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意义、内容和方法
义务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由于长期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大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流向了重点学校,而缺乏对弱势学校的政策干预和保护。优质资源的紧缺一方面导致择校热与大班额,另一方面,在很多的农村、薄弱学校,学生和教师流失现象严重,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迫使人们想方设法去获得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使学区房价格暴涨,学校软环境差距越来越大。而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教师资源由于地域性差异越来越明显,随之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义务教育教师交流政策的提出,既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又是维护教育公平的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 2020 年)》等等文件都提出了均衡配置教师资源的问题,说明了国家对教育均衡的重视。 教师交流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活力和专业性,可以进一步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性,对构建完善、有效的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内均衡有着重要意义。肥东县位处安徽腹地,县域面积 2206 平方公里,人口 107.09 万,辖 18 个乡镇、331 个村(居、社区)。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 323 所,在校学生 18.27 万人。肥东县历来尊师重教,崇文好学,教育事业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先后荣获“全国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县”“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安徽省教育强县”等荣誉称号。 2014 年,肥东县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然而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民进城务工越来越多,农村有近四分之三的中小学生成为留守儿童。自《中国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以来,肥东的民办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办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难以协调的问题。即民办学校数量和规模的持续增大,不断地与公办学校抢夺生源,几乎导致了公办教育的“沦陷”。
.......
二、文献综述
在中国知网平台以“教师交流”为关键词,共搜索到期刊 485 篇,士论文 31 篇。以“教师交流政策”为关键词,搜索到期刊 2 篇,硕士论文 2 篇。对于教师交流的研究从总体来看,研究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笔者通过查阅参考相关书籍、文献以及具有针对性的的硕士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了分析与整理。在中国知网平台以“教师交流”为关键词,共搜索到期刊 485 篇,士论文 31 篇。以“教师交流政策”为关键词,搜索到期刊 2 篇,硕士论文 2 篇。对于教师交流的研究从总体来看,研究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笔者通过查阅参考相关书籍、文献以及具有针对性的的硕士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了分析与整理。国外学者关于人才流动的理论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最早的理论研究是美国学者卡兹的组织寿命理论,研究发现,低于 1.5 年的组织成员之间因为互不熟悉而难以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如果超过 5 年得话则会导致成员之间因为交流过多而失去交流的新鲜感。研究结论表明人才的流动是保证组织活力的必要环节。
..........
第三章 肥东县义务教育教师交流问题归因 ......... 23
一、经济文化的差异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 23
二、教师在义务教育交流中缺乏动力支撑 ....... 23
三、肥东县域情况的特殊性 ........... 24
四、政策执行主体价值追求的不同 ..... 24
五、家庭生活是影响教师交流的重要因素 ....... 25
六、现有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制约着教师队伍的优化 ..... 25
第四章 促进义务教育教师有效交流的对策 ......... 26
一、创新教师交流激励机制 ........... 26
二、多元协同建立关爱体系 ........... 27
三、深度培训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27
四、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 ..... 28
五、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教师参与度 ..... 29
六、重视教师交流政策的研究 ......... 30
第四章 促进义务教育教师有效交流的对策
针对肥东县教师交流出现的问题,以及对问题成因的分析,在学习和借鉴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创新教师交流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是为教师交流政策有效执行服务的。现有的教师交流政策在激励机制方面的缺失,导致无法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应创新激励机制,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交流。从整体而言,需要完善教师交流的激励机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教师交流的经历与教师绩效工资、职级晋升优先联系起来。在教师交流政策的调查中发现,最能激励教师参与交流的因素不是教师职称的晋升,而是增加教师工资。因而,制定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应该充分利用教师工资的激励性来增加交流教师的参与度以及工作的积极性。 问卷和访谈中了解到参与交流的教师多数已具有高级职称,只有少数教师不具有高级职称。因而,政策设计的激励措施作用有限。因此,建议将教师参与交流的成绩或贡献直接与教师的工资、职级联系起来。 首先,应该将教师交流经历与工资联系起来。教师交流的经历和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换算成绩效工资发放给参与交流的教师。一方面,教师在交流过程中的教育教学任务仍按照现有教师绩效工资规定执行。另一方面,交流教师参与交流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将按照奖励工资发放给交流教师。
..........
结 语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政策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交流政策的执行,是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失衡问题。然而,在具体的县域内,由于宏观政策的地方适用性不足以及执行中的具体问题都会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政策的实施效果,因而对具体县域内教师交流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通过对教师交流政策的文献资料的梳理和总结,问卷数据和访谈材料的整理与分析发现,肥东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过于刚性,缺乏人性化,有些规定与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等。二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存在政策目标认识不清,教师交流动力不足,交流教师管理困难等问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归因,进而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和对策。 由于个人学术知识和科研能力有限,对教师交流问题的认知和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刻,改进建议仍有待完善。此外,义务教育教师交流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诸多相关问题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这将会成为笔者今后继续进行科研的动力。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