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会计论文是经济论文的一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就议论文面言,存在多种形式,如报刊的社论、评论、短评,有关机构的各分析报告等,我们这里所指的是学术论文。(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硕士会计毕业论文精选篇一
1.导论
1.1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并逐步完善,我国的经济实力也得到了迅速提升。2009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表明,2008年中国GDP已经超过30万亿元,达到300670亿元,在当年遭遇南方罕见雪灾和汉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2008年的GDP仍然较上年增长达9%。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0%左右。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在长达四分之一的世纪里,经济保持了这样高速的持续增长,并且这种势头还会继续下去,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2005年中国GDP总量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四位,贸易总额占世界第三位,吸引的FDI总量位居世界前列。2008年更是居于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外汇储备居于世界第一位。但是,在看到中国经济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中潜在的风险,中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消费量增长143%,铜增长了189%,铝增长了380%,锌增长了311%,10种有色金属增长了276%,。中国国内的资源显然无法满足这样的资源需求增长,因此中国已经面临自然资源全面短缺的风险。能源和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中国经济的科技竞争力不强。2006年1月10日,时任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中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在具有科技竞争力的可以比较的49个国家中,中国大约排在第28名左右,处于中下水平。这同中国GDP和贸易总额在世界的排名状况不相适应。金融领域风险问题不容小觑。2007年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本来是美国房地产按揭市场一个初始规模相当小的信用违约率上升的事件,在不经意之间就已迅速扩散到全球,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恐慌。全球资本市场的信心也由此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并己经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各国对最终损失的估计不同,但所估算的金额都是极其巨大的。加上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频频发生由于管理松弛、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的金融舞弊等大案要案,银行资产的质量不高,呆坏账问题突出等等,都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防范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财政领域的风险问题。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的隐性债务问题,基层政府财政部门有的甚至主要靠借债维持正常的开支,财政使用效益不高,’预算不够透明等。这些问题可能造成政府信用的丧失,影响政府形象,甚至激发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动荡。另外,还有诸如中国的产业安全问题、失业问题、环境问题、政府公职人员的贪污腐败问题等等。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现阶段基础差、底子薄、发展快、差距大和矛盾凸显的基本国情依然没有大的改观。从国际看,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中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潜在的各种矛盾和风险并存,凸显了政府积极采取应对之策解决发展中所遇到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维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安全,自然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运行的监督管理。2008年3月,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南京审计学院召开的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谈话时指出:“按照审计目标的要求,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认为审计作为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专门的监督部门,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政府各个职能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行使监督权力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影响而出现政策制定的偏差、失误甚至错误,即使正确可行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执行偏差、失误甚至错误。这中间甚至出现政策的“寻租”和贪污腐败行为。对这些部门和单位的监督就显得非常必要。国家审计专司经济监督,更独立,监督的范围更广。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是以第三者的超然地位进行监督,凡是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都是它的监督范围,因而是一种综合的、全面的监督。同时、审计监督还有权对其他经济监督的结果进行再监督。因此,审计监督较之其他经济监督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2.审计的定义、职能与作用述评
本文选题探讨的是国家审计的职能及其职能发挥途径问题,主要涉及审计的定义、审计的职能、审计的作用等相关的理论文献。之所以做这样的梳理,因为国家审计是最早出现的审计形式,从古今中外审计产生和发展的轨迹看,.最初的审计形式都是国家审计。现有文献对审计定义和职能、作用的探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对国家审计的概括总结得出的观点。
2.1审计的定义述评
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经济结构中重要的制度安排。在现代社会中,审计己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职业,在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管理科学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审计是什么,这是审计领域必须回答而又争议颇多的理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审计定义是最难统一的,而研究的论文又是最多。”6审计的定义回答的是“审计是什么”的问题。归纳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审计就是查账;审计是一个系统的方法或过程;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审计是民主与法制的工具,等。
2.1.1审计即查账
“审计”一词,在国内外都有不同的说法和定义。在我国,“审计”一词最早见于宋代的《宋史》。公元1127年,南宋将政府的审计机构从诸军诸司专勾司更名为诸军诸司审计司(也称审计院),隶属于户部,这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以“审计”命名的专职审计机构。下“审计”一词,从字面意思分析,“审” 为审核。审查、检查之意,“计”为会计、会计账目之意,审计就是审查会计账目。英文中“审计”一词为“Audit”,是由拉丁文演化面来,而“Auditio”的意思就是倾听,所以“Audit”被注释为“查账”,还带有“旁听”的含义。据记载,在古代罗马,主管财政收支的人员在元老院大声朗读,由元老院的人员来“听审”。可见,早期中外对审计的解释可谓不谋而据《周礼》记载,在我国西周时代(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内审的主持为司会.外审的主持为宰夫。无论是司会,还是宰夫,他们实施审计都是“听其会计”,“考其出入,以定刑赏”,即查账8。11世纪左右西欧的寺院审计、宫廷审计、城市审计、行会审计、银行审计和庄园审计等都是通过会计账目的审查达到了解受托责任之履行情况。西方民间审计的发展是循着详细审计一资产负债表审计~财务报表审计的历史轨迹演变而来。早期审计的方法简陋,审计人员的绝大部分精力都用于会计凭证、账簿的详细检查。所谓账簿、数字导向审计法是审计工作最初给人们的印象就是“查账”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国家审计范畴的一般分析.......... 52-68
3.1 审计定义的新理解.......... 52-56
3.1.1 审计的新定义.......... 52-54
3.1.2 国家审计的新定义.......... 54-56
3.2 国家审计的一般特征 ..........56-59
3.3 国家审计监督与公共财政监督.......... 59-68
4. 国家审计职能与公共受托责任关系.......... 68-95
4.1 公共受托责任的涵义分析 ..........68-72
4.1.1 受托责任.......... 68-69
4.1.2 公共受托责任.......... 69-72
4.2 国家审计与公共受托责任.......... 72-74
4.3 国家审计职能的发展变化 ..........74-81
4.4 国家审计职能发展变化的原因与特.......... 81-86
4.5 国家审计职能体现的约束因素.......... 86-95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审计的职能.......... 95-122
5.1 审计的职能与作用之间的关系.......... 96-98
5.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家审计的职能.......... 98-116
5.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家审计的作用.......... 116-122
结论
审计要有效进入宏观决策必须树立宏观经济意识,把正常审计工作与宏观决策联系起来,提高审计影响层次。目前我国政府职能正逐渐由“全能型”向“服务型”、“微观控制”向“宏观调控”转变。顺应这种变化,国家审计功能结构也要作调整变革,由原来以微观财务财政检查监督为核心转变为微观财务财政监督与宏观制衡、评价、辅助决策并重。这样,不仅有利于从宏观上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缓解有限公共资源与无限公共利益的矛盾,实现多目标公共决策,还有利于适应民主化进程调整政府与国家审计的关系,以同样的审计资源释放更大的审计效能。实现功能结构转变,国家审计就可在不放松对政府制衡的同时,为其工作提供相关信息支持。由此形成的制约与合作并存的关系,能大大地增加同家机器的合力,使国家机器更好地为民众利益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本章前文分析认为我国现行的行政型审计体制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要全盘否定现行的审计体制。比较立法型、行政型、司法型和独立型四种审计体制,鉴于我国政府在现阶段宏观决策中仍然拥有的强势地位,本文以为,国家审计机关隶属政府部门,至少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更直接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职能作用。但是从长远角度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审计体制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趋势应该逐渐过渡到更为成熟的审计体制,比如立法型审计体制。事实上,从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办法》开始,我国的国家审计模式己经开始兼有行政型和立法型两种类型的审计体制。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各级政府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审计,全面认识审计的意义,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对审计工作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国清:《财政基础理论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王国清、叶子荣:《社会主义税收若干问题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王国清、程谦:《财政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王国清、祝遵宏:《财政监督的现实路径及其维度观察》,《改革》2009年第3期。
5.王国清、祝遵宏:《财政监督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财政监督》2009年第2、期。
6.王国清、马晓、程谦:《财政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7.傅道忠:《构建新型财政监督机制研究》,《理论探索》2007年第4期,第63页。
8.刘树成:《现代经济辞典》,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
9.姜维壮:《比较财政管理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
10.财政部“财政监督”课题组:《财政监督》,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硕士会计毕业论文精选篇二
1引言
1.1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新审计准则的施行对审计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给审计实务带来了一些变化。新审计准则改进了审计风险模型,强调了对企业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与应对;完善了审计准则体系,满足了新形势下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需求,突出了维护公众利益的行业宗旨,对审计风险与审计失败的预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提高审计质量,还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从而使审计工作量增加。理论上认为审计质量的提升和审计工作量的增加会导致审计费用的增多,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从实证角度出发,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为研究对象,验证这一理论是否成立。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主体一方面要解决其对审计委托人的受托责任,另一方面依赖于审计客体支付的审计费用以补偿成本,获取利润。注册会计师与经营者的这种经济依赖性会影响审计质量。审计费用数据的公开披露,不仅为公众传递了审计服务的价格信息,而且还为比较各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从而为更广泛地研究审计质量奠定了基础。对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将有助于证券市场各主体加强对审计服务的认识,同时有利于监管部门对审计市场的监管,这也是本文研究意义所在。
1.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首先搜集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的相关数据,建立审计费用研究所需模型,通过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得出本次实证的结论。
2背景情况
2.1理论背景
审计收费是客户为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所提供的专业服务支付的报酬,是指审计委托人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契约中达成的一项代理费用,是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之间审计服务供求关系的价值表现,审计收费的确定标准公正与否,直接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在对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检索发现,上市公司支付给国内和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特别是当公司聘请的是知名的国际事务所时。甚至同一家公司支付给境内外审计的费用甚至相差十几倍。就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中外合作所在收费上高于一般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国外的研究成果表明,美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也存在分化的现象,即一些知名的事务所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高于一般的会计师事务所,而一些上市公司为提高自己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也愿意高价聘请这些事务所。己有研究表明,审计定价受被审计单位规模,审计业务复杂程度,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等因素影响,因此在研究审计定价问题时,不能忽视这些因素的作用。新审计准则的执行会增大注册会计师工作量,因而从理论上认为其会导致审计收费的增加。但是在实际中审计收费是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双方博弈的结果,因而本文将市场实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理论假设是否在审计市场上体现。
2.2新审计准则的改变
2.2.1新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要求的改变
我国旧准则里规定的风险模型中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共同决定的,原有模型里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只从会计角度评估的,并没有考虑公司治理因素,而公司治理领域很容易产生舞弊行为,在这一领域容易产生较高的审计风险。在旧准则下评估控制风险是按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所涉及的认定进行的,因而无法对财务报表审计风险进行整体把握和控制。而在新的审计模型中,审计风险是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决定的。新的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所有阶段都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将识别出的风险与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联系起来,从而针对不同情况实施差异性的风险评估程序,而不能直接将风险设定为高水平。新引入的重大错报风险概念包含了会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会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是指财务报告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状况的可能性;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是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相关的其他具体认定层次。
新审计准则更加注重被审计单位的内外部环境、经营方式、管理机制,更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从企业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产生的源头上分析和评价重大错报风险。而审计风险准则出台以后,将要求注册会计师更加注重提高审计质量,纠正会计师事务所过分依赖内部控制和运用分析性程序的行为,避免忽视针对各类重大交易、账户余额进行的细节测试,从而及时发现基础凭证和原始数据的造假行为。我国注册会计师目前面临的情形是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环境的日趋复杂性。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压力,以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等等,都会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产生重大影响。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同样会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在复杂环境下或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时,注册会计师必须在审计资源配置和审计手段改进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新审计准则实施以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更有效的配置审计资源。因为新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实施的审计程序与评估的风险挂钩,从而可以使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审计领域,以达到合理利用有限资源达到更好的审计结果。风险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并对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从而使审计工作量增加,而审计工作量的增加必将导致审计费用的提升,并且这一提升应该是与新增的审计工作量正相关的。
3 文献综述......... 19-22
3.1 关于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的国外......... 19-20
3.2 关于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的国内......... 20-22
4 立论依据 .........22-25
4.1 新审计准则要求更高的职业......... 22-23
4.2 对审计职业判断的高要求......... 23-25
5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25-29
5.1 描述性比较研究设计......... 25
5.2 回归分析研究设计.........25-28
5.3 样本选择......... 28-29
结论
通过对2004-2007年在我国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审计费用的研究,本文认为当开始执行新审计准则之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提高的程度较小,审计准则变动对审计定价产生的影响并不显著,审计收费主要是由被审计单位规模、审计业务复杂程度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所决定的。同时本文也验证了关于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研究中得到的普遍结论,审计定价的高低会受到被审上市公司规模的大小,被审上市公司纳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数气量多少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大小的影响。
本文采用了面板数据处理方式,面板数据既考虑了截面因素,又考虑了时间序列因素,从而使得本文的研究结论更具有稳定性。在数据搜集工作中,本文发现在我国有一部分上市公司从2004年到2007年的审计费用一直保持不变,不受总资产和控股子公司变动的影响,甚至没有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这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与客户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而提前协商好审计定价,这些会计师事务所通常是国内规模较小的事务所,这也是现今我国审计市场竞争激烈,事务所争夺客户的结果。这一现象会影响审计研究的结果。此外,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审计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会计字[2007]30号)中”有关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在聘请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同时进行境外审计的要求不再实施”的意见,要求我国上市公司从2007年度起不再聘请境外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对这类公司而言,2007年只需聘请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即可,由雇佣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变成雇佣一家,总的审计费用必然有所下降。为了回避这种影响,本文在选取2004-2006年的审计费用数据时,只选择了上市公司支付给按照国内审计准则审计的事务所的审计费用作为样本数据。但是很多上市公司在披露审计费用的时候,并没有分别披露审计费用,因此这样的数据也会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YOKOYAMA M, KWON G S, OKANO T, et al. Preparation of micelle-formingpolymer-drug conjugates [J]. Bioconjug. Chem., 1992, 3: 295-301.
[2] TIAN J, CHEN H, ZHUO L, et al. A highly selective, cell-permeable fluorescentnanoprobe for ratiometric detection and imaging of peroxynitrite in living cells [J].Chem. Eur. J., 2011, 17: 6626-6634.
[3] WU W C, CHEN C Y, TIAN Y, et al. Enhancement of 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 in dye-encapsulating polymeric micelles for bioimaging [J]. Adv. Funct.Mater., 2010, 20: 1413-1423.
[4] LI K, PAN J,. FENG S S, Generic strategy of preparing fluorescentconjugated-polymer-loaded poly(dl-lactide-co-glycolide) nanoparticles fortargeted cell imaging [J]. Adv. Funct. Mater., 2009, 19: 3535-3542.
[5] OW H, LARSON D R, SRIVASTAVA M, et al. Generic strategy of preparingfluorescent conjugated-polymer-loaded poly(dl-lactide-co-glycolide)nanoparticles for targeted cell imaging [J]. Nano Lett., 2005, 5: 113-117
[6] LI Z F, RUCKENSTEIN E. Water-soluble poly(acrylic acid) grafted luminescentsilicon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use as fluorescent biologicalstaining labels [J].Nano Lett., 2004, 4: 1463-1467.
[7] GAUCHER G, DUFRESNE M H, SANT V P, et al. Block copolymer micelles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drug delivery [J]. J. control.release., 2005, 109: 169-188.
[8] XU J P, JI J, CHENW D, et al. Novel biomimetic polymersomes as polymertherapeutics for drug delivery [J]. J. control. release., 2005, 107: 502-512.
[9] KWONA G, NAITOB M, YOKOYAMAC M, et al. Block copolymer micelles fordrug delivery: loading and release of doxorubicin [J]. J. control. Res., 1997, 48:195-201.
[10] GAO Z, EISENBERG A. A model of micellization for block copolymers insolutions [J]. Macromolecules, 1993, 31: 7353-7360.
硕士会计毕业论文精选篇三
1 绪论
对于内部审计而言,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1999 年,内部审计的全球性职业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IIA)根据最新发展,重新界定了内部审计的定义。2000 年,IIA国际学术关系委员会提出议案,倡导美国会计学术界开展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研究,IIA 研究基金会(IIAResearch Foundation)给予了积极支持。经过世界知名会计审计学者两年多的努力,《内部审计思想》(Research Opportunities in InternalAuditing)付梓;2005 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委托王光远教授组织将此书译成中文,2006 年中文版定稿发行。可以说,目前内部审计理论研究正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1.1 选题的背景及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1.1 选题背景
美国安然、世通事件中,内部审计无疑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前主席 Levitt 说,安然事件中最大的利益冲突就在于内部审计外包,安达信实质上是在审计自己的工作(Aldhizer 等,2003)。世界通讯案件中,更是内部审计经理 Cooper“扣动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破产案的扳机”。安然、世通事件后,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公司治理改革的新浪潮,内部审计被推向改革前沿。美国Kennesaw 州立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会计学教授 Hermanson(2002)在《内部审计日渐显耀的新姿态》一文中指出,治理变革“改善了内部审计形象,提升了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Ramamoorti(2006)更认为,“在这种迅速变化的经营环境下,内部审计已经成为管理者、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外部审计人员以及重要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支持者,只要设计和执行恰当,内部审计在促进和支持有效组织治理方面就能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2003 年以来,审计署发表了新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并且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先后发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及 20 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 2 个实务指南。2005 年 11 月,“第二届全国审计理论与实务论坛”在武汉召开,许多实务界人士介绍了企业先进的内部审计实务经验,给学术界注入了新的研究活力。张巧良等(2005)检索了《审计研究》、《中国审计》等杂志,统计了“1994 年至 2003年国内关于内部审计理论研究的论文数量”后发现,2002 年以来理论研究的论文数量大幅增加。高校学者在推动理论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世纪以来,先后有多篇博士论文专门探讨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证问题;《内部审计思想》也相继被我国学者译为中文并发行;王光远教授(2007)更是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提出了“现代内部审计的十大理念”,即是阐扬世界先进理念,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养、推动内部审计实务进步。在此背景下,本文有必要进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分析和实证研究。
1.1.2 选题的理论价值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一系列舞弊案直至“安然事件”的发生,都表明了受托责任履行的失败,“旨在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不可避免地成为改革争论的焦点”。“内部审计人员被视为内部控制专家,但过去在组织中的地位一直不高,而今董事会忙于满足来自外部的、确保有效公司治理的需求,内部审计引起了董事会的关注”,“内部审计也牢固确立了一个强有力的基础:它成为良好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德勤会计事务所的 Antoine(2004)所说,内部审计“被推向最重要的企业发展趋势的前沿——企业需要承担更大的受托责任、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准;需要恢复投资者在市场上的信心,需要很好地控制企业目标”。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出台、纽约证券交易所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规定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2 年 4 月,IIA 在提交给美国国会的《改善公司治理的建议》中特别指出,健全的治理结构建立在董事会、执行管理层、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四个“基本主体”的协同之上(IIA,2002)。同时内部审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预防财务报告的违规行为和员工偷窃行为(Schneider 和 Wilner,1990;Hansen,1997);内部审计独立性越高,越可以改善控制环境、减少报告错误、提升报告质量;内部审计的参与也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改善(Gordon 和 Smith,1992)。可见,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颇受关注,其原因可归纳为三点:一是持续不断的受托责任失败;二是法律、法规等管制的加强;三是实证研究表明内部审计可以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
虽然这些研究都认为内部审计可以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但是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却很少研究。因而本研究主要探讨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机理,就显得特别重要而且非常迫切。本文将以受托责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将内部审计本身视为一种内部治理机制,着重分析内部审计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同时利用我国上市公司实际开展的内部审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动因,不同内部审计隶属模式设立的影响因素,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开展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内部审计职能的实施是否可以提高公司的治理效果,即是否降低外部审计费用、改善审计意见和投资者对内部审计治理效果的认同,这些研究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2 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2.1 本文的理论基础
剑桥大学的 Roberts(1991)曾指出,受托责任是组织和社会生活的“中枢系统”,但“现实中它却以畸形的分裂、破坏性的形式实践和体现着”。“受托责任”对应的英文单词是“accountability”。Merriam-Webster 词典中,对“accountability”的定义强调了“对行为承担责任或作出解释的义务或意愿”,牛津词典中将“accountable”定义为“有义务被要求对责任和行为作出解释,并且能够被计算或解释”。Black 法律词典,“accountability”意指“承担责任或解释责任的状态”。Munro(1996)将受托责任定义为“向他人解释和证明自己行为合理的意愿和能力”,“受托责任无所不在,人们总是要对自己的言行作出解释”。他认为,受托责任深深地扎根于社会实践中,并且和企业的实践相互渗透,当实践不断改变时,就有必要重新考察受托责任的含义。社会心理学家 Tetlock(1985)认为,“受托责任是重要的准则和规范的实施机制:它既是单个决策者之间的社会心理链接,又是这些决策者所从属的社会系统”。Tetlock 特别强调受托责任过程中社会情境的影响,并指出,人们要对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这一事实的存在,也形成对其行为或明或暗的约束。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管理学系的组织行为学家Frink和乔治梅森大学心理学系的Klimoski(2004)指出,“企业组织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撒满了受托责任失败的残骸”,从巴林银行的垮掉到安然、世通的丑闻,甚至安达信的崩溃,都是受托责任失败的例证。Frink 和 Klimoski(2004)还认为,充分理解公司受托责任,有助于更好维持组织的生存;对于受托责任的性质,他们认为受托责任是将各种社会制度联系起来的粘合剂,受托责任根源于各种可行的社会制度,受托责任的定义应包括两个主题:一是情境,即给定情形下的参与主体和参与内容;二是某种形式的评价和反馈。他们还引入角色理论,并以此为基础为受托责任构建了一个框架。
3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机理............ 29-47
3.1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29-31
3.1.1 公司治理的实质............ 29
3.1.2 内部审计的本质 ............29-30
3.1.3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30-31
3.2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31-38
3.3 公司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博弈分析............ 38-44
3.4 本章小结............ 44-47
4 内部审计的制度背景及实证基础............ 47-57
4.1 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背景............ 47-50
4.1.1 国外内部审计制度的变革............ 47-49
4.1.2 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 49-50
4.2 内部审计的实证基础............ 50-52
4.3 内部审计的实证研究框架............ 52-55
4.5 本章小结........................ 55-57
5 内部审计机构设立动因的实证研究 57-67
5.1 引言及相关文献回顾............ 57
5.2 内部审计机构设立动因的研究设计............ 57-60
5.3 我国上市公司中内部审计机构............ 60-61
5.4 内部审计机构设立动因的实证研究............ 61-64
5.5 内部审计机构设立动因的实证结论............ 64-65
5.6 本章小结 ............65-67
结论
内部审计部分外包具有一定的治理效果。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职能执行中,主要采用部分外包的形式(包括咨询和合作内部审计),大约占 70.5%,其次是全外包,大约占 20%,其余为补充,仅占 9.8%。从内部审计开展方式的治理效果来看,内部审计部分外包与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公司在进行部分外包时,充分考虑了内外部审计人员的合作内部审计,能够节约外审人员在年报审计中的工作量,从而节约外部审计费用;同时内部审计外包能够改善审计意见。而且在市场反应模型中,只有内部审计部分外包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内外部合作内部审计能够提高投资者对公司治理效果的信心:正是由于合作内部审计的审计质量较高,导致投资者对治理效果产生了积极反应。因此,对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开展方式,应该采取部分外包的形式,即内部审计人员和外部审计人员合作执行内部审计职能,这样能够产生更好的治理效果。同时内部审计的职责应从查错防弊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不局限于财务领域内部审计人员的定位应从以监督为主的“警察”、“裁判”角色向以评价与监督并重的“参谋”、“助手”等角色转变。
参考文献
1安德鲁.D.钱伯斯等著.陈华译.1995.内部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白重恩等.2005.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81-91.
3毕华书, 魏众群.2006.内部审计外包决策的相关因素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9):116-117.
4贝利.安德鲁等著.王光远等译.2006.内部审计思想[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5陈艳利, 刘英明.2004.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5):85-88.
6程新生, 张宜.2005.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1):70-74.
7程新生, 孙利军, 耿炜雯.2007.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控制效果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当代财经.(2):118-122.
8耿建新, 续芹, 李跃然.2006.内部审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J].审计研究.(1):53-60.
9傅黎瑛.2008.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依赖的决定因素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3):95-100.
10郭慧.2009.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治理效应研究—来自中国证券主板市场的经验证据[D].暨南大学博士论文.
硕士会计毕业论文精选篇四
第一章绪论
1.1系统开发背景
烟草信息化是烟草行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实现烟草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和技术支撑。根据国家烟草总局颁布的《数字烟草发展纲要》、《烟草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技术平台要求》的要求,昭通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系统将整合公司现有分散的、孤立的数据和信息,将形成一个系统化、流程化的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形成报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查询、管理报表生成以及打印等功能,为公司管理的决策支持奠定一定的基础。昭通市(局)烟草公司成立于1982年7月,2009年取消县级公司法人资格后,公司更名为“云南省烟草公司昭通市公司”,内设20个职能部门11个县级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站69个,烟点165个。主要经营范围是:烟草制品经营,烟叶生产经营,烟用农用物资经营和资产经营。2010年末总资产273,549万元、净资产145,518万元;2010年收购烟叶108. 43万担,2010年销售卷烟16. 42万箱、实现“两烟”销售收入388,763万元、实现税利100,095万元,昭通市烟草公司信息化建设起步早、设计合理、管理规范、很具有前瞻性,从软件方面来说已经实现以“专卖管理信息系统”、“卷烟营销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为主的生产管理自动化和信息化;以“财务管理系统”为主财务和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基于浏览器的公司内网站“信息发布平台”也已经建成。从网络和硬件方面来以建成地面专网,由于以上具体的业务系统的建成为管理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管理效率。
1.2跟踪审计的研究现状
国外没有完全对应的跟踪审计方式,概念上比较接近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兴起于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英美流派”的立法型国家审计机关的一种“跟踪审计”(Follow-up Audit)。但其内涵与外延和我国跟踪审计不尽相同,其主要内容包括事前建设计划(决策、勘察设计等主要工作的统称)审计和投资绩效审计两个部分,从介入时间上看主要是“一前一后”,“一前”就是建设计划审计,“一后”就是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审计对象的信息化和审计技术的发展,以及报告使用者对传统期间审计信息及时性和可靠性的日渐不满,一种更加及时的审计模式应运而生,即持续审计(Continuous Auditing,CA)。持续审计旨在增强审计工作查错纠弊、防范风险的能力,对被审计对象加大持续关注力度,提高审计效率和及时性,降低审计风险。从内涵上说,持续审计和跟踪审计是契合的,持续审计可以说是一种联网状态下的跟踪审计。近年来,全国各地审计机关、研宄机构纷纷对跟踪审计的理论和实务进行研究和探讨,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并展开深入研宄,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也为本课题组提供了丰富的研宄素材。作为最早探索跟踪审计的领域——投资审计领域,也是跟踪审计研究最集中、最深入的领域。各地学者、审计人员纷纷撰文研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与传统审计方式的比较优势、角色定位、切入点、关键点、风险防范和局限性研究等,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观点和精彩论断。如常州市审计局曹慧明撰写的《论建设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提出了建设项目跟踪效益审计新模式,论证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效益审计模式的优越性以及在现行审计体制下建设项目跟踪效益审计的重点,为成功应对建设项目事后梭工决算审计面临的诉讼困扰,开创建设项目审计新境界提供了新的思路。时现,朱亮平,薛搭儿撰写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路径选择》,探讨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实践背景、审计模式选择等问题,剖析跟踪审计的优势和可能遇到的冲突问题,提出优化跟踪审计模式的种种建议,明确“跟踪审计”模式是建设项目审计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这一核心命题。
部分研究者也看到了跟踪审计对审计资源的巨大占用,试图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改造跟踪审计,如杭州审计局包晓东等在《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研宄》一文中,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存在的风险进行揭示,并提出化解审计风险的对策。扬州大学的孔凡勤在《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讨论了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的基础、可行性和局限性,以及探讨建立以全过程跟踪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审计为辅的审计模式。部分研究者试图在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的加强,江苏省徐州市审计局屈哲、王小利等人在《论公共管理体系下的政府跟踪审计管理》探讨了政府跟踪审计公共管理特点出发,阐述了公共管理体系下的政府跟踪审计管理的战略职能、内部职能及外部职能,并提出了可行的实践应用构想。贺荷的《管理学视角下跟踪审计的组织管理结构设计》从管理学的角度对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组进行组织管理结构设计的必要性、原则、内容及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免疫系统”理论提出后,许多研究者将跟踪审计置于“免疫系统”理论框架下,研究其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运行机制。耿道乾(2009)、张兴瑞(2008),王谦华(2009)等人撰文探讨了跟踪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运行机制。
第二章相关技术简介
2. 1管理信息系统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提起的MIS就是我们经常接触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一般情况下,管理信息系统以人设计为主,以计算机软硬件和其他配套的办公设备为辅的系统,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收益、优化了企业战略。利用计算机来对工作中需要的信息进行保存、收集、加工、蹄选、使用和维护等操作。管理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的过程中,系统的开发方法需要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技术等来选择幵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体系结构图如图2-1所示。
用通俗的话来讲,MIS所涉及的资源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分别是人、科技和信息。这里面人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资源,他主要是完成系统的设计和与系统的交互工作,对于科技资源主要是用来开发系统所使用的技术,而信息就是指系统完成之后系统所要处理的信息。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紧密相连。MIS是不同于其他的用来分析组织结构业务活动的信息系统。就目前来看,所有的系统都和互联网是分不幵,没有互联网这些设计的系统也就失去了它所应有的意义。可以这样说,现代企业MIS不能没有Internet,但Internet的建立又必须依赖于MIS的体系结构和软硬件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方法较多,而这些方法中的结构化幵发方法被广泛应用该方法具有系统抽象化、信息隐藏化、信息局部化、系统模块化、数据确定性、数据完整性、数据一致性等特点。所谓的结构化设计方法并不是在整个系统设计过程中只有一个阶段,而是将整个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过程分为若干阶段来进行,整个系统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它自己相应的工作,在每个阶段也有该阶段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和开发技术等。用户至上是结构化设计的基本原则,结构化设计方法具有较为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整个系统按照系统结构化、组织模块化,结构自顶向下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设计。在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将该系统划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五个相对独立的阶段。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20-46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20-21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1-43
3.2.1 设计模块功能需求 ................23-26
3.2.2 招、投标审计模块的功能需求................ 26-37
3.2.3 施工审计模块的功能需求................ 37-40
3.2.4 竣工审计模块的功能需求................ 40-43
3.3 非功能性需求................ 43-44
3.4 安全性需求................ 44-46
第四章 昭通市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施建................ 46-64
4.1 系统总体设计................ 46-47
4.2 系统功能设计................ 47-64
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 64-74
5.1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 64-65
5.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65-70
5.3 数据表设计................ 70-73
5.4 数据库维护管理................ 73-74
结论
通过本设计,我在计算机软件的研究设计、功能需求分析、SQL Sever数据库、软件设计流程等多方面都受益匪浅。在这次课题中,我这不仅学会了能够很好的灵活应用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学会了在新领域中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培养了我较强的独立研发能力。在本设计中我对昭通市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系统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对整个软件的开发和设计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整个软件设计流程有了有一定的了解,积累了一定的软件测试经验,这将会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本论文详细介绍了昭通市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系统开发背景、设计原则和目标、紧接着介绍了在开发系统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技术、采用的软件架构、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等。该论文从昭通市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系统的实际现状出发,结合昭通市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系统自身的特点,阐述了对昭通市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论文从总体的系统设计着手,结合我国昭通市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系统的实际具体情况,对昭通市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介绍了昭通市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系统的设计、昭通市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系统的系统功能结构。在总体结构上设计实现了设计审计模块设计、招、投标审计模块设计、施工审计模块设计、以及竣工审计模块设计,整体上构成了昭通市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系统。在本设计中,主要参加设计实现设计了昭通市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系统,设计审计模块设计、招、投标审计模块设计、施工审计模块设计、以及竣工审计模块设计。昭通市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系统能够对烟草公司进行简洁方便地管理、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幵辟,卢荣德,蔡华川.烟草企业MES及其应用[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5, 23(6):52-56.
[2]武力,张炳泉,张海盛.MES在批制造业的应用与发展[J].计算机应用,2002,22(10):79-81.
[3]黄光发.烟草公司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重庆大学,2008.
[4]杜献琼.曲靖烟厂数据采集系统.昆明理工大学,2007.
[5]陈勇.贵州中烟卷烟销售计划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云南大学,2010.
[6]吴昆.烟站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昆明理工大学,2007
[7]数据采集系统在烟厂中的应用王伟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
[8] H.M.Hassan & CharleS HutChinson. Natural Resourceand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forDeeision Making. A World Bank Publieation D.C.,USA, 1995 Washington.
[9] XU WM,JINXM.Gang Rong Data Integration on MES in Proeess Industry. Proeess of the WordCongresson Intelligent Contro丨and Automation. 2004.3395-3399.
[10] vi jayan,Jaikumar.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J]. Cooniutcr World,2003,34(31):38-42.
硕士会计毕业论文精选篇五
1.导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绩效审计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尤其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进行了深入实践及广泛开展。西方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绩效审计已经在政府审计中占据核心位置。绩效审计的开展在各国经济运行和管理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促进了政府提高资金和资源的使用效益、效果,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肯定。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绩效审计理论研究也日益丰富和成熟,与绩效审计的实践开展相互促进。在我国1983年政府审计制度建立以来,政府审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最初的政府审计是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发展需要,以真实合规性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改革开放的深化,要求政府审计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政府审计的工作重心逐步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绩效审计转变。作为我国最高审计机关,审计署也把积极推进绩效审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机关责任追究制。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 ?。从审计署对绩效审计的的大力推动可以看出,绩效审计将在我国今后的政府审计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附属单位为了日常政务活动的开展或者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按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一种行为。对政府采购进行绩效审计,对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节约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关于政府采购绩效审计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政府釆购绩效审计实践案例也较少,因此,对我国政府采购绩效审计进行研究,对于推动我国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推动对我国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实践。政府采购是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8年在全国开展以来,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政府釆购金额已从1998年的3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422亿元,采购范围逐渐扩大,采购品种、采购规模不断增加,其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也不断增大。政府釆购的规模变化如图1.1所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赋予审计机关监督政府采购活动的权力,并规定,政府采购的监管部门、釆购人、供应商、代理机构等各当事人及有关政府.采购活动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全国各级审计机关一直重视政府釆购审计工作,在幵展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等审计项目中,均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审计内容。但由于受审计依据、内容和实施过程等方面的局限影响,对政府采购的审计目前多数只是集中于合规性合法性方面,并且对政府采购进行的审计多数属于其他审计项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较少单独立项。随着政府采购的规模、范围不断扩大,与之对应的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供应商等方方面面的矛盾日益凸.现,加之釆购耗资逐年增加,也促使公众,也就是提供采购资金的广大纳税人更加关注采购资金的效益问题。因此,政府采购审计应必须从仅仅关注财务收支、合法合规的狭小空间,逐渐向关注政府运行效率、政府管理公共资源和使用财政资金效益的绩效审计转变。我国由于在政府绩效审计方面起步较晚,近些年,虽然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开展了不少绩效审计的实践与探索,但总的来看,目前绩效审计的开展仍无科学统一的理论框架,法律规范也没有形成,各地幵展的绩效审计项目仍是“各具特色”,对开展绩效审计指导意义较少。政府釆购绩效审计的幵展与发展受到制约。
1.1.2选题的意义
本文拟通过对A省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借鉴国内外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相关经验,分析参考A省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具体实践经验,对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审计机关如何更好地进行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如何更好地使政府投入的财政资金取得更好效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达到实现建设高效、廉洁政府的目标。主要有以下研究意义:第一,通过对A省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现状分析,了解A省政府釆购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第二,借鉴发达国家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先进经验,为A省政府采购绩效审计提供有益参考。第三,通过对A省政府釆购绩效审计的案例分析,为A省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应用提供现实的依据,促进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幵展应用。第四,研究A省政府釆购绩效审计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为审计机关开展政府采购绩效审计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
2.文献综述
2.1国外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研究现状
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为满足各方面关于进一步确立和解脱政府的受托责任、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实现更有效的政治制衡等需求,开展了以“3E”为主要特征的多种形式的绩效审计,并总结出众多理论成果。1948年,阿瑟.肯特在美国的《内部审计师》杂志发表的“经营审计” 一文中,“绩效审计”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美国管理咨询师威廉.伦纳德于1962年撰写的《管理审计》是最早关于绩效审计的论著。1972年,美国审计总署发布《政府组织、计划项目、活动与职责的审计评价标准》黄皮书,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实施办法、报告都作了具体的规定。绩效审计逐步走向规范,迅速发展。目前,绩效审计已发展为美国审计的主旋律。1983年,英国《国家审计法》颁布并于1984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授予了英国国家审计部门对相关部门和机构开展绩效审计的权力,并且对经济、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检查作出了明确规定。1965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召开第五届国际会议时提到“对受审单位的经济效果做出尽可能正确的评价”,表明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开始将注意力投向了绩效审计。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第十二届国际会议上,该组织建议将管理审计、经营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统一命名为“绩效审计”这一名称,并且在最后的会议声明中,详细地阐述了绩效审计的理论及技术问题。此后,各种国际组织也陆续发布关于绩效审计的审计准则和指南。2004年7月,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发布了《绩效审计指南(基于INTOSAI审计准则与实务经验的绩效审计准则和指南)》,有效地推动了各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及实践。
西方国家的绩效审计实践方面,从20世纪30年代起,由于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及二战的影响,政府开支日益膨胀,民众对政府支出绩效审计的要求日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绩效审计产生了。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绩效审计得以迅速发展。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政府审计已由原先的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逐渐过渡到绩效审计为主线。通过绩效审计,促进了各国政府提高行政效率、重视公共支出效益和效果,也使得公众对受托管理公共资源的政府的监督得以加强。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开展的较早,美国审计总署六十年代要求政府审计应关注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到了七十年代,其绩效审计项目己占其项目总数的85%以上。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美国通过绩效审计提高了政府税收达1000亿美元以上,并且大大削减了政府的不必要开支。美国审计总署的绩效审计成果还表现在每年发表1000多份绩效审计报告,审计人员数百次在国会作证等方面。绩效审计目前己在各国普遍开展,取得了不菲成绩,并且发达国家中,绩效审计的工作量均已占据政府审计工作量的重要比重,如表2. 1所示:
3. 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基础理论.................. 20-27
3.1 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基本概念............... 20-23
3.1.1 政府采购的内涵 ...............20
3.1.2 绩效审计的内涵 ...............20-22
3.1.3 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内涵............... 22-23
3.2 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 23-27
3.2.1 公共受托责任 23-24
3.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4-27
4. A省政府绩效审计与采购绩效审计现状............... 27-34
4.1 A省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现状............... 27-28
4.2 A省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开展现状............... 28-31
4.3 A省政府采购绩效审计中............... 31-34
5. A省政府采购绩效审计案例分析............... 34-49
5.1 审计项目立项背景............... 34-35
5.2 A省政府采购的基本情况收集............... 35-37
5.3 实施审计 ...............37-41
5.3.1 审计组织安排 ...............37
5.3.2 现场审计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37-41
5.4 审计结果............... 41-44
5.5 审计建议............... 44-45
5.6 A省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问题分...............45-49
结论
由于政府采购绩效审计涉及范围较广、审计内容繁多、所涉及的问题多样化,相应地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要求审计人员素质的全面化。而从目前A省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来看,多数为财经专业出身,而绩效审计所需要的其他专业人才,如计算机、经济学、法律等专业人才相对较少,日常项目任务的繁重也使审计人员疲于应对工作,而疏于提升自身能力素质,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绩效审计的发展。因此,必须把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抓,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审计人才对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营造健康良好的审计人才环境。始终坚持把审计人员的道德建设放在第一位,塑造以坚持审计独立性为核心的价值观。独立性是审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开展审计工作中,只有坚持独立性,才能保证客观公正,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审计结果才有公信力和权威性。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倡导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廉洁从审,营造健康的审计人才环境。
其次,要有效解决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状况。政府釆购绩效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对于审计工作紧缺的计算机、经济学、法律、工程等专业人才,应尽快通过招考等方式进行选拔,充实审计人才队伍,改善审计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适应政府釆购绩效审计的需要。对于现有的审计人员,也要加大培养力度,通过继续教育、在职培训、进修等方式更新审计人员知识,改善知识结构,使审计人才从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第三是有效利用外部人才。审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审计经费却严重不足,也限制了审计队伍的扩大。对于一些专业技术人才,也可以通过建立绩效审计专家库的形式,实现对外部人才的有效利用。在某项审计工作临时需要时,可以聘请专家库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完成,弥补审计力量的不足。专家库中的人员可以是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机构等审计人员,也可以是从事法律、工程等其他行业人员,通过与各类专家、技术人员建立经常性的协作关系,也可以利用他们的经验和知识,更好地开展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蔡春、刘学华.2006.绩效审计论.第1版.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62
【2】公共支出绩效审计研究课题组.2007.公共支出绩效审计研究.第1版.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17
【3】李敦嘉.1996.效益审计的理论结构.第1版.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20-126
【4】翟熙贵.2009.中国审计发展战略研究.第1版.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100-113, 197-202
【5】《财会研究》编辑部.2008.切实推进政府采购工作深入发展.财会研究,5
【6】曹科达.2005.论行政事业经济效益审计.特区经济,7: 19-20
【7】曹绍华.2004.我国政府釆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第11卷第4期:3-4
【8】傅志华、谷肖恩.2005.正确理解政府釆购的政策功能.中国政府采购,10: 6-7
【9】高扬.2010.浅议效益审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7: 35-36
【10】管怀鎏.2008.绩效审计与中国特色绩效审计模式刍议.学术探讨,5: 19-26
硕士会计毕业论文精选篇六
1.绪论
1 .1研究背景
审计委员会起源于美国,由1939年发生的迈克森?罗宾斯(McKesson& obbins)丑闻引发,随后此制度在各国逐渐确立和推广。进入21世纪,以安然、世界通信为代表的财务舞弊案引发了人们对公司治理的关注,2002年7月美国签署了《萨班斯一奥克利斯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对审计委员会进行规范,以期审计委员会能提高审计质量,从而完善公司治理。审计委员会在我国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建设仍不够健全。为了健全上市公司治理机制,2001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出了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要求独立董事具有独立性,应当对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发表独立意见。2002年中国证监会联合国家经贸委颁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应设置审计委员会,其成员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且享有“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沟通”的权力。自此审计委员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相关监管部门陆续颁布了各种法规政策来进行规范此制度。
1.2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1研究意义
本文的理论意义: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现存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审计委员会存在与否的影响,而本文是从审计委员会的内部构成入手,研究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以期对我国目前此方面的实证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本文的实践意义:第一,随着公司治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设立了审计委员会,本研究以2007-2009年三年均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为研究样本,此类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制度相对完善和稳定,且以最新的数据反映了审计委员会的最新状况,更能说明审计委员会的运行效率。第二,本文在实证研究中引入了新的变量,并且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也不同于现存研究。本文力图在前人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有益补充或得出新的更有价值的结论。.第三,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审计委员会制度能否起到提高审计质量的作用,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审计委员会建设的相关建议,作为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参考。
1.2.2研究目的
审计委员会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的一项机制被引入,它能否通过提高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来提高审计质量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据我国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从2002年的70家上升至2006年的583家,可见审计委员会在我国发展迅速。审计委员会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层面,实证研究相当有限。审计委员会被赋予的职能一方面在于监督内审部门,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另一方面在于确保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提高审计质量。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审计委员会特征是否对审计质量产生了相关影响,从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专业性和勤勉性三方面入手,探讨审计委员会是否发挥了其财务监督功能、促进了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从而最终提高了审计质量。
1.3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1.3. 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规范与实证研究、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过程中根据需要综合运用上述研究方法,首先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然后阐述审计委员会的发展历程,分析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机制中与各方的关系,并基于相关理论分析审计委员会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继而选择衡量各变量的指标,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模型。最后,蹄选出符合条件的样本,先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差异性和相关性,以及多元回归分析来研究审计委员会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从而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
2.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 1审计委员会特征相关研究
1934年证券交易法定义的“审计委员会”指“公司董事会成立的一个委员会或相似实体,目的是监督公司会计和财务报告过程以及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如果没有这样的委员会存在,就是公司的整个董事会。” 美国2002年颁布的《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中,对审计委员会有如下规定“审计委员会由发行证券公司的董事会设立、是隶属于董事会的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其目的在于监督公司的会计和财务报告过程以及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审计委员会的定义是“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里的一个主要由非执行董事组成的专业委员会。”2002年美国萨巴斯法案规定审计委员会职责在于“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支付报酬并监督其工作,会计师事务所直接向审计委员报告”。2002年我国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包括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负责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等。可见审计委员会的职能一是评价内控的有效性,二是确保外聘审计师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在我国作为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的一个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披露的监督,其宗旨是为了加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监督,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将管理层与外部审计师隔离,增强审计师的独立性,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完善公司治理。
3. 审计委员会与审计质量相关理论............... 29-45
3.1 审计委员会的发展历程 ...............29-32
3.1.1 审计委员会在国外的发展............... 29-31
3.1.2 审计委员会在我国的发展............... 31-32
3.2 公司治理机制中的审计委员会............... 32-38
3.3 审计委员会影响审计质............... 38-43
3.4 外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43-45
4. 研究设计 ...............45-54
4.1 研究样本 ...............45-47
4.1.1 样本选取............... 45-46
4.1.2 数据来源............... 46-47
4.2 研究变量............... 47-52
4.2.1 被解释变量 ...............47-49
4.2.2 解释变量 ...............49-51
4.2.3 控制变量 ...............51-52
4.3 研究假设 ...............52-53
4.4 研究模型 ...............53-54
5. 实证分析............... 54-63
5.1 描述性统计 ...............54-58
5.2 差异性与相关性分析 58-60
5.2.1 差异性分析............... 58
5.2.2 相关性分析............... 58-60
5.3 回归分析 ...............60-63
结论
本文目的在于揭示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审计委员会规模与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均能显著提高审计质量,支持假设1和假设5。但并未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财务专家比例对审计质量有显著影响,推翻了假设2和假设4。审计委员会带头人是否为财务专家对审计质量有显著影响,但是却降低了审计质量,与预期的的影响方向相反,因此假设3也未得到验证。通过对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从独立性角度来看,审计委员会规模会影响审计质量的高低,并与审计质量正相关。一方面是因为审计委员会隶属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最终的提案交董事会审查决定,所以人数太少时影响力有限,即使提出意见也很难被釆纳。另一方面在于审计委员会要和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及管理层多方面沟通,人数太少时可能难以充分完成工作,人员足够时则可以细化分工、更好地履职,所以导致审计委员会人数对审计质量产生正向影响。?美国规定审计委员会至少有三名成员,而我国并没有硬性标准,从审计委员会人数的统计可见我国审计委员会主要为三人结构,还有很多小于三人的,总规模较小,导致影响力不足。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比例并没有显著影响审计质量,原因在于我国存在“独立董事不独立”的情况,很多独董事并没有发挥应有独立作用。首先,我国独立董事比例相对于英美有4艮大差距,国外均要求审计委员会成员完全由独立董事组成,而我国仅仅要求一半以上。并且本文数据统计发现一些公司独立董事比例并未达到审计委员会总人数一半以上的要求。其次,独立董事的选聘制度也存在问题。我国《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持有1%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提名独立董事候选人,然后经股东大会最终决定。而从文中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描述分析可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达到36.63%,最高达到82.44%。在我国这种一股独大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提名、聘用等问题其实都有大股东决定,中小股东并没有真正的决定权。最后,独立董事并没有实质上的独立。我国《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七种人不能担任独立董事,主要是从亲属关系、持股比例和担任职务几方面规范,保证了形式上的独立,但是基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应当充分披露审计委员会成员与上市公司是否有经济往来及其性质,是否有其他利益关联关系才能保证独立董事实质上的独立。第四,一些独立董事的聘用仅是考虑名人效应,选择一些知名学者、教授担当,但是这些人可能根本没有时间来参与审计委员会活动,如图5-2 “独立董事工作地和上市公司工作地的一致性”可见,很多公司存在不一致,这些独立董事可能根本无法参加公司治理活动,成为“花瓶董事”,还有一些独立董事职业道德不足,难以经受管理层诱惑或是压力,并没有独立、客观地发表意见。
第二, 从专业性角度来看,审计委员会带头人是否为财务专家显著地影响审计质量,而财务专家比例却没有发挥显著作用,说明带头人的作用明显要大于普通成员的作用。财务董事提出的意见未必被采纳,而审计委员会带头人更有话语权,对审计委员会决议更有影响力,能够对审计质量产生更大影响。但是审计委员会带头人的影响不是提高却是降低了审计质量,原因在于我国并未要求审计委员会带头人必须为独立董事,所以很多带头人由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等内部董事担任,他们的专业性被其独立性的丧失而抵消。美国萨班斯法案要求审计委员会的每个成员都有财务背景,并有一定比例的财务专家。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审计委员中至少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会计专业人士”指具有高级职称或注册会计师资格,可见我国对于财务专业性的规定主要是从学术角度上来定义的,有一定的偏颇性。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专家大多选择高校教师和管理咨询人员,一些委员有长期进行理论研究但是并不了解行业或者并不熟悉此企业基本情况,并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出现了很多“花瓶董事”。
参考文献
[1]阿瑟.比尔.审计委员会指南[M].鲍恩斯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蔡吉甫.会计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J].当代财经,2007,(6).
[3]陈信元,夏立军.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6,(1).
[4]方军雄,洪剑峭,李若山.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和启示[J] ?审计研究,2004,(6).
[5]郝振平.审计关系的代理理论分析[J].审计研究,2000,(1).
[6]胡丽君.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数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报,2009,(5).
[7]霍华云.审计师选择和审计委员会效率——来自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M].经济科学,2007,(2).
[8]房巧玲.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衡量标准:回顾与评价[J].当代财经,2004,(3).
[9]李斌,陈凌云.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上市公司年报补丁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7,(4).
[10]李补喜,王平心.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审计费用率[J].中国会计评论,2006,(1).
硕士会计毕业论文精选篇七
第一章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自1983年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实践,勇于探索,维护财经纪律,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对权利的制约和监督,每年审计的单位数由1983年的1200多个猛增到2010年的15.7万多个,审计范围己经覆盖财政、金融、国有企业、农业与资源环保、社会保障、固定资产投资、外资运用、绩效、经济责任等多方面。按照审计署的定义,国有资金使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审计的重点是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近年来,审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显著提高,审计机关在政府组成的地位明显上升,审计结论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审计人员在本职工作上的成绩进一步得到群众关注。2010年全国审计机关通过上缴财政、减少财政拨款及归还原渠道资金等促进增收节支2099亿元,收回不合规土地8万多亩,促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7070项,移送案件线索和事项3092件。审计机关组织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分为国家审计署、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厅、市审计局和县(区)审计局,国家审计署(含审计署驻中央各部委办派出局和驻地方特派员办公室)负责全国性行业和部门的审计,地方审计机关负责本区域和上级审计机关交办的审计项目。
一般把市及市以下审计机关统称为基层审计机关。各地在国有资金额和覆盖范围、经济发展、项目规划、领导重视等外界因素有地区差异性,由于中国特有的政治体制,在经济发展的压力和“数字出政绩”的环境下,各级政府和部门不同程度的出现虚报、瞒报或漏报的现象,并不愿完全真实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然而对经济实际运行和资金保值增值情况的掌握是党委政府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由于审计机关相对独立性、超脱性和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得到领导和社会的认可,地方党委政府信任审计报告中反映的数据并在企业改制、财经检查、经济案件办理时不断交办各种审计任务以便核对数字,掌握真实情况。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政府及组成部门负责人调任或离职时“离任必审”,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完全跟随当地党委政府的人事变动而进行;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要求在合同中规定以审计报告的结论为准,审计的工作量进一步加大。审计执法是一种程序性的工作,《审计法》和《审计准则》对此有相应的规定,审计机关需要按照规范程序操作,审前调查、拟订审计方案、发放审计通知书、审计组进点、出具审计报告初稿、征求意见等每个操作需要相应的执行时间。淮安市审计局平均每个审计项目的审计人数为4人,审计时间为15个工作日。
市级审计机关平均人数为70人,县区审计机关平均人数为不到19人,越到基层,审计机关的人员编制数和实际审计人员数越少。每年审计人员有效的工作时间(扣除法定节假日)为242天。审计任务重而审计人员却是有限的,最终导致基层审计机关组织任务重,人手少,压力大,审计人员工作疲于奔命。例如,2011年3月开展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每个审计组平均为9人,至2011年5月仍未结束,县级审计机关在此期间除工程审计以外的审计项目基本停止。审计机关的工作成绩越出色,也就表示对本级政府的某些工作不到位,同时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能部门,掌握的技能在别的单位只有财务部门需要,因此审计机关公务员流动性差,也导致了行政级别长期不能得到提拔。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将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与审计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研究。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将适用于一般公务员的、发展相对完善的理论与审计系统的特殊性结合起来。二是对基层审计人员职业生涯管理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整理与分析。要解决问题,必须先发现问题,这是事务发展的必经过程。在职业生涯管理理论提出的十几年中,公务员政策的发展和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审计系统的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要承认存在一定问题,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对这一领域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三是如何结合工作实际和理论经验,为解决问题提供合理建议。本文将在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针对基层审计人员职业生涯管理存在的问题,从理论角度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1.2研究的意义
审计部门是政府的直接组成部分,审计系统是国家行政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负有重要职责,.同时作为政府的重要执法机关,是领导决策的一个依据,发挥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强调要注重发挥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样在审计事业发展中,审计人员也是最至关重要的因素。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能否调动,能否人尽其才,挖掘其最大潜能、发挥其最大作用,是现行审计机关的一道难题。基层审计人员是工作在第一线的“经济卫士”,他们的工作对象和工作成果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成败。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基层审计人员职业生涯管理问题,将职业生涯管理这一正在蓬勃发展的管理理论运用到基层审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中去,将有利于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从而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对于促进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核心概念界定与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职业、职业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
《现代汉语词典》将“职业”解释为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对于职业的学术定义,各种不同学派的专家和学者着眼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阐述了对于“职业”的不同理解,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是有代表性的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美国社会学家泰勒在其《职业社会学》一书中指出:“职业的社会学概念,可以解释为一套成为模式的与特殊工作经验有关的人群关系。这套成为模式的工作关系的结合,促进了职业结构的发展和职业意识形态的显现”’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日本劳动问题专家保谷六郎认为,职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为了生活而连续从事的活动,职业是人的社会角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②。从上述的叙述中可以看到,职业主要包含了以下三个最主要的特征:1、经济特征从个人的角度看,职业是个人获得经济收入的一个来源,’•是个人维持家庭生活的手段;从社会角度看,职业的分工是构成社会经济制度运行的主体,职业劳动创造出社会财富,从而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奠定物质基础。2、社会特征职业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每一种职业都体现了分工的细化。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职业岗位上为社会整体做贡献,社会整体也可以全体成员的劳动成果作为积累而获得持续的发展和进步。3、技术特征任何一个职业岗位,都有相应的职责要求,而要完成职业岗位的职责要求,必须具有特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达到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才能上岗。
第三章 淮安市审计机关及审计.................... 22-42
3.1 基层审计机关的困难和问题.................... 22-23
3.1.1 管理体制的不适应.................... 22-23
3.1.2 质量控制体制的不适应.................... 23
3.1.3 审计队伍的不适应.................... 23
3.2 淮安市审计机关公务员的组成.................... 23-36
3.2.1 审计机关公务员基本概况 ....................23-29
3.2.2 淮安市审计机关公务员职业现状.................... 29-35
3.2.3 淮安市审计机关公务员工作压力表现.................... 35-36
3.3 淮安市审计机关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的现状.................... 36-42
第四章 淮安市审计机关职业生涯管理中存在问题.................... 42-48
4.1 在职业生涯管理中审计机关存在问题.................... 42-44
4.2 在职业生涯管理中审计人员存在问题.................... 44-48
4.2.1 缺乏正确的职业理.................... 44-45
4.2.2 缺乏职业发展的动力.................... 45-46
4.2.3 缺乏相应的职业能力.................... 46-47
4.2.4 片面看待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功 ....................47-48
第五章 加强基层审计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的原则.................... 48-52
5.1 基层审计机关对审计人员进行职.................... 48-49
5.1.1 公平性原则.................... 48
5.1.2 个性与共性平衡原则.................... 48-49
5.1.3 利益均衡原则.................... 49
5.1.4 全面评价与反馈原则.................... 49
5.2 基层审计机关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 49-52
结论
人员状况调查可以结合人力资源盘点一起进行,人员状况调查是进行职业道路规划的基础。由于基层审计机关人员不够多,所以为使其调查更为精准,在进行调查时,不仅要注意调查人员的个人素质(包括专业技术,管理能力,人际关系等素质)、职业动机(包括职业倾向,职业价值观等),还要了解人员的自我评价和自己对未来职业发展的看法。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需求的审计人员会有不同的职业发展,因而需要需求采用不同的职业发展策略毫无疑问,晋升是职业发展中大家最为认可的职业发展策略。但事实上基层审计机关在规划员工职业道路时,对管理、技术不分。往往单纯的认为员工的职业发展道路是: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副处长—主任科员—处长—副局长—局长。在这种单线职业方向的引导下,员工只有挤独木桥。如果他的直接上司一直干的很出色,他晋升的可能性就会很小,从而会想到离开本单位另谋发展。另外,这种做法可能将技术骨干提拔到管理岗位上,但技术骨干不见得一定具有管理能力,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不仅使企业失去了一个技术骨干,还为组织增加了一个不合格的管理者。这种单线职业方向是一种不利于人员发展和机关发展的职业规划。
很多基层审计机关在员工提升的速度上不够合理。一种情况是快节奏提升,快节奏提升的后果是审计人员到达职业顶端后(如从资历、能力等角度失去在本机关进一步晋升的可能),会因不再有发展空间而失去工作积极性甚至离开审计系统,另一种情况是慢节奏的提升,其缺点是审计人员得不到职业发展上的有效激励,也不能学习到其他岗位的知识。正确的做法是采取一种适中的提升,表现为对新入职的审计人员有计划地安排其走向上一级的岗位,合理安排每次晋升的时间段,例如,每2到4年有一次晋升机会。适当的节奏能不断激励审计人员,提高其岗位的认知价值,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学习下一个岗位的技能。但是,必须承认,审计人员在业务岗位上有相当的竞争力,在晋升领导岗位上却远较优势部门(两办、组织部等)缺少向上的可能。基层审计机关公务员绝大部分的晋升之路卡在部门负责人这一层次及其以下,领导层充斥着非专业人员,一方面外行领导内行,另一方面优秀基层审计人员丧失激情。
参考文献
[1] B W Arthur. Competing technologies; inereasing returns and lock in by historicalevent [J].The Eeonomie Journal, 1989
[2] Bain J .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1959.
[3] Bain J . Barriers to New Competition [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Press, 1956.
[4] Batt Rosemary. Explaining wage inequality in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Custome rsegmentation,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d union declme[J].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2001(10): 19-28
[5] Boyer, Mai cel. A Habit Forming Optimal Growth Model [J]. InternationalEconomic Review, 1978(19)
[6] Boyer,Maicel. Rational Demand and Expenditures Patterns under HabitForma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83(31).
[7] Brynjolfsson, Erik,Michael D Smith, Jeffrey Hu. Consumer surplus in the digitaleconomy: Estimating the value of increased product variety at online booksellers[J].Management Science, 2003(11): 87-89.
[8] Chakravorti, Sujit. Theory of credit card networks: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J].Review of Network Economics, 2003(12):103-112.
[9] Chaloupka,Frank. Rational Addiction Addictive Behavior and Cigarette Smoking[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99).
[10] ChappelL Davies, Griffiths. Online Computer Gaming [J]. Journal of AmerieanAcademy of Business, 2004(7):87-96.
硕士会计毕业论文精选篇八
一、我国政府审计体制的概念与改革的现实需求
(一)政府审计体制的涵义及我国政府审计体制的历史沿革
审计按照审计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简单地讲,政府审计是指政府审计机关独立检查会计帐表、凭证及相关资料,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社会审计是指依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表达审计意见。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或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和专职审计人员,对本部门或单位及下属单位进行的审计。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有共同的内容,但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性质不同、目的不同、手段不同、责任不同。政府审计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一是审计的本质是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独立的监督。审计的产生及其本质是缘于受托经济责任。政府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财产和公共事务的职能,而这些职能又是由国家机构内部的很多部门、不同层级的机构来完成的,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者代表人民行使职责的政府为了检验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机构履职履责情况,设置专门机构——审计机关来进行检查监督。二是审计的主体是独立的政府审计机关。为了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要求承担审计职责的主体必须是独立的第三者。因此,政府审计的主体--政府审计机关既要代表国家又要独立存在,并且与被审计对象在经济上、组织上保持独立。这是审计监督与设置在政府部门的内部审计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与财政、税务、工商等其他经济监督相区别的重要方面。
政府的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在各自的业务中虽然也实施了某一方面的监督,但那是结合本职业务派生出来的,是为了执行好具体业务而进行的监督。只有审计监督才是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的独立经济监督。三是审计的客体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一个部门或单位,最直接的是要通过监督其货币运动情况来实现。一个国家或部门、企事业单位团体的货币运动被概括为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两种,监督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及其结果,就必然落实到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监督。当然,在具体实际工作中,财政财务收支不是截然分开的,在某些方面它们是重合或交叉的。四是审计的基本方式是检查会计帐表、凭证及相关资料。会计帐表、凭证以及相关资料是反映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载体,监督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就必须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帐表、凭证及相关资料进行检查,这是审计最基本的方式。随着信息化的推进,现在很多单位、大量的财政财务收支数据是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的,这种状况对审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也是数据处理形式不同,不会对审计基本工作方式产生本质的影响。五是审计的目标是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被审计单位应当保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这也是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监督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审计机关在审计工作中,首先应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帐表、凭证及相关资料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真实、完整和公允地反映了其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其次应当审查和评价其财政财务收支是否违反国家规定和有关财经法纪;在前两步基础上,还应当审查和评价其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存在决策失误、是否因管理不善等造成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是否达到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真实、合法、效益可以分别做为审计目标,也可以统一做为一个审计目标。
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相比,既有共性的特点,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是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政府审计除了具有一般审计的独立性外,在机构、经营、工作安排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独立性。我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负责人没有失职、违法或其他不符合条件的,不能随意撤换,新任审计机关负责人要征求上级审计机关的意见①。审计机关的经费由财政预算保证。在工作安排上,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等具有法律效力。二是审计监督的强制性。政府审计制度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政府审计工作是由政府审计机关实施的。我国《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及其控股金融机构和国有及其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政府投资项目等其他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接受审计的财政财务收支,应当依法接受政府审计监督②。三是审计机关设置的系统性。政府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各国来看,不论实行哪种审计体制,其审计机关总是以一定的方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垂直的政府审计领导体制下,下级审计机关接受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审计工作的统一性和独立性能得到很好保证。在非垂直的政府审计领导体制下,上下级审计机关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审计工作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政治经济生活。四是审计内容的广泛性。政府审计的客体包括“公共资金”和“公共财务管理”,审计对象包括政府及其所属的各部门、各单位,包括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及纳入财政预算的企事业组织。
二、我国现行政府审计体制内容与对全社会问责制建立的影响
政府审计体制,简言之是指政府审计机关归谁领导、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前文提到,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政体不同,审计体制也各有不同。目前世界上的 160 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府审计制度。
(一)我国现行政府审计体制的内容
我国的审计机关是根据 1982 年的宪法,从 1983 年开始建立的。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同时,地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这样,建立起了全国上下的政府审计机关组织体系。
1、 我国政府审计体制中的领导体制
审计机关的领导体制,是指审计机关的隶属关系和审计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①。我国的审计机关的领导体制是,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既受本级政府领导同时又受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审计机关受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直接领导;地方审计机关的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
2、 我国政府审计体制中的机构设置
我国各级审计机关隶属于同级人民政府。中央审计机关即国家审计署,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在国务院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分别在同级政府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由于我国审计管辖事项地域分布广泛,所以法律规定,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其审计管辖范围内设立派出机构。派出机构根据审计机关的授权,依法进行审计工作②。这样有助于就近进行集中审计和对同一行业集中审计。
三、我国现行政府审计体制的弊端与原因分析................ 19-22
(一) 我国现行政府审计体制存在的问题................ 19-21
(二) 我国现行政府审计体制诸多问题................ 21-22
四、以独立性为目标改革我国现行政府审................ 22-29
(一) 世界主要国家审计体制模式及比较 ................22-24
(二) 我国政府审计体制改革的现有观点评说................ 24-25
(三) 以独立性为目标改革我国政府................ 25-29
结语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干部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2004.
[2]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3]李金华.审计干部法律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4]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李金华.审计干部综合素质读本[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3.
[6]董大胜.审计技术方法[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7]国家审计署法制司.国家审计法规[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8]张庆龙.审计原理[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9]项俊波.国家审计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10]刘华、李小敏.审计学[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硕士会计毕业论文精选篇九
1导论
本章作为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概念表述;并对本研究的视角及所要达到的目的做了定位,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设计了研究流程和结构,并做简单了介绍;最后,点出了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1.1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
伴随着中外证券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上市公司向社会大众募集了大量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为社会创造财富。然而,作为上市公司原型的股份公司在出现伊始,即以欺诈恶名载于世界经济史册:三百年前的英国“南海公司”泡沫破裂后,政府信用丧失殆尽,此后一百年英国未能发行一张股票。至今,上市公司也没有彻底摆脱违法违规的阴影,即使是在今天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各种违法违规事件也不绝于耳。而在我国,据曹征(2009)统计,从1994年至2008年底,近1600家A股上市公司中约有300家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了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一会两所”,下同)等监管机构的处理,其中不乏大案要案,如琼民源案、红光实业案、蓝田股份案、大庆联谊案、活力二八案、郑百文案、银广夏案、三九医药案、济南轻骑案、东方电子案、猴王案、南华西案、啤酒花案等。另据游士兵、吴圣涛(2001)对1994一2000年346项违反证券法规行为进行调查发现,中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的个例占10.7%;披露虚假财务报告的比重为8.4%,两者合计19.1%。而尹平、周芳(2004)对国内26本杂志刊载的186个审计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186个审计案例中“无意之过失”和“不明”原因造成的财务造假行为占2.1%,而“故意舞弊行为”造成的财务造假行为竟然占到97.9%!可见,在上市公司违规处罚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财务报表舞弊风险!严峻的现实使理论界、实务界以及广大投资者充分认识到,股票市场的违法违规事件对企业竞争和市场发展构成重大威胁,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而高效的监管是保证证券市场可持续成长的重要一环。作为一个里程碑,2002年美国签署了sarbanes oxley法案,对所有在美国进行股票交易的上市公司施加了更为严格的公司治理监管。其他很多国家的政府或监管当局也紧随美国之后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审计师在面临潜藏的财务报表舞弊风险的同时,又被赋予揭示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责任。那么,针对证券监管部门的处罚公告所反映出的上市公司舞弊风险,审计师有无做出反应?审计师对客户违规受处罚的关注点是什么?其审计服务定价是否因处罚公告而做出风险补偿的调整?如果处罚前后审计定价出现差异(升高),那么该差异是不是审计意见购买的经济补偿?通过对违规上市公司的审计定价特征进行研究,考察审计师在为违规受处罚的上市公司客户提供审计服务时的收费差异和关注点,可以提醒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应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关注、识别和规避风险,避免审计失败;可以从审计师角度考察监管部门的处罚行为的效果:处罚措施有无有效抑制审计合谋的发生。
1.2概念表述
1.2.1差量审计定价
审计定价(auditpricing),即审计服务定价,亦称为审计收费、审计费用(auditfee),其性质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提供审计服务所取得的报酬,是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客户之间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作为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审计定价不仅反映了审计市场供应者的成本水平和审计产品的质量状况,同时也反映了需求方对审计产品质量的不同需求和审计市场的竞争状况。传统的审计定价相关研究文献所表述的审计定价在数量上通常映射审计费用总额,本文所表述的审计定价在数量上则映射经资产总额标准化的审计费用率。为行文方便,本研究中如无特别说明,审计定价、审计服务定价、审计收费以及审计费用在称谓上等效。差量审计定价,是指不同考察期的审计定价在量上的差异,包括审计定价增加、减少和不变。根据本文所掌握的文献,陈杰平、苏锡嘉、吴溪(2005)、方军雄、洪剑峭(2008)曾专门针对审计费用的变化进行研究,但他们将审计费用的变化(特指审计费用增加)称为异常审计收费,原因是他们认为该审计收费的增加与审计质量减损(表现为审计意见改善)显著正相关,即该审计收费的增加是审计意见购买的经济补偿,是非正常的。而本文并不对审计定价变化的性质进行预期,而是使用“差量审计定价”这一中性表述。
2文献回顾
根据本文第1章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本文着眼于研究上市公司是否受监管部门处罚及其处罚强度和违规类型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该影响是否反映审计合谋。与之相对应,本章主要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由于国外对上市公司违规对审计师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相关文献比较丰富,故侧重从上市公司违规的风险因素、违规受处罚对审计师的影响、诉讼风险下的审计费用特征等方面对国外文献进行整理;而国内自2001年以来,学术界对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相当丰富,但是对特定因素与审计费用关系的深入研究则比较少,故本文侧重从公司治理、外部监管以及审计合谋等方面对国内文献进行整理。本章最后对相关文献作了简要评述,并得出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有益启示
2.1相关文献回顾
2.1.1国外文献回顾
从审计师角度而言,上市公司违法违规反映的首要风险就是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Loebbecke nd illingham(1988)总结了舞弊公司的三类风险因素,他们认为当管理当局个人存在舞弊是合理的伦理价值观,又有一定的动机,借助于一定的条件,发生会计舞弊的可能性则较大。他们还发现,管理当局不诚实、人格异常、曾有过舞弊史、说谎、逃避责任、财务披露政策激进,企业业绩不佳、存在以会计数字为基础的契约、所在行业为夕阳行业,决策高度集权化、存在大量关联交易、内部控制薄弱等也是会计舞弊的信号。Su~ersand weeney(1998)研究了内幕交易与舞弊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发生管理舞弊时,公司的“内部人”(insiders)降低了在公司的持股比例,内部人抛售的股份不论是按股票交易额计算还是按出售股份所占比例计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3 上市公司代理人与审计师...............24-39
3.1 逻辑起点:审计职业怀疑论............... 24-26
3.2 两难境地:审计寻租与外部监管............... 26-27
3.3 上市公司代理人与审计师的博弈...............27-37
3.4 小结与启示............... 37-39
4 违规上市公司的审计定价特征研究............... 39-57
4.1 研究问题与假设提出 ...............39-43
4.2 研究设计 ...............43-46
4.3 实证检验 ...............46-56
4.4 小结与启示............... 56-57
5 差量审计定价对审计合谋的影响研究............... 57-68
5.1 审计合谋问题分析:合谋的识别............... 57-59
5.2 研究问题 ...............59-60
5.3 研究设计 ...............60-61
5.4 实证检验 ...............61-67
5.5 小结 ...............67-68
结论
本研究在己有文献研究基础上,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审计师与上市公司代理人之间的信号传递博弈,求解模型的精炼贝叶斯均衡,以此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实证部分,以受“一会两所”处罚的违规上市公司为对象,通过引入对照样本,从纵向(处罚前后)和横向(是否受处罚)研究审计定价系列特征,并进一步对处罚样本的差量审计定价与审计合谋的关系进行考察,至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上市公司代理人与审计师的博弈均衡结果告诉我们,上市公司代理人与审计师合谋舞弊是一个互相揣摩的动态过程,在对监管和无形损失无法施加影响的客观条件下,舞弊收益的多少及其在代理人与审计师之间如何分配,将是博弈双方策略选择的重点考虑因素,同时,代理人对审计师的“惩罚”威胁,也是代理人拉拢审计师参与合谋的强硬手段。而从监管者角度,加大对违规舞弊的查处密度和提高惩罚力度,同时建立和完善针对上市公司代理人和审计师的有效的声誉机制,提高代理人和审计师合谋舞弊的无形损失,是抑制审计合谋的有效手段。特别地,审计定价作为连接上市公司与审计师的经济纽带,其定价越高,上市公司代理人与审计师合谋舞弊的概率越大,但与监管强度同时同向变动时,对审计合谋的联合影响则需视其对审计合谋影响的力量大小:如果监管强度足够大,审计费用的增加可能并不意味着存在审计合谋。
第二,审计定价特征方面,(l)上市公司被处罚后,其审计定价显著高于被处罚前的审计定价;(2)受到处罚的上市公司的审计定价显著高于没有受到处罚的上市公司的审计定价,表明审计师在为违规客户提供审计服务时,其服务定价反映了因客户前期违规带来的增量审计成本和风险溢价;(3)证券监管部门的处罚强度对审计定价的影响不显著,表明证券监管部门行政化的、欠缺梯度和威慑力的处罚力度本身并不能反映审计师所关注的违规当事人的舞弊风险,没能在审计定价方面反映审计师的风险补偿和增加违规公司的作案成本;(4)当上市公司因涉及不正当披露、违规交易和未履行决策程序而被处罚时,其审计定价显著增加,但当上市公司因涉及虚假披露而被处罚时,其审计定价并未显著增加,表明审计师在为违规客户提供审计服务时,其服务定价对客户前期的虚假披露问题并不敏感,我们认为这是因为监管部门的处罚措施滞后严重,使得该类违规所反映的风险可能在查处过程中己经得到控制,不再是处罚公告时在任或下任审计师所面临的风险。
第三,无论从审计意见改善角度,还是审计师变更角度,违规受处罚上市公司的差量审计定价并不反映审计合谋。违规上市公司受处罚后,将会受到监管部门的持续密切关注,如果存在尚未被发现的舞弊或者正在进行舞弊,其被查处的概率非常高。此时,理性的上市公司代理人即使存在舞弊需求也不敢贸然拉拢审计师参与合谋了。
参考文献
[1] B W Arthur. Competing technologies; inereasing returns and lock in by historicalevent [J].The Eeonomie Journal, 1989
[2] Bain J .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1959.
[3] Bain J . Barriers to New Competition [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Press, 1956.
[4] Batt Rosemary. Explaining wage inequality in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Custome rsegmentation,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d union declme[J].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2001(10): 19-28
[5] Boyer, Mai cel. A Habit Forming Optimal Growth Model [J]. InternationalEconomic Review, 1978(19)
[6] Boyer,Maicel. Rational Demand and Expenditures Patterns under HabitForma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83(31).
[7] Brynjolfsson, Erik,Michael D Smith, Jeffrey Hu. Consumer surplus in the digitaleconomy: Estimating the value of increased product variety at online booksellers[J].Management Science, 2003(11): 87-89.
[8] Chakravorti, Sujit. Theory of credit card networks: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J].Review of Network Economics, 2003(12):103-112.
[9] Chaloupka,Frank. Rational Addiction Addictive Behavior and Cigarette Smoking[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99).
[10] ChappelL Davies, Griffiths. Online Computer Gaming [J]. Journal of AmerieanAcademy of Business, 2004(7):87-96.
硕士会计毕业论文精选篇十
1.绪论
1.1选题背景
独立审计对于维护资本市场的运行稳定,保障资本市场能够正常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乃至于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今资本市场,独立审计的作用日益明显。但是,有-个重要因素影响独立审计发挥其作用,即审计质量。然而,审计质量的直接观测存在难度,必须通过其他可以观测到的现象来对审计质量进行考察,审计收费即其中之-。审计收费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根本在于雄厚的人力保障,而高素质的审计人才正是靠合理的审计收费吸引和凝聚的。第二,在-定的专业胜任能力下,审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舞弊行为的可能性正是由其所投入的资源决定的,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审计师们投入审计成本的多少-定会受到其收取的审计收费高低的制约。第三,被审计单位以解聘相要挟而针对审计收费对审计师施加的压力,以及各个事务所为了争抢客户而降低审计收费展开的竞争,势必会对审计师独立性造成严重损害。基于对审计收费重要性的认识,国内外都对此相当关注,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来对审计定价收费机制进行规范,学者们也纷纷开始对其进行学术研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就开始利用市场经验数据对审计费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其实证结果在丰富了审计理论、为政府监管提供了建议的同时,也促进了审计市场的稳健发展。
目前,我国的审计市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事务所为了占领独立审计市场以获得利润,不顾职业道德,竞相降价,更有甚者出卖审计意见,这不仅损害了行业形象和行业社会信誉,而且扰乱了独立审计市场秩序,以至于审计质量高的事务所得到的审计合约、获得的审计收费与其能力不相符。与管理者共谋、向管理者“寻租”、恶意贬低同行、低价揽客等行为在事务所争取客户时屡见不鲜。有的事务所甚至将价格降至低于成本,仅凭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来获得利润,以完成低价揽客。针对以上现实情况,为了规范我国独立审计市场,从理论上对审计定价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对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披露进行规范,2001年12月,我国证监会发布相关规章制度‘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其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费用,该要求从2001年年报开始实行。这-举措不仅为股东权利的维护提供了进-步保障,也使得学术界利用公开市场披露的数据进行研究成为可能。综上,审计定价研究在审计研究领域中处于重要地位,因此,监管与指导审计定价也成为审计行业监管的-项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审计收费标准的制定,在防止审计行业内部恶性竞争、限制“低价揽客”、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增强审计师公信度、维护审计师的正当权益。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方面,在为审计定价研究提供最新中国经验证据、进-步丰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能够促进我国审计定价研究的发展;另-方面,提出有效监管措施以规范我国审计定价机制,从而使得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更好的发挥。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审计定价理论及影响
审计定价因素的研究西方学者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研究审计定价问题,在2000年n月,美国证券委员会(SEC)要求美国上市公司公开披露审计及相关服务收费后,大大提高了审计定价领域研究的可行性,这使得美国审计市场的审计定价研究进入了-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外最早研究审计定价理论和证据的文章是Simunic(1980)“的论文,他运用美国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经验数据,在价格竞争普遍存在于整个上市公司的审计市场的假设基础上,在验证审计行业存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得出结论认为八大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对审计市场实施垄断行为。Demski和Swieringa(1974)认为外部审计是公司财务报告系统的辅助系统之-,审计服务应该被看作是对被审计单位有利的经济行为,从而对内部会计系统起到-定程度替代和补充的作用。因为被审计单位和注册会计师对外部信息使用者负有-定程度的潜在法律责任,这使得他们有进行财务报告系统设计的动机。simun ic支持以上观点,并在此理论和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系统总成本模型和审计成本影响因素的模型,通过数学求导方法得出了公司财务报告系统总成本最小值,以及此时所需求的外部审计数量和内部会计系统使用值,进而分析了在非竞争市场中以及不同的审计服务产出效率下上述模型的结果。
2.审计定价基本理论分析
2.1审计定价与审计质量
审计定价是审计师和被审计单位(即审计服务的供需双方)为了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而针对审计服务供求所达成的价格。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对于被审计单位-方,因为审计定价就是其购买审计服务的成本,直接影响当年企业利润,所以,要想审计客户接受某种质量水平的审计服务,必须满足审计服务所带来的价值大于其购买审计服务本身的成本;同样基于理性经济人假定,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方而言,由于审计收费会形成营业收入而直接导致经济利润的增加,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主动提供审计服务的源动力仅在于其得到的审计收入高于其提供的审计服务本身的成本。许多公司在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时都会把审计定价的高低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同样,会计师事务所选择提供何种质量的审计服务时也会考虑审计收费的多少,因此,要实现有效的审计需求与审计供给,审计收费水平必须同时满足审计服务供求双方的利益需求。在我国,审计服务是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是-项需要被审计单位付费的特殊性产品,本文所研究的审计定价界定为会计师事务所在提供审计服务后所收取的可计量的货币报酬。审计定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审计费用的支付方式:即由谁来支付,亦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成本和必要利润的实际承担者。在我国,目前审计费用的支付方式属于直接支付,也就是由被审计单位不通过任何其他机构和组织直接向会计师事务所付费。
2、审计费用的支付额度:所谓支付额度,就是被审计单位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费用的多少,也就是会计师事务所实际收取的审计收费价格。在我国,是由政府指导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收费定价的,具体收费标准根据会计师事务所所在地或被审计公司所在地不同,由当地省级财政部门和物价管理部门共同制定,但可由审计双方协商决定选择计时收费还是计件收费。根据物价局制定的中准价格,除被审计双方在收费标准中注明的协商项目外,具体的审计价格可以由双方协商确定,但上下浮动不得超过中准价格的10%。
3、审计费用的支付时间:所谓支付时间指的是被审计单位向会计师事务所支付审计费用的时点,-次性支付还是分次支付,以及支付的具体时间-般都会在业务约定书中事先规定。目前,在我国,实际上绝大多数被审计单位都是选择审计工作完成后-次性支付全部审计费用。
4、审计费用的结构:这里的审计费用结构包括两方面,-是审计费用与非审计费用的配比,即审计费用的类型结构,对此,目前监管部门并无明确的比例规定;另-方面是单-客户支付的费用占会计师事务所全部收入的百分比,也就是审计费用的客户结构,虽然我国大陆地区并没有针对此规定具体的比例限制,但在香港等-些有较完善法律制度和行业规范的地区和国家却有均有明确规定。-般认为,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从某-单-客户收取的审计费用超过该事务所审计服务总收入。就有理由认定事务所在审计此客户时缺乏独立性。
3. 审计定价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影响................... 30-36
3.1 支付方式对独立性的影响................. 31
3.2 支付额度对独立性的影响................. 31-32
3.3 支付时间对独立性的影响................. 32-34
3.4 费用结构对独立性的影响 .................34-36
4. 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 36-46
4.1 上市公司方面对审计定价影响................. 36-39
4.1.1 上市公司规模................. 36
4.1.2 上市公司审计复杂性程度................. 36-37
4.1.3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37-39
4.2 会计师事务所方面对审计定价影响.................39-42
4.3 审计市场方面对审计定价影响分析................. 42-46
5. 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46-55
5.1 变量的确定与实证模型的选择................. 46-47
5.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47-48
5.3 描述性统计................. 48-51
5.4 自变量的相关分析................. 51-52
5.5 回归分................. 52-55
结论
笔者认为,规范我国审计市场的收费标准,应该包括两个层面:-是审计收费市场化,二是规范审计收费的信息披露行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通过市场调节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实现经济正常健康运行。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是市场经济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审计收费市场化是完善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在我国,正如前文所说,是由政府指导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收费定价的,具体收费标准根据会计师事务所所在地或被审计公司所在地不同,由当地省级财政部门和物价管理部门共同制定,这种定价方式,-方面不可避免的会使得我国审计收费总体标准不统-,各地都根据自己的特色制定不同审计定价标准,而事务所的跨地区经营特点,也在-定程度上促使了恶性的低价竞争,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降低了审计质量;另-方面,统-按照被审计单位资产总额的-定比例收费的规定没有反应不同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技能和审计知识、审计人员培训水平及经验、审计服务耗费的时间以及事务所承担的责任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应将审计定价赋予市场运行机制,才能避免以上矛盾。
笔者认为审计定价应该市场化,这在制度上是可行的,并不违反《价格法》。根据我国的《价格法》规定,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完全政府定价的应该是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和不具备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但在我国,审计市场集中程度很低,即使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也完全不具备垄断的特点,而且事务所提供的审计、评估、咨询、验资等中介代理服务也达不到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程度。因此,我国完全可以实施市场定价机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审计定价市场化,并不是要完全取消政府对审计定价的管制,相反,在激烈竞争的审计市场大环境中,完全依靠市场导向实行审计定价,反而不现实,会造成混乱,因此,仍然需要对审计定价进行方向性的引导,也就是要求政府通过法律等规章制度规定审计定价机制的原则,具体价格的形成由市场决定。然而,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下,要想建立-个完全-样的审计定价标准基本不可行,因此应该考虑地域差异、事务所自身业务性质的差别等因素。笔者认为,在操作方面,•可以考虑以下方式:(1)在审计人员方面,相关监管部门可以根据审计师专业技能水平的不同确定其级别,进而测算不同级别审计师的工作率,然后以此为标准确定收费基础;(2)在事务所方面,考虑到不同事务所在规模、声誉、所处地区、审计服务所处行业等方面的不同,政府部门根据审计定价影响因素(如前文所述被审计单位规模,审计复杂程度、事务所规模、所在地区等)的量化指标确定不同因素价格系数,以使得事务所在审计定价时,在以人员标准确定基本价格后,根据影响因素价格系数调整基础价;(3)在确定了审计收费基础和调整系数后,会计师事务所根据被审计客户的具体情况预测工作量,做出人员安排,确定人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加上必要利润后,确定审计价格。
参考文献
1、耿建新、杨鸿.2000.审计收费探析.中国审计,5:48-49
2、韩厚军、周生春.2003.中国证券市场会计师报酬研究—上市公司实证数据分析.管理世界,2:15-22
3、胡玉明、鲁海帆.2003.试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收费定价模式.第1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3934、李爽、吴溪.200
4.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及相关服务收费信息首次披露的特征及其含义.中国注册会计师,2:50-57
5、刘斌、叶建中、廖莹毅.2003.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深沪市2001年报的经验数据.审计研究,1:44-47
6、刘桂春、胡立新、彭海雄.2007.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审计与理财,12:26-27
7、刘明辉、胡波.2006.公司治理、代理成本与审计定价—基于2001-200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72-79
8、漆江娜、陈慧霖、张阳.2004.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审计研究,3:59-65
9、盛红.2006.审计收费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经营与管理,10:44-46
10、王汉卿、吴布.2003.经济利益与独立性-从审计费用披露谈起,上海会计,8: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