.......................................31-33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利................................33-51
3.1 调查目的.................33
3.2 调查对象...........................33-34
3.3 调查结果......................................34-46
3.3.1 对学生资源认..................................35-37
3.3.2 忽视个性,学生基础...............................37-40
3.3.3 创生性资源开发不..................................40-44
3.3.4 学生周边环境资源.......................................44-46
3.4 制约学生资源开发与...........................46-51
3.4.1 应试为导向....................................47-48
3.4.2 传统教学三中心观................................50-51
4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开......................51-63
..........................................................................
结语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的过程中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如何理解学生资源,二是如何对其合理利用。如前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资源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探索意识不够强,运用策略有待于提高。这一系列的现实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资源合理利用需要漫长的一个过程,只有从内部逐步增强教师开发学生资源的意识,提高教师对学生资源的认识,对其进行分类归纳,同时针对各类学生资源提出有效的利用策略,才能促进学生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此外,笔者认为,任何提升策略的提出,其关键在于要从学生资源的特色出发,基于学生资源内容和特点,符合语文学科实际,实现学生资源的高效利用。
探析小学语文教育中能源的开发与应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