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2001 年教育部出台的《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逐渐走向综合,音乐和美术开始交叉融合的同时,舞蹈、戏剧等也走进了艺术课堂。这是戏剧第一次被囊括在艺术课程的门类中,并明确将戏剧列为其教学内容之一,而戏曲又是戏剧中一个很大的门类,所以同时也为学校戏曲教育确立了相应的教学要求。 2001 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将幼儿园课程划分为语言、健康、科学、艺术、社会五大领域,并突出强调:五大领域的内容应该相互渗透,并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由此可见,综合性和丰富多样性已成为幼儿园艺术课程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实现艺术教育内容的综合。 2012 年颁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艺术领域明确提出为了培养幼儿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应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而把戏曲融入到音乐活动中正是为幼儿创造了这种机会和条件,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热情和表演欲,这也是对《指南》的积极响应。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是民族文化独特生命力的根本,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精粹。而长沙花鼓戏是湖湘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已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历史留给我们湖湘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湖湘人的骄傲。同时长沙花鼓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不仅能提高人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还能培养人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长沙花鼓戏充满着本土气息,幼儿在生活中也能经常听到花鼓戏的一些曲调,所以研究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本土资源融入到幼儿园的艺术教学活动中,可以使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一个提升,同时也对湖湘文化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够很好地保护和传承湖南戏曲文化。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谭真明在他的博士论文《湖南花鼓戏研究》中提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将湖南花鼓戏分为长沙花鼓戏、衡州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和零陵花鼓戏,由于它们的取材特点、艺术风格、音乐曲调、表演艺术基本相同,所以统称为湖南花鼓戏”①。本研究根据谭真明对湖南花鼓戏的解释,将长沙花鼓戏定义为即属于湖南境内六种花鼓戏其中一种,流行于原长沙府一带十二属县——长沙、善化(今望城)、浏阳、醴陵、湘乡、宁乡、益阳、安化、茶陵等地,长沙花鼓戏距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历史,是以长沙方言为统一的舞台语言,其曲调丰富,节奏明快,旋律激昂,主要是由农村的劳动山歌、汉族民间小调和地方花鼓发展起来的。 从词源上看,“资”,即“财物,本钱,供给,资助”;“源”,指“水流起头的地方,引申为事物的来源”。②《辞海》中“资源”的解释是:“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③《现代汉语词典》中“资源”的解释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④在生态学中,“资源”主要指自然资源。但是当代资源的内涵拓宽了许多,不仅包括一切可利用的物质的因素,还包括非物质的因素。关于长沙花鼓戏资源的解释,在词典和文献中没有找到,因此研究者通过综合资源与长沙花鼓戏的定义,将长沙花鼓戏资源定义为:区别于其它地区的,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并且是长沙花鼓戏所特有的,能作为幼儿园艺术课程来源的各种要素,包括服饰、道具、舞台、唱腔、唱词、乐器、舞蹈动作等。本研究内容将选取长沙著名花鼓戏《刘海砍樵》和《补锅》中的服饰、舞台背景、唱词唱腔、舞蹈动作等资源。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背景
本研究的研究场所为湖南省示范性幼儿园 F 幼儿园。F 幼儿园坐落在美丽的岳麓山脚下和拥有优美的人文环境的 F 大学中。幼儿园目前共有教职工 60 多余人,教师学历均在大专以上,其中本科学历占 70%多;生活老师全部达到大专学历。所有的管理人员均为本科学历以上,其中硕士研究生 3 人;全园拥有市级骨干教师 4 人,市级教学能手 3 人。本次研究的对象是该园中 2015 年 9 月刚升入大班的幼儿,共 40 人,其中男生 21 人,女生 19 人,年龄在 5-6 岁之间。在研究过程中,有一个女孩随父母出国学习,一个男孩随母亲回台湾居住。因此,最终研究人数为 38 人。具体情况如下表 2-1:活动的研究者是一名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方向的湖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在读研究生。研究者从小跟着外婆唱戏曲,也就是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长大。作为湖南人,对花鼓戏尤其喜爱。在研究生在读期间,经常去到长沙的一些示范性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研究者对于幼儿园艺术教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了大量关于幼儿园艺术教育方面的著作与论文。在幼儿园的实践中,教师只根据资源包的教案开展活动,艺术活动素材选择仅局限于儿歌、童谣等,而长沙花鼓戏资源蕴含着优秀的民俗文化,将其进行开发应用,可以丰富幼儿园的艺术课程内容,所以是否可以将湖南传统文化花鼓戏融于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研究者开始寻找长沙花鼓戏的资料以及阅读了大量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文献,初步构建出长沙花鼓戏资源应用于幼儿园艺术活动的理论基础。 另外,研究者在导师的帮助下,提前联系好 F 幼儿园,进入研究场所观察。研究者提前了解了研究对象的绘画能力、表演能力、歌唱能力以及艺术素养,初步和研究对象、合作教师建立信任关系。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在本研究中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者沿着“计划——行动——反思——再计划——再行动——反思”的研究思路展研究,在行动中实践,在实践中调整,进而分析在整个研究中幼儿的学习成效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最后再提出适切的建议。在实际开展长沙花鼓戏资源应用到幼儿园艺术活动中,试图以主题方案的形式从长沙花鼓戏视觉艺术资源、长沙花鼓戏听觉艺术资源、长沙花鼓戏试听艺术资源三个维度设计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并将设计方案下放到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第一现场,从实践上对长沙花鼓戏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意义进行探索与论证,并为幼儿园教师提高艺术活动的教学质量提供意见和建议,为后人关于戏曲资源在幼儿园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开展戏曲活动提供借鉴与参考。
.............
第三章 研究过程 ........ 25
第一节 诊断阶段 .... 25
一、F 幼儿园长沙花鼓戏资源的构成和特点 ...... 25
二、长沙花鼓戏资源在 F 幼儿园中应用的情况 ........... 35
三、长沙花鼓戏资源在 F 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应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 36
第二节 计划阶段 .... 38
一、长沙花鼓戏资源应用于幼儿园艺术活动的目标设计 .... 38
二、长沙花鼓戏资源应用于幼儿园艺术活动的内容选择设计39
三、长沙花鼓戏资源应用于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教学环节设计41
第三节 第一轮行动阶段 .......... 42
第四节 第二轮行动阶段 .......... 58
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 73
第一节 研究效果 .... 73
一、幼儿的成效 ......... 73
二、合作教师与研究者的成效 ............ 74
第二节 长沙花鼓戏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应用的条件 ........ 75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77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77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78
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本研究通过收集教学观察记录、教学研讨记录、研究者与合作教师的研究反思日志、研究者与合作教师、家长访谈等研究资料,从幼儿、合作教师与研究者两个维度的成效检验长沙花鼓戏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应用的效果,并总结了将长沙花鼓戏资源有效应用于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条件。
第一节 研究效果
研究者发现,通过这几个活动的组织,幼儿对绘画和表演的热情提高了。活动中,幼儿在花鼓戏音乐里尽情地跳着、笑着,表达着对美的感受和对故事的理解。尽管绘画内容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点难度,但幼儿都开心地创作,表达着他们的所思所想。就连平日组织教学活动时喜欢开小差、讲笑话的个别小朋友也开始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争先恐后地到前面表演。还有几个害羞的小女孩也在老师的引导鼓励下敢于迈出第一步,在所有的小朋友前面进行动作表演。区域活动选择美工区和表演区的幼儿越来越多,也有小朋友经常跟老师说:“老师我们还想再跳花鼓戏!”可见幼儿的绘画与表演的兴趣有一定的增强。在开展绘画活动《美丽的花鼓戏服饰》中,有一个幼儿不仅设计了漂亮的衣服,还画了一排排椅子与观众,研究者不禁感叹:小朋友的想象力真的太丰富了。所以才有了第二次绘画活动:设计花鼓戏舞台背景。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幼儿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与教师分享他们的天马行空、童趣妙语。幼儿呈现出来的绘画作品与表演成果也让研究者与合作教师眼前一亮、出乎意料。在创编动作环节,幼儿奇思妙想,有的要扮演房屋,有的扮演花草,还有的要扮演凳子等等,幼儿的姿势各式各样。而研究者初衷是想让幼儿扮演戏剧中的人物,但合作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擅于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抓住每个点让幼儿得到充分地发展。研究者深深被幼儿的想象力所折服,之后的活动幼儿也经常会蹦出独特的创意,总是能给教师惊喜。
...........
结论
经过这几次行动循环,研究者发现长沙花鼓戏资源融入幼儿园艺术活动是完全具有可行性的。一是由于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长沙花鼓戏资源非常丰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者可以挑选到合适的花鼓戏资源,这为长沙花鼓戏资源融入幼儿园艺术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二是幼儿喜爱看戏、听戏及表演,这就为长沙花鼓戏资源融入幼儿园艺术活动提供了心理支持。三是长沙花鼓戏资源融入幼儿园艺术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幼儿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说明这种资源是可以应用到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教师是开展活动的主体之一,也是开发资源的重要载体,在幼儿园艺术活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关于幼儿教师的很多因素都对长沙花鼓戏资源的开发应用有影响,其中教师的认同感具有首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教师对于长沙花鼓戏资源开发的认同感。除此之外,幼儿教师的能力也是将长沙花鼓戏资源应用到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重要影响因素。F 幼儿园的管理者在将长沙花鼓戏资源应用到艺术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者的大力支持为整个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给予了研究者很大的帮助:主动帮助研究者选取合作班级和合作教师,教研主任亲自对研究者的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同时,F 幼儿园的管理者提倡民主、自由的教学环境,给了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教师在这种环境下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由于幼儿园有一群优秀的管理者,促成了此次研究的成功。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