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硏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意义
本文的理论基础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治理及合作治理等理论。用这些理论来探寻民族地区城市多民族社区治理模式,即政府主导多元治理主体参与的社区治理路径;同时结合具体的地区(这里以黔东南苗族個族州凯里市龙溪社区为例)进行分析,为我国的多民族社区治理路径选择提供借鉴。
(1)理论意义
第一、能够丰富我国多民族社区有效治理的理论。选择以经济文化普遍落后的民族地区黔东南自治州凯里市为研究对象,弥补了只把经济发达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的缺陷,为多民族社区的善治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第二、把治理、社会治理、及合作治理等这些前沿理论用到社区发展上,使基层政府的治理得以实现,这将有利于从基层到中央逐步地实践国家的治理体系。
(2)实践意义
笔者尝试从黔东南地区凯里市龙溪社区治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着手,探析解决黔东南地区甚至黔东南以外的其他类似地区的社区治理问题的办法,在做好这方面的同时探寻更为先进的社区治理体制。笔者的研究成果将对多民族社区的治理有现实意义。
.......................
1.2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四个部分,由绪论(1)、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3)文章主体(4-5)、结语构成。第一部分:绪论交代了论题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分析框架等。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视角的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对本文所做研究的一个学理分析,通过对社区、多民族社区、治理、社会治理、合作治理、城市社区治理等概念作详细的解析,并结合民族地区相关政策作一个分析,从而为文章开展作进一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文章核心部分(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本文研究将耍展现出来的实证性分析。表现为凯里市龙溪社区治理的基本现状:具体为龙溪社区的概况、组织结构、运作方式、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原因分析从经济发展水平低、少数民族文化落后多元、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的弊端、多民族社区治理的体制不成熟治理的机制不成熟立个角度指出龙溪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对目前龙溪社区治理中出现的困境提出有效对策,包括:加强社区民族工作,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社区治理主体及其权责关系的重构、脾化和培育社区壮会组织,及少数民族自主能力的培养、建设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社区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建立有民族特色的社区服务、增加社区投入。最后,结语总结全文。概括本文提出的一些观点,梳理一下本文提出的核屯思想,及对未来的研究做进一步的展望。
.........................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是指人口高度集中,居民生活在市区,他们通常不涉及农业生产以商业性活动为主也还涉及其他方面,是一个混合的地域共同体。其主要特征表现为:(1)社区规模大密度高.在市里面生活,人们互不认识他们之间主要通过工作来相互认识,血缘与亲缘关系显得不是那么重要。除了业缘关系外城市中还存在趣缘关系和志缘关系,它们一起构成了联系城市社会关系的主要纽带。(2)社区结构开放。开放性是城市社区的本质特征,城市中的社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城市只有具备开放性的结构才能不断从系统外部吸收信息、人才等资源,让人、才、物流动起来带动都市的繁荣,使都市变得更加充满活力。(3)社会流动性大。市里面不同层级与不同职业很容易区别开来,人们容易发生矛盾与冲突,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转变很大,随之而来的身份转变也很大。(4)社区功能综合化。它不仅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中心,而且也是社会服务的枢纽。城市社区在组织社会化生产、协调经济活动、传播文化知识等方面不可或缺。
转型以后社区的管理不像之前那样所有的事情都由政府来管,而出现大量的社会组织。党和政府让出部分的社区管理权,让其自行管理社区的日常事务。在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过程中各组织彼此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建立一套体系。在一些重大事务的管理上它们都需要在服从党与政府。社区的管理主体的分工也比较明确,其中居委会承担辖区内各项事务;业委会主要是管理小区的各种业务;还有其他的主体他们的活动也十分活跃。总之当前我国社区治理结构已经改变了许多,其治理主体变得多元化了。
.......................
2.2理论基础
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是社区治理的理论来源之一,治理、社会治理、合作治理是社区治理的热点,多民族社区治理的政策要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框架内进行。多民族社区治理的独特性在于环境、政策及文化的独特性。本节主要对国家与社会关系、治理、合作治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理论分析。
2.2.1国家-社会关系理论
自古以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首先两者存在相对应;国家机关管的事越多越细,社会的自主性空间就越狭窄,居民的生产生活就会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反之社会的自主性就却强。其次两者彼此之存在着互动;从这个角度说两者关系可以影响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两者是对社会整体结构的划分,而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彼此之间会产生负作用。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社区内部结构日趋完整,它希望采用自己管理自己的办法来获得发展。
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它们之间出现过重合、交叉和相离的情况其对应着不同的治理模式。最先出现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治理模式,它能很好地途释国家和社会的重合关系。政府和党组织在治理的整个过程中的位置是首屈一指的,它实行自上而下的直线管理,并且直接管理具体的工作。其次就出现混合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型能很好地论释国家和社会的相交关系。在这样的治理模型中政府与社区的地位同等重要,有同等的权力,它是将社区的自下而上和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办法融合在一,共同管理城市的基层组织,使社区得到发展。政府其职责是规划、指导与财力支持,做宏观方面的事;而社区主要是做实事,做微观层面的事。最后出现的是社区自治型模式,送种治理模型能很好地途释国家和社会的相离关系。在这样的治理模型中政府的举措与社区举措不重合,政府对城市基层的治理不是直接治理也不是采用直接与间接相结合而是间接治理。表现为;社区拥有自主权它决定社区内的重大事务,社区自治比较成熟、居民参与度高,自下而上推动本地区社区建设。社区的具体事务完全自治。
.....................
第三章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治理的独特性..............17
3.1治理环境的独特性..............17
3.1.12自然环境...............17
第四章龙溪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1
4.1龙溪社区概况..............21
4.2龙溪社区的治理体系及运作方式............21
第五章完善龙溪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37
5.1加强社区民族工作,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37
5.2社区治理主体及其权责关系的重构...............38
第五章完善龙溪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5.1社区治理主体及其权责关系的重构
觉对社区的领导不是直接的干预,而是宏观的调控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思想上的导向作用。其次,决策上的把关作用。再次,组织上的保证作用。最后,生活中的表率作用。
社区是社会的一部分,它属于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领域。居委会是居民自治性组织,它不应该受到行政系统的干涉,它只应该对居民负责。它将不再承担行政性事务,而是应该成为沟通政府和居民之间的纽带。
社区党组织主要是通过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的方式对社区进行领导,在此过程中从政治上保证与支持社区依法自治。因此,社区党组织与居委会不是行政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支持、民主协商、平等合作、竞争博弈的关系。
........................
结语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社会利益分化明显,贫富差距拉大催生了社会矛盾。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多民族社区表现得很突出。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合作治理路径是一种比较适合当地的社区治理模式。
这个模式解决了哪些问题呢?我觉得它整合了本社区的资源,调动了社区各治理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推动了基层民主的发展。少数民族的权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少数民族文化得到了尊重及保护。少数民族群体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他们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增强。
这个模式并不完美,它的运作也有很多障碍,比如说社区各治理主体的地位很难平等,政府仍然处于强势地位,各个社会组织代表的利益不同,他们各自的为量,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在合作、协商、对话的过程中很难达成统一意见、效率也比较低下。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