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电视节目对农村地区儿童自控力的影响研究——以《芝麻街》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23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一、学前儿童电视节目对农村儿童自控力影响的研究综述

(一)学前儿童电视节目相关研究
1.学前儿童电视节目
谈及学前儿童电视节目,离不开对“儿童电视节目”这一基础概念的阐释。
什么是儿童电视节目?在已有的文献中有以下几种解释。陈舒平在国内第一部专门研究儿童电视的著作《儿童电视学》中,给出下面的定义:“儿童电视节目,顾名思义,就是为儿童制作的电视节目和供儿童观赏的具有儿童特色的电视节目。” 美国《儿童电视法》中对儿童电视节目的界定是:“专门为儿童设计并满足儿童受教育和获取信息的需求。” 台湾媒体识读推广中心认为:“儿童节目是指以儿童为收视对象的节目,简单地说,只要是专为儿童观众而设计、制作的节目,都可以称作儿童节目。而一个好的儿童节目,除了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儿童的理解能力与兴趣外,更要能透过节目达成寓教于乐的功能。”
从这些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电视节目满足三个要素:为儿童制作、满足儿童需求、为儿童提供有益的信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儿童电视节目概念的适用年龄范畴是 0-18 岁,而本研究的关注点是学前儿童电视节目,也就是专门给学前儿童观看的儿童电视节目。目前,按如此精细指标划分的儿童电视节目很少见,专门针对学前儿童电视节目的研究也非常少,仅仅在儿童电视节目的研究中以类别划分的形式简单提及。儿童电视节目专项研究的缺失也正为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的发展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本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当下多种终端并行的现状,将“学前儿童电视节目”定义为“为学前儿童制作、满足他们需求并用多种终端传播的、为他们提供有益信息的电视节目。”
.........................

(二)学前儿童自控力的相关研究
1.发展心理学的自控力理论
(1)自我控制与自控力
从自我控制研究的起源看,在心理科学独立以前,自我控制问题在哲学范畴以自我意志的有无予以探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心理学科学独立后,在学术心理学中,部分心理学家继续对自我控制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并且自我控制的研究最终落足于发展心理学领域。
目前,国内外对于自我控制还未有统一的界定,且自我控制(self-control)经常与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一词同时出现,而其含义存在些微差别。自我控制,指目标受阻时,个体抑制其行为或改变其行为发生可能性的能力(Harter,1983);而自我调节是指在没有外部指导或监视的情况下,个体维持其行为历程以达到一定目的的过程。根据 Crusec 和 Lytton 的观点,儿童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分别要到 2 岁和 3 岁时才出现,即便如此,两者之间也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异,不存在类型上的差异。也就是说,在自我控制的讨论范畴下,儿童在第 2 年中对成人的要求进行反应,3~4 岁时利用外部语言进行自动调节,6 岁时转换为内部言语的调节;而自我调节在第 3 年就已经出现。(Kopp,1982)。然而,自我控制在具体年龄的运作机制不在本研究的讨论范围,本研究仅运用其整体概念对学前儿童的自控力培养进行探讨,并且将“自控力”界定为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2)学前期是儿童自控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学前期是指婴儿期(个体从出生到 2~3 岁这一发展阶段)结束到 6 岁这一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一个阶段。个体的自控力在这一时期形成和发展。正如上文所述,国外学者 Crusec 和 Lytton 认为儿童的自我控制在 2~3岁时出现,并在学前期继续发展。而我国学者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相比,具有一些本土化的差异。韩进之在对学前儿童自我的发展的协作研究中发现,儿童的自我控制开始于4~5岁之间,大多数儿童在5-6岁之间已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无论是依据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对于自我控制发生年龄的研究,可以确定的是3~6 岁的学龄前儿童是自控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

二、 研究设计

(一)问卷调查法
通过《学前儿童自控力教师评定问卷》(见附录 1)和《学前儿童观看电视情况调查问卷》(见附录 2),对学前儿童的品质、家庭教育、自控力现状进行一定的了解,从而方便与控制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学前儿童自控力教师评定问卷》的制定依据学者杨丽珠关于“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成果。她的学生沈悦 2011 年的博士毕业论文在梳理和修正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编制了问卷,时间上更接近于当下,成果上也更加完善。沈悦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即,分半信度在0.854-0.909 , 内 部 一 致 性 信 度 在 0.871-0.960 , 评 分 者 一 致 性 信 度 在0.780-0.832,重测信度(时间间隔 1 个月)在 0.666-0.828;内容效度在0.813-0.888,结构效度在 0.588-0.69,因此,该问卷可以作为评价中国幼儿自我控制水平的有效工具。他的研究也针对 3-6 岁儿童,与本研究的对象相对应。因此,本研究直接采用其《幼儿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问卷》,为更接近于本研究,故更名为《学前儿童自控力教师评定问卷》。
在借鉴了岳冬梅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以及彭聆龄、张令振、陈华峰等人的《学前儿童观看电视情况调查报告》基础上,结合本研究针对学前儿童电视节目进行自控力研究的具体情况,自行编制了《学前儿童观看电视情况调查问卷》,重点调查了学前儿童父母的教育程度、职业情况,以及儿童留守情况和日常看电视节目的情况。
......................

(二)控制实验法
1.被试
本研究中的 30 名被试儿童均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扎拉嘎苏木的小神童幼儿园。巴扎拉嘎苏木交通较为发达,通霍铁路、代霍公路贯穿南北,村民以务农为主,打工为辅。该村有一所依附于中心小学的官办幼儿园和三所民办幼儿园,小神童幼儿园就是其中的一所民办幼儿园,教学内容以算术、识字为主。选择同一地区的同一所幼儿园的学前儿童,这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被实验儿童的同质性。
30 名被试儿童中有 14 名男孩和 16 名女孩,其中三岁儿童 4 名,四岁儿童15 名,五岁儿童 5 名,六岁儿童 6 名。实验中将 30 名学前儿童依据年龄和性别随机对半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随机分配可以把两组之间本身存在的差异,包括年龄、性别、人格特质差异缩减到最小,从而保证了该 30 名学前儿童自控力提升的差异归因于学前儿童电视节目。另外,为了排除每名学前儿童进行情景实验距离观看节目的时间长短的差异性的影响,15 名实验组儿童在看完电视节目后立即进行实验,15 名控制组儿童不看电视节目直接进行实验。
2.实验工具
(1)节目文本
视频节目《曲奇怪兽的挑战中文配音版》是本实验的核心研究工具。该视频出自《芝麻街》一集关于自控力的节目,在经过研究者基础翻译后,分别请英语专业研究生和美国留学生进行了文本校对,之后结合了我国的具体文化内涵进行了语言润色,以便被实验儿童的理解,最后经过配音并剪辑形成了最终的实验工具。
以下是《曲奇怪兽的挑战中文配音版》的视频节目文本:

............................

三、问卷调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20
(一)样本分析.................. 20
(二)农村学前儿童的自控力及媒介接触情况分析..................20
四、结论与建议................. 31
(一) 研究结论................31
(二)通过电视节目增强儿童自我控制的策略分析..................31

三、问卷调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一)样本分析

如表 6 所示的本研究被实验儿童的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都有 7 个男孩和 8 个女孩,并且组别间不同年龄的儿童性别差异不明显,这意味着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基本不会受到被实验儿童的性别影响。实验组儿童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4.47、4 和 4,对照组儿童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4.4、4 和 4,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年龄几乎不存在差异,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另外,研究者在进行分组时,对被实验儿童的个性方面并不了解,仅根据年龄和性别特征进行了随机分配,因此可以将被实验儿童自控力提升的差异归因于其是否观看《曲奇怪兽的挑战中文配音版》。
.........................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研究结论
1.观看培养自控力的电视节目对农村地区 4 岁学前儿童自控力有提升作用,而对 3、5、6 岁儿童几乎不存在影响。这个结论正验证了学者韩进之的研究成果“儿童的自我控制开始于 4~5 岁之间,大多数儿童在 5~6 岁之间已具有一定的控制力”。
2.在教师评定得分和自控时长的关系层面,从总体来看,农村学前儿童的教师评定得分越高,在自控力实验中自控时长越长;并且,观看培养自控力的电视节目对原本自控力较低的农村学前儿童比起原本自控力较高的农村学前儿童的影响较为明显。前者说明了人格特质、家庭环境等前置因素是影响学前儿童自控力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后者说明了学前儿童电视节目这一媒介环境因素也能够对儿童的自控力产生影响。这一点回应了人格特质和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自控力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并且该结论印证了本研究在前文做出的“当今时代媒介环境也是影响学前儿童自控力的重要因素”这一理论假设。
3.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农村学前儿童对电视节目传播的自控办法的投入次数与自控时长呈现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学前儿童电视节目中所包含的主体重点信息能够对农村学前儿童相应特质的起到培养作用,即学前儿童电视节目中与自控力相关的视听语言能够使农村儿童产生积极体验。
4.学前儿童电视节目中榜样角色的设置能够对儿童的模仿起到积极作用。这回应了班杜拉和密斯切尔等人的研究结论——榜样因素对于学前儿童自控力具有影响作用。
5.文化程度高的父母的陪伴会对农村学前儿童的自控特质培养产生积极作用,这表明了家庭因素对农村学前儿童自控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