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型社会”建设方面来谈科技人才建设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500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导读:本文以科技人才环境优化为主线,本着现状、问题、经验总结及借鉴、提出对策的写作思路 入手,分析了 “两型”背景下长沙市科技人才环境建设研究 ,由硕士论文事业部整体提供。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07 年 12 月 14 日,国家发改委设立“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长沙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型社会”的建立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两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必然对各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人才的结构和质量与“两型社会”的建设成败息息相关,能否建立一支和“两型社会”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是“两型社会”建设成功的关键所在。
近几年我国政府极其重视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将人才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2010 年 6 月国家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着眼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制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纲要中提出了未来十年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1)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2)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3)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规划中明确指出了未来十年人才的发展目标,2020 年全国人才总量将达到 18025 万人,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到 15%。在人才纲要中还提出来人才建设的创新体制,
提出了一系列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为我国未来十年的人才建设指明了方向。长沙市作为 “长株潭城市群”的重中之重,对于“两型社会”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的省会,拥有丰富的高校科教资源,这是长沙建设“两型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不仅提升了长沙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而且也为“两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实用的科技人才。但同时长沙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过程中,建立什么样的科技人才环境才能真正适应人才资本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已成为当前长沙市政府必须思考的紧迫性问题。
1.1.2 研究意义
随着全球资源的紧缺以及环境的恶化,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世界国都在积极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同样面临资源紧缺和环境恶化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界也紧密围绕“两型社会”建设问题展开一系列研究,而“两型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对现有文献搜索发现,现有研究多数集中在“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方面,专门研究“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科技人才环境建设的文献较少。而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事关“两型社会”建设的成败,而要想引入科技人才就必须建立良好的科技人才环境。长沙作为首批“两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其建设经验对其他省市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因此,本文研究两型背景下长沙市科技人才环境建设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在深入理解“两型社会”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两型”科技人才的概念,对“两型”科技人才和科技人才作了区分,使以后的关于科技人才环境建设的研究更有针对性;
第二,明确提出了长沙市科技人才环境的构成要素,为以后关于科技人才环境建设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
第三,对国内外科技人才环境建设的主要做法进行归纳总结,为以后的研究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第四,针对长沙市科技人才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政府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环境提供思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学者关于人才环境建设的研究
国外关于人才环境建设的研究不多,主要集中在理论上的探索,可操作性不强。本人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简单汇报如下:
1. 勒温关于人才环境的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的人才环境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工作绩效,不仅受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所处的环境影响。个人的绩效 B 是个人的能力和条件 p 与所处环境 e 的函数:B=f(p,e)。他在个性理论中提出了心理学场论。基本公式是 B=f(P,E)=f(LSP)。B 是行为,P 是人,E 是环境。即行为受人和环境的双重影响。他认为,人是一个场,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场或心理空间里发生,一个人的行为(B)取决于个人(P)和他的环境(E)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行为取决于个体的生活空间(LsP)。这样,勒温的基本公式就是:B=f(P.E)=f(LSP)。通常来说,环境很难被改变。因此,当人不适应这个环境时,如果不能改变自身,通常会选择离开这个环境,去更适合的环境发展。勒温的人才环境理论,主要强调人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人的行为受环境和人的影响。在长沙市“两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科技人才的行为不仅受人才自身的影响,还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个人的因素即内在的因素外界是没法改变的,因此,科技人才的行为只有通过改善环境来影响它。这为本文通过优化科技人才环境,进而改变科技人才行为,并最终达到“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逻辑思路提
供了理论依据。
2. 玛汉·坦姆仆的知识工作者需求模型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知识型工作者的管理就是激励。是否能准确把握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从而达到充分调动知识型工作者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是否能使他们发挥最大的生产效率产生直接影响。美国著名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经过大量调研,总结出知识型工作者的五大特点和四大主要激励因素。主要特点是:直接观察工作过程难度较大;直接衡量工作成果难度较大;工作进展是否顺利主要取决于知识型员工是否发挥自主性;知识工作者是某领域专家,管理者是外行,不易管理;知识工作者对组织的依赖性不强。最直接影响知识型工作者工作效率的四大因素有:个体成长(约占总量的 34%)、工作自主(约占 31%)、业务
成就(约占 28%)、金钱财富(约占 7%)。这个结论说明:知识型工作者与其他工作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金钱财富不再是首要影响因子。玛汉·坦姆仆的理论认为,物质激励固然十分重要,但使人才环境尽量满足知识型员工的个体成长、工作自主和业务成就方面的需要,更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积极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该模型认为知识工作者的行为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类,认为个体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以及金钱财富是影响知识工作者行为的主要因素。玛汉·坦姆仆得出这一结论,其原因可能在于他所作的研究是在社会福利待遇较高的美国,并且,抽样调查选择较高薪水领域。在长沙市建设“两型社会”的过程中,显然,科技人才属于知识型工作者,应该按照该理论,更要注意地域特点、国情和行业特质,研究影响科技人才的主要因素。玛汉·坦姆仆的知识型工作者激励模型为长沙市科研环境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必须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抓好培养机制、科研环境、激励及奖励政策建设。
参考文献
[1] 周冯琦, 刘新宇.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6-59
[2] Rosen. prizes and incentives in climination tournament. Americation EconomicReview, 2002, (4): 209-221
[3] 潘 晨 光 . 中 国 人 才 发 展 报 告 No.3. 北京 : 社 会 科 学 文 献 出 社 ,2006,112-121
[4] Simth P C, Kendall L M, Hulin C L.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 Work &Retirement. Chicago: RandMcnally, 1969, 9
[5] 刘茂才. 人才学辞典. 成都: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7, 229
[6] 汪群, 汪应洛等. 科技人才素质测评理论与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229-230
[7] Bouditch, Buon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hm Willey & Sons, 1989, 163-166
[8] 徐渝, 周长爱, 刘逸初. 科技人才的资本化分配模式. 科学管理研究, 1999,(6): 57-59
[9] Pakin, Bade. Modern Macroeconomics. Prentice-Hall Inc., Canada, 1992
[10] [德]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上海: 三联书店, 2001, 9
[11] 庞朴.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88, 10
[12] [美 ]克里斯托弗 ·梅耶等 . 创新增长 : 硅谷的启示 . 长春 :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231
[13] [美]安纳利·萨克森宁. 地区优势: 硅谷和 128 号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 上海: 远东出版社, 1999, 156-157
[14] Magid Lagbaria, Suleiman K. Kassicieh, Milton Silver, Career Orientations andCareer Success amo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Professionals.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 1999, 16:29-54
[15] 叶忠海. 人才地理学概论.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 35-40
两型”背景下长沙市科技人才环境建设研究
摘要4-5
Abstract5-6
第1章 绪论9-17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1.1.1 研究背景9
1.1.2 研究意义9-10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0-14
1.2.1 国外学者关于人才环境建设的研究10-12
1.2.2 国内学者关于人才环境建设的研究12-14
1.2.3 国内外人才环境建设研究的特点14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14-15
1.3.1 研究思路14-15
1.3.2 论文的结构15
1.4 研究方法15-16
1.5 论文的创新点16-17
第2章 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与科技人才环境建设的关系17-23
2.1 “两型社会”的科学内涵17-19
2.1.1 “两型社会”的概念17-18
2.1.2 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任务、主要内容及建设标准18-19
2.2 “两型”科技人才的内涵19
2.2.1 科技人才的概念19
2.2.2 “两型”科技人才的概念19
2.3 科技人才环境的内涵19-20
2.4 “两型社会”建设对长沙市科技人才环境的新要求20-23
2.4.1 对科技人才提出新的要求20-21
2.4.2 对科技人才环境建设提出的新要求21-23
第3章 长沙市科技人才环境现状分析23-31
3.1 科技人才环境的构成23-24
3.2 长沙市科技人才环境现状24-28
3.2.1 经济环境24-25
3.2.2 科研环境25
3.2.3 人才市场环境25-26
3.2.4 政策环境26-27
3.2.5 生活环境27-28
3.3 长沙市科技人才环境存在的问题28-31
3.3.1 两型文化转型不及时28-29
3.3.2 对科研环境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29
3.3.3 经济发展水平低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29-30
3.3.4 缺乏完善的人才市场体系30
3.3.5 “两型”科技人才引进政策体系不完善30-31
第4章 国内外科技人才环境建设经验总结及启示31-37
4.1 国外的科技人才环境建设31-33
4.1.1 美国的科技人才环境建设31-32
4.1.2 英国的科技人才环境建设32-33
4.1.3 韩国的科技人才环境建设33
4.2 国内各省市科技人才环境建设33-36
4.2.1 深圳市科技人才环境建设33-35
4.2.2 重庆市科技人才环境建设35-36
4.3 启示36-37
第5章 长沙市科技人才环境优化的对策建议37-44
5.1 科技人才环境优化的原则37-38
5.1.1 政府主导原则37
5.1.2 社会共建原则37
5.1.3 以人为本原则37-38
5.1.4 可操作性原则38
5.2 长沙市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环境的对策建议38-44
5.2.1 营造有利于“两型”科技人才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38
5.2.2 创造有利于吸收引进和发展“两型”科技人才的科研环境38-40
5.2.3 建设为“两型”科技人才提供发展空间的产业经济环境40
5.2.4 建立面向“两型”科技人才的专业化人才市场40-41
5.2.5 打造向“两型”科技人才倾斜的政策环境41-44
结论44-46
参考文献46-50
致谢50-51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1-52

您可能有管理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人力资源管理硕士论文频道选取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