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新媒体时代的非新闻专业主义倾向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53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新媒体与新媒体时代
上一个世纪,数字化技术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及获取信息的模式,媒体的发展史这一世纪的瞩目成就。广播、电视等的出现,人们从媒体获取的信息增加了声音、画面等元素。电子化的传播方式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及广泛性,但是“一对多”的传播模式没有发生改变,传者绝对优势、受者弱势的地位也没有被广播、电视的出现而扭转。而自从数字化技术普及以来,新媒体的出现夺走了传统媒体的绝对话语权,基于 web2.0 技术发展而来的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一起,构成了繁荣的传播景象。对于新媒体的定义,学界从多种角度给出了解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 1967 年,美国 CBS 技术研究所所长 Goldmark 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书,书中首次提到“新媒体”一词,作者认为新媒体即是“电子录像”。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专栏作家 Dan Gillmor 则认为,在广播和电视出现的时候,并没有学者提到新媒体的概念。究其原因,是因为广播和电视虽然采用了电子化的传输模式,却没有改变传受的地位,只有 web2.0 时代改变了传受之间的地位,自媒体才应该被称作新媒体。
中国的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解释,中国传媒大学的黄升民教授认为,新媒体有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是 IPTV、地面移动电视以及手机电视。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则认为新媒体并不是一个绝对的说法,“新”和“旧”是相对的概念,相对于已有的媒体来说,任何媒体的出现都能称作“新媒体”。
因此,“新媒体”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本文中所论述的“新媒体”也多指具有互动性、数字化等特征的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以及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
新媒体的数字化是其最本质的特征。用电子屏幕接受的相关信息都是数字化的体现。数字化的传播方式突破了时空和距离的限制,信息的载体更为多元化,手机的出现使得信息获取更为便捷,借助数字化的技术,纸质媒体也实现了多样的呈现方式,利用新媒体,纸媒的信息内容可以显示在数字化平台上。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单向性相比,新媒体最突出的特征是双向互动性与即时性,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无障碍互动,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被动一方,受众同时也是传者,话语权不再局限于媒体,人人都是传播者。只要“有话可说”,人人都能将自己想要传播的信息发布出去。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通过网络可以实现瞬间的传播,相对于传统媒体信息发布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机制,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极大弥补了此前信息传播滞后的不足。由于传播的碎片化,新媒体还有小众化、个性化的特征。大众媒体的“广播”与“窄播”并存,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与个人爱好,定制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媒体也能够根据受众的个性化定制,推送相关的信息。此外,新媒体还具有复合性的特点,利用数字化技术,文字、声音、视频、音频等元素可以同时在一条信息中实现,传统媒体的诸多表现手段在新媒体中融为一体,并可自由组合想要传递的信息元素,信息的呈现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

第二节 新闻专业主义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19 世纪 30 年代,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给西方社会各个方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西方报业也出现了重大变革。便士报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政党报刊模式,报纸的专业水平已大为提高,但最开始,其出版和经营方式并没有成为一种得到社会认同的正式职业,新闻专业主义并没有形成。到 19 世纪末期,新闻记者真正成为了一种独立职业,也正是在那时,新闻记者、新闻编辑等新闻行业人士才与其他行业人士区别开来。
1896 年《纽约时报》提出了该报纸的目标:“高尚新闻政策”、“独立公正的评论”、“正确详尽的新闻资料”,新闻业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自 1900年起,美国报业人员开始认识到新闻需要专业记者,报纸行业也要专业化,也开始认识到新闻从业者需要具备新闻专业的基本素养。1908 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开设新闻学院,这是历史上第一所开办新闻学院的大学,开始培养出许多的新闻专业性人才,这是新闻专业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到 1948 年,已有 40 家新闻院系得到美国新闻教育理事会的认可。
关于什么是“专业主义”,戴维德·卡尔曾归纳过五个标准,他认为的“专业”是:能提供一种服务,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技能,形成了伦理道德,有内部自律,从事这个专业的人有着高度自治。“新闻专业主义”这一概念尚不清楚由谁提出,但是19 世纪 90 年代已经开始出现了新闻工作中的专业主义。1923 年,美国编辑人协会颁布了《新闻界信条》,这是第一份新闻从业者的专业行为准则,该信条从责任、新闻自由、独立、诚信、公平、正直、尊重七方面确立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1926年,威廉斯制定的“新闻工作者信条”才明确提出:“我深信新闻业是一种专业。”1947 年,以哈钦斯为首的出版自由委员会报告在《一个自由而负责人的新闻界》一文中,正式提倡媒介专业化。
从学界研究来看,自概念被表述出来,学术界一直没有停止过相关讨论,已有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这一概念,美国学者阿特休尔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认同。他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就是指新闻媒介没有外界任何力量的干涉,坚持客观、公正,追求真理,服务于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

第二章 新媒体时代媒体报道的非新闻专业主义倾向表现

第一节 新闻标题的失范
新闻标题是新闻稿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稿件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体现了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内容,在一篇新闻报道中起到核心和“眼睛”的作用。好的标题可以瞬间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受众继续深入阅读新闻报道。新闻标题在传统媒体中很重要,由于网络新闻“题文分离”的呈现方式,在读者完全无法了解新闻内容的情况下,新闻标题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网络媒体常常采用复制粘贴的形式发布新闻,独家新闻较少,因而催生了一批“标题党”。“标题党”善于提炼文中某些细节,常常将新闻内容夸张化,甚至完全曲解新闻的原意,在编辑、转载新闻时,恶意截取某些需要的段落,断章取义。“标题党”通过对标题的制作,很容易将正面报道扭曲成负面报道,影响极大。有些媒体在制作新闻标题时,特意选用“性”“暴力”“血腥”等相关词汇,满足受众低俗趣味,吸引用户点击。更有甚者,夸大新闻原本含义,过分渲染某种感情,引发受众对此新闻任务的抨击,更造成某一社会群体“躺枪”。网络媒体的“标题党”做法,近来也有腐蚀传统媒体的趋势。
一、题不对文,以偏概全
由于网络新闻题文分离的形式,使得记者往往以偏概全,新闻标题不能完整、准确到位地概括新闻内容,出现新闻标题与新闻内容不一致的情况,或者新闻标题并不是新闻全篇内容的提炼,也不是新闻想要反应的要点。部分媒体为了刺激受众眼球,将最能吸引受众点击的某个方面扩大并体现在新闻标题上。
2015 年 3 月 19 日,《成都商报》报道一则旧闻,标题为《央视实习女主播被害,凶手是城管》,文章内容大致如下:2014 年 2 月 16 日,一名名为马翩然的女子在家门口被她的恋人张某杀害,被害人马翩然曾是中央电视台的实习女主播,现为在读研究生,凶手张某是商丘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据称其母亲是当地副县级干部,根据警方透露的消息可知,凶手是因怀疑马翩然出轨而将其杀害,目前凶手已经被当地警方抓获。文章后还附上了马翩然的父亲马海波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信中表明了父亲的痛不欲生。
《成都商报》发表后,多家网络媒体将此新闻转载到自己的网络平台,并保留了“央视实习女主播”、“城管”等字眼,代表性的网络媒体见表 3-1。

从《央视实习女主播被害,凶手是城管》这则新闻来看,新闻媒体在新闻标题中使用央视实习女主播、城管等词汇凸显新闻中的某些要素,但从新闻内容可知,凶手只是在城市管理局工作,并不能简单地定性为“城管”。一名年轻貌美的女子惨遭杀害,受众应当是惋惜的心态,但是媒体将“城管”放到重要位置上时,近年来对这一群体的负面印象及情绪瞬间爆发出来,再加上某些媒体添油加醋搬的加上“母亲是当地副县级干部”,受众对“官二代”的憎恨情绪再一次酝酿及发泄。原本的情杀案件由于媒体的误导性宣传,大大刺激了受众的情绪。这时候媒体作壁上观,对事情的本身毫不在意,更不必说对逝者的惋惜之情。
..............................

第二节 新闻真实性的缺失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的首要要求。新闻真实性的含义为:第一,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或者是切实发生过的,有线索可以查询,也有证据可以证实;第二,新闻要素必须是完全真实的,即新闻的五要素必须真实,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采访知情人士所得的素材,以及事件对他人以及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必须真实;第三,不仅新闻整体真实,新闻的细节也是真实的,二者之间没有对立。新闻从业者在采写新闻时,反映事实的本质是最高境界。
新闻传播的是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情况,正是新闻的真实性才使得新闻有一定的传播价值。新闻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以新闻的真实性为基石,新闻才得以发挥它的社会效用。如果新闻失去了真实性,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新媒体时代,由于发布新闻成了一场争分夺秒的战争,许多记者、编辑在尚未掌握事实的情况、尚未考证具体新闻细节是否真实的情况下,就将新闻发布出去。这一情况广泛存在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中。
一、虚假的新闻事实
2014 年 8 月 10 日,湖南湘潭县妇幼保健医院发生了一起产妇死亡事件,8 月 12日,华声在线发布一则与此事件相关的消息,标题为《湖南一产妇死在手术台 主治医生护士全体失踪》,随后,新闻报道在网上迅速流传。新闻描写道,产妇在昨晚破腹产手术后迟迟没有被医务人员推出手术室,丈夫在等待到无人回应的时候冲进手术室,丈夫看到妻子“赤身裸体躺在手术台,满口鲜血,眼含泪水没有呼吸。而本应该在抢救的医生和护士,却全体失踪了”。这则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医生又一次遭到了网络人士的口诛笔伐。但是事实真相并非如同华声在线记者所呈现的那样。报道中说医护人员不知所踪,可事实上,医护人员在尽全力抢救孕妇之后,孕妇仍未有生还可能,院方觉得家属可能会与医护人员产生冲突,所以选择悄悄离开。
由此可见,记者在采访报道时,并没有完全了解新闻事实的真相,媒体在报道及编辑转载中,对新闻事实的忽略可见一斑。
二、缺失的新闻要素
2015 年 4 月 4 日,凤凰网刊登《海口中学生跑千米 体力不支东倒西歪》的新闻图集,中学生在烈日下奔跑,许多学生在跑过终点后或是由他人搀扶,或是累倒在地,新闻图集并没有其他的解释性文字。我国的中学生身体素质日益下降已经是普遍的共识,图集在发表后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点击,毫不意外,图集中的中学生遭到了网友用“病夫”“废物”等激烈的负面词语来形容。图集在各大网站轮番转载之后,新闻主人公——海口中学生在微博上声明,同学们为了在体育考试中能够取得好成绩,从而在中考当中更为主动,大家在体育考试中拼劲全力,冲过终点,取得满分,可是媒体人拍下的“不是跑道上的相互勉励,不是满分后的胜利笑容,都不是”。可见,记者在没有弄清楚事件的背景,也没有采访当事人的基础上,妄作论断,对新闻对象产生了及其恶劣的影响。
..............................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非新闻专业主义倾向凸显的原因 ............................ 24
第一节 社会转型时期矛盾丛生 .................. 24
第二节 媒体竞争环境日趋激烈 ................ 24
一、各类型媒体之间的竞争 ............. 24
二、“公民新闻”带来的挑战 .............. 25
第四章 非新闻专业主义倾向的危害 ................. 30
第一节 媒体公信力的下降 .......... 30
第二节 错误价值观的引导 ................ 31
第三节 对公民知情权的损害 ........... 31
第四节 不利于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 32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如何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 34
第一节 新闻从业者应强化新闻专业主义意识 ............. 34
一、加强新闻从业者专业素质的培养 ................. 34
二、追求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 35
三、事实平衡与观点平衡 ............... 35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如何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第一节 新闻从业者应强化新闻专业主义意识
一、加强新闻从业者专业素质的培养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在新媒体时代如何适应和接受一系列的变化,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应该包括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几个方面。
政治素质方面,新闻从业者应该有正确的政治素养,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才能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将党的方针政策与新闻实践相紧扣。新闻从业者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当的方针政策,主动了解宣传报道的重点问题和热点信息,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新闻信念。职业道德方面,新闻工作者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加强对职业道德的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业务素质方面,新闻的宣传报道对象广泛,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吸取新知识,具备更加全面的科学文化素养,既要成为新闻报道的专家,也要成为了解社会的“杂家”,此外,新闻从业者还应当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培养独立意识,避免盲谷跟风,提高对谣言的辨别能力,避免成为谣言散播的帮凶。
对于新闻从业者专业素质的培养来说,高校的新闻专业教育尤为重要。在大学里,对新闻专业学子进行基本的理论教育指导,培养新闻实践能力,能够对他们日后走上新闻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的新闻教育在发展中走入了“重数量不重质量”的误区,新闻人才的培养缺乏全面性以及必要的指导,反而不利于新闻专业学子的专业教育。首先,高校不应该舍本逐末,过分关心大四学生的工作岗位问题而忽视其他年级学生的基础新闻教育。良好的教育是获得良好工作岗位的基础,除了理论教育之外,高校还要重视新闻实践的教育。其次,要注重新闻传播学子知识面的培育。记者是“杂家”,需要多种学科的知识傍身,才能更有利于新闻实践活动。如果一名学子只知道新闻专业的相关知识,而对经济学、文学、社会学等知识一窍不通,想必他写稿件必定十分艰难,笔下的东西也难逃枯燥无味的宿命。最后,要注意教学手段的运用。新闻理论课往往让学生最为头痛,课程枯燥无聊,老师的授课如同念经,难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好多媒体资源,能够缓解学生对理论课的抵触情绪。
...............................

结论
新媒体的崛起,给传媒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传播手段丰富多样,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数量大为增加,接收信息更为简便等等,这些新媒体所带来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媒体也加剧了非新闻专业主义的倾向,长此以往不利于传媒业发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闻专业主义的回归与重构还有一段路要走,论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第一,从新闻从业者的角度出发,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决定了新闻稿件的质量,因此,要从提高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入手,提高其政治素质、职业素质、业务素质,在实际操作方面,要重拾新闻从业者对新闻客观真实的追求,全面地展现新闻事实,给各方平等表达的机会和权利,此外,还要切实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反应社会主流价值观。
第二,从传受双方的角度来看,传者与受者之间要达到和谐。新闻媒体在传播消息时,要注重发挥“把关人”的作用,新闻媒体也需要联合政府、组织等多种力量,培育受众的媒介素养。
第三,从媒体的竞争环境来看,要切实加强行业规范的制定,提高新闻从业者在制定行业规范时的参与度,提升行业内部的认同感,再是要加强政府对媒介部门的监管,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
最后,行业呼唤新闻法的出台。当前,仅仅凭借新闻从业者的自律和行业道德规范是不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一再出现非新闻专业主义的倾向,假新闻、媒体寻租的事件也屡禁不止。法律的硬性约束可以产生一定的威慑力,可以有力的规范某些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的不当行为。
信息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根本,媒体传播的信息对于受众了解自身、了解他人、了解社会至关重要。新闻从业者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更应该承担起职业赋予的责任与义务,为行业乃至社会负一份责、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