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闻摄影瞬间的“整体与部分”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25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绪论

我们对新闻摄影的整体认识还徘徊在一条狭窄的胡同里面:或者是对新闻摄影工作的经验式总结,或者是新闻摄影发展中的现象描述型研究,或者是新闻摄影的政策理论指导。这些关于新闻摄影的感性经验的认识和实践操作的说明,成了大家不厌其烦的热门话题,使得新闻摄影的研究只是停留在技术的层面,而缺乏理论的深度。

鉴于此,笔者拟引入在西方业己成熟的学科—格式塔心理学,从学理层面对新闻摄影进行理论性的研究与分析。这种分析强调其理论基础,以期用理性的思维突破以往对新闻摄影的感性经验的说明,同时也为新闻摄影的业务实践提供理论的支持。

1格式塔与新闻摄影的联姻

1.1格式塔概述

格式塔心理学是1912年诞生于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维特默、柯勒和考夫一卜。所谓格式塔心理学,简略地说,就是一种反对元素分析而强调整体组织的心理学体系,它的基本观点是“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格式塔的理论体系也都是从它的基本观点中衍生发展起来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形”,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者构建的结果或功能,而不是客体本身固有的。[2]正是由于格式塔的这种内涵,从而衍生出格式塔的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凡是格式塔,虽说都是由各种要素或成分组成,但它决不等于构成它的所有成分之和,一个格式塔是一个完全独立于这些成分的全新的整体。换句话说,它是从原有的构成成分中“突现”出来的,因而它的特征和性质都是在原来的构成成分中找不到的。一个三角形,是从三条线的特定关系中“突现”出来的,但它决不是三条交叉线条之和,一个曲调也不是某些乐音的连续相加,正如一个蛋糕也小是黄金色、甜、香、软、酥等诸感觉要素的相加一样。第二个特征是其“变调性”。一个格式塔,即使在它的各个构成成分,如它们的大小、方向、位置等均改变的情况下,格式塔仍然存在(或不变)。举例说,一个正方形,不管是用红的线条画出还是用蓝线条的画出,不管它变大还是变小,不管是用木条摆出还是用转头筑成,它仍然是一个正方形。这正如一支曲调,用胡琴或钢琴演奏,用男高音或用女高音唱,仍然是相同的曲调。

1.2新闻摄影的格式塔分析的可行性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种格式塔。所以,作为一种视觉新闻,且通过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的新闻摄影,也是一种典型的格式塔。格式塔心理学是以视觉心理的形成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人类怎样通过视觉接触最终形成知觉的过程,发现了一系列的感知原理,并将他们概括总结成格式塔心理学定律。

在这些定律中,关于视知觉形成过程中视觉构成的整体与部分、图形与背景的辩证关系,以及借鉴物理学中“场”的概念来论述心理现象及其机制的这些理论,都可以很好地运用在新闻摄影的研究中。一方面,对于读者而言,新闻摄影的传播有赖于读者观看新闻图片,在视觉接触的基础上解读图片中的信息,进而获得新闻事件的信息,它包括了读者从视觉接触到形成知觉的全过程。这一过程,正好与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视觉心理的形成过程相一致;另一方面,从摄影者的角度来看,新闻摄影有赖于拍摄者观察新闻事件现场,在视觉接触的基础上解读新闻事件以选择决定性的瞬间,通过摄影的构图完成新闻图片的拍摄,这也就是新闻摄影格式塔的形成过程。格式塔心理学在研究中发现的感知原理,在概括新闻摄影过程中新闻形象的信息呈现方式的同时,也可以很好的解释摄影者在拍摄过程中其视觉心理的形成原因。因此,不管是从传播者的角度还是从接受者的角度,用格式塔的理论对新闻摄影进行解读,都是可行的。


2新闻摄影瞬间的“整体与部分

新闻摄影不能像电影、电视的连续性画面那样用流动的画面和声音全程记录并展示事物的发展过程,也不能完整地再现新闻事实的全貌及背景,而只能通过瞬间的记录来揭示新闻事实的某个状态及其意义,并以此传播新闻信息。作为以瞬间性为基本特性之一的摄影手段,所应抓取和记录的只能是事物存在过程中的某一个或某儿个瞬间,是在组成事物的众多瞬间中能够反映新闻事件本质内涵和意义的瞬间,是运动着的事物的外在形态和内在本质最为接近的那一时刻,因为它最有力地暗示事物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想象力,使得人们能透过它能看到事物的全貌和发展、演化的过程,能感受到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情节性。正如著名的法国文艺理论家莱辛在《拉奥孔》中所谈到的,这是最富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使得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
莱辛的“这一顷刻”也就是抓拍大师卡蒂埃·布勒松所称的“决定性瞬间”。因此,用现场纪实的方法、通过实地抓取新闻事件的决定性瞬间而获得新闻照片的抓拍成了新闻摄影的主要拍摄手段:在新闻现场观察新闻主体的规律和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在适当的时机按动快门,迅速抓取新闻事件发展变化过程中最能够代表其本质特征的瞬间形象。

这些选择和摄取事物决定性瞬间的抓拍的技巧和过程,也就成了新闻摄影实践和理论中的重点论题。但是为什么强调决定性瞬间的存在,如何理解决定性瞬间的特性,关于这些问题的论述空白,使得决定性瞬间的理论指向变得模糊。其实,在新闻摄影理论中一直强调的决定性瞬间,新闻摄影实践中要抓取决定性瞬间,新闻摄影的信息传播有赖于图片所承载的瞬间形象,这些都是人类视觉思维中“整体与部分”思想的体现。对此,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与部分”理论的引入,可以脱离技术层面的描述,从理论层面更深入地理解新闻摄影的瞬间特性。

通俗地来讲,凡是格式塔(整体),虽说都是由各种要素或成分组成,但它决不等于构成它的所有成分之和。也就是说,一个格式塔是从原有的构成成分中“突现”出来的全新的整体,因而它的特征和性质都是在原构成成分中找不到的。例如一个三角形,是从三条线的特定关系中“突现”出来的,但它绝不是三条交叉线条之和,我们不能从仅从三条交叉线条中看出三角形的特性。同时,如果这三条交叉线脱离三角形这个整体,它们就只能以失去意义(三角形的边)的三条直线存在,所以它们作为三角形的局部不能脱离三角形这个整体孤立地起作用,它们的性质和意义也要受到三角形这个整体的制约。

2新闻摄影瞬间的“整体与部分”分析..........(9)

2.1“整体与部分”理论..........(9)

2.2新闻摄影瞬间的“整体与部分”..........(10)

2.3新闻摄影瞬间的误解误用..........(12)

3新闻摄影构图的“图形与背景”权衡..........(18)

3.1“图形与背景”理论..........(18)

3.2新闻摄影构图的“图形与背景”权衡..........(19)

4图片说明:实现“心物场”的对接..........(27)

4.1“心物场”概述..........(28)
4.2图片说明:记者和编辑的“心物场”对接..........(29)

4.3图片说明的误解误用..........(31)

结语

人的认识起点是从视觉图像而不是语言、文字等抽象物开始的;人的视觉接收器70%集中在眼睛,30%来自于其他。视觉对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以研究视觉心理的形成为切入点建立起来的格式塔心理学派,对视知觉的形成心理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许多图形形成的感知原则,并且分析了“整体与部分”、“图形与背景”间的辩证关系,还将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引入到知觉形成的研究中来,为视觉形成的心理机制提供了较为科学的解释。格式塔关于视知觉的相关理论,为以图像为主要信息载体的新闻摄影传播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新闻摄影作为一种格式塔,瞬间的选择、图片的构图和文字的说明,作为共同构成了这个格式塔的部分因素所存在。本文就是应用格式塔的理论对这个摄影格式塔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美)保罗M·莱斯特著霍文利,史雪云,王海茹译:《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7月第2版。

【2】(美)墨顿·亨特著,李斯译:《心理学的故事—上册》【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3】(美)莱斯利·施特勒贝尔著,陈建中、纪伟国译:《摄影师的视觉感受》【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4】(加拿大)弗里曼·帕特森著,何岑成译:《摄影与视觉心理》【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
【5】(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译:《视觉思维—审美知觉心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
【6】(美)苏珊·桑塔格著,艾红华、毛建雄译:《论摄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4月第l版。
【7】(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郭小平、翟灿译:《艺术心理学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局,1994年5月第1版。
【8】(美)库尔特·考夫卡著,黎炜译:《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l版。
【9】瓦尔特·本雅明、苏珊·桑塔格著,吴琼、杜予编:《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l0】(美)杜·舒尔茨、西德尼·埃伦·舒尔兹著,叶浩生译:《现代心理学史》【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