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间总是呈现此消彼长、相互抑制的关系,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势必会对其它地类,特别是耕地的数量结构造成影响[1]。我国是一个拥有13 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土地承载压力巨大,可利用土地资源十分短缺,耕地后备数量有限,人均占用耕地数量少,仅为 0.092hm2/人,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40%,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已受到各方关注。我国当前工业化、城市化正高速发展,土地作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安全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近十几年间,全国耕地面积由 1.3 亿hm2骤降至 1.22 亿 hm2,其中耕地数量的减少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建设占用,建设用地在扩张中不断挤占其它用地及耕地。这就造成了城镇化发展、建设用地规模扩张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2]。但总结发现,在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的同时,产生的却不是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的效果,而是农村居民点用地也伴随城镇建设用地同步增长的现象。农村居民点多在市场集贸地周围,公路、铁路沿线建设,而且布局混乱分散。随着农民大量转为市民以及农民进城务工人数不断增多,农村住宅闲置或荒废、半荒废的现象十分普遍。近十几年间,全国农村人口减少了 13%,农村建设用地却增长 4%,呈人减地增的逆行发展趋势。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开展的“保增长、保红线”工程,保障粮食和耕地安全,我国陆续出台诸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规定》、《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相关政策和规定来抑制建设占用耕地。然而,为缓解城乡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同时解决农村土地粗放利用的问题,只有通过内部挖潜建设用地和农村土地整治来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3,4]。2004 年 10 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 号)中提出:要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相比,农村建设明显滞后,城乡发展还存在明显的差异。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原有的居民点大量闲置。由于缺乏规划和管理,农村居民点用地未能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使耕地保有量和建设用地指标日趋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农村居民点复垦,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不仅可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促进农村经济良好发展,而且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了一定的指标,减少了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压力,同时也是贯彻和落实农村居民点的减少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原则[5,6]。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可行性研究进展
在西方,美国最早推行了可行性研究方法,并使用这种方法对河流地区进行开发和综合利用[16],20 世纪 40 年代以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管理科学新兴,技术经济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新产品不断涌出,为了减少投资风险,需要对项目的实施进行预测、分析和论证,急需一套科学系统的方法。因此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在项目投资决策前,需要对项目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分析,从而衍生了一套科学系统的理论方法[17,18]。国际经济组织,尤其是世界银行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跨国贷款和援助项目建设过程中广泛使用这些理论方法。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前,国外主要通过比较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来判断项目的优劣,而这仅仅是最简单的财务评价方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企业和政府对项目的投资决策上,这种简单的财务评价方法变得越来越不适用。1844 年,法国工程师杜比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思想并发表了《公共工程效用的评价》一文。而正式提出“消费者剩余”概念的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随后,这种概念逐渐发展为“费用——效益分析”,随后形成了可行性研究分析的基础[19-22]。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各个专业领域中,都可以见到可行性分析的运用。如在 1999 年,美国出版了《REIT 不动产投资信托务实》[23],日本评论社出版了《公共项目投资的经济效果》、《公益事业的投资评价与展望》等[24]。随着各国在投资领域的不断研究,逐渐形成了对项目的预测、分析和评价等一系列科学方法,这些方法便是如今土地复垦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与应用案例。
随着国外的可行性研究理论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可行性研究理论也得以完善。1952 年,我国财政委员会颁发了建国以来首部关于基本建设程序和项目的管理文件,这便是《基本建设工作暂行管理办法》[25,26]。
............................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条件
(1)位置
项目区位于阜平县大教厂村,根据各项目区地理位置将其分为两个区片,分别为北部的关地区片,地理坐标为北纬 38°55′16″—38°55′18″,东经 113°55′23″—113°55′26″,四至均为大教厂村裸地;南部的大教厂区片,地理坐标为北纬 38°53′34″—38°54′39″,东经 113°54′43″—113°55′31″,四至范围为:东至大教厂村耕地,西至大教厂村耕地,南至大教厂村耕地,北至大教厂村耕地。
(2)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太行山东部,海拔高度在 669-918m 之间,坡度在 0.8-12.4°之间的低山丘陵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项目区含有五个自然村区片,分别是大教厂、杨家庄、胡家营、笛子沟和关地,各自然村之间高差较大,其中关地与大教厂达到 249m,是各区片之间的最大高差;各区片内部高差相对较小,一般在 15.88m,
-0.32m 之间。
(3)气候
项目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持续时间长,气温很低;春季降水稀少,刮风较多;夏季气候温和,湿度较大;秋季天高气爽,雨水充沛。年均降水量 579 毫米,降水多集中在每年 6 至 9 月,7 月最多。年平均风速 2.1米/秒,年平均相对湿度 52%。
(4)植被
项目区属于低山丘陵区,植被包括荆条、酸枣、白草、经草、黄背草、水苞草、无芒雀麦草、枪杆草等。
........................
2.2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调查数据、遥感数据和文本报告数据。
(1)野外调查数据
野外调查数据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进行自然要素和周边资源环境调查,包括土层厚度、表土质地、基岩露头度、土源距离、土源类型、成土母质、基岩特点等;另一方面通过走访百姓、咨询工程项目负责人,获得部分水资源状况、工程条件、施工特点等。
(2)遥感数据
项目区各个田块的高程、坡度等指标数据是通过从地理空间数据云下载的GDEMDEM 30M 分辨率的 DEM 遥感影像数据资料,并借助 ENVI4.7 与 ArcGIS 10.0的空间分析与处理功能,得到项目区的指标状况。
(3)文本报告数据
文中基础数据来源于阜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年鉴、阜平县土地志、阜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阜平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 年)、阜平县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库。
文中涉及的土地复垦工程标准、适用范围、工程强度、设计要求、技术规范、水资源状况等数据资料主要参考以下文本及报告。
1)《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16); 2)《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 51018-2014); 3)《河北省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试行);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1-2008); 5)《机井技术规范》(GB/T 50625-2010); 6)《河北省用水定额》(DB13/T116.1-2016); 7)《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20203-2006) 8)《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SL 482-2011);
.......................
3.1 指标的选取 ................................ 14
3.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14
3.1.2 指标的选取 ................................ 14
4 农村居民点复垦设计方案 ......................... 23
4.1 土地平整工程................................ 23
4.1.1 建筑物拆除、清运及填埋工程 ......................... 23
4.1.2 梯田工程....................... 25
5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 45
5.1 社会效益分析 ............................... 45
5.2 生态效益分析 ......................... 45
5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5.1 社会效益分析
土地复垦项目旨在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构建农田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田质量,增强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竣工后,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结构得以调整,田块布局更合理,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得到完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分保证,对维持社会稳定、耕地占补平衡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意义重大。
(1)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项目实施后,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人均耕地面积不断提高,将有效缓解项目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同时,也将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保障,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耕地质量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耕地全部实行节水灌溉,更加有效、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同时项目区内农田布局更加合理,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
(3)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稳定
项目实施后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项目区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机械化,为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奠定了基础。
(4)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土地整治事业的发展
通过土地复垦,能提高耕作水平,发展高效农业,为项目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及相关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利于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从而达到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富裕农民、安定农村、稳定社会的目的。该项目的实施将积累土地复垦的经验,为本县和周边地区土地复垦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
6 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