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08 年 1 月,南方二十多个省市被一场 50 年不遇的冰雪袭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千亿余元,导致南方各个城市对外交通运输系统的瘫痪。2012 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使北京市大量道路严重积水,并造成部分路段交通受阻。2018 年 1 月一场大雪让西安市交通客运出现严重问题,也使民众对城市管理的“短板”产生质疑。同样的例子在国外也屡见不鲜,2011 年 7 月韩国首尔暴雨灾害、2011 年 8 月美国马里兰州的飓风事件等等。这些事件不仅会影响城市交通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也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城市交通干道是城市的生命线,各种交通工具在给社会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交通工具的依赖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相伴产生,一旦出现恶劣天气,城市交通系统的脆弱性就会暴露,产生道路拥堵、事故频发、系统瘫痪、民怨四起等问题。恶劣天气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很大,一方面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另一方面会造成交通拥堵甚至瘫痪,这些为城市交通应急管理提出了挑战。2016 年 2 月国务院发布了《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和安全设施建设配置标准,健全城市抗震、防洪、排涝、消防、交通、应对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体系”[1]。2017 年 9 月国务院安委会发布了《道路交通安全“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提升道路交通应急管理与救援急救能力,重点加强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处置和联动机制建设[2]。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作为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城市交通安全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者对于城市交通瘫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急处置和应急能力的评价,缺少对应急准备环节的研究。本研究以恶劣天气下城市交通干道瘫痪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应对恶劣天气下的交通应急能力为研究目标,一方面,实践运用情景构建分析恶劣天气条件下城市交通干道瘫痪的现实问题,对不同阶段不同主体的任务进行划分,能够丰富城市交通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恶劣天气条件下城市道路瘫痪的风险评估体系,从而有助于扩展数据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1.2.2 现实意义
传统的应急管理模式是以部门应急预案为核心的“预测-应对”型模式,而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则是以事件为中心的“情景-应对”模式,它是目前应急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构建恶劣天气下城市交通干道瘫痪的情景有助于完善现有的交通应急管理体系。我国目前采用的应急管理模式以应急指挥型为主,该模式在应对涉及多主体、多部门的突发事件时,可能由于缺乏前期协调合作,降低应急效率。情景构建可以使我们在面临恶劣天气下交通干道瘫痪问题时,各级各相关部门能够根据预先构建的情景明确自身在事件中的定位、职责范围、具体任务、处置方式,且各部门的任务及职责均是根据其自身能力预先设定的,依此能够提高应急准备效果和应急处置效率,降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时间成本及经济成本。
其次,降低灾害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本研究试图从众多已发生的恶劣天气条件下城市交通干道瘫痪事件中归纳出共性特征,建立同类事件的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对恶劣天气条件下城市交通干道瘫痪的情景进行集成与描述,筛选出恶劣天气条件下城市交通干道瘫痪的风险因素,对其进行评估,帮助相关部门识别风险并预防,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
第二章 恶劣天气下城市交通干道瘫痪的概述
2.1.恶劣天气基本概述及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恶劣天气是指给人类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各种天气气象,主要形式有大雪、大风、大雾、强降雨和连续降雨、冰雹、扬尘、高温等天气。恶劣天气通常因为涉及范围广、地域性特征强等特点,成为影响城市交通正常运转的一大阻碍因素,其中大风、大雪、大雾、强降雨和持续性降雨和沙尘暴天气是影响地面交通的主要灾害天气,将作为本章的分析重点。
2.1.1 大风天气的基本概述及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风是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是由太阳辐射热产生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地球表面,造成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地表空气受热后膨胀上升。上升后的热空气与高空中的横向流动的冷空气相遇,热空气遇冷温度下降,变冷后的空气重量加重下沉,到达地面后又会加热上升,这种空气流动的方式产生了风[62]。刮风是一种常见的天气,气象部门通常依据风速(m/s)划分风力等级,当风速达到 17.2m/s 时,称之为大风天气,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当风力达到 12 级以上,即是摧毁程度极大的台风。
表 3 气象部门风力等级划分标准
2.2 城市交通干道瘫痪的内涵
城市干道是指贯穿于城市各个区域空间及空间内部,具有运输和服务功能且能够实现集散快速、运输量大和长距离运输的交通要道,由于城市干道承载着城市的运输生命线,因此也是交通拥堵、事故的主要发生地,是衡量城市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中将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为四种,分别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1],各级道路的红线宽度控制如下表所示。其中,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构成了城市交通干道的主系统,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表 8 城市道路等级分类
.........................
第三章 情景构建运用于恶劣天气下城市交通干道瘫痪应急管理的有效性分析...........21
3.1 突发事件情景构建的方法............................21
3.1.1 情景构建的概念...........................21
3.1.2 情景构建的步骤..............................21
第四章 恶劣天气下城市交通干道瘫痪应急管理模式的构建.......................26
4.1 城市交通干道瘫痪的情景筛选........................26
4.1.1 案例汇总...............................26
4.1.2 主要原因分析..........................28
第五章 应急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44
5.1 恶劣天气下城市交通干道瘫痪的情景构建——以暴雪天气为例.........................44
5.1.1 情景主体信息..........................44
5.1.2 恶劣天气影响下城市交通干道系统风险评估..................45
第五章 应急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
5.1 恶劣天气下城市交通干道瘫痪的情景构建——以暴雪天气为例
5.1.1 情景主体信息
5.5.1.1 情景客观信息
(1)地理位置
A 市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地形为平原地区,气候类型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常年温和。冬季平均气温-1.0℃—8.0℃,常受冷暖空气长时间交汇影响形成降水,并偶发暴雪。
(2)城市交通情况
该市常年居住人口达 900 多万人,城区人口集中。城市主要的几条交通干道自南向北、自东向西横穿整座城市,是每日市民出行使用最频繁的线路,次干道分布于其他各个区域,交通网络规范且发达。
(3)应急工作情况
在应对恶劣天气对城市地面交通出行的影响时,A 市在应急预案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经验等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一是发布了《冰雪天气应急预案》。在此之前,A 市仅有《极端天气灾害应急预案》,在经历暴雪天气影响后,A 市根据实际情况发布了专项针对冰雪天气的应急预案。二是储备相应的应急物资。为了应对冰雪灾害的侵袭,A 市市政部门组建了 18 支专业清雪、清冰队伍,工作队伍包含一千余人,并配备了 120多台专业清雪设备,500 多个清雪铲,储备融雪盐、融雪剂等物资 360 多吨。三是积累了应急工作经验。近几年来,A 市在应对暴雨、雾霾、大雪等多发恶劣天气对城市地面交通出行中已经积累了应急工作经验。各部门也根据自身情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作链。
...........................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总结
恶劣天气的发生频率极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出行,威胁城市公共安全,也造成了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城市交通干道是城市地面交通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效运行。因此,本文以恶劣天气下城市交通干道瘫痪为研究对象,结合恶劣天气对城市交通干道的影响具有频率高发性、影响范围广泛性、破坏性等特点,引入情景构建方法,构建了应对恶劣天气影响下城市交通干道瘫痪的应急管理模式。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可总结如下:
(1)分析了恶劣天气造成城市交通干道瘫痪的原因,同时构建了恶劣天气下城市交通干道系统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对领域内专家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了导致恶劣天气条件下城市交通干道系统瘫痪的高风险因素,为构建恶劣天气下城市交通干道瘫痪提供了理论支持。
(2)初步搭建了“情景-任务-能力”的恶劣天气下城市交通干道瘫痪应急管理模式。梳理归纳了恶劣天气下,与城市交通干道系统相关的各主体在应急管理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并提出应急能力评估流程,分析并得出主要责任主体与参与主体的决策要点和应急准备建议,为下一步应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也为应急演练、桌面推演、应急培训等提供了参考。
(3)基于真实案例及情景构建,对我国某 A 市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估了其应急能力的缺失内容,并提出应急准备建议,验证了所构建的恶劣天气下城市交通干道瘫痪的应急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