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当代新闻评论的时代特征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14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绪 论

1.1 新闻评论在我国当代的研究现状

从近几十年的实践来看,我国新闻评论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不但报纸媒体上的新闻评论越来越灵活,发言主体趋于多元化,广电媒体的新闻评论也是从无到有,从作为新闻节目的点缀到成为各大电视台的拳头栏目。而网络新闻评论的兴起则成为新世纪新闻评论发展中最重要的事件,也改变了我国新闻评论的传统格局。当前,做大做强新闻评论,发挥其最大功用已经成为各大媒体的共识,并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理论界研究新闻评论的文章也是层出不穷,但与始终处在发展变化之中的新闻评论实践相比,新闻评论研究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 研究新闻评论在当发表展的方法和意义

新闻评论是媒介反映和干预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与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对于当下我国新闻评论发展的研究,也必然要扎根于当前的新语境、新形势,着眼于新闻评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进程,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知识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是我国媒体现在所面对的全新的语境。对于新闻评论工作者来说,更要充分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的黄金期”、“矛盾的凸现期”共存的时代背景,充分发挥自身的舆论导向作用,做好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坚决不辱党和人民所赋予的使命。

第 2 章 我国新闻评论的嬗变

评论,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的评论,是和古代的散文交织在一起的。《阿房宫赋》、《六国论》、《过秦论》、《盐铁论》等都是优秀的散文,也是优秀的评论文章。这些评论文章都有美文的特征,从形式到内容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而在我国古代的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著作中,也都有评论的影子。这些作品讲究微言大义,在叙述历史事实的过程中,对其多有经典的点评,或是在称谓、文章的标题等各个方面表达著者的观点。《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记事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著的《春秋》整理而成。它记载了春秋时期二百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考察和总结各诸侯国兴亡、治乱的得失,并在简洁的文字中融入作者的褒贬评价。这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并影响了后代的中国史家和评论家。然而,就像我国古代始终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新闻事业一样,古代的评论也始终没有演变为新闻评论:古代评论一般是针对前朝之事,针对历史,而不是针对正在发生的历史事件发表看法。即使是对历史的评论,也大多着眼于如何总结历史兴亡的教训,为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服务的。
在我国,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新闻评论出现在清朝末年:这种最初的新闻评论并非出自中国人之手,而是西方文化的舶来品。这些早期的新闻评论作品,既构成了中国近代报刊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表达着西方人的意愿:他们希望,刊载在报纸上的评论能够影响在华的外国人,最好还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写给英国驻沪领事白利兰的一封信中曾这样表白:别的方法可以使成千的人改变头脑,而文字宣传则可以使成百万的人改变头脑。他认为只要控制了中国“主要的报纸”和“主要的杂志”,就控制了这个国家的头和脊梁。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华不惜代价,创办了大量的近代报刊。为了扩大影响,外人报刊甚至免费赠阅中文刊物。就英文报刊来看,到 30 年代初,留居广州的外人不过 300 人左右,但却同时出有两三种报刊。

《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创刊号上直言:“在像广州这么小的社会再办一种报纸可能是多余的”,但“我们非常需要传播媒介,以传达别人无意谈论的意见和政策”。这清楚地说明了外国人办报纸的目的:占领言论阵地的制高点。总而言之,外人在华的报刊活动总体上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服务的,是为列强侵略中国进行舆论准备和提供信息、宣传服务的。可以说,中国早期近代报刊及其评论是由外国殖民者直接控制的。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对外国殖民者来说,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不论是被动还是主动,早期的新闻评论已经具备了现代意义上的新闻评论的重要特征:提供观点,以影响大多数受众的思想。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这些早期的言论,成为了我国新闻评论从近代走向现代,再到当代的源头和发轫:当中国人惊叹于这一表达形式,并迅速

地与中国源远流长的评论传统相结合后,中国的新闻评论已经注定将不断地发展下去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影响越来越多的人。150 多年来,中国新闻评论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在批评和赞颂整个社会的同时也被批评和赞颂过。本文将试图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来考量新闻评论在中国当代的发展和嬗变,以期获得具有独特见解的规律性认识。而这种回顾,就从国人新闻评论的第一个重要高潮,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评论开始。

2.1 破冰之旅——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评论

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了我国近代报刊史上的第一个办报高潮,同时也揭开了我国近代新闻评论发展的序幕。这一时期的新闻评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新闻性:评述的对象不再是前朝的旧事,而是发生在现实中的各种事件、现象和民众头脑里懵懂、著者希望民众知道的东西。开启民智,是这一时代评论的关键词之一:如此大胆的论说,显然是之前几千年的中国从未出现过的。光这一点,已经是对民众最大的启发。这些言论本身就是信息,它们告诉民众,人是有可能发出针对现实的自由声音的。在这一轮新闻评论的浪潮中,影响重大的是两个人,以及他们的评论。除了以自己的作品开启民智,他们本身还作为我国最早的评论人,成为民众追求进步和光明的标尺和希望。

2.2 启蒙大讲堂——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评论

维新变法失败后,清政府受到沉重打击摇摇欲坠,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也日益逼近,中华民族并未从生死存亡的关头解脱出来。面对内外的双重危机和摧毁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绝好机会,中国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有识之士纷纷组织起来,集会结社,出版各种报刊,鼓吹革命,葬送旧王朝,并力图开拓新时代。1900 年,西方列强纷纷在自己的祖国庆祝一个新世纪的到来,而他们的远征军——八国联军也没有停止在遥远的东方入侵中国的步伐。这一年八国联军进入了大清帝国的核心,京津地区,而清朝的统治者们却依然奉行着祸国殃民的卖国投降政策。在千疮百孔的旧王朝的统治下,民族的灾难和被瓜分的危机同时笼罩着这个国家。危机和灾难之中,新的力量也在诞生、生发。1900 年 1 月 25 日,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日报》在香港创刊。这份由孙中山领导创办、陈少白任社长兼总编辑的报纸非常重视言论,设有“论说”、“评论”等言论专栏,每天都有。政论《开门政策》大声疾呼,“中国直接之祸来势日迫……鼎肉虽丰,不遗一脔。而《主权论》和《议和后之中国》则对列强的强盗行径强烈抗议,对清政府的的卖国政策大声抨击。从 1900 年到 1905 年,《中国日报》的宣传使得革命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一定的舆论准备和思想铺垫,也拉开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新闻评论风暴的序幕。

第 2 章 我国新闻评论的嬗变..........4

2.1 破冰之旅——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评论...........5

2.1.1 王韬和《循环日报》..........5

第 3 章 我国新闻评论发展现状..........26

3.1 思考主体多元化——以纸媒体新闻评论为例..........26

3.1.1 党报新闻评论继续发挥权威指导作用...........26

3.1.2 都市类报纸新闻评论注重民生问题...........28

4.1 创新——当代新闻评论发展关键词...........45

4.1.1 报纸新闻评论写作形式趋于多元化...........45

结论

本文所举的案例,如有关地产大鳄任志强的交锋、有关方山关闭网吧的各方观点交锋都清晰地体现了这一特征。此外,网络上在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住房等众多领域,也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评论观点的交锋。这事实上反映的是当代我国社会的社会分层和利益格局,也反映了广大民众的诉求和呼声。如何在认清这种格局的基础上,注重正确的舆论导向,构建和谐健康的当代我国舆论环境,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新闻评论始终站在舆论的制高点,始终掌握正确的前进方向,保持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地位,成为我国新闻评论人的重要职责,也是新闻评论研究者需要关注的对象。

参考文献

[1] 胡文龙.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殷俊.媒介新闻评论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3] 丁法章.新闻评论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 胡文龙.现代新闻评论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5] 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6] 薛中军.新闻评论.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7] 时间,乔艳琳.实话实说的实话.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

[8] 蔡照波,肖枞.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生和发展探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9] 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三联书店,2003

[10] 李文明.新闻评论的电视化传播——<焦点访谈>解读.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