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数据可视化实践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26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数据可视化概述

一、数据可视化的生产模式
与传统新闻生产模式中记者、编辑、美编可独立作战不同,数据可视化要求成员之间,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协同互动关系。正如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主编黄晨在采访时说的,数据可视化只靠一两个记者或编辑是不行的,每个项目从一开始就要团队人员一起沟通、讨论、讲解。在项目开始之前,记者编辑、数据分析师、美术设计师和程序员一起就新闻选题是否有价值、数据量是否充足、技术是否可行、时效性与表现形式是否协调等问题展开讨论,确定最终的新闻选题。在后续的数据清洗、选择新闻的切入视角、可视化呈现、交互设计等环节,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共同商议。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中,记者编辑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而美编和程序员缺乏参与感的不均衡状态。通过这样的新闻生产模式,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可以在工作中获得均衡参与感,从而激励成员更加主动、积极地工作。接下来,本研究将从数据来源、可视化设计、视图显示和交互设计这四个环节出发,对数据可视化的新型新闻生产模式进行阐述。
(一)数据来源环节
数据可视化以数据为支撑,数据来源是生产的起始环节。传统的新闻报道中,数据主要以记者的实地采访、调查为主。而在大数据时代,媒体收集数据的途经变得多种多样,成本也相对更加低廉。一般来说,数据获取的手段有实验测量、网络数据传输等。除此以外,网络还有很多公开的数据资源供需求者免费下载,例如,企业、社会组织、其他媒体公开的各类数据。特别是随着我国政府信息数据的公开,80%以上的信息资源不再“深藏闺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政府信息数据满足用户需求、解决问题的效用。而媒体在收集到充足的数据后,通过数据清洗与精简,将其中的无效数据过滤,保证了数据的质量。
(二)可视化设计环节
可视化设计是数据可视化生产模式的第二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媒体通过对数据的清洗与分析,从一堆杂乱无序的数据堆中探索数据之间的规律,发现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关联性,再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将这些发现传达给用户。在之前的新闻实践中,媒体也会使用诸如表格、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最基本的统计图表进行可视化表达。如今,这些可视化元素仍然被广泛使用。除此以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图像技术等可视化手段的发展,数据地图、热力图、矩形树图、文字云等更加富有视觉性、形象性的可视化图表,成为了媒体数据可视化实践的新选择。
.......................

二、数据可视化的意义
数据可视化不仅适应了当下用户短阅读、碎片化阅读的习惯,更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提高新闻的传播效率。并且,将数据作为新闻主角能够更好地探索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升新闻内涵。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探讨数据可视化的意义。
(一)以大数据为依托,使新闻回归客观理性
在传统的新闻制作中,由于数据获取与处理成本的限制,新闻工作者更多的是采取人力搜集与抽样调查的方式。这样不仅耗费时间,数据的完整性与代表性也值得深究。而在数据可视化过程中,新闻生产者主要通过专业的数据公开平台或调研机构等途径获得大量数据,从最初的数据清洗与精简到最后的数据分析与挖掘,整个过程都借助计算机处理技术,新闻的客观性得到了保障。另外,与传统的新闻主要以文字叙述不同的是,数据可视化通过将信息以数据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呈现,直接用数据说话,而非单纯的感性认知,使新闻回归了理性。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最后绘制的可视化图表解读新闻,并根据提供的数据自我思考、判断,新闻的传播过程也更加具有客观性。正如王斌所言,在这样一个读图的时代,“可视化新闻叙事适应了用户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整合的需求。”
(二)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使新闻回归深度剖析
传统的新闻主要是“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短、平、快”的新闻所造成的碎片化,渐渐割裂了新闻的完整性和深度性。媒体发布的新闻多为实时更新的堆叠,缺少科学有效的整合。用户面对这样的海量新闻,不得不在有限时间里进行跳跃、浅显的局部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导致用户对新闻事件长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长久下去势必会对用户的阅读和认知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如何从碎片化、表象化的新闻报道向新闻的深度性回归,不仅成为了用户的阅读诉求,也是新闻媒体应该担负的责任。数据可视化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就好比给新闻做了一次 X 光,这样不仅可以认清新闻的外表,还能够揭示新闻的本质。这种深入挖掘新闻数据之间潜藏的关系,多角度、立体化地解读新闻事件的报道形式,驱动了新闻报道的深入。
........................

第二章 财新网数据来源环节实践与分析

一、数据来源分类
本文根据对数据来源已有的研究,结合财新网新闻报道中具体标注的数据来源,将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一)企业:包括来自 Wind 资讯、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RIC)、阿里巴巴、滴滴、携程等企业的数据;
(二)政府:包括来自国家统计局、地方政府文件、美国人口普查局(UnitedStates Census Bureau)、日本劳动与福利部(Labour and Welfare of Japan)等政府部门数据,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电信联盟、欧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等政府间国际组织发布的官方数据;
(三)第三方机构:包括来自声誉研究所(Reputation Institute)、胡润研究院、中国房地产测评机构、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美国自闭症研究协会(Autism Society ofAmerica)、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等研究机构、测评机构、学术机构或社会组织的数据;
(四)其他媒体:包括来自军力排名网 Global Firepower、财富中文网、新华社、金融时报、彭博等其他媒体的数据;
(五)媒体自身:主要指财新网自身搜集的数据,这类数据来源主要标注为“财新网”。另外,在本研究中,遇到数据来源标注为“财新网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公开媒体报道”等情况,也视为财新网自身搜集的数据。
......................

二、数据来源环节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统计结果
在收集到的样本中,大部分的新闻报道都标注了数据来源,并进行一一列举。但也有的报道没有明确标注数据来源。根据统计结果,在抽取到的 488 篇报道中,明显标注数据来源的有 473 篇(97%),未明显标注数据来源的有 15 篇(3%)。

其中,在明显标注数据来源的样本中,大部分的报道只使用了 1 个数据来源,这类报道一共有 304 篇,占比为 64%。但也有的报道不只 1 个数据来源,当有多个数据来源时,本研究按照报道中标注的数据来源个数进行统计,结果如下:使用 2 个数据来源的有 93 篇(20%),使用 3 个数据来源的有 52 篇(11%),使用4 个数据来源的有 17 篇(4%),使用 5 个及以上数据来源的有 7 篇(1%)。

......................
第三章 财新网可视化设计环节实践与分析...............................23
一、可视化设计分类.............................23
二、可视化设计环节统计结果与分析...................31
第四章 财新网视图显示环节实践与分析......................37
一、视图显示分类....................37
二、视图显示环节统计结果与分析.....................40
第五章 财新网交互设计环节实践与分析......................45
一、交互设计分类..............................45
二、交互设计环节统计结果与分析.........................46

第五章 财新网交互设计环节实践与分析

一、交互设计分类财新网在数据可视化过程中的交互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可视化图表的交互设计
这部分只要是指财新网在可视化图表中添加的交互方法。本研究主要根据《数据可视化》中关于交互设计的分类,结合财新网在具体实践中运用的交互方法,将其具体划分为选择、导航、概览+细节三种类别。
选择是指当数据以纷繁复杂多变之姿呈现在用户面前时,用户通过鼠标或其他交互硬件对对象进行选择的方式,同时也是最常见的交互手法之一。
导航也是可视化系统中最常见的交互方法之一。由于人眼的观察区域以及屏幕空间都非常有限,当可视化的数据空间更大时,通常只能显示从选定视角出发可见的局部数据,并通过改变视点的位置观察其他部分的数据。缩放、平移和旋转是导航中三个最基本的动作。
概览+细节的交互设计是指在显示过程中,在显示全局概览的基础上,将细节部分在相邻图或本视图中进行展示的一种交互方式。其好处在于先为用户提供一个整体印象,再引导用户深入获取更多的细节。
.....................

结语
数据可视化的出现和发展,从数据来源、可视化设计、视图显示、交互设计等环节,引起了新闻生产模式的巨大变革。本研究以我国在数据可视化实践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财新网为研究对象,基于 1999 年 Card 等人提出的信息可视化流程模型,运用动态生产模式与静态内容分析的双重视角,对其数据可视化特征进行了量化统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对财新网数据可视化实践的思考以及可供媒体借鉴的启示。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研究结论。
(一)数据来源环节
数据可视化主要以数据为支撑,数据获取是生产模式的起始环节。首先,财新网的数据来源主要可以分为企业、政府、第三方机构、其他媒体和媒体自身这五种。其中,来自企业、政府、媒体自身的数据占据了前面三个席位。这与财新网将自己定位为主打财经新闻的原创新媒体有很大的关系,也是我国信息公开所送来的“春风”。其次,财新网 97%的报道都对数据来源进行了明显标注。这不仅体现了财新网新闻生产的规范性,也有利于用户通过标注的数据来源对新闻报道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最后,在数据来源的个数上,财新网 64%的报道都只有一个数据来源,但这主要集中于早期的报道。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报道经常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来源。通过这样的方式,财新网不仅可以对单一的数据来源进行内容的补充,还可以进行数据之间的交叉验证,使报道更加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因此,研究得出,媒体在数据可视化的实践过程中,应严守数据来源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建立和完善新闻数据库。
(二)可视化设计环节
可视化设计是将数据转换为可视化图表的重要手段,在数据可视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在具体的可视化类型上,财新网经常使用的一共有十二种。其中不仅包括表格、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传统图表,也包括时间轴、散点/气泡图、数据地图等新兴可视化形式。这表明财新网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以利于用户理解为中心,通过不断地选择和优化,力求做到可视化形式与新闻报道内容的统一。从最后的量化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财新网在可视化设计过程中,还是倾向于使用表格、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传统图表,这四种类型的使用率达到了总量的 51%。另外,研究发现样本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视化类型的报道占到了样本总量的 57%。这也说明了财新网善于通过整合不同的可视化形式,提高新闻的感染力、传播力。因此,在具体的可视化设计过程中,媒体应以新闻报道的内容为依托,丰富可视化图表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实现内容与可视化形式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