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众包社区虚拟工作嵌入对创客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构建了虚拟工作嵌入的内涵以及包含匹配度、归属感和满足感的三维度结构,并探究非正式互动的中介作用和知识兼容性、跨界行为的调节作用对创客创新绩效的影响。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在双创背景下,创客成为贡献智慧与创新动能的重要力量。
众包模式下,创客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获取创意、创新能力进行开放式创新的来源和重要途径[1,2]。2021年全国两会关于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多次提到的“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总理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更是出现43次之多,可见创新驱动对于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打造发展新动能、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为实施创新引领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当前环境下掌握关键创新资源和核心技术干系企业和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如何推动并持续创造价值、增强创新动能、提升竞争能力,成为社会各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作为“第一资源”的人才在创新和竞争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重视和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众包社区能够有效引导或激励创客这类创新人才开展创意构思,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来自网民大众不同的背景、知识和经验收集创意、想法、资源[3]。随着众包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内渐渐开始涌现出众多众包平台,例如猪八戒、阿里众包、美团众包、蚂蚁众包等,小米作为该领域的探索先驱,通过让60万名“发烧友”(消费者)参与小米手机的研发与改进,在社交媒体上与“发烧友”互动,并挖掘他们的真实想法和真正需求,发挥粉丝们的集体智慧,第一时间对产品做出改进,提供能够满足消费者真实需求的产品,实现了市场的快速占领和企业的飞速成长,使得小米的产品热度常年占据各大平台数码区的榜首。而这背后正是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束缚,依靠外部资源和创客群体智慧,不断发现、积累、创造新价值,实现企业的不断跃迁并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然而,当前我国众包模式在创新方面的发展仍存在一定桎梏。探究其中的原由:一方面,创客个体参与众包任务往往是兼职、业余行为,众包社区对于创客的约束较弱,对于创客的责任、积极性、行为规范等管理上存在困难;另一方面,众包社区中人员复杂,个体间地域、背景、行业不同,彼此间素未谋面、知之甚少,出于信任因素或者存在竞争,可能导致创客之间缺乏互动,知识共享程度低,最终的任务解决方案受到创客个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制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创客的创新质量[4,5]。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问题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人可以成为贡献知识、创意和资源的创新因子(即创客),当这些因子通过兴趣、价值观等因素被吸引,便连接、汇聚成众包社区。通过对研究背景进行分析思考,衍生出三个问题:第一,创客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个体,是众包社区需要争夺的关键人才,众包社区在虚拟环境下应通过何种措施长期留住创客,激发创客开展创新活动使其发挥最大价值?抑或是通过何种机制能促使创客持续地嵌入众包社区为其工作?第二,创客间的交互能促进知识、创新思维流转,众包社区应如何推动创客通过互动交换资源?第三,创客作为贡献创新资源的载体,众包社区如何使创客资本在创客间、社区内部进行有效的流转?换言之,通过何种方式能促使创客资本被不同个体有效吸收、利用、增值乃至再创造?本研究拟借助社会网络理论,从“创客资本→网络交换→创新绩效”的逻辑思路出发,回答上述问题。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1)虚拟工作嵌入视角下,众包社区如何刺激创客提升创新绩效?
创客创新绩效是众包社区赖以生存的关键,而众包社区同样也拓宽、丰富了创客的网络关系、知识边界和资源渠道,促进了新知识、新资源等的扩散与流转。工作嵌入具体描绘了人们在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紧密稀疏的社会联结,以及与这些联结建立的多重依附关系,它能达到使员工留在当前工作中的作用[16]。同样的,在众包社区这样的虚拟环境下,创客与创客之间不可避免地也会通过网络产生联结。然而,此时的网络联结必然同现实环境的工作联结大相径庭。首先,这种联结打破了空间、知识、身份的边界约束,创客间可以跨地域、跨领域、跨阶层进行直接交互;其次,不同于现实中由于人们圈层的限制往往只能发展有限的社交圈,创客借助网络可以实现自身关系网的快速、无限蔓延。这就使得有必要对虚拟工作嵌入进行深度探究,思考虚拟工作嵌入如何从社会网络和人际互动层面建立起创客与众包社区之间的连接,为探索留住创客、吸引创客、用好创客的有效机制创造条件。诸多学者对工作嵌入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探讨,其中朱耀东[17]结合了结构嵌入和虚拟性的思想提出了虚拟工作嵌入,从虚拟角度出发推测和阐明员工的离职行为,该构念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虚拟工作嵌入的相关研究,也为在细分维度下探讨如何借助虚拟工作嵌入增强创客黏性进而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新视角。
.........................
2 文献综述
2.1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网络理论受到社会学、组织管理学等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Wellman(1988)提出“社会网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由特定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组成”[31]。随着研究范围的逐步扩展, 被广泛运用于员工离职、信任、企业间关系、网络治理等研究领域。社会网络这一概念的范畴已然不局限于人际关系,网络中的行动者不仅可以是个体,家庭、团队或组织等集合单位同样也能够充当行动者的角色[8]。社会网络理论主要包括强弱关系、社会资本和结构空洞三大核心理论。首先,根据社会经济特征的不同联结成不同强度的关系,其中,相似性较高的个体由于接触的事物、环境相近结成亲密的强关系[32],一般发生在群体内部,而群体之间由于存在差异性更可能结成弱关系[33]。更进一步地,格兰诺维特(1985)提出人类的经济活动并非孤立的、纯粹的经济行为,而是嵌入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当中,因而应该站在具体的社会关系角度来阐释这一经济活动[34];其次,社会资本作为嵌入社会网络中各种资源的总和,其获取与社会网络的异质性、规模和资源数量密不可分,行动者可以通过互动有差别地占有社会资本[35];最后,除了占有社会资本带来的竞争优势,占据有利位置同样至关重要,除了实力和资源优势,更关键的是关系优势,对于竞争者来说,占据的结构洞越大,关系优势就越大,才更有可能在竞争中占据上风[36]。
对于虚拟工作嵌入与创客创新绩效的关系来说,第一,虚拟工作嵌入促使创客与社区高度匹配建立强关系;第二,信任、分享、合作是构成社会资本制度功能的三个关键要素[37],虚拟工作嵌入产生的归属感使创客能打开自己,对社区油然而生一种家人般的信任感,促进与社区内的创客展开互动建立弱关系,获取或交换各自的社会资本;第三,进一步地,利用社会资本创造价值或收益,不仅可能提升创客的创新绩效,更会由此为其带来满足感,巩固创客与社区之间的联结,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创客便会在社区中不断地扩张自己的关系网,有机会占据结构洞位置,从而产生更大的效益。鉴于此,社会网络理论可以有效地剖析虚拟工作嵌入影响创客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下文的假设推演将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展开分析。
................................
2.2虚拟工作嵌入的研究综述
人力资源作为创新的重要力量,成为企业、团队、组织、平台竞相争夺的宝贵资源。在互联网快速迭代的当下,众包社区作为网络平台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自身运营能力,最大限度吸引创客广泛加入并提升社区成员黏性,才能保持自身的活力和竞争力。众包社区通过创造多元互动、交互学习的平台将广泛的内外部资源充分聚合,营造开放、包容、共享的环境,能够吸引各有所长、技能专业框架不同、地域国籍不同的创客一起交流、合作。肖薇(2019)[12]也指出创客对于众包社区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价值。众包社区本身作为一个网络平台难以独立开展创新活动,但是能够依靠社区内部成员获取其异质资源,推动成员通过社区互动交换想法、意见、创意。因此,吸引创客持续嵌入众包社区成为社区知识贡献和创新来源的关键。众包社区只有不断扩大创客群体,促进社区内部的有效互动和资源共享,才能不断激发创客创新活力,从而提升社区整体创新水平。部分学者对知识员工嵌入虚拟环境展开研究,提出虚拟工作嵌入的概念[17]。
(1)工作嵌入的内涵
工作嵌入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Mitchell(2001)首次提出的并将其引入到员工主动离职的研究领域,用以衡量将员工留在组织中的各种力量的集合。近年来,工作嵌入被广泛应用于员工离职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个体离职研究的发展。工作嵌入可以反映出员工与个体、团队、组织和社区的联系程度[16],会对员工的积极行为和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能够减轻或扼杀消极行为[38]。员工工作嵌入程度越高,就更愿意为组织奉献额外的劳动力并甘愿为此承受风险,继而产生更优的绩效[39]。在互联网平台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把工作嵌入融入到平台治理尤其是创新管理当中,对激发创客创新活力、推动平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3基于扎根理论的虚拟工作嵌入内涵及维度构建 ------------------------ 22
3.1 基于扎根理论的虚拟工作嵌入维度构建 --------------------- 22
3.1.1 理论取样 -------------------------------- 23
3.1.2 数据收集 -------------------- 23
4 虚拟工作嵌入影响创新绩效的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32
4.1虚拟工作嵌入与创客创新绩效--------------------------------- 32
4.2非正式互动的中介作用 --------------------------- 33
4.3知识兼容性的调节作用 -------------------------------- 35
5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39
5.1问卷设计与构念测量 --------------------------- 39
5.1.1问卷设计过程 ------------------------------ 39
5.1.2构念测量 ----------------------------------------- 39
6 虚拟工作嵌入影响创新绩效的实证检验与分析
6.1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6-1所示。五因子模型中的χ2/df=1.019,RMSEA=0.010,SRMR=0.022,CFI=0.996,TLI=0.996,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因子模型,表明五因子模型对实际数据的拟合效果最好,即研究涉及的五个因子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参考
为检验共同方法偏差,首先,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分析法,对各变量测量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发现未旋转的探索因子分析出的第一个因子为24.035%,不到总解释变量的一半,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同源偏差问题。然后,通过不可测量潜在方法因子效应控制法来检验共同方法偏差,在五因子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共同方法因子后,模型拟合指标(χ2/df=1.002, RMSEA=0.009, SRMR=0.021, CFI=0.997, TLI=0.996),未发生明显改善,再次说明共同方法偏差对回收的数据影响不大。
................................
7 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虚拟工作嵌入是影响众包社区创客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必须重视对于虚拟工作嵌入机制的挖掘与管理。现有研究关注工作嵌入对于员工离职、工作绩效、任务绩效等方面的影响,而且主要针对于线下环境,忽视了工作嵌入在虚拟环境中对于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非正式互动作为研究视角切入,在剖析和验证虚拟工作嵌入内涵及其维度的基础上,探讨众包社区内的创客如何突破知识兼容性约束、拓宽跨界行为边界,提升创客创新绩效,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明确虚拟工作嵌入的内涵,众包社区的虚拟工作嵌入为包含“满足感、归属感和匹配度”的三维度结构,与传统工作场景下的工作嵌入机制不完全相同。
本研究将虚拟工作嵌入定义为“创客对众包社区具有丰富情感依恋资源和强烈社区认同感,催生其愿意持续参与的力量”,该概念诠释了当前众包社区虚拟环境下工作嵌入的新内涵。在传统工作场景中,工作嵌入是一个包含“联结、匹配和牺牲”三个维度的变量结构[113],但是在众包社区中,这一变量有了新的特征,其包含的三个维度变为了“归属感、匹配度和满足感”。本研究在对三家众包社区中的54名创客进行半结构化或焦点小组访谈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依据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的程序归纳访谈资料[142],构建众包社区虚拟工作嵌入的三维度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对网络数据资料和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经过严格的量表开发步骤最终得到由三个维度、14个题项组成的虚拟工作嵌入测量量表,样本数据验证结果通过了信效度检验,为实证研究埋下伏笔。因此,与现有将传统工作场景的嵌入简单移植到虚拟社区环境的研究[12,143]相比,本研究探析了虚拟工作嵌入的内涵与维度,开发了“虚拟工作嵌入”量表,有助于推进众包社区等虚拟场景的相关研究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