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1.1 我国饲料生产现状
目前,全球饲料工业化生产,其中 1995 年产量为 5.9 亿吨,1997 年产量达 6 亿吨,2008 年产量达 7 亿吨,2011 年产量达 8.73 亿吨,2012 年产量突破 9 亿吨,达 9.54 亿吨。其中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是主要的饲料生产区域,2012 年总产量达 7.51 亿吨,占全部产量的 78%,分别占比 29%、25%、24%(张晶和周海川,2014)。
随着全球饲料工业化生产大势所趋,我国的饲料工业起步较晚,但在过去 30 年取得了巨大发展。然而,受快速发展的资本效应,竞争无序,目前处于微利多销的时代。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中,竞争的最终优势是发展产业组织,通过发展饲料产业来带动整个畜牧业产业链的发展,将饲料的加工原料和整个的饲料生产优良结合,特别是田间废弃有机物的利用,促进种养一体的养殖模式,带动农民创收,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赵亮,2006)
1.1.1 我国粮食种植生产现状
近年来,我国粮食种植存在巨大差异化。2015 年以前,在连年丰收的同时,粮食库存量、进口量也同时增长,增长的库存量以基本主梁谷物为主,而缺乏大量的优质饲料原料,需依赖进口。如 2004 年以来,我国粮食种植增加了 1.99 亿亩,其中玉米占比 98%,玉米产量增长 1.09 亿吨。聚大的增长,出现了玉米的供求过剩。2015 年国家取消临储政策后,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开始持续降低,2017 年玉米种植面积 53167.8 万亩,比 2016年下降 1971.8 万亩,降幅 3.58%,较 2015 年累计减少 4000 万亩,降幅 7%。玉米种植面积减少的同时,2017 年玉米总产量 2.16 亿吨,只比 2015 年减少 2.2%,总产下降不大,主要是因为亩产的上升,2017 年玉米平均单产为 812 斤,较 2015 年上升 1.4%。而在玉米调减的同时,进口大豆数量确连年增长,2017 年更是高达 9000 多万吨。
.......................
1.2 我国玉米种植现状
1.2.1 我国玉米种植区域特点
玉米在我国广泛种植于低地平原、丘陵、山丘和高原等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总栽种面积约 2500 万 KM2,产量上在世界排名第二位(何丽,2014)。在我国的粮食产量中,玉米占比四分之一,仅次于稻谷,也位居第二位(吴春友,2017)。东北到西南的狭长弧形地带为我国主要的玉米种植区域,同时存在北方播种面积占比多,南方占比少的严重失衡现象。北方春播种玉米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约 30%,黄淮海平原区域夏播种玉米占比约 40%,西南丘陵区域存在的春夏播种玉米占比约 20%,南方丘陵约占 5%。玉米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在我国劳动人民的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广泛采用的有间、混、套、复种,即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地力、光热和谁资源,又充分发挥了作物的边际效益。在多种的种植方式中,以间混为主,在华北的广大种植区域上,可达到 70%左右(高世杰,2017)。
1.2.2 我国玉米产量情况
玉米、小麦、水稻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1978 年我国玉米年产量 0.56 亿吨,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 18.4%,90 年代初,玉米产量突破了 1 亿吨,到 2008 年增加到 1.66 亿吨,占比增加到 28%,超过总粮食作物的 1/4(齐涛,2011)。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玉米的种植中,也进入了产业化发展,玉米的地位也不断提高。随着国家的科技攻关计划,玉米品种不断更新,单产不断提高,从 1980 年的亩产 205kg 发展到 2015 年的 392kg、2016年的 398kg(戴景瑞和鄂立柱,2018)。在逐年上升(吉胜楠,2014)。2012 年后我国由玉米净出口国转为进口国,且进口数量逐年上升,进来来源为多集中在老挝、缅甸、美国,推测美国会成为我国进口玉米的主要来源国。预计 2020 年我国玉米消费缺口约 300 万吨(程茜茜,2014)。同时,杂粮不受进口配额的限制,杂粮替代玉米的用量将持续增长,2014 年我国进口杂粮高粱、大麦及玉米副产品 DDGS 总量为 1660 万吨(谌琴,2015)。
............................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与材料
试验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选用 240 头体重相近的猪,随机分为 4 个处理,每个处理 3 个重复,每个重复 20 头猪。生长育肥猪有临沂猪场提供。
发酵全株玉米的制备。本试验全株玉米发酵所用的菌种为北京科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成分为乳酸菌活菌数为 0.5×1010CFU/g,酵母菌活菌数为 0.45×1010CFU /g,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为 1.9×1010CFU /g。玉米在乳熟期收割,留 20 cm 左右茬部。将全株玉米进行粉碎。与试验菌种混合均匀后,快速装袋并压实。密闭保存 28 d。
...........................
2.2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试验按照猪的体重划分为 2 个阶段:生长阶段 20~60kg;育肥阶段 60~140kg。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添加不同比例的发酵全株玉米等量替代基础日粮,具体试验设计见表 1。
...........................
3 结果与分析.................................... 15
3.1 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成分......................................15
3.2 全株玉米青贮饲粮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15
3.3 全株玉米青贮饲粮对生长育肥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15
4 讨论.......................................... 28
4.1 全株玉米青贮饲粮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28
4.2 全株玉米青贮饲粮对生长育肥猪消化性能的影响.........................29
4.3 全株玉米青贮饲粮对生长育肥屠宰性能的影响.......................29
5 结论................................ 30
4 讨论
4.1 全株玉米青贮饲粮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新鲜玉米秸秆是一种适口性好、 营养相对平衡的饲料原料(王作祥,1980),干物质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能够改善饲粮的营养价值(薛梅,2009)。大量研究表明,干燥后的玉米秸秆含有大量的粗纤维,是一种劣质的粗饲料,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直接用作猪的饲料原料适口性差、消化率低(武英等,2001;卢珍兰等,2014)。而全株玉米经青贮后,玉米秸秆中的 CF、ADF 等成分明显降低,其营养价值得到提高,且具有质地柔软,气味酸香等优点,适口性得到改善,可以用来直接饲喂生猪(盛清凯等,2016)。当玉米、小麦、大麦和豆粕的粮食价格上涨时,在猪日粮中添加全株青贮玉米等粗饲料,可以提高经济效益。饲粮中保持一定比例的粗饲料是保障微生物消化功能的基础,研究报道,日粮中添加 5~7% 粗饲料不会影响生长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和屠宰性能(胡薇,2001)。当猪基础饲粮中的能量浓度得到满足时,其耐受 CF的能力明显提高(Varel,1989)。Hermes 等(2009)研究发现,饲粮中的 CF 不仅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对肠道健康也有一定的作用,它促进肠道微生物区系和发酵指标的完善。饲粮纤维是猪饲料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刺激胃肠道的发育,维持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加快食糜在消化道的流通速度(张秋华等,2014)。大量研究报道,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纤维水平的增加,饲粮的能量水平降低,猪为了维持对能量的需要,可通过自身的生理调控机制,增加对饲料的采食量(Low,1985)。本研究中,随着饲粮中全株玉米青贮添加比例升高,饲喂基础日采食量及干物质日采食量显著升高,日增重显著降低。玉米在乳熟期收获,具备青绿多汁特性,虽然玉米秸秆含有高纤维,干物质基础上饲粮粗纤维小于 4%,风干基础上也在 5%以下,不会影响养分消化性,同时,新鲜玉米的高水分导致的新鲜基础上低饲粮营养水平,完全可以通过提高采食量来满足猪的需要量。然而,当生长期的全株玉米达到 40%、育肥期的全株玉米达到 50%时,生长育肥猪的 ADG 都显著下降,这可能是由于高比例的全株玉米饲粮增加饲粮的系水性,提高了生长育肥猪的饱腹感,从而使采食量降低(Kyriazakis 等 1995)。
............................
5 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用 30%乳熟期全株青贮玉米等比例代替生长猪 (20-60 kg) 基础饲粮、 40% 等比例代替育肥猪 (60-140 kg) 基础饲粮对猪生长性能(日增重、料重比)、消化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内脏器官发育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用 30%乳熟期全株青贮玉米等比例代替生长猪 (20-60 kg) 基础饲粮、40%等比例代替育肥猪 (60-140kg) 基础饲粮对猪生产性能无不利的影响。综上所述,用 30%乳熟期全株青贮玉米等比例代替生长猪 (20-60 kg) 基础饲粮、40% 等比例代替育肥猪 (60-140 kg) 基础饲粮完全可行。
首次用高比例全株青贮玉米代替生长育肥猪全价饲粮,获得乳熟期全株青贮玉米30%等比例代替生长猪 (20-60 kg) 饲粮、 40%等比例代替育肥猪 (60-140 kg) 饲粮完全可行的研究结果,为国家“粮改饲”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