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研修的新路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97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学无止境,中国自古就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鼓励人们要不断求学。今天,当我们置身于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信息急速增长,知识更新急剧加快,不断学习已经成了每一个人能够适应社会并生存下去的迫切需要。 学习关系到每个人,教育事关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敦促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中不但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继续教育。 近几年来,继续教育成为各行各业成员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学校来说,其进行继续教育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无论是从“一桶水”的譬喻还是“授人以渔”的技能角度来看,教师都急需不断实现知识的更新与扩充。 纵观当下的继续教育,培训的路径和方式五花八门,培训的效果也良莠不齐,如何寻找到最佳路径以实现有效的继续教育成为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扬州市梅岭小学的“学院式”校本研修的模式是一个积极的尝试,为教育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培训提供了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案例。

.........

1.2 研究现状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这个概念于 1965 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提出,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指出“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教育应当借助这种方式,满足个人及社会的永恒要求。”从此,“终身学习”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广泛传播。终身学习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它打破了“一次性教育可以解决终身教育问题”的传统观念,同时,它也有别于传统教育时间、场所、内容相对固定的特点,更关注于学习者的主观意愿,更贴合于学习者的客观需求,对学习者的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甚至巩固提升有很大的作用,它往往伴随着学习者积极而强烈的主观意愿。 终身学习对于学习者及所在的岗位或者行业而言,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学习者通过学习提升了自身素养,同时也提升了岗位或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因此,除了学习者因为主观意愿采取相应行动外,单位或行业也应该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政策保障。

...........

2.“学院式”校本研修提出与现实意义

2.1 校本研修与“学院式”校本研修

扬州市梅岭小学是一所拥有良好发展潜力、有着强烈自主发展愿望,同时面临着巨大发展挑战的学校,1997 年就创成了江苏省首批实验学校,具有鲜明的轻负高质的教学特色。近几年,梅岭小学因为区划调整带来的宏观政策调整,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最大规模时一年级招收 22 个班,实行 106 个班级、6000 名学生、300 多名教师的“三园一校”一体管理,学校文化遭受冲击,教师团队人员来源多样,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对职业认同度有所偏差,优质师资资源因稀释而稀缺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桎梏,必须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才能保持学校优质发展。为解决现实中面临的困境,2009 年,梅岭小学启动“常春藤”名师培养工程,2010 年,易名为“常春藤”教师专业发展学校,2012 年,梅岭小学走出单向度做教师培训工程、着力培养各级各类名师的思路,着眼于学校教育大环境的改变,着手进行“研修”改革,整合各种资源,成立“常春藤学院”,下设“常春藤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常春藤管理学院”“常春藤班主任学院”,特别还设立了“常春藤家长学院”,与教师的校本研修相辅相成,如今学院的各子学院机构完备,师资稳定,学员固定,正按照学院研修计划稳步实施研修课程。

........

2.2“学院式”校本研修的缘起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担当着运输、传导知识的作用,能够将书本知识输送到学生头脑中即可,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与学的方式均需较大改变,且原来由国家统一模式下发的课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课程标准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个层次,给学校个性化实施课程改革留下足够的空间,同时也提出较高的要求。新课改的推进需要新的教学理念作为支撑,如何才能更好地校本化、师本化甚至生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是每位老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作为教师,需要广学博才,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课程研发及实施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站稳讲台。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的背景下,既有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又有教师为适应社会发展自主产生的意愿支撑,教师的继续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培训被列为各教育主管部门、各学校的重要项目,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然而,培训目标混杂、培训手段单一、培训计划缺失、培训效率低下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培训活动的通病,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收效甚微。教师的校本研修如何能真正发挥作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优化教育教学生态,需要摒弃经验主义的做法,深入思考,科学建构,探索更有效的路径。

........

3.“学院式”校本研修的架构及路径探究 ..... 10

3.1“学院式”校本研修的系统架构 ........ 10

3.2“学院式”校本研修的课程架构 ........ 11

3.3“学院式”校本研修的运行方式 ........ 12

3.3.1 学院式校本研修的知识获取路径 ........ 12

3.3.2 学院式校本研修的实践路径 ..... 13

3.3.3“学院式”校本研修的评价路径 ......... 14

4.各子学院校本研修的架构及路径探究 ......... 16

4.1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学院 ........... 16

4.2 基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研修学院 ....... 24

4.3 基于管理者管理能力提升的研修学院 .......... 26

4.4 基于家庭教育指导的研修学院 ........... 29

5.“学院式”校本研修的效果与反思 ............. 32

5.1 显性成果及其成因 ......... 32

5.2 隐形成果及其成因 ......... 33

5.3 进一步优化的思考 ......... 33

5.“学院式”校本研修的效果与反思

5.1 显性成果及其成因

“学院式”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型校本研修方式,其作用首先体现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其主要优势在于:第一,“学院”最大的特点是以倡导“文化自觉、学术自由”为核心,强调选择性、独立性,追求教师的个化性发展;第二,“学院”强调教学与研究的统一,谋求实践与研究的互促,追求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学院”强调教师要崇尚教科研的学术性,追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因而,在“学院式”校本研修中,牢牢锁定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核心,致力于培养教师理性而温暖的专业理解、精湛而纯良的专业品质、执着而纯净的专业追求、高卓而敞亮的专业精神,通过平台搭建、学习提升、活动锻炼、评价激励等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发展夯实人力资源的基础。 从梅岭小学的实践来看,经过“学院式”校本研修,教师素养明显提升,名师数量急速增加,名师梯队已然形成,课题研究团队、学科教学研究团队等等教科研团队共同体的形成逐步缓解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压力。2013 年,“常春藤学院”校本研修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再一次印证了该新型校本研修对教师教育科研的促进作用。 校本研修的最终目标指向于如何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学院式”校本研修以其丰富而系统的研修内容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扎根课堂的研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着力课程的改革,让学生将学习的触角伸至课堂外、书本外、学校外,学习能力和学习视野有了彻底的改变;着眼能力的培养,延展了学生的学习平台。 而针对家长进行的校本研修无疑为家庭教育指明了科学化的道路,使得正向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历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

..........

结语

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在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同样如此。教师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都越来越重视教师的学习和研究,但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素质,大家各有理解,行动力也有一些差距。笔者以扬州市梅岭小学“常春藤”学院式校本研修为研究对象,并利用自身即为“常春藤”学院学员的有力优势,试图通过深入研究和不断反思,探索“学院式”教师校本研修的创新与实践,凝练“学院式”校本研修对于教师专业、学校提升、以及基础教育发展等方面的启示和价值,但是距离构建一种提升教育研究学术品质与研究实效、具有推广价值的小学校本研修新路径,尚任重而道远。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