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选题背景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一生的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与核心,它是对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思想的反思与判断,又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省与批判,更是对自己一系列教育思想、理论主张的提炼与总结。“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的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陶行知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他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教育思想方面所做的努力。尽管时过境迁,但陶行知和他所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依然魅力无限,它为我们倡导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教育哲学,为现代教育走出困境提供了有益的方案。可以说,“生活教育”理论统摄了陶行知全部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中国的本土教育理论,他立足于中国的教育实情,为我国教育改革开出了一剂良方,对我国的普及教育、平民教育、乡村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密切联系生活,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境”,努力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融会贯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课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验)》明确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富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2]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这必然要求思想政治课的课堂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联系。因此“生活化教学”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议题。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生活化、生活课程化。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念有共通之处。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涉及各个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了必不可少的指导作用。因此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势在必行。本文以此为题,探求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指导作用及知识运用,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而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既是一种教育理论,又是一种教育改革的方法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研究“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践行,有利于深化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认识,有助于教师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内涵,把握思想政治教学的真谛,从而为构建更有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2、现实意义
提出一种理论不是目的,关键在于理论在实践中的践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究“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践行,紧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验)》的要求,具有以下实践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m而“生活教育”理论倡导一种民主的、探究的、开放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生活化的内容引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并分析社会生活,有利于提高实效性。
第二,有利于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贯彻“生活教育”理论,要求立足于学生十分熟悉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关注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关注受教育者的个性培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去观察、感知、探究、反思相关的知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勇于展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打破被动、压抑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三,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生活教育”理论,提倡创设一种多主体的平等对话式的课堂模式,在课堂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因此,要求政治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珍视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脑、动心、动情、动手。同时使教师和学生多层面沟通、交流,这样可以使教学氛围宽松并洋溢浓浓人情味,师生情感在不知不觉中累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03) .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修订本)[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04) .
[3]陶行知.生活教育一一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武汉: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4」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5」钟启泉,崔允部,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周洪宇.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7〕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8〕方明.陶行知名篇精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05) .
[9]董建稳,肖自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导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
[10〕梁伯琦,赫连素贞.教育思想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11〕徐莹辉,王文岭.《陶行知论生活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12〕施良方.学习论「M http://sblunwen.com/gzjxlw/],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3〕徐志辉,徐莹晖.陶行知论生活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04) .
[14〕徐志辉,徐莹晖.陶行知论教育的功能「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04) .
[15〕徐志辉,徐莹晖.陶行知论创造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04) .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践行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9
引言 10-16
(一) 选题背景 10-11
(二) 研究意义 11-12
1、理论意义 11
2、现实意义 11-12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5
1、国外研究现状 12-13
2、国内研究现状 13-15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6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质 16-19
(一) “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16-18
1、教育即生活 16-17
2、学校即社会 17
3、教学做合一 17-18
(二) “生活教育”理论的特质 18-19
1、“生活教育”理论是生活的 18
2、“生活教育”理论是行动的 18
3、“生活教育”理论是大众的 18
4、“生活教育”理论是前进的 18-19
5、“生活教育”理论是世界的 19
6、“生活教育”理论是有历史联系的 19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贯彻“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 19-22
(一) 有利于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性、时代性和针对性 19-20
1、贴近生活,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生活性 20
2、贴近社会,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充分体现时代性 20
3、贴近学生,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针对性 20
(二) 有利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20-21
(三)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1-22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践行“生活教育”理论的策略 22-33
...................................................................................
您可能有教学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教学硕士论文频道选取http://sblunwen.com/jiaoxue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