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族音乐发展概述
我国是一个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文化宝藏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民歌通过我国各族人民的口头创作在民间流传,并以强烈的思想性和战斗性,真切地反映和抒发了人民的思想感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艺术的发展潮流也在多元、多轨、多向发展。视唱练耳课程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和主导性学科,担负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重任,上好视唱练耳课,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音乐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正确的处理中西音乐文化关系,增进高师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建立多元化的音乐教育体系,维护和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使之长久的在世界艺术之林立于不败之地?以上皆为历史留给我们的新课题。
1.1 民族音乐的研究
1.1.1 民族音乐的内涵及分类
(1)民族音乐的概念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2)民族音乐的划分及特点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五类: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按照内容可分为六类: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儿歌。
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现在简谱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次,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
1.1.2 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
(1)民族音乐教育的功能
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对一个人的熏陶和感染、对一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有着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民族人才的艺术素质如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从本质上来说,音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建设社会精神文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民族音乐,在古老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衬托下,素有“歌舞之乡”和“民间文化之乡”的美誉。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血脉,成为各族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在这里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现实生活的真实。如新疆维吾尔族大型古典民间音乐套曲木卡姆,就是一部世界性民族音乐的艺术经典,被誉为“维吾尔族音乐之母”,至今广泛流传在南北疆各地的维吾尔族群众之中。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对民族音乐传统文化如何进行科学保护、传承和弘扬,使其植根于人们的生活,成为音乐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现今有许多高师院校近多年来用教学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了我们启示,只有加强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音乐教育。
(2)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各民族丰富多采的传统音乐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形式和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也享有盛誉。音乐学习覆盖认知、技能、情感、动觉等主要学习领域。音乐有自身的知识体系,促进动作协调性的发展,要求各种器官参与学习,改变人的态度和情感,陶冶人的情操,心中有音乐的人一定能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人性的美好。作为一门情感艺术,它比其他的艺术更能直接地深入人的情感之中,对人的品行修养、审美情趣和情感陶冶都将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大凡爱好音乐和接受音乐熏陶的人,就能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形成一种人格比较完美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向,并逐步趋于稳定性和成熟性,对人的全部精神及生活发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说是受益于终身的。
21 世纪的音乐教育强调的是科学的、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其价值主要体现于社会发展价值和个体价值两个方面,而不仅仅是音乐自身,更良好的音乐教育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推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素质教育应是在继承优秀传统下挖掘出的全新结构,标准应是科学的以及适应中国特色的。
1.2 国内外民族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1.2.1 国外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情况
多元文化的国际音乐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在 70 年代。里斯本会(ISME)议上提出了构建民族音乐体系,保留本土音乐传统,开设民族音乐课程的计划,这一举动也取得了热烈的响应。在 1992 年第 20 届主题为 “音乐民族学与世界音乐教育”的ISME 会议上确定的“享受世界音乐”的主题,音乐教育通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充分形成了两个特征:一是长期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二是传承了各个民族不同的音乐文化传统。通过这些例子我们能够了解到国外音乐教育家对本国的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1.2.2 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1)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绝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而是远远超过了它自身的价值:
①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民族音乐教育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戏曲、民歌、说唱和原创音乐。它们用不同风格展现中华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和审美观。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的歌曲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在节奏、曲式、旋律特点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如新疆民歌具有明快活泼的旋律,常有切分音的节奏,具备舞蹈性;傣族民歌婉转、优美,回味悠长;陕西民歌淳朴、清新、旋律流畅悠扬,节奏自由。
2 如何在高师视唱练耳课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14-32
2.1 加强完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 .......................................................................14
2.2 有效推进视唱练耳教学改革............................................. 14-18
2.2.1 树立音乐教学的正确方向 ...........................................14-16
2.2.2 增加民歌在多声部视唱教材中的比重 .............................................16-17
2.2.3 加强高师音乐教师民族音乐文化素养 ....................................................17-18
2.3 从教学内容入手 ...........................................18-32
2.3.1 教学目标 ...............................18-21
2.3.2 指导思想方面 .....................................21-23
2.3.3 教学内容方面 .........................................................23-32
结语
高师视唱练耳作为一门音乐知识基础学科,蕴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它不仅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摇篮,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坚持以较强的广泛性、实用性、系统性、科学性的训练方法,体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即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外来音乐文化和教学思路的有益成果,让学生不仅仅狭义地专注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视唱练耳课堂视唱、听音训练的过程中充分的把握民族音乐风格,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更能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更好地将课堂所学融入到实际的演唱或演奏中去。虽然现在高师视唱练耳课堂中的民族音乐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尚缺乏理论化、科学化、系统化等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多声部试唱中的民歌训练,仍处在摸索阶段。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国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日益提高,民族音乐的知识内容尤其是多声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比重也将会日益加大。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民族音乐的训练将会成为了解民族音乐要素训练的途径之一,它将为探索民族音乐的丰富内涵起到积极而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