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预对会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6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的国有企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始终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样也是我国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但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的国有企业在企业的发展运营过程当中,却暴露出越来越多各方面的风险,其中有部分国有企业出现了重大风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的后果。而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地实施以及上至领导下至员工对内部控制的忽视都导致了这些风险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从各种财务造假事件例如琼能源、银广夏等事件开始,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便开始将目光投之于内部控制,意识到了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我国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内部控制方面的规章制度。包括我国沪深两市于 2006 年相继颁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按照指引要求进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工作。随后,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财政部、审计署共同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在内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至此,我国内部控制方面在制度建设上的得以全面实施,同时也给企业以具体的建设及评价参考标准。大量历史的经验表明,政府在我国国有企业经营及运转过程中发挥着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影响国有企业治理的重要内外部因素之一。国有企业受到的来自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产权控制”,各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持有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的方式对国有上市公司实施绝对的控制,通过行使出资人的职能,依法享有如下的权利:国有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任免,依法享有收益权,重大决策的投票权。各级政府通过现代委托代理关系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一定的监督管理。二是“行政控制”,我国国有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历经数次改革, 从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到从现代企业制度,到现在股份制已经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实现形式。虽然已从国产国营发展成为股份制这样一种现代的企业制度,但是我国国有企业拥有有别于西方国家股份制的重要特点——党委组织部门对企业的控制权。我国国有企业仍然在党和政府的控制下来任命管理层。正是在“产权控制”和“行政控制”的双重影响下,政府有能力也有意愿对我国国有企业实施干预。因此,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和现实背景下,需要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政府干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进行研究。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政府干预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影响的理论分析;第二部分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进行政府干预影响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第三部分将根据第一、二部分的研究结果提出提升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建议。第 1 章,引言。本章主要根据我国内部控制及国有企业发展背景,指出我国政府有干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动机。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罗列出本文具体的行文逻辑,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第 2 章,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分别总结归纳了之前国内外学者在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有效性以及政府干预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分别从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以及其它方面总结陈述,政府干预方面分别从政府干预对企业治理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进行梳理。本章主要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外部性理论三个理论出发,为下文国有企业现状研究及本文研究假设的提出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第 3 章,现状分析及研究假设。本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目前的现状,分别从最终控制人类型、行业分类、地区分类三个方面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了分类,并简单分析各个类型企业的特点以及政府干预的程度高低。最后根据上文文献、理论、现状的分析了我国政府干预对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并提出了政府干预对内部控制目标和总体有效性影响的假设。第 4 章,实证设计。本章介绍了研究样本,研究选取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指标,并介绍了各样本、变量选择过程和考虑因素,建立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所受政府干预对内部控制影响的模型方程,并将在下一章进行回归分析。第 5 章,实证结果及分析。本章利用 STATA 分析软件对上文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对样本公司的分组,分别对比分析了按照实质控制人类型、企业所在行业分类、企业所处地区分类三个维度的政府干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得到的结论与假设基本一致。第 6 章,研究结论与建议。根据上述的研究假设和实证分析,得到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公司所受到的政府干预与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负相关的关系,以及各类型对比分析的具体结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为我国政府部门、体制机制设计、国企内部管理方面提供了建议。

.........

第 2 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本章将对本文涉及到的三个核心概念即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有效性、政府干预进行概念界定,为后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奠定基础。当前的理论界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划分主要包括两条研究路径。其一是通过对内部控制目标是否实现来考察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用。COSO 委员会指出,内部控制有效性即内部控制对企业既定目标的保证程度,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把内部控制的目标总结为战略、经营的效率及效果、合规性、报告和资产安全五大目标。其二,我国财政部指出内部控制有效性可以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以及运行两个方面进行保障,内部控制有效的第一层次是设计有效,第二层次是运行有效,他们共同作用下使内部控制有效性得以发挥和实现。《企业内部控应用指引》要求,我国企业在建设内部控制时,需结合企业自身行业特点以及企业特征,恰当设计涵盖五大要素的内控制度,并且按照设计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当前我国学者基于上述的两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方法,细化了相关的指标设计,并研究得出了许多值得参考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例如“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方面进行度量、厦门大学内控课题组研究的内部控制指数按照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构成设计来对内部控制进行考察。二者均是当前公信度较高的内部控制质量及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的评价指标。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国有上市公司设计了不同行业类型的企业,各个公司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有很大差别,而不同行业的内部控制目标具有可比性,因此本文选择“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来衡量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

........

2.2 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对一个企业健康运行来说至关重要,伴随着《萨班斯-奥克斯法案》的颁布和实施以及我国内部控制相关指引的颁布实施,国内外公司日益意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开始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披露内部控制相关数据,国内外学者也纷纷把目光投向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等的研究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2002 年 8 月,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生效,内部控制开始在国外企业中建立起来,企业也开始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因此,国外众多学者开始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研究。Weili 和 McVay(2005)[1]研究发现,会计资源的不充分性会导致内部控制缺陷,结构复杂的公司更易于产生重大的内部控制缺陷,并且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缺陷主要是会计调整等一些方面。同样,Doyle et al.(2007)[2]研究了 2002-2005 年披露了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后发现,在他研究的 705 个研究样本企业中,内部控制缺陷与企业的应计质量有相关关系。Bronson et al.(2006)[3]通过研究《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实施前后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通过对比法案实施前后的相关数据发现,设置了审计委员会且拥有较多机构投资者的企业倾向于在法案颁布之前披露内部控制报告。Ashbaugh-Skaife et al.(2007)[4]通过研究发现,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比未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公司的经营状况更加繁杂,财务风险越高。田高良等(2010)[14]使用 Logistic回归方法通过研究深圳证券交易所 2008 年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 494 家企业,发现相较于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通常经营环境会更加复杂,内部控制的建设也更不完善。李万福等(2014)[15]通过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将可能导致企业有更多的异常应计,并且发现这种负面的结果不是有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导致的,而主要由治理层面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当受到了会计层面以及和治理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的双重影响时,产生的负面效用最严重。刘中华(2015)[16]以 2008-2012 年 A 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加剧了企业所面临的信贷约束,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所采用的修正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所产生的信贷约束。

........

第 3 章 现状分析及研究假设 ..... 13

3.1 现状分析 ...... 13

3.1.1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现状 .......... 13

3.1.2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 15

3.2 政府干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机理 ........ 16

3.2.1 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进行干预的动机 ..... 16

3.2.2 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进行干预的能力 ...... 17

3.3 基本假设 ...... 18

第 4 章 实证设计 ........ 20

4.1 样本选择 ...... 20

4.2 指标选取 ...... 20

4.2.1 被解释变量 ...... 20

4.2.2 解释变量 ........ 21

4.2.3 控制变量 ........ 21

4.3 模型构建 ...... 22

第 5 章 实证结果及分析 ......... 24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4

5.2 相关性分析 ........... 25

5.3 回归分析 ...... 27

5.4 稳健性检验 ........... 32

第 4 章 实证设计

4.1 样本选择

2008 年 5 月,我国证监会、银监会、财政部、保监会、审计署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又于 2010 年 4 月 26 日联合发布,随着《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颁布,我国基本建立起了内部控制体系,该体系于 2012年初在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开始实施,要求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按照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要求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并披露内部控制数据。因此,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本文从我国政府开始要求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起始年度作为研究起点,选取 2009-2015 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对样本进行如下处理:(1)剔除 ST、*ST 类上市公司,(2)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3)剔除数据异常或残缺的公司。数据来源于 CSMAR数据库及迪博内部控制数据库及上市公司年报。本文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目的,是为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这也为进一步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明了方向。因此,以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比较合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目标定义为“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深圳市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利用如下指标衡量企业目标实现:市场占有率和风险系数衡量企业战略执行结果、投资资本回报率和净利润率衡量经营回报、审计意见和财务重述衡量信息披露真实完整性、违法违规和诉讼事项衡量经营合法合规性、资产保值增值衡量资产安全,并根据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进行补充与修正。事实上,该指数反映了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主要部分,也是内部控制被有效执行的具体表现。因此,该指标从结果导向方面比较全面的反应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效用水平,我们选择该指数作为反映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代理变量。

........

结论

本文从内部控制以及政府干预的概念和理论出发,研究了政府干预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并通过对国有上市公司进行分组,分别研究了不同最终控制人主体、不同地区分布、不同行业分布的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政府干预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有削减的作用,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会因为政府的一系列行为而影响内部控制各目标的实现。第二,中央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不会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而对于我国地方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其内部控制有效性会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且二者呈负相关的关系,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放开对当地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多管制和干预,给予适当的自由运营的空间。第三,通过不同地区分布的国有上市公司的对比研究,发现处于一般竞争型行业的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受政府干预的削减程度低于其他类型行业,公共保障型行业的政府干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较强。第四,通过对不同地区分布的国有企业政府干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处我国东部省份的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受政府干预削弱的程度较低,而地处西部地区的国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较多的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