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也席卷而来,国际和国内舞台上各种政治文化和政治价值相互交锋、相互激荡。面临众多的政治价值观念,需要人们进行深刻地思考和理性地选择。因此,政治认同这一话题受到广泛关注。简单而言,政治认同就是政治生活中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代表其对国家政治体系的归属,为国家发展凝聚力量。因此,现代社会的政治认同对于国家的政治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掌握较多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会成员,他们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对我们的国家政党、政府、制度政策等认同的基本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着我们国家将来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需要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情况进行的探究和研讨,了解其对政治体系是否认同,分析其对政治体系认同程度如何,这不仅关乎大学生自身成长,更关乎国家长治久安。
2. 研究意义
本论文借鉴前辈的研究成果,把当代的大学生作为我们进行探究的主体,对我国目前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实体、工具和效能方面的认同状况进行调查,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来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基本理论。同时,本论文的研究有助于加强民主政治的建设,有助于弘扬社会的主流文化,有助于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因此,对现代社会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情况的研究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有其特有的理论意义。目前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社会建设发展的转型的阶段,这一过程,由于经济信息的全球化,人们的价值选择和利益诉求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社会的文化的构建也更加复杂化,呈现出传统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主导与非导文化并存的局面。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精英,未来国家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他们不仅仅是这些政治价值观念的接受者更是其传播者。因此,如何在当今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形势下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大体状况,引导他们对主流 2 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认识,对现代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内,温广益先生最早开始研究政治认同问题,其主要研究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尼华侨的政治认同情况。随后吕元礼等学者开始对政治认同问题的研究,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政治认同作为我们政治学界领域的热点话题,对此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关于政治认同基本理论的研究。关于政治认同基本理论方面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有陈锡喜主编的《政治认同的理论思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政治认同与社会和谐》等书籍,在书中他们都对政治认同的内容和发展都做出了更加全面的梳理,强调了我们国家的政治认同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促进民族国家的成长有重大的意义。相关论文有方旭光的“政治认同的基础理论研究”、张国平的“当代政治认同研究”、常轶军的“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等等。这些文献比较全面的论述了政治认同的概念以及我国政治认同的问题所在,并给出了有关解决对策。学者们关于政治认同基本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分析和重要性等问题上,学界对政治认同“是什么”,“为什么”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第二,关于政治认同心理机制的研究。王晓燕主编的《成长中的政治人》、赵跃先主编的《大学生政治心理发展研究》等书籍都对政治认同心理机制进行了研究,其主要是站在政治心理角度,探讨人们的认同的普遍规律,综合发挥各个心理机制的作用,进而更深一步地展开政治认同教育。重点的文章有孔凡凡的“大学生政治认同心理机制分析”、薛中国的“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心理机制研究”等,他们通过对政治认同的各个心理机制进行分析,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思考如何更好的保持政治认同的心理状态。
...........
一、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一般理论分析
当代的大学生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和建设的年轻力量,他们在全部社会成员中最为积极并富有朝气,他们的政治认同情况至关重要。本文的第一部分将对大学生政治认同进行概念和特征的分析,对其时代价值进行阐述,这就为接下来开展实证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政治认同的内涵及特征
罗森鲍姆最早在《政治文化》中提出政治认同的概念,即“政治认同,是指一个人感觉他属于什么政治单位(国家、民族、城镇、区域)、地理区域和团体,在某些重要的主观意识上,此是他自己的社会认同的一部分,特别地,这些认同包括那些他感觉要强烈尽义务或责任的单位和团体。”。[1]从此西方国家的学者们对政治认同开始了普遍的研究。我国多位领域专家曾经对“政治认同”概念做出过不同的表述,但其核心意义仍与威尔特·A .罗森堡姆的见解一致。学者马振清认为政治认同是一种归属感,是人们在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感情和认识,它跟我们我们的心理活动有紧密的联系。人们在自身的政治社会化发展中,把政党的信念和方针政策作为自我的行为的衡量标准,以拥护他们的统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其进行了进行了如下理解,政治认同是政治主体的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的结合,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政治实践过程中,人们对政治体系产生的认可和赞同。这不但是一个意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实践过程。
.........
(二)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内涵及特征
当代的大学生政治认同是什么?他们的政治认同有什么特殊之处?对这些问题的明确回答和解释,是我们展开思路的前提,也是我们进行论述的理论基础。大学生政治认同在我们国家社会政治建设和发展中,大学生们对其中的政治体系产生了感情上的依赖和认识上的归属,并主动地把他们上升成自己的信仰,引领自身的行为的过程。对它的内涵的把握,需要强调下面的三个层次。首先,大学生是认同的主体。政治认同的主体必须是处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民群众,由他们所产生的对政治的感情。大学生符合这样的衡量标准,所以具备成为政治认同主体的条件。其次,政治体系和政治运作的方式是认同的客体。在我国,这个客体主要从政治认同的主要内容角度进行阐述,具体地包括我国的政党制度、国家制度和政权组成形式以及各项法律政策等等。最后,强调了认同的逻辑。随着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总体上已经形成了追求平等、自由、民主的政治价值观。他们希望通过对国家发展的支持,使我们国家变得更加强盛、人民生活能够更加幸福。同时,随着他们自身公民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其渴望在公平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自身价值,为现代化建设贡献自身力量。大学生政治认同既是大学生群体对我国国家政治体系的情感认同过程,又是政治参与过程。当代大学生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其政治认同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高度敏感性。一方面,大学生自身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渴求发展。他们就会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获取信息,了解国家和社会,对政治具有更加敏捷的反映。同时,大学生对自身权利的行使非常重视,他们希望生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中,他们对自身政治权利的实现和政治作用的发挥非常敏感。另一方面,总的来说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年龄尚未发育完全,情绪非常敏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变化的影响而产生波动,一旦社会上出现稍有不公或者负面事件,就会非常敏感,甚至会立刻产生非常极端化的行为。二是可塑造性。可塑性是指个体为了适应外部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观点和行为。来适应外界的变化的特征。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政治体系,因而其政治认同的形成过程具有可塑造性。因此,如果一个政治体系失去了合法性和有效性准则,大学生的认同度就会降低甚至转化为零;如果执政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弥补自己的过失,可以重得大学生对执政党的信任,大学生又会重新增加政治认同度。我们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正是基于其可塑性特点。
........
三、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一) 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社会因素 ..... 21
1. 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冲击大学生的政治信仰...... 22
2. 政治文明建设不完善,降低大学生的政治实体认同感........ 22
3.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影响大学生的政治动机...... 23
(二) 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高校因素 ..... 24
(三) 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家庭因素 ..... 25
(四) 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个体因素 ..... 27
1. 大学生自身价值观的多样性.......... 27
2. 大学生的政治认知不够全面.......... 27
四、 提升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的有效途径............. 29
(一) 构建良好社会环境,巩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根基 ........... 29
(二)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实效性 . 32
(三) 优化家庭教育,营造大学生政治认同的良好氛围 ........... 37
(四)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现政治价值的接受与行为实践的统一......... 39
四、 提升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的有效途径
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在评价其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发展程度的同时更要关注其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大学生群体思想发展水平既是社会未来的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社会进步价值的现实基础。因此。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的研究,提升其政治认同水平,不但能够使他们在心理上真正形成对国家政策的拥护和对政治的深度支持,还能激活广大青年的活力,对我们国家的现代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对策主要有构建良好社会环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家庭环境和注重自我教育四个方面。
(一) 构建良好社会环境,巩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根基
我们国家当前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当代的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看到了党的执政能力,这无疑有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社会安定的维护。但是,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需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奠定牢固的物质基础。首先,建立多元市场经济体系。多元经济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细化社会分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多元市场体系的建立需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他们能够真正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学以致用,实现自身价值。其次,优化竞争机制。有竞争才有发展,有竞争才有进步。但不良的竞争环境会使人们走向罪恶的深渊,良好的竞争机制才可以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完善竞争机制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保障竞争公平环境。好的竞争环境能够彰显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让当代大学生们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价值实现充满信心和期待,凭借自身的真才实学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优化惩戒机制。对于在竞争中表现良好的给与奖励,表现不好的给予惩罚。良好的惩戒机制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大学生自身潜力。
.........
结 论
当今时代,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入攻坚时期,某些深层的社会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不同的利益取向使人们的价值选择变得多样化。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西方国家的政治理念和价值体系对我国主流价值文化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培育和加强必定是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学者对政治认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五所高校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状况展开实证调查,整理调查数据,从政治认同的四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现状,并指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的有效途径,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第一,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为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第二,不断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取得实效。第三,优化家庭教育,让家庭的政治认同教育与社会和学校的教育达到真正地有机结合。第四,关键是大学生自身要加强自我教育,提升政治认知水平,实现政治价值从知到行的有效转化。大学生政治认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不仅需要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情感,还需要研究如何将其真正转化为现实的政治行为。由于本文研究选取的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范围有限,样本的设计和问题的编制都有待改进。再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影响因素的探索还不够深入,论文在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刻性上还需加强。这使我深刻认识到论文的完成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结束,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将此课题继续研究下去,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