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在现代科技迅速而又深刻的改变着人类社会活动和生产方式的时代,随着育才、选才、用才之经济观念和竞争意识的日益增强,考试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考试的社会功能不断得以强化,考试已成为教学双边活动联系的纽带,评价、甄选、任用人才的基本手段,调节各部门人员结构的杠杆,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措施,提高经济效益和加速文明进程的重要机制。考试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和学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年轻一代的前途与价值取向也有巨大的影响,由此对考试的研究越来越成为教学的关注点。
说到考试,对一于每年6月份举行的高考就是一个最大规模的教育考试,高考作为教育评价的方式之一,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导向作用。同时高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高考如何考,其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就像“指挥棒”一样,为被评者指明了努力方向。现今高考的弊端为广大学者所知,但在没有找到一种切实可行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前是不可废_u的,况且高考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公正公平。新课程改革以来,物理教育的评价方式之一的高考,其命题的趋势,高考考试的内容、知识点的深度与广度等都影响着中学物理的教学。本论文正是朝着这个方向,研究高考命题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产生的影响。1.1问题的提出
大规模教育考试对学校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和反作用,这己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问题不但在国内,即使在学校应试教学远不如我国强烈的西方国家,也一早已受到关注。在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进行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一下,大规模教育考试对学校教学的影响,更受到广泛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中学校长、教师,甚至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认为,大规模教育考试必须改革,尤其是高考①。对于高考的研究涉及多方面,而且对于高考的研究也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逐渐增多,从CNKI期刊文献查询中发现,对于以“高考”为题名的文章也越来越多,其中硕十论文达55篇,部分研究高考试题的特点,也有研究高考的试题设置对教学的影响等等,由此可见高考研究成为了现在的一个趋势。而高考对教学的影响研究也日渐兴起,众多专家学者开始注重研究考试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在语言学上的研究考试与教学的反拨效应的文献也越来越多,而对于理科性质的考试对教学的影响却相对甚少。对于实验,近儿年高考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杳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由于高考只有笔试,这种间接考核的方法不可能真实的反应学生的实验能力,且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线中学教师并不注重真正的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进行实验,在某种程度上会一让学生去记住实验这部分的知识,这样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由此我们的评价方式也需要得到改革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发表展的需要。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由此迎来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一次全面而深入的课程改革,在物理教学上课程更加注重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型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①。《纲要》中还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②。要使新课程得到顺利的实施与落实,其相应的评价方式方法以及评价的体系必然是需要改革的。如今考试作为一种评价的方式在生活中以及教学中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而在众多考试之中,规模最大影响力和关注力最高的就属每年的高考。1977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和主持下恢复了高考制度,从而教育迎来了春天。高考的高度公平性和竞争性,有利于社会安定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二十多年来,高考在考试的科学化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其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目前一些对高考的模糊认识影响了我们对问题的判断,每年的高考一结束就出现“文科状元”,“理科状元”,某校的升学率是多少,重本线概率多少,教师猜题概率等等词语,这表明社会、学校、家长乃至教育机构部门对高考成绩的重视较大,对于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到底学到了哪些并没有太多的关注,衡量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好坏很大程度看中这个学校的升学率。对于这样一种现状,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教学中的观念也就发生了变化,教师在教学中其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就随高考的命题趋势而改变,很多教师都有这样一种心态:“高考考什么,我就教什么。”然而,仔细研究目前国内学界讨论的关于高考的问题,多数是社会和招生考试制度以及对高考试题的分析及高考改革的论述层面的问题,为数不多的关于考试本身问题的讨论,多数都没有涉及到要害,也没有实证证据。
杨学为认为考试既是对人们心理因索的测量,更是一种社会活动。研究考试就要研究考试内部诸多因素的关系,如命题、考试实施、评卷、分数制度、统计分析等式属于考试认知论的范畴,而考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与人事、劳动制度的关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是属于考试的社会学范畴。在中国长期的考试历史中,考试认识论的水平决定了考试质量的高低,而考试社会学的是非却决定着考试的存废③。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贯穿于物理教学的整个始末,它不仅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等实验能力,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验教学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因此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水平,是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高等学校录取合格人才的重大问题①。针基于此,笔者想调查高考到底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如何来看待学习、能力的提高与考试之间的关系。随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落实是否和理念是一致还是跟随高考这根指挥棒走,本论文的立意就是要调查高考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高考命题的趋势和命题的内容多少程度上影响了我们高中的物理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雷新勇.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仁M].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2006.3: P305
[2]廖伯琴,张大吕.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
[3〕阎金铎,续佩君.物理能力测量研究「M] . }’一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教基[2001] 17号,2001. 6
[5〕康乃美,蔡炽吕等编.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P5
[6〕宋淑光.近年上海高考物理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J].现代教学,2005. 5.
[7〕彭湘平.从一道高考实验题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J].实验与考试.2003. 4.
[8〕沈士学.从高考试题看物理教学[J].吉林教育 http://sblunwen.com/gzjxlw/.2003. 1.
[9]赵坚,余建刚.把握高考命题趋势,搞好中学物理教学一2006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综合析[J].物理通报.2007. 1
[10〕吴立林,程和界.研究高考物理“设计性”实验题的特点,探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应采取的措施〔J).高等函授学报(白然科学版). 2002. 1.
[11」王不广‘.高考物理实验与高中物理教学〔D].山东师范人学,2009.
[12]鲁泰辉.近两年高考模式对物理教学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3〕刘初生.考试的功能及其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J].零陵学院学报.2003. 5.
[14」王兰.CET考试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J].河北人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 2
[15」谢春晖.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对日本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 1.
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对物理实验教学影响的调查研究
摘要 4-6
Abstract 6-8
1 绪论 9-19
1.1 问题的提出 9-11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2
1.2.1 高考自主命题 11
1.2.2 实验教学 11
1.2.3 教学态度 11-12
1.3 研究现状 12-16
1.4 研究设计 16-17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7-19
1.5.1 研究目的 17
1.5.2 研究意义 17-19
2 2006-2011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特点分析 19-33
2.1 高考物理实验试题概况分析 20-26
2.1.1 试卷整体情况分析 23-24
2.1.2 联系生活自然或科技前沿情况分析 24-25
2.1.3 实验试题知识范围 25-26
2.2 高考物理实验试题考察能力的现状分析 26-30
2.2.1 物理实验考查要素 26-28
2.2.2 统计分析 28-30
2.3 小结 30-33
3 实验试题对物理实验教学影响作用调查研究 33-51
3.1 调查目的 33
3.2 调查对象 33
3.3 问卷设计 33-34
3.4 数据统计分析 34-49
3.4.1 教师对考试影响教学的理论的认识调查 35-36
3.4.2 教师教学观念 36-37
3.4.3 教师教学内容 37-40
3.4.4 教师教学方式 40-42
3.4.5 教学的深度 42
3.4.6 学生对物理实验试题的看法 42-43
3.4.7 学生学习内容 43-45
3.4.8 学生学习方式 45-47
3.4.9 学生学习态度及表现 47-49
3.5 小结 49-51
4 总的结论 51-55
4.1 结论 51-52
4.2 研究建议及改进之处 52-55
4.2.1 研究建议 52-53
4.2.2 本研究的不足 53-55
参考文献 55-57
致谢 57-59
附录 59-62
您可能有教学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教学硕士论文频道选取http://sblunwen.com/jiaoxue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