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文把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重点锁在边疆民族地区与留守儿童生命教育两个关键节点上,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来探求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困境。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
当前,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自身、家庭、学校等原因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陷入了发展的困境。根据民政部2018年的统计表明,全国共有留守儿童有697万人,云南121万人,占全国总数的18%。由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发展相对缓慢,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了孩子,把孩子单独留下给老人照看。很多父母到沿海或是城里找工,造成了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也就突显出来。有些单亲家庭的父亲常年在外,跟自己的孩子几乎没有什么交流,形同陌路,更谈不上对孩子的教育了。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相关部门与学者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留守儿童教育与未来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如有学者调查的数据表明:留守儿童犯罪指标比率比非留守儿童要高,在打架斗殴、偷窃、抢夺、抢劫、赌博等5项犯罪指标中,留守儿童的总体犯罪率为12.54%,非留守儿童仅为1.55%,且留守儿童的每项犯罪率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并呈现上升趋势。①另外,留守儿童群体或个体在溺水、交通事故,中毒等意外伤亡的恶性事故时常见诸报端,对自己及他人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在留守儿童行为表现上,留守儿童人际关系紧张、交流存在障碍、迷恋手机与网络造成了网络成瘾等相关问题,他们在遇到困难时采用逃避等非理性方式而不会去寻求他人与社会的帮助。相关研究共同勾勒出了留守儿童群体的群体形象:较高风险的身体健康侵害与较低水平的心理健康并存,他们面临着外部与内部所带来的身心上的双重压力与发展的双重困境。
...........................
第二节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研究以边疆少数地区的初级中学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作为切入点,通过调查来分析Z初级中学留守儿童生命教育面临的困境,反思当前边疆留守儿童生命教育面临着的现实问题,同时也在实践中探讨了生命教育对于学生个体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与指引性,进一步拓宽相关研究范围,以期引起当地家庭、学校对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重视,同时为后续生命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教育论文参考
二、现实意义
边疆民族地区面临着经济发展缓慢、信息闭塞、教育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跟内地相比还有很多的差距,很多孩子读完小学或是中学未读完就辍学在家,或是与家人外出打工。教育的滞后性不仅严重影响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形成了思想上的贫困。通过生命教育理念来激活边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与智力扶持。“扶智”与“扶志”结合起来,通过生命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与目标,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人类智慧,可以更好地规划与设计自己的未来,拓展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为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的校长张桂梅老师说:“教育可以管三代。”因此,扶贫不仅仅是解决物质生活的贫困,更要在精神层面给予及时的帮助,通过生命教育,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儿童的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针对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与意义。通过对Z初级中学留守儿童生命教育进行实证研究,提出适宜的可行性策略,为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
第二章Z校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基本概况
一、Z乡基本概况
Z乡位于红河县境东南部,距红河县城60公里,Z乡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Z乡的少数民族歌舞在红河县算是比较著名的,被誉名为全县有名的“歌舞之乡”之称是民俗文化的一大优势。特别是由哈尼族年六月过后的第一个星期天所举办的“矻扎扎节”,“矻扎扎节”上组织的长街舞是哈尼民族的一大特色,长街舞的成员来自各村寨的男女老少,这一天,哈尼族男女老少穿上自己缝制的民族节日的盛装,带上自己亲手制作的二胡、三弦、笛子等民间乐器,在Z乡街道上欢快的一起齐跳,其中“乐作舞”、“耕作舞”等舞蹈在“矻扎扎节”上是必跳之舞。Z乡辖9个村委会、有90多个自然村子。该乡主要人口为哈呢族,少部分是彝族、瑶族、汉族人口混居以此。该乡截止2019年建有小学31所,现有教师人数190人,学生人数5100人,其中小学生4380人,中学生720人。
二、Z校概况及留守儿童情况
Z校位于红河县东南部Z乡的街道上,是Z乡的唯一一所初级中学,是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占比较多的一个典型个案,属半寄宿制公办学校,行政归属红河县Z乡,其生源主要来自Z乡的各个村委会,学生以哈尼族学生为主,少数彝族、瑶族、汉族学生。少量学生来自非农业户籍家庭,学生生源家庭收入低,父母外出打工占多数。截止2019年统计数据,该校在校初中生720人,其中70%多的学生家长在外务工。该校一共有18个教学班。学校现有校长、副校长、教职工总共56人,其中专任教师52人,在52人教师队伍中,45岁以上教师占多数。Z校副校长谈到,师资不足,教师任务重,多数青年老师在特岗完成后就调到县中或是其他的地方了,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心理活动研究太少。本地区留守儿童偏多,家庭教育跟不上,监护人绝大多不会讲普通话,认字的也只有个别人。学生不好管,读书风气不太好,读到初中后好多留守儿童有不想上学的打算,一些孩子有时会约着一起不来读书,来到课堂上会在课堂上捣乱,不爱学习、厌倦读书。
...............................
第二节Z校留守儿童生命教育的现状
尽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对生命教育的理解、阐释会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与时代烙印,但它所蕴含的基本价值倾向是趋于一致的。本文对生命内涵的认识,从理解生命、珍爱生命及提升生命三个维度进行探讨。理解生命是学生对生命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理解程度;珍爱生命提指学生在处理自我、自我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了解个体与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升生命是更高层次的生命教育,通过生命的意义及当下学习、生活状态来了解个体生命的理想抱负与社会责任。为实现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的价值而不断充实与提高自我。
要考察初中留守儿童对生命内涵的认识,需要了解他们对现有生命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个体对生命的看法以及对自我生命的珍视程度;了解自我与他人交往中能否友好相处,面对挫折时能否做出正解的判断与选择;对未来生活的态度、对未来职业或者发展的规划能否理性的归划目标并进既定目标去执行。
一、理解生命方面:生命知识与技能掌握欠缺
根据问卷数据显示,当问及“你对自己生命健康的理解是什么”时,96.57%的同学认为没有疾病,6.86%的同学认为在身体上、心理上与社会适应的和谐状态。3.43%的同学并没有认真考虑过该问题;当问及“你了解生命教育哪些方面的知识”时,有28.57%的同学了解生命安全的基本知识,有7.43%的同学对生死有了一定的了解,有28.57%的同学选择了生命的生理知识,有5.71%同学选择能够正确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有5.14%同学认为了解精神生命方面的知识。当问及生命教育知识来源时,有60人选择来自互联网,44.57%选择来自电视,39.43%来自于同伴交流,而选择来自于教师的仅仅只有18.29%。
...............................
第三章Z校留守儿童生命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26
第一节儿童自身层面:缺乏自我教育管理能力.............................27
一、生命教育知识匮乏,不能做出正确的认识............................27
二、学习生活习惯差,学习困难与无助感并存..........................28
第四章Z校留守儿童生命教育困境的应对策略..............................42
第一节儿童自身层面:提升留守儿童自我教育管理能力.............................42
一、理解生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42
二、积极行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4
结语......................................56
第四章Z校留守儿童生命教育困境的应对策略
第一节儿童自身层面:提升留守儿童自我教育管理能力
在学校和家庭都已成定局的前提下,对于儿童来说“儿童自己”才是核心。孩子的“自驱力”才是成功的首要条件,才是他未来能否达成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生命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讲,如何约束他们不良习性,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制定可行目标,激发他们自我内驱力,才是生命教育最重要的一环。
教育论文怎么写
一、理解生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对于生命的理解,首要任务是家长、教师要了解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只有理解了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才能结合孩子个性特点,针对性的展开教育,激发孩子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事实上,很多时候,家长和学校不是在培养自驱力,而是在破坏孩子的自驱力。从前文的调查可知,留守儿童多数家长不会教育孩子,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没有掌握多少知识,也教不了孩子,对孩子的教育认为是学校的事;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停留在自我的主观经验上,采用说教或打骂教育的方式是。对于学校教师,在学校教育管理中,他们不仅是班主任,还是主科课任教师,承担着多重的工作任务,由于工任务重,加上师生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学习考试之外的生命教育知识。这些微观的教育环境影响了儿童的心身的健康发展。理解生命,掌握生命教育知识理论,教给儿童当下的生命教育观,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为自我生命赋能。同时,对那些自己不能决定的因素、或已成定局的外在影响因素,不要再过多纠结和埋怨;让学生自我意识到问题,作出积极改变,这样才有可能起作用。家庭及学校教育应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与激励,引导孩子自己进行比较,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是否有所成长,每一天的自己都有所进步,这样才能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在生命教育中,所有的外因都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才是决定性、根本性的因素,在生命教育中,只有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与提升孩子对生命的认识与理解,明确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掌握人生的真谛。只有自己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生,另外,通过教育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确立好自己的人生坐标,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拼搏达成与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人生意义。
..................................
结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才以否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但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均衡性,造成了大量农村青壮年背景离乡,抛家别子,纷纷离开故土与家乡到外面去找工。随着这些人的离去,在农村就形成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与教育面临着很多现实的困境,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隐患与矛盾。
边疆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乎到国家稳定、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等现实问题。由于边疆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缓慢,这也直接带来了教育发展的缓慢与落后,这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影响社会发展的所有因素中人才因素是起着根本与决定性的作用。而教育的目的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通过生命教育,让他们具有远大的理想与情怀。这些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有着强烈的情感,待学成以后,这些人才是最有可能回到家乡参与建设与发展,这样就通过教育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云南华坪女子高中的校长张桂梅老师说教育可以管三代。通过教育让一个人成长,可以让三代人不陷入贫困。现在我们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节点上,如何通过文化教育与思想教育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解决心理上的贫困,这是关系乡村全面振兴成功以否的现实问题。我们经常会说,物质上的贫困并不可怕,而精神上的贫困才是最可怕的。我们只有从孩子抓起,通过生命教育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与坚定信念,形成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品性,谋划自己更好的未来与前程,提升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实现人生的理想与抱负。通过生命教育把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在广阔的现实生活中践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处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国家的关系是实现和体现个体自我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与高度。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