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相关政策支持
1995 年国务院最早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并指出要以儿童和青少年作为重点实施对象;200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强调要着力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并将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测量指标;2016 年出台《“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政策,深化“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在2020 年和 2021 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分别提出《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和《建议在高考中加试体育,提升青少年体质水平》的提案,出发点均为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1.1.2 青少年体力活动不足导致体质健康问题
2018 年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报告卡数据显示:中小学生(9-17 岁)仅有 13.1%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 60min/d 中高强度体力活动(英文简称 MVPA)推荐量,且占比随着学段上升呈下降趋势(小学 18.9%、初中 11.9%、高中 8.0%)1。一项调查我国省会城市儿童青少年 MVPA 情况的研究中指出:上海市儿童青少年MVPA 不足检出率高达 65.9%2。针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低的现状,相关研究领域学者认为儿童青少年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下降主要是缺乏体力活动所致,儿童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不足已成为制约其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3。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与体力活动水平都存在普遍不理想的状态,提高该群体的体力活动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键一环。
1.1.3 社区体育环境对促进青少年体力活动的重要作用
社区体育对学校体育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青少年这一群体的接触环境相对于成年人较为简单,其主要活动环境由学校、社区及家庭构成。其中,社区是青少年在学校和家庭之外直接接触到的重要活动场所,特别在周末与寒暑假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学校体育暂时“缺位”但青少年体力活动不能缺少的情况下,社区便成为青少年进行体力活动的主要场所。良好的社区体育环境能为青少年提供参与体力活动的必要条件,适宜青少年进行体力活动的场地设施等环境会吸引青少年告别静态生活方式,主动走出家门参与到体力活动之中。国内外研究显示:社区体育环境能直接影响青少年体力活动行为,且社区体育环境建设的完善与否对提高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4。
............................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选取上海市黄浦区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对已有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调查初中生所居社区体育环境现状及其体力活动现状;通过 Excel、SPSS.23 软件对所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录入、统计分析,探索社区体育环境与初中生体力活动的相关关系,探究社区体育环境对初中生体力活动的影响,为社区体育环境的建设和改善提供借鉴,以此促进初中生体力活动参与,为切实提高初中生体力活动水平和体质健康状况提供助益。
在对国内外研究结果进行梳理后发现:以往研究体育环境的学者们大多关注学校及家庭体育环境,对社区体育环境的研究相对匮乏。本研究以社区体育环境为视角,通过个体感知的方式了解上海市黄浦区部分初中生所居社区体育环境情况及其体力活动情况。根据归纳分析文献结合上海市黄浦区社区体育环境特点,将社区体育环境划分为体育氛围、社区体育设施、社区健身场地环境情况、社区体育服务以及社区体育活动赛事举办情况五个维度进行研究。探究社区体育环境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初中生总体体力活动和社区体力活动的相关关系,以及社区体育环境对其两种体力活动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初中生体力活动的社区体育环境建设及治理提供借鉴,也为提升我国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增进其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初中生
初中生是指在初级中学进行学习的学生,泛指青春期第一阶段,“初中生”包含于“青少年”的概念之中。初中,是中学初级阶段,一般为 3 年。科学研究中常采用年龄划分,一般而言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为 13-15 岁,但不同国家或不同研究内容在对初中生进行界定时也有所区别。
本研究所指的初中生是指自小学毕业到初中入学开始到毕业结束,在校学习的初中学生,根据上海市初中“四年制”设置体系结合预调研结果,选取预初、初一、初二,3 个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1.2 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简称 PA),自从国内引进此概念以来,学者们就根据自身研究需要将其译为“体力活动”或“身体活动”等概念。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概念有着大体相同的认识与解释:Caspersen 和 Bouchard 等研究者指出,体力活动是指主要由骨骼肌收缩所引起导致能量消耗的任何身体移动1、2。戴剑松等学者认为,体力活动是指在基础代谢水平上,能量消耗增加的身体活动,也指由骨骼肌收缩产生的一切身体活动3。本研究将使用国内学者研究中广泛使用的 Caspersen 的定义,在此概念之上,本研究主要对能产生明显健康效益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2.1.3 社区体育环境
社区(community)一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为其定义:社区是一种汇集,包括不同的人和人或同类人的汇集,也包括不同或类似组织制度的汇集。明确指出社区的首要特征是地域性,其次是人群汇集于此。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研究者对社区的定义大致可概括为:在某一范围内的集合,社区成员主要居住、活动的地域,侧重地域属性。
表 4 KMO 和巴洛特利检验
2.2 理论基础
2.2.1.青少年体力活动促进模型
Welk 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模型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促进进行研究,该模型以年龄、性别、文化特征等人口统计学因素为基础,以 “倾向”、“促成”、“强化”三因素为中间环节,总结出促进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最终提出“青少年体力活动促进模型”(YPAPM)1。本文所研究的社区体育环境对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影响属于该模型中的促成因素,促成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和生物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指为青少年进行体力活动参与所提供的基本环境条件,本文研究的社区体育环境从属于该模型下的促成因素。
至今为止,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主要采用的社区体育环境测量方法是基于一定理论基础结合各研究自身需要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由于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生活习惯以及经济、文化发展差异,目前对于社区体育环境的测量还尚未形成专用的测量工具。国外学者在测量和评价社区体育环境的出发点基本相同,以体育场地设施、体育自然环境、体育活动组织开展及经费保障等方面为主进行测量和评价。例如 Katie Misener,Alanna HAmani 等人通过调研社区的体育器材设施及财政投入来对社区体育环境进行评价2。国内与国外又有一定的测量评价差异,我国社区测量标准的出发点在于“以人为本”,宋杰将社区体育环境从场馆设施、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和体育文化氛围等维度进行测量及评价;王国红构建了上海市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划分测量维度,形成上海市社区体育评价指标体系3。
由于国内社区体育环境的相关研究较少,国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但不可直接移植应用,因此国内相关研究均根据研究者的研究需要及其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而编制适合的调查问卷对社区体育环境进行研究测量。本研究主要对上海市黄浦区社区体育环境进行测量、评价研究,总结归纳前人对上海市社区体育环境的研究测量指标结合本研究的需要及在预调研和访谈时存在的实际情况,将社区体育环境划分为社区体育氛围、社区体育设施情况、社区健身场地环境情况、社区体育服务情况、社区体育活动或赛事的开展情况五个维度进行调查研究,在问卷中绝大部分题项采用李克特五点式量表,选项依次为“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赋值为“1-5 分”;少部分题项采用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调查,根据题目方向进行赋值,通常为“1-5 分”。 将社区体育环境的每个维度进行平均值计算,与体力活动水平做相关及回归分析。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0
3.1 研究对象 ................................. 10
3.2 研究方法 ................................... 10
4 结果与分析.......................................... 14
4.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15
4.2 社区体育环境现状分析 .......................... 15
5 结论与建议 ............................... 31
5.1 结论 ................................. 31
5.2 建议 ................................. 31
4 结果与分析
4.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表 7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表
.........................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当前上海市黄浦区初中生所居社区的体育环境的整体情况良好,其中社区健身场地环境得分最高,社区体育氛围和社区体育设施得分处于中等水平,社区体育服务和社区举办体育活动赛事两个维度得分最低。
5.1.2 上海市黄浦区初中生对其所居社区体育环境满意度的总体情况良好,其中对社区健身场地环境满意度最高,对社区体育服务、社区举办体育赛事维度的满意度最低。
5.1.3 当前上海市黄浦区初中生总体体力活动情况较差、社区体力活动不足总体体力活动一半;男生总体体力活动时间显著高于女生;男生社区体力活动时间高于女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预初学生总体体力活动时间高于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初一年级社区体力活动时间以微弱优势高于预初年级、大幅度高于初二年级,三个年级总体体力活动时间和社区体力活动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5.1.4 社区体育环境五个维度与初中生总体体力活动时间、社区体力活动时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社区举办体育活动或赛事与初中生总体体力活动时间和社区体力活动时间相关性最高;社区健身场地环境与其两种体力活动时间相关性最低。
5.1.5 社区体育环境对初中生总体体力活动、社区体力活动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社区体育氛围、社区体育设施和社区举办活动赛事是影响初中生总体体力活动和社区体力活动的重要变量。在性别、年级两个变量上,社区体育环境对初中生体力活动水平具有显著影响,但具有一定差异性,呈现为对男生的影响高于对女生的影响。
5.1.6 社区体育环境各维度的满意度与初中生总体体力活动时间显著相关,其中,社区体育服务满意度与其总体体力活动时间相关性最高;与社区体力活动时间均呈显著相关,其中社区体育活动赛事开展与其社区体力活动时间相关性最高。社区体育环境满意度对初中生体力活动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社区体育服务满意度、社区举办体育活动赛事满意度是影响初中生总体体力活动的重要变量;对初中生社区体力活动也具有显著影响作用,社区健身环境满意度、社区体育服务满意度、社区体育活动赛事开展满意度是影响初中生社区体力活动的重要变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