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笔者认为初中德育管理与小学、高中阶段的德育管理有显著差异。小学阶段德育管理更偏重对学生的道德习惯养成教育;高中阶段更偏重引导学生形成道德行为体系和思考解决道德问题的方法论;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教育发展变革催生分层走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1]。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出台,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由理念向实践纵深发展。在此背景下,名目繁多形式各异的走班制、分层教学登上了国内中学教育的历史舞台。受新课程改革以及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等政策的影响,走班制成为越来越多的初高中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形式。所谓“走班制”,是指按照学科和教学内容层次设置固定的教师和教室,学生根据自身基础、能力和意愿自主选课、流动听课。分层走班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虽仍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但重新整合了教学资源,克服了传统的平行班级授课制下,因无法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所造成的较强学生“吃不饱”,较弱的学生“吃不了”的弊端,在当下的学校实践中颇受欢迎。
教育论文怎么写
1.1.2 学校德育亟待加强
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担负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任的人才,教育是为了让国人明白“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做人之根本,教育的情怀是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推崇,教育的责任是对顾炎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弘扬,教育的精粹在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2]。不管是“德智体美劳”还是“立德树人”,排在首位的都是德育。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德与才是先后关系,不是并列关系,因此德育管理在我国中小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位于首要、核心位置。走班制广泛实施以来,显现出因材施教、个性化育人的优势,但走班制的流动性、离散性,也给传统班级管理带来冲击,给学校的德育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
1.2研究目的
1.2.1 探讨分层走班制德育管理的有效办法
当前,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山东、江苏等许多省(区、市),以及四川省内的成都等地的部分学校,均开展了初中阶段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实践探索。在办学过程中,各地各学校对初中分层走班制度下的教学和德育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实践和创新,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和部分可供借鉴的经验。但总的来说,初中阶段分层走班下的德育管理依然处于摸索阶段,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还缺乏系统性和可复制性。因此,本文的研究,在参考、学习、吸收大量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案例学校分层走班制下德育管理各个方面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结合作者在长期工作中的观察与思考,希望能挖掘初中分层走班制德育管理存在的典型问题,探究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梳理德育工作思路和指导思想,寻求优化德育管理的对策和举措,力争为初中阶段分层走班制下德育管理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些许参考。
1.2.2 回应时代发展对德育管理提出的新任务
当前,我国已经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转型,社会面临着道德共识形成困境、道德内涵多元化、道德文化边缘化、道德社群失落等突出问题,学生的生活成长环境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6]。
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特别是对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一方面,要求不断更新传统德育内容,例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传统美德、传统文化教育,要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内涵,更要强化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要求不断增加新的德育内容,比如:“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视野和技能的培养;在我省近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背景下的安全教育和生存教育;对生活意义、生命意义、物质财富的正确认知教育;贯彻绿色低碳新发展观背景下的生态文明教育,等等。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对生活的全面渗透,学生们从小在网络环境中长大,在信息获取、沟通交流、人际交往、舆论环境以及价值观形成等方面都产生巨变,德育内容、途径和德育管理工作也必须做出相应优化调整。
................................
第2章 成都市A中学初中分层走班的实践过程
2.1样本选择理由
本文的研究对象成都市A学校,建校伊始就明确将打造一所标杆性优质品牌学校作为目标。该校是四川省内开展初中阶段分层走班制实践的先行者之一,位列四川省课程改革前沿。学校采用分层分类、选课走班的育人模式,对国家课程精心进行“分层+分类”或“分类+分层”的校本化开发,一人一课表、一生一特长,精微教学、精准育人,既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又尊重生命差异,鼓励个性成才。
在分层走班制德育管理方面,该校也开展了长期、大量的实践探索,进行了一些大胆创新和尝试。经过6年的办学实践,该校不仅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成绩,其分层走班制教学和管理模式也取得了较好的实效,得到了业内的认可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同时,该校也在德育管理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困惑,有诸多问题和不足。
综上所述,成都A学校在省内初中走班制德育管理方面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较强影响力,其相关的实践探索具有一定研究和推广价值。本文作者自成都A学校建校就在该校从事一线教学和德育工作,此前也在其他学校有多年传统行政班德育工作经历,希望能通过对该校分层走班模式下德育管理体制、途径、方法、内容的观察、调查和研究,以及对不足之处的剖析和反思,总结提炼出分层走班制下德育工作的有效做法、教训及改进方向,力争为同行的相关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
2.2教学实践
A中学分层走班教学实践的总体思路是“分层+分类”,基本实现了“一生一课表”。学校在精准实施分层分类走班以及教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实践和创新。
2.2.1学制创新:分层+分类选课走班
A学校实行小班化、精品化教学,实行“分层+分类”选课走班。
分层,就是在英语、数学、物理等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差别,将其分为多个层次,提供差异化教学标准和教学方式。常规分为 B/C/D 三个层次(另有针对个别学生的A层和E层,E层是竞赛和培优,A层是援助层)。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的教室进行学习,学科研究室按照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规划,匹配相应的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评价。
教育论文参考
..........................
第3章 初中分层走班德育管理实效及问题调查 ...................... 29
3.1调查目的 ............................... 29
3.2调查方案设计 ......................... 30
3.3调查数据统计 ............................. 34
第4章 初中分层走班给德育管理带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3
4.1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 ........................ 53
4.1.1学校德育管理传统体系受到冲击 ...................... 53
4.1.2“集体”分化,学生行为约束力降低 ................... 53
第5章 初中分层走班下学校德育管理完善建议 ...................... 62
5.1初中德育特点分析及德育管理指导思想 ...................... 62
5.2优化管理制度,推进管理育人 .............................. 63
第4章 初中分层走班给德育管理带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
4.1.1学校德育管理传统体系受到冲击
调查中,许多家长和老师指出,与传统模式相比,分层走班制在教学组织形式、德育责任体系、德育人员配备等多方面发生巨大改变,德育管理体系的基层单元由传统的行政班和班主任,变成了行政班与教学班共存、班主任与学科老师并列。这种根本性的变革,对传统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造成了全面冲击,传统学校管理体制无法满足分层走班制下德育管理需求,存在脱节。在管理效率和质量方面,分层走班制下德育管理更加复杂,传统德育管理体系层次过多的弊端凸显,导致如下问题:管理成本上升;学校领导和一线教职工、学生沟通交流不畅,造成信息传达或失真;一线教师无法参与学校决策,不利于教师德育潜能的发挥。在统筹协作机制方面,分层走班制下,行政班(导师班)与教学班老师之间在德育工作职责交叉,现有管理制度在德育工作方面的权责划分、工作流程上不够细化和科学,导致教师间在德育工作的配合协作效率较低。在考评激励机制方面,分层走班制下德育主体更加多元化,尤其是学科老师、学生成长导师等将承担起更大的德育责任,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监督、激励机制。此外,在活动组织、后勤保障等方面,传统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也无法完全适应走班制的需求。
4.1.2 “集体”分化,学生行为约束力降低
调查和访谈发现,分层走班后,学生每天流动在不同的班级、教室上课,“班集体”的稳固性被打破,行政班的德育管理功能明显弱化,流动离散的教学班也很难发挥有效和长期的德育管理功能。分层走班对班级管理带来了较大或一定不利影响,使得日常对学生的监督管理、行为约束变得更加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常规德育管理更加复杂。如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课间操评比、板报评比、班级量化等就很难持续进行。其他常规德育,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体科技活动,与学生交心谈心,与众多教学班老师、家长沟通反馈学生情况等工作的效率和及时性也大打折扣。二是学生监督难度加大。
..........................
第5章 初中分层走班下学校德育管理完善建议
5.1初中德育特点分析及德育管理指导思想
5.1.1初中德育特点
在初中学段,学生的身、心和品德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大大增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逐步提升,开始从他律逐渐转为自律,从遵守教师的教导逐渐转为遵守道德准则,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开始逐步形成。但初中学生又处在心理发展和品德发展的动荡期,主要表现为成熟性与幼稚性同在、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自觉性与盲目性兼有,心理上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典型矛盾特征。一方面,初中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都得到较好发展,能积极、主动、独立地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对教师和权威不再盲从,开始思考和追问相关规则和要求的底层逻辑。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难以理性、辩证地去思考问题,既渴望行动上的自由,在心理上又容易依附他人,加之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心理敏感脆弱,容易受偏激观念的影响。
因此,初中德育管理与小学、高中阶段的德育管理有显著差异。小学阶段德育管理更偏重对学生的道德习惯养成教育;高中阶段更偏重引导学生形成道德行为体系和思考解决道德问题的方法论;初中阶段德育偏重把培养道德习惯与道德理解能力相结合,将道德习惯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实现将老师外在的指导和要求转变为学生内在的道德认知和行动自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