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HAT——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
1.1 网络小说的定义及其特征
中国的网络小说作品发端于九十年代,自诞生之日就以瞩目的速度迅速发展着,且规模空前、影响巨大。尽管这十多年来各界对"网络文学”的定义争议颇多,莫衷一是,但毫无疑问,“网络文学”已是约定俗成的名词了。其中包含了这样几层特征:第一,网络小说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新式小说,它的题材和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在计算机上进行创作;第二,网络小说必须是首发在互联网上原创或在原创的基础之上再创作的作品,传统的印刷小说严格意义上不能算做网络小说;第三,网络小说的参与者即网络用户均可参与作品的创作和修改,在作者创作的文本之外产生附加文本,共同供其他读者讨论、欣赏、阅读,作者和读者之间,读者和读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第四,网络小说目前已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作品和创作理论逐渐成熟,受到广大群众和评论家普遍认同。
在这个各类小说丰富与繁杂的年代,文字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愈加艰难,前人留下的一个个辉煌的文学创作如同一座座高不可及的巅峰,既向现代作家昭示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可能,又阻碍着作家创新的道路。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焦虑是多余的。因为前人的丰碑与后人的创作力并不构成矛盾,每个时代有自己时代的匠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刻画出了独特的痕迹。网络传播时代也会有自己的创造者,网络小说新的表现形式或许就是他们的手段之一。
要给网络小说一个确切的定义,首先得从网络文学这个概念说起,主要有如下三种观点界定网络文学:一种认为,网络文学是以网络生活为题材的文学,这种观点着眼于内容方面来考察;第二种观点侧重从发表、传播的途径理解网络文学,一切发表在网络空间的作品都可以涵括其中,网络文学即网上的文学;第三种认为,网络文学就是存在于网络空间、以网络为传播媒介,创作和阅读都具有交互性的文学样式。比较明确的是,相对比较狭隘的第一种观点与有些过于宽泛的第二种观点都仅强调了发表与传播的途径,把上传到互联网上的经典作品或其他早已存在的作品的电子版囊括了进来,这种认识通常被视为广义上的网络文学。第三种观点在前二种观点的基础上,肯定了网络发表、线上传播的前提,从原创的角度规定了网络文学的特质,此为狭义的网络文学界定。参照网络文学的界定,可以给网络小说做一个相应的厘定:网络小说就是指首发于互联网互动性社区,在互联网上流传,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得到读者的反馈并能随时修改其内容的小说作品。基于此,我们对网络小说的定义如下:网络小说是指网络写手在互联网原创或在原作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首发于网络且可以在创作过程中与读者进行双向交流的叙事性文本②。这意味着网络小说的文本具有包容性和延续性,读者的留言和评价亦成为文本的一部分且具有延续、扩展原文本产生新文本的功能。本文所讨论的网络小说是狭义的概念,就是指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传播、供网络用户浏览和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这就将网络小说与仅仅以网络作为媒介和平台的传统纸质印刷小说文本电子化“上网”以后在网络上传播的作品区分开来。
............................
1.2 传统小说与网络小说的关系
传统小说中的“传统”是指网络小说产生之前的那些小说,主要发布、刊登于印刷媒体之上,不是一般文学史意义上的“传统”。对于传统小说来说,网络为它们提供了更迅速、更方便的传播方式。网络的出现对中国的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朱立元所言:“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的普及,因特网的便捷,网络文学引人注目地闯入文学的殿堂,它是文学又一种新的存在和传播方式,是人类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流方式发生根本变革的产物之一,也必将根本变革文学的现状,它的前途无可限量”。从本质上来讲,当代网络小说兼收并蓄了多种传统小说的元素,考量网络小说离不开对其与传统小说关系的考察,与传统的印刷书本小说相比,网络小说只是发表途径有了差别,在本质上都属于文学的一种,现如今这是很大一部分人对网络小说的看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传播途径的改变必然对写作本身产生一定的影响: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小说由口头说唱文学进入到了书面阅读时代,在传播史上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由于近代报刊媒体的兴起,中国开始出现了职业化作家,从而带来了现代化的小说,只是媒介对小说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流行,网络小说因其在网上发布的自由性、传播的即时性、阅读的广泛性、写作的无限制性,再加上低准入门槛和一部分的利益追求,吸引了广大文学爱好者。
有人把使用网络传播的传统小说纳入到广义的网络小说之中,但严格来说,上网的传统小说仅仅单纯地改变了小说的传播方式,传播的内容和其他方面均没有任何改变。不过对于读者受众而言,网络传播跟传统的印刷文本传播还是有一定去别的。首先,大部分上传的传统小说乃至所有类型的文学作品文本的阅读和下载都是免费的。这就意味着网络阅读相对纸质版本的购买来说成本更为低廉甚至为零,阅读者只需要支付上网的费用即可。其次,网络上的阅读更为方便,小说文学网站大多采用了便捷的作品检索方式和分类目录,支持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需要查阅相关作品等资料的相关链接服务,这就使得传统阅读因网络传播而具有了交互性的特征。再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还可以通过网站提供的讨论、发言区发表自己的阅读体会,与网友们进行交流,而这种活动在传统阅读中通常需要写成文章投寄给出版社或杂志社,对于大多数非专业投稿者来说,文章被采用的几率很低且不能准确预测,读者们也必须一段时间之后收到回复完成互动交流,由此可见,传统小说的“触网”之举对于传统小说走向大众,以及全名的文学素养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当然,传统小说的网络传播也带来了版权方面的新问题,即使对于那些早已过了版权保护期的作品不成问题,但是被网站电子化的上传文本中也包含了很大一部分当代作家的作品,按照我国著作权发规定,网络上传载的当代文学类作品和部分现代作品都面临着侵犯作者纸张文字作品的著作权问题。事实上,不仅广义上的网络小说如此,狭义上的网络小说作品也常常涉及侵权问题,这些都是在传统小说创作和出版过程基础上新出现的,事件的妥善处理有待于在我国网络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明确和完善法律法规来逐步解决。
...........................
2 BY WHICH CHANNEL——网络小说的创作土壤:网络媒介
2.1 网络媒介概述
网络传播是继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之后出现的第四种形式,而网络小说的出现是以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为前提的,谈论网络小说,总离不开网络为之创造的媒体环境。我们可以明显觉察出人们讲故事的方式随着传播媒介的变化而变化:小说在纸媒出现后得到高度的流行,成为人们接触最多的形式,而互联网的出现则进一步的改变了创作者进行故事叙述的时空模式。可以肯定地说,每一种新的叙事方式的出现都与其所依托的媒介相适应。媒介决定着小说叙事的形式,进而影响了内容,媒体的容量与蕴含的技术性限定着创作时所能用的技巧和内容情节展开的形式。传播学的创始人施拉姆曾说:“人类传播的每一次重要发展总是从传播技术的一次重要的新发展开始的。”而每一种传播科技的改变与发展都在缩短着时间和空间,或者说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念。网络媒体的超时空特性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时空观,特别是移动手机互联网的媒介化表现,使时间与空间不再各自独立分离,还原了时空一体的本来面目,使网络的媒介性质得到了空前的释放。时间的稳恒流失是对所有物理事件的发声普遍有效的量度。没有时间,我们就不能想象任何过程的发生。人们接触任何形式的媒介过程,都一定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之下的,媒介与时空息息相关。虽然时空是一体的,但在考察特定媒介接触时仍可分开单独观察。
2.1.1 相关的媒介理论
传播与媒介有关,未来的传播就是网络传播,著名的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观点。网络与信息是共生而密切相关的,他认为,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研究传播的内容就是研究网络传播的起点,许多人将媒介仅仅看做是信息、知识、内容的载体,本身是空洞的、静态的,但事实上媒介对它包涵、传递的内容起着积极能动的反作用,它决定了内容的清晰度和结构方式,形式就是它的内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这一方面的影响将会越加凸显。网络不是一个平面,是立体化的链接空间,其中的时空表现为一个动态着的过程,具有瞬间传递性。
麦克卢汉的另一重要理论是“冷热媒介说”,他认为媒介可以通过冷热来划分,而划分它们的依据标准是媒介提供信息的清晰度或明确度、信息接收者想象力的发挥程度及在信息接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热媒介使人们能够通过“表面”引申出完整含义,清晰度高;冷媒介则仅传播点滴含义,清晰度低,提供的信息量较为有限。由这种划分方式可以看到,我们从书籍上可以阅读到完整的充分信息量,具有高清晰度,不需要额外补充,是为热媒介;而网络(包括互联网和手机媒体)可以归类为冷媒介,使用者需要通过互动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当然,如今多数的传统媒介都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互动,所谓“冷热”的侧重主要取决于互动性的应用有多深、多广,但无论怎样来看,网络的属性依旧属于偏“冷”的。热媒介隐含着排斥性、对立性,冷媒介则侧重于包容性、互动性。
..........................
2.2 网络小说的媒介特性
2.2.1 窗口呈现
窗口通常被人们理解成一种双向透明的屏幕,一道互相窥视对方的隧道,但这种隧道的呈现是受到限制的,窗口的框部分地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使我们不能畅快且全面地观察其内外。故而有劳勒·莱恩的说法:“计算机使用窗口隐喻,其背后的基本意思就是实际运行的东西在任何时候都比屏幕上所能显示的要多”。
保罗·李文森提到“这是一个屏幕而非纸张的世纪”,这种说法将 20 世纪定位为一个图像高度发达繁荣的时代。准确说来,计算机又不仅仅是一个屏幕而是一个窗口,它是一种透明的双向渠道,被窥视的主动权更多地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因此,它可能更多地满足了人类的暴露癖好。超文本就是在这样的媒介中传递的。莱恩认为,窗口就是叙事理论的聚焦,站在小说房间窗口旁的“观察者”就是叙述者。“小说墙壁上的开口乃是观察的心灵,各个窗口既可以再现人物的意识,也可以显示叙述者的感知。”并且“一个叙事的窗口数量是由情节分支的多少来决定的;一个分支反过来是由一个叙事所能摄入的事件序列构成”。很明显他认为计算机与叙述情节线索可以联系起来。屏幕打开的“一扇窗”相当于叙事中展开的线索,但是应该看到这个意义并不止于此,它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即窗口的通向性双向交互性。通向的是一个更为幽深的世界,深入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天地,亦可以与遥远的地方实现双向乃至多向互动,结交素未谋面的朋友。正是这一特性使超文本具有链接的发现性与文本的动态性、意蕴的丰富性。
传统印刷文本的“窗口”是以书页形式呈现的,从几页的小文本到成百上千页的大文本,一页接一页形成了固定的连接顺序。它是占有一定空间的物质载体,看得见摸得着,成为无数人的情感寄托,甚至可以作为一种收藏被赋予一种永恒的价值。超文本则完全不同,作为一个实体上并不存在的文本,占有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又可以忽略不计,我们通过显示器看到的小说文本以一种信息代码形式通过语言转换呈现出来,当关闭这个窗口时所见就不复存在了。
.............................
3 WHO&TO WHOM——网络小说的作者与读者.................. 26
3.1 网络小说的作者 .................... 26
3.1.1 作者大众化与虚拟化 ... 28
3.1.2 创作的自由化与个人化 ......................... 28
3.1.3 身份的业余化与复杂化 ................. 29
3.2 从传播学视角看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 30
3.2.1 网络传播主体是互动的、活跃的 .......... 31
3.2.2 网络传播个体与传播环境的互动 ................. 32
4 WITH WHAT EFFECT—— 网络小说的传播效果..................... 36
4.1 基于网络特征分析网络小说的传播效果 .............. 36
4.1.1 同步交流 ........... 37
4.1.2 异步交流 ............. 37
4.2 虚拟现实效果 ................ 38
4 WITH WHAT EFFECT—— 网络小说的传播效果
4.1 基于网络特征分析网络小说的传播效果
后传播时代亦被很多人称为无纸阅读时代,人们通过网络屏幕进行阅读。时至今日,很多的电子阅读器只要插入一枚硬盘或者下载一个 APP,在手掌大小的范围内就可以设定阅读界面、阅读色彩和字体图片大小,储存量能够等同于一个书架的容书大小。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来说,这种咨询存储和阅读方式都使得“看书”变得随意方便起来,并且使小说中的文学乃至文化思想广泛的传播开来,最终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产生一定的交流。
不可否认,线性传播与立体网络传播具有相当的差异性且立体的网络给阅读和创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网络小说的新模式,但是立体化的网络创作和阅读也带来了问题:首先,小说作家写作的未完结。传统小说在完成后一般改动很小且结尾明确(除连载之外);而这种创作安排在网络上以后,人们便可以随时随地根据不同的思绪和心情进行修改和添加,文章成为了很难“完成”的一个文本。同时在网络中存在的小说文本,可以被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不同的空间加以理解,并且允许阅读它的人提出反问、赞许、批评和修改意见等。因此,这种互动式的批判也使网络小说的创作成了没有完结的过程。其次,由于各类小说发布网站和贴吧都设有发布帖子的选项,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文本的权威地位和文本阐释传达知识的精英地位正在逐渐消失。每个参与者都可以不设权限的发表观点,每个参与者都能够对不同解释表示怀疑,在这里没有任何讨论于理论上是终结的,各家之言都可能接受其他解释的挑战,这样一来意义变成了一种散漫性的、难以归于唯一且一言以蔽之的最终结论。再次,网络传播时代几乎人人都可以写出几百万的文字出来,这其中除了部分真正历尽心血的佳作之外不乏相当多的情绪化、语病迭出的文化垃圾。这些文字的泛滥使真正优秀的思想或能够使优秀思想从文化垃圾中浮现出来变得愈加艰难。这表明在这样的传播时代中,文化垃圾和精英思想是同时存在的,它消解了传统经典地位的同时传达了这样一种理念,一切都要经过时间的检验,一切都要进入到人类阅读的心灵当中,由一个人的思想变化成千万人的思想,只有这样,深层次的思想才能不断地传播且存在下去。
.........................
结束语
中文网络小说发展至今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但放置于整个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仍是一种非常幼稚的文学形式。尽管相关的网络文学理论在学者们孜孜不倦的研究中初具规模,但对网络小说的专门研究才刚刚起步,其中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从研究的判断依据方面来看,缺少一个能够达成共识的评价标准。用来衡量网络小说的尺度明显受到传统小说评判标准的影响;从研究视域方面看,多局限于文字文本的小说之中,对于真正体现其网络特征的多媒体文本关注显然不足。除此之外,网络小说在自身发展上也面临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技术崇拜与原创丧失的问题,准入门槛低与创作艺术失范等等。尽管存在着上述诸多问题和危机,学者们仍希望人们能够给予网络小说更广阔的空间、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宽容与期待,同时不断完善和丰富对网络小说理论的的研究,使这一文学形态走的更长远、更持久。
参考文献(略)
中文网络小说的传播学“五W”要素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中文,网络,小,说的,传播学,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