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研究缘起与目的
1.1 选题缘起
形象研究是近几年比较热的一个研究领域。在中国崛起这一背景下,同时伴随着奥运会、世博会相继在北京和上海举办,中国开始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形象,于是围绕着形象的研究逐渐增多,并衍生出了关于奥运会与国家形象传播,赛会举办与城市形象传播等相关的研究。城市形象作为形象研究的子领域,由于其在现实层面上更具有操作价值,因而成为热点。那么如何进行城市形象研究也就成为了学者们关心的问题,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从大的方向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城市形象的起点出发,强调城市本身软硬件条件的重要性,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一些具有城市社会学背景的学者所进行的,因此他们的研究强调城市建设影响城市面貌,因此所做的研究多从城市的规划、城市 CI 系统设计等角度出发,研究城市标识、城市形象主体的行为对城市形象塑造的影响。一类是从终点出发,强调城市形象传播环节对于城市形象塑造的影响,而围绕这一目的,具有新闻传播学背景的学者基本上遵循着拉斯韦尔关于传播研究的“5W”模式传播对城市形象传播的主体、受众、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切入,进行了有益的学术探索。
当然,这两种研究方向的分类并非决然对立的,很多传播研究的方法,特别是量化指标的建立往往是以城市建设、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作为依据建立的,比如说城市形象主体、城市形象综合评价指标等。但总体来说,尽管前面的学者们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关于城市形象研究的方法,但是大多数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知其然”,即城市形象的传播效果、媒介呈现的研究层面,但是仍缺乏对于城市形象“为什么”的探讨和追问,而这正是本文尝试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也就将遵循着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研究逻辑展开研究。
1.2 选题目的
本文旨在探析城市形象的媒体呈现,即媒体如何构建和呈现城市形象。通过对本地媒体的所采制的本地新闻报道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本地媒体如何产制本地新闻以及产制了什么样的本地新闻,这些新闻又是如何构建起广州的城市形象,以及构建起何种城市形象,从而获得一种区别于城市形象设计的,新的概括和评估城市形象的方法,进而获得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以广州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化大都市所展现出来的自身形象与城市发展现实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认知,并从这种互动关系出发,找到提升城市形象传播的策略。
2.研究意义
2.1 学术意义
本文研究视角的创新点首先是把形象研究的视角从“他塑”转向“自塑”,把地方党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亚运会这一具有“聚媒效应”的媒介事件的影响下,作为政府喉舌的地方党报同具有充分的媒介“自塑”动机和行动力的地方政府如何共谋打造自身的形象,也是城市如何看待与塑造自己的问题。这一研究试图改变从“他者”的观点来获得自己身份的研究视角,从一种内视的视角来获得关于城市的、有意或者无意中塑造出的自身形象。而同时笔者将从对比的角度出发去探析和研究城市形象塑造背后的机制。本文将通过亚运前和亚运后的相关统计分析的对比并结合城市形象设计的相关理论来进行探究。而更为有意义的是,本文将拓展大部分现有研究的仅仅局限于新闻学、传播学的角度来对城市形象进行概括和总结的研究角度,对文本和城市形象本身进行跨学科的文化学与社会学的解读,并探究社会转型对城市形象塑造的影响,也就是说本文不仅仅要实现解读形象本身,更要对媒介所呈现的城市形象背后的政治的、现代的、社会的、文化的等原因进行研究。
2.2 现实意义
探究城市形象的媒介呈现本身,对于城市形象传播的整个过程至关重要,因为从结果看起点,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实现对于整个传播过程的控制,特别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媒介新闻信息的选择和过滤,使之呈现出我们想要的结果,同时还可以对于城市形象传播的方法进行相应的改进,使之更符合传播的规律。
3.研究现状综述
3.1 对城市形象的研究
如果仅仅就“城市形象”而言,目前对城市形象所进行的研究中,公认进行得比较早的是凯文·林奇,在他的著作《IMAGE OF CITY》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城市意象”这一概念,并认为,城市意象形成的基础就在于“公众意象”,即他所定义的“大多数城市居民心中拥有的共同印象,记在单个物质实体、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一种基本生理特征的三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希望可能达成一致的领域”[1]他所强调的人们对于城市的感知,主要集中在城市的物质形态,即通过城市的外在呈现,具体地说,是通过他所强调的道路、边界(edge)、城市区域(district)、节点(node)和城市标志物(landmark)等“意象元素”来感知某个城市。
4.研究思路与方法设计 .................13-18
第二章 广州城市形象报道的数据分析 .................18-27
1.概念界定和理论探讨 .................18-21
2.统计描述与资料分析 .................21-25
2.1 样本统计描述 .................21-23
2.2 变量交叉分析 .................23-25
3.小结 .................25-27
第三章 媒体报道与广州城市形象传播 .................27-45
1.城市主体形象 .................27-35
1.1 城市政府形象 .................27-33
1.2 广州市民形象 .................33-35
2.广州城市硬环境形象——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35-40
3. 广州软环境形象 .................40-45
3.1 城市社会环境 .................40-42
3.2 广州城市文化 .................42-45
第四章 亚运报道与广州城市形象的提升 .................45-55
1. 亚运报道的特色分析 .................45-48
1.1 国内国外报道平衡,展现城市气度 .................46
1.2 赛场报道和赛场外花絮相结合,展现多元赛场动态 ........46-47
1.3 突出人人参与,打造激情盛会 .................47-48
2.亚运报道对于城市形象的提升 .................48-52
2.1 以良好的组织运行工作突出政府管理能力 ..............48-49
2.2 借市民之口,提升广州环境形象 .................49
2.3 突出志愿者和市民形象,打造广州市民文明形象 49-51
2.4 打造包容、开放的城市文化 .................51
2.5 以和谐办会的宗旨,打造和谐城市理念 .................51-52
3. 小结 .................52-55
第五章 媒体对广州城市形象报道的改进建议 .................55-60
1. 从文化入手,打造城市形象的吸引力 .................55-56
2. 在市民形象的塑造上,更多的突出公民的形象而非仅仅是市民形象 .........56
3. 在消息来源上,用多元化代替单一的政府声音 .................56-57
4. 在新闻倾向上,不妨多些批判的、负面的声音 .................57-60
结论
在当下,是否能够容忍批评的、不同的声音已经成为判断一个社会是否成熟的标志。政府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公共利益的托管者,同样应该学会重新找到自身的定位。过去的“大政府”模式,往往将政府塑造成全能型的模样,政府掌管一切,控制一切,然而,事实上,正如一个人是全能的一样,政府同样也不可能是万能的。而这个政府职能转型的过程,既是对以人为本概念本身的回归,又是对政府职权能力的回归。在公民社会里,政府能够对批评的意见从善如流,而公民本身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会理解政府的不易,会对政府的错误予以充分的谅解,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和谐。因此,政府不应该害怕和拒绝批评,批评并非对政府能力的否定,而是对政府态度的肯定。而从亚运报道和常规报道实际的对比来看,亚运会报道如果有缺陷的话,就是太过于正面了,这种传播思维带着浓厚的宣传色彩,从长期来看,对媒体的公信力和城市形象的塑造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正如同大多数正处在转型中的中国城市一样,广州也在经受着转型的阵痛,但是,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广州市及广州市政府在这场转型中,对自己身份的一个定位与期待。广州正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向外传递自己的形象,而这个形象中包含着太多的内容,廉洁务实的政府、充满温情和激情的市民、干净、现代化的城市环境、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等等,似乎符合一切人对于现代大都市的想象。然而,更深入的分析,我们又发现了不管是常规报道还是亚运特别报道,都可以政治权力、传统的宣传式的传播思想在城市形象呈现中的角力与控制。这种内在的矛盾贯穿着整个城市形象传播的始终,因而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独特的现代城市的形象断片。
参考文献
[1].凯文·林奇.方益萍.何晓军.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外城市形象比较的社会学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陈扬.湿碎广州[M].广州: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
[4].黄志云等.珠江三角洲城市文化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5].傅治平,李一鸣,宋可玉.经济转型与政府角色定位[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6].伍俊斌.公民社会基础理论研究公民社会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鲁哲.论现代市民社会的城市治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8].潘国灵.城市学:香港文化笔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9].王晓明,陈清侨.当代东亚城市:新的文化和意识形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
[10].森尼特.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媒体传播对广州市区形象的改进建议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城市形象,媒介呈现,城市形象传播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