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诗学观点下的俄罗斯现代文学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25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绪 论

神话产生于上古初民时期,是原始人类运用最朴素的思维方式表达对世界以及对自己的感知和认识的方式,是最初的一种融合了哲学、宗教和艺术的文化形态,拥有着丰富的内涵、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伴随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并将其烙印深深地镌刻在人类的思维、情感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今社会,神话仍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连科技发展计划的命名都取自神话故事,如嫦娥一号卫星、 阿波罗计划、波塞冬号潜水艇等等,而一些著名神话当中的人名、地名和典故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妇孺皆知的常用语,如:斯芬克斯的谜语、特洛伊的木马、潘多拉的盒子、不和的金苹果等等。 人类也从未停下过对神话探索的脚步。早在前苏格拉底(前 469——前 399)时代,人类已开始了对神话探索的尝试。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发展即始于这种对神话质料的理性再思,出现欧赫美尔主义、帕莱法特斯主义、寓意说等主要观点和视角。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崇尚古希腊、罗马神话的风潮兴起,“古希腊、罗马神话被视为见诸文学的道德劝喻,或作为人之个性力求挣脱禁锢的那种激情和热忱的体现,或作为某些宗教的、科学的或哲学的真理之比喻。”纵观历史,文学与神话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文学脱胎于神话,并长久地从神话当中汲取养分。然而它们的联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着接近——远离——再接近的过程,或采用学者梅列金斯基的总结:神话化——非神话化——再神话化。古代原始神话的诞生——初级神话学产生——17 世纪宗教改革(圣经题材和体裁)——18世纪启蒙运动(理性主义)——19 世纪浪漫主义(再次崇尚神话),历史还在继续,这一进程也将持续下去。现当代作家从古希腊、罗马神话、《圣经》神话、亚洲及非洲等各古老民族神话当中获取养料和灵感,或是对神话进行改编,或是运用神话的题材、情节、形象等,创作出大量具有神话元素的优秀作品,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卡夫卡的《变形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他们试图利用神话诗学特点打破社会历史以及时间空间的框架束缚、通过深深埋藏于古老神话结构中的永恒文化模式,来为日益混乱的整个人类社会寻求解决方案、建立正常秩序,以达到重归和谐的道路。

俄罗斯文学史上,神话的首次复兴出现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它伴随着德国浪漫主义传统而至,瓦格纳和尼采成为众多文学家的精神领袖,具有永恒文化价值的神话再度登上历史舞台,具有感官行和精神性的狄俄尼索斯被认为是“将来之神”,因为“狄俄尼索斯式地恣意追求自我毁灭与界限突破,是植根于这种欲求的:对于启蒙运动对神的远离或者(如何荷尔德林所称的)诸神之夜来说,这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黑夜式修正。”俄罗斯现代派诗人当中,有着众多瓦格纳和尼采的追随者,寻找着基督教和多神教神话创作的综合成为他们诗学创作的最终目的,如象征派的伊万诺夫、勃洛克、别雷、索洛古勃,阿克梅派的曼德尔施塔姆、阿赫玛托娃,未来派的赫列勃尼科夫等,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神话诗学影响。 然而,由于苏联政府意识形态上与神话思维的矛盾,以及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外文学样式的排斥,苏联时期文学中的神话诗学受到了极大压制。文学上的神话化倾向再次出现,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以对民间口头文学中的神话元素的采用作为开始。正如巴里布罗夫所说:“70 年代的苏联文学,已经厌倦了整日的仇恨和社会的程式化,开始寻找新的品质。她果断地拓展了自己的范围并更新了艺术研究的视野。作者将注意力投向远古时期,转向神话和民间口头艺术。”

第三章 当代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中的神话诗学.............36

第一节 当代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与神话诗学............36

第二节 艾特玛托夫的神话诗学............40

本章小结............56

第四章 当代俄罗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神话诗学............57

第一节 当代俄罗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与神话诗学............57

第二节 阿纳托利•金的神话诗学............62

本章小结............72

第五章 当代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神话诗学............74

第一节 当代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神话诗学............74

第二节 佩列文的神话诗学............78

结 语

20 世纪初期,鲁迅先生在论述中国小说的起源于历史变迁时,曾开宗明义地指出:“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可见,神话对于文学的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神话主义的影响十分深远,贯穿了整个世界文学史。而对于俄罗斯文学,神话通过民间口头文学与宗教故事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俄罗斯作家的文学创作,并且在 20 世纪 70 年代在俄罗斯现代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中再掀高潮。这股风潮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并势必将长期延续。不同写作风格的作家不约而同地采用神话元素来丰富自己的作品,增加其历史深度和哲理含蕴,已经是普遍的现象,而神话诗学也已成为当代俄罗斯文学的重要诗学特征之一,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对于这种神话主义现象,梅列金斯基曾作出非常犀利的评价,他认为在20 世纪的文学领域“作家试图将世俗生活的平庸神话化,文艺批评家则热衷于揭示现实主义之潜在的神话基原。”在经历了白银时代的复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时期的衰落之后,神话主义终于在20 世纪 70 年代再次迎来了自己的辉煌。在以艾特玛托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神话元素主要以较为独立的神话、传说故事的形式以及隐性的方式出现。创作中比较多体现神话诗学特征的现实主义作家有艾特玛托夫、阿斯塔菲耶夫以及拉斯普京。 笔者写作时间、精力以及科研水平所限,仅就小说方面的创作做了分析,而未能提及其他文学类型,并且所探讨的神话诗学的特征也并不全面。在当今神话主义语境下,神话诗学的研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业界学者的关注,对神话诗学课题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虽然材料尚未穷尽,分析也不尽完美,但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

更多学者对该课题的兴趣,继续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阿纳托利•金.半人半马村.余一中译.外国文学.2000.第 6 期.

2. 阿斯塔菲耶夫•维.鱼王.夏仲翼 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3. 艾特玛托夫.对文学与艺术的思考.陈学讯译.新疆:新疆大学出版社,1987.

4. 巴特•罗兰.神话——大众文化诠释.许蔷蔷 许绮玲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 波尔希迈耶•迪特.瓦格纳、尼采的神话理论.刘经树译.音乐研究.2011.第 5 期.

6. 陈慧君.荒谬的“宗教济世”——析评《断头台》主人公阿弗季形象.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 年.第 4 期.

7. 陈建宪.神话解读:母题分析方法探索.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8. 陈鑫.乌麦女神崇拜的文化阐释.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第 4 期.

9. 邓迪斯•阿兰.西方神话学读本.朝戈金等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0. 何云波.论艾特玛托夫小说的神话模式.外国文学评论.1994.第 4 期.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