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价机制研究在地方高校中的应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519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地方高校的课程评价机制,这既与地方高校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关,更和整体的发展现状及时代背景有关,因此,只有通过对背景的分析,才能准确提出研究的问题,把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地方高校课程评价机制的概念涉及到地方高校、课程、课程评价及机制等多个问题,明确研究对象的范畴、内涵的界定,有助十清晰研究内容,选择正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19世纪以来,地方高校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成为推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数百所本科层次的地方高校在全国迅速崛起。根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资料,201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358所(含独立学院323所),比上年增加_5 3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86.6070 0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12所,其中地方本科院校633所,比上年增加19所;全国普通高校共计招生人数661.8万人,比去年增加22.3万人,其中地方本科院校占全国本科院校招生人数的86.7070;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2358万人,其中地方院校在校生人数为2231万人,占全国在校生总人数的94.6070 0

  可见,在数量上,地方高校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地方高校的蓬勃发展,优化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成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并目_地方高校为地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其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课程质量是体现地方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课程评价与建设是提高地方高校课程质量的核心环节。随着课程质量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不断被认识,课程评价与建设理论及实践问题正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关注高等教育质量提高,连续发布了若干文件,同时开展每五年一轮的全国性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价。2003年以来,我国高校开始进行国家、省、校二级精品课程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课程质量的优劣主要是通过课程评价来衡量的。“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2]”,是地方高校课程评价的目的和归宿。}fn课程评价,是进行高等学校课程实践和课程改革不可忽视的环节,同时也是高等学校课程编制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虽然关十课程评价的探讨已较深入,涉及的视角、领域也很广泛,但有关我国高校课程评价机制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即使已有研究也大多是围绕传统的主题展开,研究课程评价机制中的某一个方面,缺少系统研究;课程评价主体主要是围绕着政府的角色}fn讨论,评价具有权威性、临时性、从属性、有限性的特征,带有“明显运动化的范式”;课程评价方式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研究方法,还是停留在单纯性的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阶段,质性研究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取代量化研究;课程评价标准与评价主体的认识处理与存在不一致性,某些评价标准存在争议,难以理解;课程评价内容缺乏创新,缺少评价理论的纵深支撑,尤其是缺乏一种从实际教育评价者的角度、加以总结完善的可运用十实际操作的理论研究。因此,学习借鉴国际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探索科学有效的高校课程评价体系,构建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评价机制,对十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拟立足地方人才需求,以消费者“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为导向,为地方高校创新课程评价机制提出几点策略,以期对地方高校的课程体系重构给子反馈和指导,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成功迈向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到整个本科教育的质量高低,}fn一个合格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的构建有利十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提高,有利十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也有利十学校整体质量的提高,增强地方高校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由此可见,对地方高校课程评价机制进行研究是一个具有较强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理论意义与价值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地方高校课程评价的理论。针对地方高校课程评价机制研究相对贫乏,本研究首先分析地方高校课程评价机制的相关概念,以及在课程评价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地方高校课程评价的类型和模式,试图从理论上制定出构建地方高校课程评价机制的有效策略。全文以地方高校为背景,围绕课程评价这个中心概念,通过理论分析进一步拓宽地方高校的课程评价理论体系,有助十地方高校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从自身具体情况出发,以更理性

参考文献

[1]潘憋元.高等教育将走进社会中心[[J].上海高教研究,1998(8).

[2]土伟廉.关于高等学校课程评价的若十问题田.复旦教育论坛,2004(2).

f31徐同文.论大学课程的生产与消费一一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院报,2009(3).

[4]张楚廷.大学与课程[[J].高等教育研究,2003(2).

L51陈均,樊杜清.瑞典高校质量保障的特点及其运作[[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 (6).

[6]丁朝蓬,郭瑞芳.20世纪课程评价理论的发展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5 (4).

[7]韩冰,许祝南.课程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与高职课程评价实践[[J].职教论坛,2005(9).

f81贺祖斌.高等教育评价的元评价及其量化分析模型[[J].教育科学,2001(3).

f91和学新.论发展性课程评价制度的建立[fJl.江西教育科研,2004(12).

[11 A. V. Kelly. The Curriculum Theory and Practice [M]. London, 1989.

[12] Joan S. Stark, Lisa R. Lattuca. Shaping the College Curriculum: Academic Plans in Action[M]Allvn&Bacon. 1997. Chanter h.

地方高校课程评价机制研究

摘要 7-8

Abstract 8-9

导言 10-20

一、问题的提出 10-11

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1-12

(一) 理论意义与价值 11-12

(二) 实践意义与价值 12

三、国内外课程评价研究现状 12-17

(一) 关于高校课程评价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12-14

(二) 关于高等学校课程评价的发展历史 14-15

(三) 关于高等学校课程评价模式 15-16

(四) 关于高等学校课程评价元评价 16-17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7-20

(一) 核心概念界定 17-19

(二) 研究思路 19

(三) 研究方法 19-20

第一章 地方高校课程评价机制现状分析 20-24

一、当前地方高校课程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20-23

(一) 课程评价意识不强 20-21

(二) 课程评价主体单一 21

(三) 课程评价标准不科学 21-22

(四) 课程评价模式不完善 22-23

(五) 课程评价管理不健全 23

二、地方高校课程评价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3-24

(一) 教育观念陈旧,缺乏准确定位 23-24

(二) 课程评价价值取向偏离 24

第二章 国外高校课程评价的经验与启示 24-28

一、国外高校课程评价的经验 24-26

(一) 强调多维度的课程评价 25

(二) 构建细致的课程评价体系 25

(三) 注重对课程资源的评价 25

(四) 重视课程评价元评价 25-26

二、国外高校课程评价的启示 26-28

(一) 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6

(二) 课程评价对象的多元化 26-27

(三) 课程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27

(四) 课程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27-28

第三章 地方高校课程评价的类型与模式 28-32

一、地方高校课程评价的类型 28-29

(一)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8

(二) 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 28-29

(三) 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 29

二、地方高校课程评价的基本模式 29-32

(一) 泰勒的目标(goal) 评价模式 29-30

(二) 斯塔弗尔比姆的 CIPP 评价模式 30

(三) 斯克里文的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goal-free) 30-31

(四) 斯塔克的外观( countenance) 评价模式 31

(五) 回应性(responsive) 评价模式 31

(六) 解释模式 31-32

第四章 构建地方高校课程评价机制的策略 32-40

.....................................................................................

结语 40-42

注释 42-43

参考文献 43-4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及参与研究的课题 45-46

致谢 46

您可能有教学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教学硕士论文频道选取http://sblunwen.com/jiaoxuelw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