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引 言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农村循环经济是一种从整体上对农业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统筹规划、全面节约的生态型经济,其特点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更环保的作业形式,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及更多的就业机会。现代社会,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就以农村循环经济为主体,对发展循环经济视域下的地方政府行为优化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步伐,甚至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2006、2007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相续提出,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发展循环农业”;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
2008 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也特别强调,要鼓励和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动员全社会人民投身于“两型社会”的建设中。上述的政策决议都为推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地方政府的行政决策能力提出了更全面、更高质量的要求。
1.1.2 研究意义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从公共行政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其重要课题之一就是研究地方政府职能及其产生的行为。总的来说,地反政府行为优化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而且可以指导完善政府行为基础理论,并且对于构建服务型政府以及“两型社会”的建设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因此,基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政府行为优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
本文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农村基层政府在本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中,起着系统指导、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走向和发展质量。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过程中,农村基层政府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农村基层政府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还缺乏正确的认识;政府职能还存在着“交叠”、“空缺”等现象,管理体制还不健全;政府行为随意性大,缺乏规范性等等。鉴于以上情况,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规范和优化农村基层政府行为,转变和完善农村基层政府职能。只有这样,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又快又好地健康发展。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文首先对循环经济与政府行为、农业循环经济及农村基层政府行为的相关基本理论进行阐述,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农村基层政府行为优化问题的研究夯实理论平台。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基层政府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行为现状进行分析,肯定其成绩,探寻其存在的问题,运用 SPEMT 模型分析其成因。最后提出出优化农村基层政府行为的基本对策。
第 2 章 循环经济与农村基层政府行为的理论分析
2.1 循环经济与基层政府行为的基本理论
从本质上来说,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新型生态经济。传统经济一般是粗放的、单向流动的,是直接制造了污染再想办法缓解自然危害的经济。根据占社会主流和最具影响力的观点,我们认为,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是:以一系列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清洁生产技术、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环保技术等为技术支撑,以保证经济和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利用自然资源,推动单向发展的传统经济流程向循环型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就是通过物质循环的方式,将物质资源、能量资源和信息资源有效结合成一个可持续运转的生态化的产业链,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减量,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实现社会经济活动的循环化和生态化。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基本概括为 3R 原则,即:资源的减量化原则(reduce)、再利用原则(reuse)以及再循环原则(recycle)。减量化原则。减量化原则强调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开始,并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始终,在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等过程中采取高科技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以尽量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的产生。总之,就是用较少的资源能源实现较理想的目的。实际操作中,如一些轻型、耐用产品的生产,就可以通过光纤技术和变频技术等,以减少对铜、电等自然有限资源的使用。
再利用原则。再利用原则强调对过程的控制,为的是延长资源以及产品的使用期限。再利用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将废物经过修复、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甚至是一个新的产品使用,对于那些很难再修复成一个完整的产品的废物,可将其有用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零部件继续使用。如为了抵制一次性产品的消费,将包装物进行重复利用等。
第3章农村基层政府行为分析....................................... 24-34
3.1农业循环经济的行为...................................... 24-27
3.1.1 某地区简介...................................... 24
3.1.2农业循环经济的举措...................................... 24-27
3.2农业循环经济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27-30
3.2.1农业循环经济的整体战略规划 ......................................27-28
3.2.2农业循环经济体制不科学...................................... 28-29
3.2.3 公共服务不到位...................................... 29
3.2.4 公民认识不到位...................................... 29-30
3.2.5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 30
3.3农业循环经济行为问题的成因...................................... 30-34
3.3.1 社会文化[S] ......................................31
3.3.2 政治法律[P]...................................... 31
3.3.3 地方经济[E]...................................... 31-32
3.3.4 地方政府管理水平......................................32-33
3.3.5 技术水平......................................33-34
第4章农村基层政府行为的优化 ......................................34-43
4.1 更新农村基层政府理念...................................... 34-35
4.1.1 更新农村基层政府理念...................................... 34
4.1.2 落实科学发展观 ......................................34-35
4.2 制定详细的规划与加强战略指导...................................... 35
4.3 加强科学技术开发...................................... 35-37
4.4 深化体制改革以...................................... 37-38
4.5 加大资金投入与拓宽筹资渠道...................................... 38-39
4.6 强化农村基层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的角色...................................... 39-42
4.7 利用宣传网络促进公众参与意识...................................... 42-43
结论
迈入新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强力发展,环境与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来看,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党和国家大力号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失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其对有效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三农”问题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的主要观点如下:农业循环经济与农村基层政府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农村基层政府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行政行为,做好推动本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引导者和管理者,以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进度与发展质量。
同时,农业循环经济作为新生事物,也迫使农村基层政府必须通过转变其职能、深化体制和机构改革来规范和优化其行为,以应对更多新的挑战。农村基层政府受多年来计划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影响,本来就在法律法规、管理体制、公共服务、政策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其观念认识、战略规划、资金投入以及宣传导向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剖析其原因,主要是由社会文化、政治法律、管理、技术、经济等因素造成的。为适应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应更新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战略指导,制定详细的规划;加强科学技术开发与国际间的交流;整合政府职能部门,深化体制改革;加大资金投入,拓宽筹资渠道,最后明确农村基层政府部门角色,强化公共服务。
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还处于初步探索和发展阶段。面对一种新生事物,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还缺乏良好的管理措施,再加上我国还正处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的过程中,自我调节和完善的能力还不够成熟,所以急需地方政府不断地进行行政改革和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地方政府行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政府的作用,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