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选美节目对女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529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选美文化史及电视选美节目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选美渊源
不论东方或是西方,人类审美意识的萌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以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为标志的旧石器时代。“美”通常与女性结合在一起,女性爱美是一种比较自觉的行为,与生俱来,而审美也是出于人类的本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社会行为。审美的现实性,从中体现于追求视觉享受和对美的评判。实则,审美行为以一定的社会文化为基础,反之,它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社会风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社会文化。这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美”的视觉追求孜孜不倦,“美”已与人们如影相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感官体验、精神享受。“在超过百座的墓葬群中,妇女都会于额前贴上一弯月形装饰,且以两串头饰、一串颈饰装扮自己。头饰由大理石和管状珠拼接而成,颈饰则由不规则的绿松石骨突子串成。耳坠则为贵重的象牙片,右腕佩带玉臂环,多个玉指环在手。随葬还有玉片、象牙雕筒等饰物……这些陪葬物极其奢侈豪华[8]。”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可以看出女性关注“美”的点,不仅限于发式、头饰,甚至延伸至整个身体。这种对自我身体的重视意义重大,有了性别审美差异,这些特点引领了整个华夏民族未来的审美趋向,占据极其重要地位。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个人,每个时期的审美标准是一样的。关于“美”的标准这种社会性行为,是随着时代变幻,人心转换,社会文化变迁,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审美观。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看待生活中的美学有所感悟道:“每个时代的美都有其时代印记……它会带有其时代特有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属性。一个时代消失,美也随之消失[9]。”因而,美具有其社会独特属性,是逐渐发展变化的。
一、美之定义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对于“美是什么”的探索从未停止。然而,对于“美”的定义却各执一词。事实上,可以把“美”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美学用语;一类为日常生活用意。
美学用语中关于“美”的概念可以概括归纳为:第一,指被作为审美对象(即审美客体)的具象化,“美”的本身,如“美的物品”;第二,普遍审美对象所具有的共同特性,主要是审美主体欣赏审美客体所获得的审美价值;第三,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批判性。

...............................

第二节 电视选美节目的发展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大众传媒高速发达的时代。美国文化学者丹尼尔·贝尔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视觉社会。电视的出现,强烈震撼现代社会。它集视觉影像、听觉音效于一体,借助图像、同期声、字幕文字等多方面手段传递信息,强烈冲击受众的感官。正如学者孟繁华所言,电视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既像一场精美的展示盛宴,将世界的奇观一一囊括在内,又像一个永不停播的剧场,循环播放着古今中外的所有世事。电视逐渐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地球成为村落,明星不再遥不可及,世界风景清晰可见……”可以看出,电视一边改进人们获取信息的生活方式,一边提供全新娱乐化的思维方式。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这样描述现代的娱乐,他认为娱乐包含电视上所有话语的隐性内涵。不管什么类型节目,何种形式传播,电视上的一切都具有娱乐特性,满足我们的娱乐要求。”
电视的娱乐化、休闲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土豆”时代,即舒适地窝在沙发里,放松身体,观看电视节目,不用思考,打发时间,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各种调查数据也显示出观众仍以收看电视娱乐节目为主,娱乐节目霸占电视的黄金时间点。电视娱乐节目不仅传递信息,更为娱乐大众,现在甚至于新闻以娱乐、戏谑的口吻播出。”“娱乐节目从内容到形式,无一不令观众放松,缓解着现实的压力,观众在观看这些节目的过程中享受着艺术氛围的熏陶,体验着观赏者的惬意,陶醉着权威者的霸气,甚至沉迷于窥视者的欲望。”因此,电视娱乐节目一直深受西方各国青睐。
由于我国电视兴起于 1958 年,电视史时间较短,而早起还处于模仿摸索阶段,并受传播者把控,传达传播者的意图,以传递信息、教化、规范社会行为为主,电视的娱乐功能没有得以体现。伴随社会进步,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化进程急剧加速与完善,西方现代文明“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强力渗透,便使得电视的教化功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娱乐功能愈加明显化,中国的主流文化已成为“大众文化”,牢牢占据社会文化舞台中心位置,无论是以前的革命叙事、启蒙叙事的知识精英,还是现代主义、浪漫主义,都被拍打出浩瀚历史海洋之外。“大众文化”在传播对象上推行全民化,在传播方式上推行商业化,在传播功能上行使娱乐化。这一巨大的社会变革,导致中国进入一个以电视文化为主流文化的大众文化时代。鉴于此,电视选美节目也获得较大发展,层出不穷,如“中国小姐选美大赛”、“明星选拔赛”、“形象小姐评比”等等,中国大地上掀起一股“选美”热。
..............................

第二章 两大视域下的电视选美节目剖析

第一节 消费社会视域下的电视选美节目分析
第一节 消费社会视域下的电视选美节目分析 丹尼尔·贝尔提出,大众消费兴起于 20 世纪 20 年代。电视是大众消费强有力的催化剂,使得长期以来以出产产品为中心的物质社会转化为以消耗商品为目的的消费社会。这种社会形态的大变革,有着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经济、文化因素,必然会导致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生活方式的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的改变。消费不单纯是一种经济行为,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文化产品已然成为文化商品的依附,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消费社会的到来预示着经济社会形态的转变,以及文化属性的变更。在这一阶段,不仅要掌控传播媒介,而且要透彻消费者心理,了解消费者需求;不仅要包装商品,而且要获取最大利益。因此,市场调查、媒介宣传、产品包装、市场营销、媒介公关等缺一不可。
精明的大众传媒—电视深谙此道,电视选美节目打出“美女”旗号,将“美色”与消费捆绑,完全领悟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传播者及商家对美女过度包装,定制、批量生产,促使多数女性为追求美女认同而进行过度消费,使得美女价值被约束,单向发展。由此看来,电视选美节目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传播信息,内含操纵美女形象和美女所延伸的相关商品刺激受众的消费欲望,带动大众的购买力,从而实现利益双方化。消费者消费商品,不仅限于表面的物质化,而是从中获取消费的满足感,将消费品的消费价值最大化。
一、消费社会:媒介神话
在丹尼尔·贝尔看来,消费社会开始于上个世纪 20 年代,归功于技术革命的带动,并与三项社会发明有着紧密的联系:装配线流水作业使得汽车能够批量生产,成本、时间降低,汽车方能廉价销售;市场大门打开,刺激人们购买欲望和提高消费水平;分期付款购物法的实施,改变新教徒的消费方式。马克思认为任何社会形态的转变都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的。如果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主义社会”,那么现代消费社会的产生,则与电子媒介的迅猛发展密不可。
...........................

第二节 女权主义视域下的电视选美节目分析
当代社会强调男女平等,追求女性解放,但,这个社会依旧是男强女弱,女性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受到不公正、不平等的待遇与歧视。我国便为最佳例证:身为男权统治下的女性,曾有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有找工作面对性别歧视现象;有遭受收视权被漠视现象。这是一种大众惯性心理,也严重扭曲了整个社会的道德评判标准和文化价值观。主要特征:男性霸权主导的法律、法规、道德标准,以及利用大众传媒或隐或现地传递、宣扬男性至上,内含性别歧视的内容,各个方面奴化女性受众。女性受众并不能完全意识到各种潜在的说教,反而反省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女性要克己本分,识大体,不得争风吃醋,需贤良淑德,温柔体贴”为标准,不去挑战男性权威,反抗不公待遇,反而迎合男性霸权。这些特质在电视选美节目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女性一直是选美比赛的 “代言人”。在女权主义运动中,选美活动是不被认同的,它被认为这是女性服从男性的屈辱代表,对女性身体和容貌的过度强调与关注则是对女性的歧视。
由此可见,女性并不天生如此,也是逐渐经过教化改造的。当代的消费社会对女性身体的过度强调,致使女性将身体当作武器,迅速包装、美化自己,迎合男性喜好。以女性为主要参赛选手的电视选美节目,对女性的包装和宣传,更是加速了这种将身体作为消费品的物化进程。这种由男性确立审美标准,为迎合他们重塑自身形象的“美女经济”现象,事实上已经于无形中强化了消费社会里男权的霸道主义文化秩序,女性的地位一落千丈。
一、性别批判:“看”与“被看”
《圣经》说过,上帝首先创造了亚当,为了不让亚当寂寞,就拿走了亚当的一根肋骨变成了夏娃。从此,男人开始寻找自己的肋骨,试图与其回合,女人寻找与自己相契合的身体,当男女终是相逢,肋骨与身体完美的融合,构成一体,人生才算是完整。然而,自古以来,男女两性的相遇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男女的关系也并不融洽,地位不见得平等。尤以男权社会为主,女性始终处于屈服男性之下。男性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统治者,女性则是地位卑微的被统治者。根深蒂固的社会性别理念将男女两性一分为二,截然不同,女性更加注重其肉体的、感性的、不理智、情感冲动型、缺乏理性思维能力的,而男性则恰恰相反,被称为理智的、坚强的、稳重踏实的、独立的。女性与男性的角色定位就存在了偏差与不平等,这是男性霸权禁锢与束缚女性的表现,也注定了女性地位的低下与遭受的不公待遇的必然性。

第三章 电视选美节目对女大学生的影响的分析 .................. 31
第一节 网络访谈 ........................ 31
第一节 网络访谈 ................. 32
二、访谈分析 .......................... 33
第二节 问卷分析 ....................... 37
一、观众:收视热情与偶像崇拜 ................... 38
二、参与者:社会需求与疯狂行为 ................. 39
三、当事人:回应争议与受其影响 ............ 40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思考 ................ 46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46
一、电视选美节目的消费市场化 ..................... 46
二、电视选美节目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 46
第二节 启示与思考 ........................... 47
一、文化价值的提升 .................... 48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思考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目前,选美节目如火如荼地发展着,表面充斥一片虚假的繁荣。其实,在其背后,“黑幕”、“潜规则”、“整容”等丑闻从不缺少。电视选美节目过于商业化的操作,传播的内容、方式出现偏差与阴影,令其传播效果负面化。选美已不再单纯选“美”,公信力逐渐降低,节目质量大打折扣。选美,已不是一场文化盛宴,而是商业操作的文化娱乐闹剧。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它所带来的一些负面信息与消极影响,对女大学生的价值观有着巨大的冲击作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尚未完善,接受信息的排山倒海式轰炸,并不能完全甄别其中的有效信息和剔除一些负面信息和消极观念,这将会改变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行为、观念等,使大学生在趋向堕落化,对人生价值定位的模糊。部分女大学生深陷于此,废弃学业或是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选美节目对女大学生们价值观的影响。
一、电视选美节目的消费市场化
电视选美节目将美女这种资源物化、商业化,并借助传媒的推动力将其市场化。以取悦男性感官为动机的选美文化传播者价值观扭曲,将追求商业价值,获得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其一,传播者、商家受商业利益驱使,传播美女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和名气大增,导致女大学生们产生思想误区;其二,电视等大众传媒普及,已广泛渗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们对光彩绚丽,一夜成名的生活艳羡不已,致使这些良莠混杂的选美文化深入、影响、渗透于大学生们思想的各个层面。选美文化依托电视这种具有较强的声、色感观刺激, 符合青年大学生激进式的热情和青春期的炫耀心理,一拍即合,引诱大学生沉迷舞台风光,玷污了他们的精神家园。
.........................

结语
本文经过研究美的延伸—选美活动的发展,电视选美节目的类型化,在消费社会中的商业化,女权主义批判的“身体狂欢”,认为电视选美在女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存在潜在的负面影响。采用网络访谈法发放问卷,结合数据,探析电视选美节目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的假设,与相关理论相结合,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最后,得出电视选美节目在制作上粗鄙、传播上消极,对女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就此,提出对电视选美节目文化传播的改进与完善建议,降低其负面性。
当下,学术界没有对电视选美节目进行深入研究,关注选美节目的传播对当代女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尚未结合的两个方面建立对应关系,并用实证、数据来检验假设的正确性。另外,采用实证研究与传播、美学等多个学科理论相结合分析的方法,对选美节目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假设得到验证,实证结果与假设相符。
通过研究,对电视选美节目的制作与传播有了一定了解,尽量使其规范化,减少其传播的消极性。但由于文献资料、数据的缺乏,实证、理论分析的不够深入,只是做了简单的分析与验证。
本研究仅是一个简单的、小范围的、不甚权威的尝试研究,只针对假设进行了实证和理论分析,希望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个不同的角度和思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性均存在局限。有待后来的研究者更深入、更透彻地分析此种社会现象,避免电视选美节目文化传播的不良作用,引导女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心理,端正社会风气。同时也相信本研究的后续发展更为广阔与有价值。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