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本研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采用文献法、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等实地调研的方法了解农村高中生劳动教育的现状。通过对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的调查分析得出农村高中学校取得的成效与存在问题,并分析问题原因,尝试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切实做好政府劳动教育保障工作;发挥家庭示范引导作用,完善家校协同;更好发挥学校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营造热爱劳动的社会氛围,共享教育资源。
一、农村高中劳动教育主要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主要概念及界定
1.农村
农村是与城市相对意义上的概念。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发展城镇化趋势明显,这使得理论上的“农村”概念就很难把握。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可以把人口密度,职业构成情况,生产技术运用和商品经济发达程度,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作为主要判断指标用以区别城市与农村①。因而在区域范围上县及县以下的乡(镇)、村应划在农村之列。 按照此标准,学校所在地域类型可分为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包括县城学校、乡镇学校、乡村学校)。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乡镇普通高中类型的农村学校。
2.劳动
劳动、实践、活动是三个相近似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把劳动定义为“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人类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改造自然对象并在这一活动中改造人自身的过程”②。从这一表述中可以看出活动、实践、劳动是前者包含后者的关系。按其不同分类标准,劳动可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手工劳动、机器劳动和智能劳动等多种类型。从劳动过程中涉及到个人与自身、自然、社会的关系角度而言,《纲要》把青少年学生劳动内容分为与涉及个人自理独立问题的日常生活劳动,涉及社会财富创造有关问题的生产劳动,涉及个人与社会关系处理问题的服务性劳动。本研究中涉及农村高中学生劳动的内容主要包含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
....................
(二)理论基础
1.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基本观点
马克思从个人与社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马克思所阐述的“全面发展”是由基于个体的“人”的平等发展和“人的本质内容”的完整的发展两部分构成。④马克思从多个角度解读人的发展,他认为人的发展包括人的需要、人的劳动能力、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及人的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层次是人的主体性地位得以彰显,展示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最终实现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关于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的方法”⑤。
(2)理论启示
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我国教育方针政策明确强调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并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列入育人培养目标中。这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独特育人价值的重视,并把劳动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劳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在开展劳动教育中,要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不能为了劳动而劳动,要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独特的育人价值,充分认识到开展劳动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需要和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通过劳动教育,未成年学生学会了生活自理,个体独立能力得到提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基本满足作为自然人的生理需求。通过劳动教育,学生掌握与生活、生产相关的劳动知识、技能,在劳动过程中会劳动、懂劳动,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为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打下扎实基础。在劳动过程中,学会沟通合作,更好理解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提升,实现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是“成人”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劳动教育对学生个体掌握生存能力,端正生活态度,促使生命完善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劳动教育在内容、形式、目标上的设计都要围绕满足个体自主发展的需要出发,体现学生主体性。
教育管理论文参考
................................
二、农村高中劳动教育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情况的相关说明
1.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的编制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高中劳动教育现状,本研究编制了“农村高中劳动教育现状调研问卷”的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其中学生卷共设置了 23 道题目,1-5 为学生的基本信息情况的相关问题,6-22 题为选择题,以调查学生劳动实践经历情况、劳动认知情况以及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教师卷共设置 29 道题目,1-7 为基本信息题目,8-28 题为选择题,主要调查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教师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参与程度以及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两问卷内容最后一道题目都设置了一道开放性题目用以了解学生和教师对当前农村学校劳动教育的看法和建议。另外,为更深入细致了解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本研究对学校负责人校长进行了访谈,以了解学校劳动教育的管理情况。(具体内容见附录)
2.问卷的发放
本研究拟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两镇的两所中等以上规模农村普通高中学校为调查对象。其中 A 校位于潮阳城区的西北部、占地面积最大的 X 镇。X 镇现管辖有 27个社区,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素有“建筑之乡”的称誉。B 校位于潮阳区东部沿海,辖 16 个社区、以渔业经济为主的 H 镇上。 两镇无论是从人口数量,还是经济类型都可作为潮阳区农村的研究典型代表。A 校为本人现工作单位,B 校为校外导师现工作的单位。本人对两所学校较为熟悉,容易获取相关一手信息,为本研究提供便利,有利于在实地观察和调研中发现真实问题。A 校为市一级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学生主要来自该镇管辖的社区或乡村,也有少部分生源来自该区域内的相邻乡镇,学生类型有走读生也有寄宿生,在校学生人数有 800 人左右,教师 60 人左右。B 校为省一级学校,是一所实施封闭管理的寄宿学校,采用民办公助形式办学。其中高中生人数约为3800 人左右,教师 300 人左右。样本选取以这两所学校的三个年级高中学生和教师为问卷调查对象。访谈对象分别选取了两所学校的负责人。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借助问卷调查系统问卷星 APP,设计了面向学生和教师的电子版调研问卷。通过在线发放、填答完成了问卷回收工作,省去了传统纸质问卷发放、回收、整理、录入等环节,节省了大量精力,极大地提高了问卷调查的效率。其中学生卷共回收 645 份,剔除了不符合要求的,得到有效样本 643 份,有效率为 99.69%;教师卷共 41 人填写,有效问卷为 40 份,有效率为 97.56%,符合问卷调查要求。
...........................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当前在劳动教育实践开展中涌现了不少农村学校劳动教育的典型示范案例。如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初步探索形成出依托农事农作、劳动创意、美好生活的课程群,形成涵盖人文、科学、艺术、语言、道德等方面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乡村“新劳动教育”模式。①河北易县农村学校形成了以有实践基地、有课时、有教材、有教师、有考核等“五有”夯实劳动教育基础;积累了以抓年龄差异、抓自主管理、抓家校合作、抓区域资源、抓特色创建等“五抓”助推劳动教育实施的经验。
但纵观整体,农村学校劳动教育开展形势不容乐观。大多停留在学校卫生打扫、家务劳动的表面形式上,劳动实践活动开展不足。虽然部分农村学校能按国家要求设置相关劳动课程,但也存在劳动课的虚设现象,劳动课即使在课表上有体现,很多情况下也会被挤压。本研究区域内的两所农村高中劳动教育的现状又如何呢?以下将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学校层面来叙述农村高中劳动教育现状调研结果并做出对应的分析。
1.关于学生劳动教育的调查分析
(1)学生劳动实践经历情况以下将从劳动内容、劳动习惯、劳动技能水平等方面介绍农村高中生劳动实践情况调查结果。
①劳动内容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
三、改进农村高中劳动教育相关建议..........................51
(一)切实做好政府劳动教育保障工作..........................51
1.思想重视,科学引领.................................51
2.做好统筹规划和条件保障工作...................................51
3.完善基于劳动教育的督导检查和质量评估机制...........................51
结语......................58
三、改进农村高中劳动教育相关建议
(一)切实做好政府劳动教育保障工作
1.思想重视,科学引领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已出台了面向社会和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文件。地方政府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学校劳动教育的推进,要学习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在政策上强化劳动教育相关文件的权威性。为了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地方政府要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和发布科学化、精细化、兼具地域特色的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细则与指导手册,发布劳动教育实施的考核方案,把学校劳动教育纳入工作考核重点。这不仅能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方向性的指引,也能作为检验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督促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的落实。
2.做好统筹规划和条件保障工作
政府要加强劳动教育资源整合,建立政府为主导的区域内劳动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配置机制。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育实践基地、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政府牵头,政府、企业、社会开放共享机制,从而为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提供更优质的资源,满足学校劳动实践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政府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经费、师资、安全、场地等各方面的保障,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提升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水平,解决好制约劳动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责任不明、合力不强等问题。
3.完善基于劳动教育的督导检查和质量评估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的有关劳动教育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和帮助等工作有助于学校教育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同时能及时纠正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学校劳动教育形式化根源在于教育督导部门并未真正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中。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对学校劳动教育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实践情况督导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意见,并将劳动教育设置与实施的达标情况作为评选先进学校的重要参考之一,进一步激发学校积极性,促使学校劳动教育落实更有实效性。
..........................
结语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代号角已吹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地学校劳动教育实践风生水起。农村地区独具人文共生的天然优势,农村学校劳动教育大有可为。当前针对农村高中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较少,构建系统化、操作性强的农村高中教育劳动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紧跟当前劳动教育政策文件精神,通过对农村高中生劳动教育现状的研究,探索适合学情校情的劳动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这将有助于该区域高中学生提高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端正劳动态度、强化劳动习惯、弘扬劳动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独立自理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教师群体的调研,了解其对劳动教育的看法和指导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而提升劳动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以提升劳动教育的管理水平,提升农村高中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推动本区域农村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教育振兴。
本研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采用文献法、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等实地调研的方法了解农村高中生劳动教育的现状。通过对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的调查分析得出农村高中学校取得的成效与存在问题,并分析问题原因,尝试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切实做好政府劳动教育保障工作;发挥家庭示范引导作用,完善家校协同;更好发挥学校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营造热爱劳动的社会氛围,共享教育资源。
本调查中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研究样本的覆盖面不够,仅选取区域内两个不同乡镇的两所农村高中学校的 645 位学生和 41 位教师为问卷对象。应该思考的是样本学校的代表性是否足够,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者对区域农村高中劳动教育现状的全面了解,进而影响了研究的效度。二是访谈对象不够全面,本研究中仅访谈了两位学校管理者负责人,对学校劳动教育活动局限于宏观层面,关注更多的是学校办学理念,无法掌握学校劳动教育运作机制的具体细节,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的新发现。访谈对象不够全面,从而影响了研究的信度。后续研究应访谈更多的学校不同职位部门的领导者,还应选取相关教师,包括班主任、信息技术教师、通用技术教师、劳动实践课程教师、其他学科教师为访谈对象,以便更深入了解教师组织劳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另外,对学生家长的调查也是重要的突破口,研究者还应进一步了解学生家长关于改进农村劳动教育的看法,以丰富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