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及策略探究——以X镇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89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通过立足 X 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了解 X 镇具体地理位置和 X 镇干部队伍发展的现状,再深入 X 镇政府了解其机构设置和编制使用情况及干部队伍建设现状,通过分析 X 镇乡镇干部的年龄、性别、职务、职级等数据信息,结合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分析出 X 镇干部队伍存在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干部队伍不稳定、干部履职尽责意识不强、能力素质不高等问题,根据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例如,干部招录工作不完善、激励措施不足等。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一)乡镇政府与职能
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广义的政府包括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领导班子,狭义的政府指其中的行政机构。我们一般理解的乡镇政府指广义的政府。具体地说,按 2004 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在乡镇党委领导下按《选举法》选举产生乡镇最高权力机关: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再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出其执行机关:乡镇人民政府,执行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决定的有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计划。同时,还执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乡镇党委对乡镇政府有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权。
乡镇政府的职能主要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党对“三农”的各项制度和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管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振兴;引导发展生产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维护社会稳定。
(二)乡镇干部
本文研究的乡镇干部,是指在乡镇机关工作的占有行政编制的行政人员和不占用行政编制的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属于行政编制,他们的薪酬标准由其职称决定。不论是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乡镇干部作为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都是代表乡镇政府行使一定的权利,面向人民群众直接开展工作。乡镇干部的言行举止都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所以乡镇干部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政治素养、服务意识以及言行举止,注意自己代表政府,时刻维护政府的形象。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要想加快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乡镇干部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意识到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全面解放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找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确保党中央的各项政策方针的落实,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脚步,从人民群众的吃穿住行等一件件小事抓起,因地制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

二、理论基础
(一)相关激励理论
1.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又叫“激励-保健理论”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在 1950 年代后期的《工作的激励因素》中提出,双因素主要是指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种。保健因素是指员工不满意的工作环境、工资和政策管理等因素,激励因素包括使员工自己满意的成就、受到的认可、工作中的成长,晋升等工作内容本身。传统观点将满意视为不满意的反面,但这并非完全正确。 Hexcel 认为满意的反面应该是没有满意。相反,不满意的对立面应是没有不满意。举例说明,如果乡镇干部没有很好的工作环境、工资和政策管理等因素,他们会感到很不满意,如果在乡镇工作中这些因素被满足了,他们就不会感到不满意,但是即使被满足了,这种满足感也不会特别持久,也不可能使乡镇干部完全满足,还需要个人成就、受到认可等精神层面的满足。双因素理论的研究意义在于它们使工作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员工满足感和幸福感的关系。因此,在加快推进“高素质”和“专业化”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政策的不断完善,我们应该开拓创新,顺应时代潮流,对 X 镇乡镇干部更加要注重其精神激励。
2.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是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 1964 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又被成为“效价-手段-期望理论”。主要是通过激动力量、期望值、效价三个因素来反映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要想激励员工,就得让他们明确:(1)工作能提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2)他们欲求的东西是和绩效联系在一起的。(3)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一个人对目标的把握越大,估计达到目标的概率越高,激发起的动力越强烈,积极性也就越大,在领导与管理工作中,运用期望理论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是有一定意义的。
..........................

第二章 X 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一、X 镇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X 镇位于 X 县城东 25 公里,与扶沟、太康、淮阳三县相邻,历史文化源远流长,1965年成立人民公社,1989 年撤乡换镇。全镇土地总面积 72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85155 亩,辖 31 个行政村,92 个自然村,284 个村民组,72 个一、二级行政单位;总人口 6529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412 人。这里地处黄泛区腹地,因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有清水河等河流流经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境内交通便利,历史文化灿烂悠久,有淮海战役烈士墓。
(二)干部队伍发展现状
从 X 县 X 镇乡镇干部队伍的实际发展以及乡镇干部的职能作用来看,X 镇干部队伍建设有着非同寻常的深远意义。近些年,X 镇干部队伍的建设有着显著的发展,显示出了很好地效果。X 镇以公正、公开与公平为前提,通过省考招录为主,竞争上岗制与考录制对乡镇干部进行选拔,并采取一系列培训方式来提髙乡镇干部的业务技能与素质,显著提升了 X 镇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 X 镇干部队伍的建设中,X 镇仍面临着诸多缺陷与问题,仍需我们深入这些问题当中去研究,希望能研究出一些有建设性的研究成果,有效的意见和措施帮忙解决这些问题。
.............................

二、X 镇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一)X 镇机关及事业单位内设机构设置情况
在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九九八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强调了乡镇政权在村镇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乡村是基础,乡镇是重点”。1999 年以后,中央的工作重点转向乡镇行政改革,1983 年政社分开以后,乡镇成为一级政府。
X 镇人民政府经过机构改革,现共设行政办公室 7 个、事业中心 4 个。
(二)X 镇干部编制情况


表 2-1 X 镇基层干部基本情况一览表

...........................

第三章 X 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15
一、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15
二、干部队伍不稳定、缺乏活力.......................................18
第四章 X 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23
一、乡镇干部招录工作不完善.....................23
二、干部激励措施不足.............................25
第五章 X 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29
一、拓宽干部来源渠道,优化干部结构................................29
(一)改进乡镇干部考录工作.......................29
(二)优化队伍结构层次..................................29

第五章 X 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拓宽干部来源渠道,优化干部结构
(一)改进乡镇干部考录工作
第一,通过统一招考考试招录优秀人才,根据编制空缺合理增加每年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人员数量,加大招聘力度,适当的放宽学历、学历、年龄等方面的约束,经调查,X 镇以往每两年甚至每三年才会招录一次,每次只招两人,可以根据需求向上级多申请编制,增加招录次数和人数,事业人员方面,可以将县城事业单位的二级机构或者参公单位的部分优秀人员可以分批次向乡镇选调,充实基层工作力量,第二,引进农村工作需要知识的专业型人才,根据乡镇的发展方向和特色,尤其是 X 镇这种较偏远的、经济基础差的乡镇,应当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引进人才。第三,培育“本土”优秀基层工作人员,例如村支书、村干部等,他们长期生活在农村,有着丰富的基层生活经验,并且擅长与群众打交道,能很快融入农村工作,有扎根在农村的意愿,可以将他们当中优秀的人才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考核,选拔到乡镇工作,纳入到乡镇的编制当中。
(二)优化队伍结构层次
优化队伍结构要注重干部的年龄结构。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是由老,中,青的科学比例构成的干部等级结构。 所有干部在知识,经验,气质和身体素质方面可以相互补充。干部通过国家规定的考试,选拔,培训和锻炼等许多方面逐渐成长,可以造福群众,发展党的事业。 如果对于干部提拔年龄“一刀切”,就会使一些四五十岁的经验丰富、虽然充满干劲,想要大展宏图的干部无处施展自己的才能和远大抱负,使这些优秀的人才资源被浪费,同时也要重视年轻干部的录用和提拔,构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干部队伍结构。


图 2-1 X 镇干部年龄结构折线图

.........................

结论


今年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也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因素的增多,国际形式的动荡,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乡镇干部是党和政府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并与广大人民保持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乡镇干部的工作做好了,乡镇政府的指令、就能够很好地推广实施,并直接推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乡镇干部队伍素质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在促进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但是,多数乡镇存在基础薄弱,配套的基础设施落后,乡镇干部建设存在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等问题,亟需解决。
首先本文通过阅读和参考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确定以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访谈法为主的研究方法,明确了乡镇政府、乡镇干部、干部队伍建设的概念,运用了相关激励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绩效考核理论作为论述的理论基础,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需要从干部队伍结构、激励措施、综合素质、培训考核制度等方面去研究,各个部分的平衡决定着乡镇政府的整体效能。其次通过立足 X 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了解 X 镇具体地理位置和 X 镇干部队伍发展的现状,再深入 X 镇政府了解其机构设置和编制使用情况及干部队伍建设现状,通过分析 X 镇乡镇干部的年龄、性别、职务、职级等数据信息,结合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分析出 X 镇干部队伍存在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干部队伍不稳定、干部履职尽责意识不强、能力素质不高等问题,根据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例如,干部招录工作不完善、激励措施不足等。通过对原因的分析,结合乡镇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分别提出了拓宽干部来源渠道、强化激励保障、构建科学的考核机制、加强培训力度等对策。
但是由于本人乡镇工作时间不长,研究时间有限,对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不够透彻,总结出来的的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原因不够全面,对对策的研究也不够符合现实,没有考虑到 X 镇今后的长远发展。希望对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关注乡镇、政策上多多地关怀乡镇干部,X 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能够迈上新的台阶,X 镇的各项事业能够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