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表达是人类发展自身,改造世界的重要方式。表达是人类进行交流中重要的行为,它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人类的表达受到自身机能和外部条件的影响。自身机能主要是指人类思维的开发和感官的能动性,而外部条件则主要是指进行表达活动时所使用的媒介工具。工具的使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媒介工具发明和发展的历程也体现了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媒介工具的不断发展提供给人类新的表达体验,文字的出现让人类不仅可以面对面的表达,还可以通过书信、文章、书籍等方式进行表达交流,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在局限于相同的时间和相同的地点,没有了时空的限制。电子模拟信号的出现又让人类可以对远在他乡的人进行语音表达。每一个媒介时代中,人类的表达随着媒介的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特征。1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加强,媒体表达的方式也处在不断的变革当中,并且各个阶段表达方式都有着其特有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特点,而我们的学生在日常表达方式中,由于教育和环境的限制,表达的方式大都局限于口语表达、文字表达和肢体语言表达等。当然我们欣喜的发现,作为新事物易受群体,大部分学生己能熟练的运用短信、QQ、微信等交流软件进行思想的表达交流,少数学生己能运用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记录生活中的精彩一刻,用自己的视角来表达对社会的感想,校园电视台也往往播放这些学生作品来丰富校园文化,宣传正能量。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通过新型媒体来表达的方式目前在笔者所在温岭市普高学生中犹如星星之火,但仅停留在学生的热情和懵懂状态,尚未形成燎原之势。笔者在所任学校担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该课程目前按照浙江省的学业水平测试大纲进行教学,其内容涉及基础知识、Photoshop、Vb、Flash、GoldWave、会声会影等知识。笔者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涉及对声、像、动画组合Flash 和会声会影软件时兴趣特别浓厚,尤其是对会声会影,根据这一特点,笔者设计开发了“校园微电影”选修课,在会声会影的基础上增加视频编辑领域更为专业的 Edius 软件进行教学,目前该课程在我校已经实施三届有余。在“校园微电影”的选修课教学中,笔者还存在着一定困惑:如何更好增强学生的媒体表达能力?如何使媒体表达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之中?为此,笔者从制作一部完整微电影作品出发,从中探索和找到培养学生媒体表达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借此研究将“校园微电影”教学和媒体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媒体表达能力”,顾名思义是用媒体来表达主体的意愿,并尽可能要求表达的内容准确无误,其形式根据主体所选择的媒体工具而异。由于媒体工具本身的特点,其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同时由于科技的进步,媒体工具层出不穷,这也给表达主体以多方位的选择,从而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在普通高中选修课《校园微电影》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拍摄的前期构思、选题、拍摄过程、剪辑过程和发布等环节探索如何处理多种媒体元素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前、中、后期制作不同的调查问卷,分析普通高中选修课《校园微电影》对提高普通高中生的媒体表达能力是否有效?期望通过本研究能解决以上问题,并为有志于通过选修课等教学形式来提高普高学生媒体表达能力的一线教师提供参考。本次研究意义在于将媒体表达能力的教育渗透到普通高中选修课《校园微电影》教学环节,将研究成果直接返馈至课堂,做到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促进《校园微电影》课堂有效教学,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师的媒体表达教学观,提高学生媒体表达能力。
.......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媒体
媒体(media)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s”,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它是指人借助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也可以把媒体看作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1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物体,二是指储存、呈现、处理、传递信息的实体。我们通常所说的“媒体”(Media)包括其中的两点含义。一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即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挂图、磁盘、光盘、磁带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传播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计算机中所说的媒体,是指后者而言,即计算机不仅能处理文字、数值之类的信息,而且还能处理声音、图形、电视图像等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
2.1.2 媒体表达能力
我们的选修课程《校园微电影》要培养的是学生用计算机处理相关媒体的能力。媒体表达能力是指能够使用文字、声音、图像和(或)视频等方式有效地表达各种不同意图和观点的能力。结合微电影创作的需要,本研究将从形象能力、情感能力、结构能力、艺术能力、技术能力、创造能力等六个方面描述媒体表达能力的,“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应用的能力。”具体而言它包括“人们面对媒体各种新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近八十余年来,在各国学者和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媒介素养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整个社会的媒介生态环境和受众素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媒介素养和媒体表达能力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中介都是媒体,都是由媒体与个体相互联系而由个体做出的反应,媒介素养偏重于个体对媒体的解读,从而表现出各种素养能力;而媒体表达能力指个体运用媒体以各种形式完成个体主观诉求,其偏重的是使用媒体中具备或体现的各种表达能力。
......
2.2 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就开始在新闻院校设置新媒体专业课程或者研究项目,其中知名的威斯康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最早设立电子编辑和制作专业,而1994 年南加州大学新闻系开设新媒体这一实验性课程,之后陆续有学校跟进。据2003 年对美国 46 所高校的新闻院系调查发现,居然有多达 85%的院系已经开始开设媒介融合的相关课程。2美国的媒体培养项目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最大的争论点在于培养目标上,到底应该培养媒体素质类人才还是媒体应用型人才。而英国的方式则采用认证证书的方式:英国开始媒体表达能力的显著标志是 1989 年,当时的英国教科部将媒体表达能力的相关内容纳入到正式的国家教育体系中,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工作,到 1997 年,英国已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学校开设进阶式媒体表达研究课程,并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学毕业生参加英国 GCSE 考试科目中的媒体研究学科的中等教育证书考试。3与英国的培养方法相近的是法国、挪威、芬兰、奥地利等国。澳大利亚在课程改革中强调视觉读写能力,以及透过视觉方式的学习。其视觉素养教育从儿童早期开始,接触图像作品、操作技术和软件,在培养形式上强调视觉培养过程中的纵向贯穿性和横向跨越学科性。加拿大的视觉素养培养主要是在中学广泛开设电影教育课程和与视觉素养相关的课程,并且十分重视课程与视觉素养培养的整合。
.........
3 《校园微电影》课程的设计 ...........9
3.1 《校园微电影》课程的目标...........9
3.1.1 《校园微电影》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 ............9
3.1.2 《校园微电影》课程目标分析 .............13
3.2 《校园微电影》课程内容 .............14
3.3《校园微电影》课程教学方法 ......15
3.3.1《校园微电影》构思阶段的教学方法..........15
3.3.2《校园微电影》拍摄阶段的教学方法..........17
3.3.3《校园微电影》剪辑阶段教学方法.....27
4 《校园微电影》课程实施案例 .....33
4.1 “校园风光”微电影拍摄教学案例......33
4.2 “转场特效”微电影剪辑教学案例......40
4.3 课程实施的总体效果.............44
5 研究结论和反思 ...........47
5.1 研究结论 ..............47
5.2 研究的局限性......48
5.3 未来研究方向......48
4 《校园微电影》课程实施案例
《校园微电影》的课程设计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媒体表达能力,以制作一个较为完整的校园微电影为目标进行串接、逐步展开,层次递进,其中包括素材的获取方法、素材的编辑技巧以及各项素材的综合组合运用。笔者在教授课程过程中,始终以总目标为出发点尝试从各个方面来启迪、增强的学生的各项媒体表达能力。以下课程实施案例,均从教学的基本规律出发,注重教师主导,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加强学习小组互助活动,并且在每课时最后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去巩固所学知识。
4.1 “校园风光”微电影拍摄教学案例
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校园微电影”的概念、特征及相关摄影摄像器材的使用,通过自行确定的主题进入创作的素材准备阶段,通过分组实践培养学生媒体表达的形象力(内容充实度)、情感力(主题思想、内容完整性)、艺术力(内容主题切合度、构图设计)及技术力。本课的成功之处是所有实践小组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拍摄素材与主题吻合度较高,计算机软件使用得当。不足之处是各小组分散活动,老师对每个小组的进度、成员的学习情况难以把握,很难做到培优和补差相结合;同时自身对艺术的修养不高,应在后续教学和学习上予是加强。从表 4.4 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经过本堂学习以后,通过作品主题的确认加强了媒体表达情感力,使用设备获取素材使媒体表达的技术力得到巩固、结构力得到加强,初步达到预定的媒体表达能力培养目标。
........
结论
目前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采用由教师自愿选择任教课程,学生自由选择课程的形式进行,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达成一致,学教积极性高涨。笔者在普通高中任教信息技术学科多年,同时“校园微电影”这一门温岭市精品课程是由笔者亲自开发的,在教学过程中对内容合理组织,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媒体表达能力是可行的。在浙江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及课程实施理论指导下,结合笔者在教学中自行开发、教授的《校园微电影》这门知识特长类选修课程日常教学为主线,本研究在对教师参与选修课程的设计、师生共同参与这门选修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呈现的基础上,对课程的各个因素进行剖析,列举了两节课程案例,并运用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分析,现得出如下结论:通过调查和访谈等形式了解到,《校园微电影》这门选修课程己成为本校最受欢迎的选修课程之一,在每一学年的选修课网上报名过程,《校园微电影》选修班总是首批完成报名工作。选修班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遍了校园甚至社会的各个角落,用镜头记录了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些甚至在校园电视台播放。己经毕业的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其媒体表达能力也在同类学生中技高一筹,用高中阶段培养的兴趣和知识继续他们的媒体表达之旅,现在网络中关于回忆本校的多个视频作品基本出于他们之手。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