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研学导师工学一体化培养体系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10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本文在梳理中外研学导师胜任力指标、中外教师胜任力指标、中外导游胜任力指标的基础上,根据研学导师的工作流程,凝练出研学导师胜任力指标,之后,在冰山模型理论基础上,分为知识、技能、隐性素质指标,构建了科学的研学导师人才培养指标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了调查,为研学导师工学一体化的培养提供了参考依据。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研学旅行政策利好不断
近年来,我国关于研学旅行的政策利好不断,给研学旅行行业的更好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国家要求研学旅行的企事业单位要尊重青少年发展规律,开发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研学课程,为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此外,2016 年国家要求各级相关部门联合起来,积极发挥对研学旅游基地的政府指导,加大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指导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
总体来讲,从中央到地方,全国上下都出台了大力支持研学旅行稳定有序发展的利好新政策,为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二、研学旅行市场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研学旅行市场的需求日渐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种一边旅游一边学习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喜爱。游历学习的研学旅行已经走进了中小学的教学计划,这种游历学习的学习方式也受到了中小学生的特别喜爱,他们在旅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理论知识、动手实践,还能够提高自己在集体中的团体协作和沟通能力,所以中小学生每年都很热衷于学校及研学机构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此外,事实也表明,即使是在疫情期间,线上研学旅行市场也是整个旅游市场中受影响程度最低的市场部分,我国目前研学适龄中小学生的数量也是研学旅行的发展的重要市场基础。


教育管理论文参考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目的是在了解当前全国各高职院校研学导师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掌握当前研学市场所需要的研学导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形成研学导师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为研学导师的培养研究提供支持。同时,本文还对研学导师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当前研学导师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研学导师工学一体化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和研究。据此,针对性地提出工学一体化背景下,研学导师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安排等基本内容,为高职院校研学导师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二、理论意义
本文丰富了关于研学导师培养方面的研究。一方面在现有的各高职院校研学导师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可供借鉴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研学导师培养研究提供了现状研究的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对研学机构的研学导师工作流程,凝练研学导师的胜任力指标,并调查其重要程度情况,为研学导师工学一体化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提供了参考依据,最终形成了研学导师工学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填补了工学一体化模式下研学导师培养的空白,丰富了研学导师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三、实践意义
本文是在响应国家及青岛地方出台研学旅行相关政策,积极推动本地研学旅行健康发展和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际意义背景下提出的,有助于青岛及周边地区研学旅行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此外,通过分析当前开设研学导师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当前研学市场中研学导师现状及需求、工学一体化的必要性,从而得出有实践价值的科学的研学导师人才培养指标,为各高职院校开设研学导师相关专业制定出科学的研学导师人才培养体系。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依据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职业教育主要模式
在美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中,职业教育 CBE 模式是主流模式,全称为 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即“把能力作为一切基础和本位的教育”。具体的培养流程如下:它主要通过走进学校的企业专家,在代表性的企业岗位群的基础上,分析某职业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从而明确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从易至难展开有序层次教学。美国 CBE 模式就是在“能力本位”基础之上的育人模式,它的学制在两到三年间,学生满足毕业条件可获取副学士学位,是一种在美国的职业技术学院中大范围使用的育人模式[1]。
在国外的职业教育模式中,民众认可度比较高的就是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育人模式,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一种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度,学生是学徒生,企业专家是师傅,参与教育的企业也需要严格的准入资格和条件。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是指由企业的实训教师和学校的理论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育人模式,实训教师是从企业聘请的专业技术骨干,而理论教师是稳定在学校工作的国家公务员[2]。
笔者认为,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特别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统一的国家通用资格认可制度。它是指在某行业企业所需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对不同行业的职业资格进行认定,形成从低到高的 5级等级顺序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标准,不同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都有相对应的学历教育的文凭和证书,都能够得到国家各行各业的普遍认可[3]。目前这种国家级技术文凭认可制度在我国没有真正地落地实施,还存在重学历、轻技术资格的现状。
在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通常采用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Education)模式,即“技术与继续教育模式”。它对招生没有年龄限制,学制和学习方式也非常灵活,从低到高提供 6 级证书,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学习方式。每种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对应着不同的培训包,在每个培训包中都规定了等级形式和所需能力[4]。目前在澳大利亚范围的企业对 TAFE 模式培养的学生反馈良好,社会各界对此种教育模式也有着较高的普遍认可度。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指个人在头脑中原来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对外部所学信息积极主动建构从而获得自己个人意义的过程。本文对研学导师的培养选择工学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即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体现。研学导师工学一体化培养过程,主张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以帮助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发挥作用,每位同学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岗位分工完成学习任务,具体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理论。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主要包括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学习情境性三方面主要内容[34]。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学习者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理解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此外,在这种理论下的学习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联系的。
2.建构主义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有着丰富的个人差异化的经验世界,学生在建构主义学习过程中具有巨大的潜能,每位学生的不同认知基础和兴趣,形成了每个人对知识的形成。
3.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帮助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发挥作用,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情景,构建与原有知识的联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把与原有知识相联系的梯子。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研学导师培养现状和模式论证------------------- 14
第一节 研学导师培养现状分析-----------------------------14
一、高职院校研学导师培养现状调查--------------------------- 14
二、高职院校研学导师培养经验和不足--------------------- 22
第四章 研学导师胜任力指标和素质需求分析-------------------------- 25
第一节 研学导师评价指标的构建-------------------------------25
一、建立研学导师评价指标库---------------------- 25
二、凝练研学导师胜任力指标--------------------- 27
第五章 研学导师工学一体化培养体系构建------------------- 33
第一节 研学导师工学一体化培养理念----------------------------33
一、职业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33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 33

第五章 研学导师工学一体化培养体系构建

第一节 研学导师工学一体化培养理念
根据现有研学导师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和研学市场需求,在研学导师人才培养方面采用工学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工学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是对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实际应用,学生在校学习和研学企业实践深度融合的工学一体化教育模式既是对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具体运用,也是对学习过程具有情境性、主动性、建构性等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具体运用。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学中做、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而工学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和培养理念在具体实施中要求学生课上自主探究、教师支持引导完成学习任务,这正是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具体呈现。此外,工学一体化研学导师的专业课程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学生在课上真正能够实现学中做、做中学。通过分析,研学导师工学一体化培养体系,特别是工学一体化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安排等方面正是在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基础指导下完成的。
一、职业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从学生进入学校的入学教育开始,我们应在入学教育、期中和期末等多阶段导入研学企业优秀文化与追求理念,从而增强学生对研学行业的认同感,使学生自觉地不断调整自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提高自我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学校和研学企业共同确立研学导师的培养目标,共同参与策划研学导师教学内容的设计、培养内容。在培养过程中由高职院校进行培养,研学企业全程参与质量监控,并定期进行企业知识技能等方面地测试,定期派研学导师专家走进校园为学生和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工作。学生在三年期间的身份,既是学生,又是研学企业的工人身份。学生在校研学导师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是根据研学企业的岗位任务进行的,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1.本文通过访谈的研究方法,调查了目前高职院校对研学导师的培养现状,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出了当前高职院校在研学导师培养方面的经验借鉴和不足之处,经验借鉴主要是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借鉴,特别是浙江 A 高职院校的模块化课程。不足之处主要是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度不够和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这三个方面。
2.在梳理中外研学导师胜任力指标、中外教师胜任力指标、中外导游胜任力指标的基础上,根据研学导师的工作流程,凝练出研学导师胜任力指标,之后,在冰山模型理论基础上,分为知识、技能、隐性素质指标,构建了科学的研学导师人才培养指标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了调查,为研学导师工学一体化的培养提供了参考依据。
3.在高职院校研学导师培养现状、研学导师人才培养指标构建的基础上,从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安排、资源配置、教学评价和毕业条件等六个方面构建了研学导师工学一体化培养体系,并进行了详细阐述。此外,笔者还重点从研学导师工学一体化培养的课程开发建设入手,详细阐述了研学导师岗位典型性工作任务的提取过程及转化核心课程过程,并以《研学旅行指导师》这一典型性工作任务进行子任务分解举例,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子任务学习所使用的工作页进行举例展示,提供了研学导师工学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思路借鉴。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