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小学生进行学习的必修课。2001 年,我国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对音乐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中课程目标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将情感目标置于首位,可见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尤为重要。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审美性始终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之中,“能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内容与信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存在忽略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会使得我们的音乐教学沦为纯粹的技艺的操练,无疑是非常可怕的现象。不仅有悖于教学目标,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当下,社会已普遍意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素质教育中的突出地位,但落实实际还有一定的差距。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因素则是音乐教学的灵魂,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不乏轻情感,重技能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已然被社会所淘汰,不符合也不满足于学生的素质发展需求。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各学科都应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音乐也不例外。当下,虽已开展有关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笔者希望通过本篇论文给广大的一线教师提供经验和借鉴,希望能够促进小学音乐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思考。致力于探究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以此培育学生的正面情感和审美能力。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大多与其自身情感有关,这是很多学者一致赞同的观点。关于情感及小学情感教育方面的研究有很多,其中著作类有: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的《情感智商》;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的《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科研院梅仲孙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心理学》;此外还有南京师范大学朱小曼的《情感教育论纲》等等,关于期刊文章类也有很多。
比如,于辉于 2018 年在其所写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学校幸福感现状与对策研究》,这篇文章中指出小学生同学关系是否融洽,与学生自身情感状态是分不开的。而对于我们的教师来说,有必要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并以情感教育为手段,逐渐改善小学生的情感控制力,从而使小学生的同学关系走向良性发展。
马欣仪于 2012 年,在她的《寄宿与非寄宿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比较研究》一文中,通过对寄宿学生的调查研究,提出寄宿学生更需要情感的调节与掌控。针对寄宿学生大多不在家长身边,缺乏家庭温暖、凡事要独立解决、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下,极易与同学之间造成不愉快或产生矛盾,从而导致与同学之间的对立,甚至是敌对的关系。而作为教师要多注意寄宿学生的情感变化,并采用课程教育的方式来干预和调节学生的情感。
还有许雯于 2015 年,在她的《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小学音乐课中如何碰撞出情感的火花》一文中,也提到“多数小学生在家庭中是独生子女,家中地位似小皇帝、小公主,但在学校这个大集体里,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继而在家中与在学校的情感掌控就会不一样,有些学生难以适应,便会产生与同学之间的对立,或者封闭自己,这种状态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阴影。”2小学生自我概念过于强大,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自我情感难以排解,因此很难融于集体生活中。
............................
第二章 小学生情感教育的现状梳理
第一节 情感与情感教育
1.情感的涵义
一般来讲情感是人的一种思想意识的反映,这种思想意识的反映,体现在对待他人、对待事物或对待外界环境的一种态度与心理倾向。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情感可以说是一个热门话题,但若我们要给它一个明确的解释,赋予其确切的含义,这并非易事。在外国学者看来,情感可以说是最难准确把握的,纵观情感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特点:情感问题总是和情绪问题交织。早在十八世纪由德国的特斯顿 TETEN(1736-1805)率先提出知、情、意;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他的《行为主义者观点的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只有情绪而无情感之说;冯特认为情感处在愉快—不愉快,紧张—迟缓,兴奋—冷静之间。因此西方心理学著作常常将情绪与情感概括为感情。以上可见,这些研究大多将情绪与情感混为一谈,其实二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比如情绪带有情境性,且时常发生变化;而情感较为稳定。前者是因生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后者则表现为人对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除此之外,国外很多心理学家也都给情感下过定义。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人的情感-这就是他对世界,对他以直接体验的方式所感受的与所处理的事务所报的态度”;苏联心理学家列为托夫:“那些表现出一个人对周围现实和对象的特殊体验叫做情绪或情感”;在“感受-体验”说中,心理学对情感的定义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综上可见,情感是主体对自身需要的体验,是人身心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情感的发展需要教育的帮助。
.....................
1.小学生情感的不稳定性
小学生的情感大多处于不稳定状态,很多小学生都有结交好友的愿望,愿意与喜好相投的同学交往,在交往过程中时有矛盾发生,而矛盾的发生则因情绪的难控。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得不到正常家庭温暖;学习落后的孩子,时常受同伴歧视;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这些都易使他们出现负面情感。
小学生在学校这个大的集体环境中,面对与自己年龄相当的同伴,在与人沟通、相处中只顾自己,争强好胜,缺乏责任心,缺乏情感交流,人际交往出现困难。具体表现为:不顾及他人情绪。当下,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孩子的生活环境更加优越,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不善与人沟通,不懂得移情和换位思考;其次,情绪难控。在与同伴的相处过程中,肆意发脾气,任性、霸道,交往中出现不文明行为;我在青阳县第三小学实习期间就曾遇到过这样的学生。处处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同伴,时常以我自居,爱发号施令,若是同伴不听从自己的意见,便会与其产生矛盾。再有,性格孤僻。不愿与同伴相处,胆小,情感脆弱。
以下我们通过一则案例分析:“2016 年 12 月 11 日,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红星希望小学学生冯某杀害学生梁某的案件”就值得我们深思。据该小学的校长反映,冯某与梁某以前就有过矛盾,但是,双方矛盾并没有得到及时化解,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从这则案例中发现,学生在交往的同时缺乏沟通;另外,从校方的角度来看,学校忽略情感教育;而该小学的老师在获知此二人的矛盾后,也没有及时的进行情感疏导,致使矛盾激化,酿成悲剧。
人的发展是多方位的,需要情感、社会和学校教育的通力协作,其中,情感教育是进行其他教育的前提。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各项事业、活动中去。小学生情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作为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情感差异,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情感教育,缺乏情感教育,于小学生来说是百害而无益的。
................................
第一节 实施情感教育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10
1.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10
2.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的要求......................................11
第四章 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措施...................16
第一节 歌曲教唱中的情感教育........................16
1.教学生唱喜欢的歌曲.............................. 16
2.歌曲教唱中的策略............................... 17
第四章 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措施
第一节 歌曲教唱中的情感教育
1.教学生唱喜欢的歌曲
唱歌可以使歌唱者体味到音乐的魅力与对自己身心的感染,尤其是歌唱自己喜爱的歌曲。人的身体与心理是一个整体,当心理郁闷时易产生疾病;当人的身体过度疲劳时,也会使心理产生疲惫。当人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时,或者异常气愤时,极易造成疾病,正所谓气大伤身,也是这个道理。人在唱歌时也一样,如果唱的并非自己喜爱的歌曲,那么,只能是机械地呈现歌词,缺乏对歌曲情感的把握,便不能够引起歌唱者的情感共鸣。反之,歌唱自己喜爱的歌曲,那么这首歌曲对歌唱者的意识就起到引领的作用,再加之优美的乐曲感染,便使歌唱者达到情感的统整、平衡与和谐的目的。
歌唱者的情感来自内心的喜好。美国科学家发现人对着水发出善念时,水的分子形状会变得美丽无比,当人对着水发出不好的念头时,水的分子形状便会变得异常丑陋。水尚且如此,人也一样,当学生和着优美的音乐,唱着自己喜爱的歌曲时,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美的陶醉,这时他们的情感将会达到一种最佳的调整状态。
小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富有童真和童趣的儿童歌曲更受学生喜爱,并且也最能打动学生。如:小学音乐人音版教材二年级歌曲《两只老虎》、《小鸡的一家》等。教师在教授此类歌曲的同时,需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小学低年级应以唱游的方式进行歌曲的教学。将音乐游戏融入歌唱中,感受合作的乐趣,从中激发学生关爱同伴,热爱生活,和谐共处的良好情感。此外,富有节奏感,活泼欢快的儿童歌曲也受学生的喜爱,如:小学音乐人音版教材三年级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捉迷藏》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渲染适宜的气氛,引导学生通过歌唱欢快的歌曲将愉悦的情感表达出来。
..............................
结束语
情感教育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通过实际作品,建构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美感经验,以此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小学生思想意识较为薄弱,社会意识不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间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下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才能产生情感的交流,以此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丰富、发展自身情感。
情感教育可以纠正小学生的负面情感,尤其通过音乐教学,不但可以纠正小学生的负面情感,且对他们的正面情感也起到激发与培育的作用。然而,在我国现阶段,教育部门只是提出了情感教育的方向,却并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音乐教师,怎样做到既不影响教学大纲中的教学任务部署,又能科学合理的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之中,就需要积极开动脑筋、创新理念、努力备课,才能在辛苦的耕耘中得以实现。
情感教育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仅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进行情感教育,在语文、美术、品德等学科中都能渗透情感教育。教师需结合学科特点,采取多渠道、交叉式的情感教育方式。不仅如此,教师的语言、动作、包括自身情绪都能对学生产生情感教育。义务阶段的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始终秉持着培养人的初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育学生的良好情感。本人结合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经验,对该课题作了粗浅的探究,希望能给处于一线的小学音乐教师带来借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