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药学论文,本实验采用QbD理念对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提取工艺展开研究,最终建立了DS,有助于透彻理解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提取过程,最终控制范围。
材料与方法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
数显定时搅拌仪(上海欧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型号OA2000),水浴锅(北京中兴伟业有限公司,型号DZKW-C),调温型电热套(北京中兴伟业有限公司,型号ZDHW),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型号SHB-Ⅲ),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型号KQ-700DE功率:700 W,频率:40 KHz),药品稳定性试验箱(北京兰贝石恒温技术有限公司,型号Labonce-430CSD),无菌注射器(郑州康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批号20181102),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202-3-B8),气相色谱仪(GC7890A安捷伦仪器有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仪(UV-2401日本岛津公司),高效硅胶G版(青岛谱科分离材料有限公司)。
1.2试药与试剂
β-环糊精(曲阜市天利药用辅料有限公司,批号:200106),无水乙醇(分析纯,天津欧博凯化工有限公司),其他同第一部分所述。
..............................
2方法
2.1挥发油的提取
按处方比例分别称取荆芥穗饮片1 600 g、薄荷饮片480 g、紫苏叶饮片480 g,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10-11],结果挥发油体积为29.50 mL ,得油率为1.15%,备用。
2.2挥发油密度的测定
精密吸取“2.1”项下挥发油2 mL ,置于已称定质量的量瓶中,称定两者总质量,重复实验5次,计算挥发油密度。挥发油密度=(挥发油与量瓶总质重-量瓶质量)/2 mL 。
2.3挥发油空白回收率测定
精密吸取“2.1”项下挥发油0.5,1.0,1.5 mL ,分别置于500 mL 烧瓶中,加水300 mL ,加入适量玻璃珠,连接挥发油提取器,用调温电热套缓缓加热至沸[11],提取3 h后静置30 min,计算挥发油空白回收率。挥发油空白回收率=(挥发油回收量/挥发油加入量)×100%。
2.4β-CD对挥发油空白回收率的影响
精密吸取“2.1”项下挥发油1.0 mL ,共4份,分别置于500 mL 烧瓶中,加水300 mL ,其中两份加入β-CD 10.00 g,按“2.2”项下“加入适量玻璃珠……提取3 h后静置30 min”操作,并同法计算挥发油空白回收率。
2.5不同包合方法对挥发油包合率的影响
挥发油包合方法主要有研磨法、超声法、饱和水溶液法[12-13]。本研究以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评价不同包合方法对挥发油包合效果的影响。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提取的挥发油体积×包合物总质量)/(空白回收率×挥发油加入总体积×包合物取样量)[14-15]。
...............................
结果
1挥发油密度的测定挥发油平均密度为0.9298 g/mL,RSD为0.50%(n=5),结果详见表1。
药学论文参考
.........................
2挥发油空白回收率测定测定
结果见表2,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平均空白回收率为96.00%。表明不同体积的挥发油对回收率无影响。
药学论文怎么写
...............................
第三部分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中薄荷酮、L-薄荷醇及胡薄荷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35
前言....................................35
材料与方法.........................35
结果............................37
第四部分基于QbD理念的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45
前言..................................45
材料与方法...................................45
结果......................49
第五部分基于QbD理念的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包合工艺的研究...........................71
前言................................71
材料与方法....................................71
结果..........................78
讨论
1.DS是已被证明能保证目标产品质量的CPPs多维度组合和交互作用的范围[31]。在DS内CPPs的变化并不显著影响产品的CQAs,在生产监管上可不视为变更。因此,本文基于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包合工艺中CQAs开展CPPs的DS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对中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具有参考价值。
2.本文通过单因素考察,随着包合温度升高,包合率、综合评分呈现降低的趋势,分析原因可能是挥发油具有易挥发、不稳定等理化性质,当温度较高时,挥发油在未完全被包合进β-CD前会有部分挥发[27]。虽然20℃与30℃的包合效果接近,但由于20℃通过水浴锅较难控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到达,因此选取了包合温度低水平30℃、高水平60℃。随着β-CD与挥发油比例增加,挥发油包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当β-CD比例挥发油比例为10:1时,挥发油包合率及综合评分最高,虽然包合物收得率不是最高,但与最高值相差不大,同时考虑到挥发油包合率的权重系数为0.7,大于包合物收得率的权重系数0.3,故选择β-CD与挥发油比例低水平6:1、高水平10:1(g/mL)。随着包合时间的增加,包合率、综合评分增加,当到达2h时不再增加,故包合时间高水平选取2h,低水平选取0.5h。
3.本文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对包合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证实三种因素的独立效应对综合评分影响显著,同时方差分析还得出包合时间与β-CD与挥发油比例对综合评分具有交互作用。通过阅读文献[22,27]及结合生产经验将目标范围设置为响应值>80%×最大综合评分,即80分既能够保证挥发油包合率及包合物收得率在较高水平,同时还可以保证制剂药效,建立设计空间,在此基础上加入置信区间,同时由于加入置信区间后的空间具有不规则形,为方便操作在此空间画一矩形作为操作空间并进行验证。
.............................
小结
本实验针对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包合工艺,利用FMEA科学方法筛选出影响挥发油工艺包合的CPPs,利用Box-Behnkenn响应曲面设计优化工艺,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方差分析与响应面分析一致,最终建立了DS,有助于透彻理解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包合过程,DS范围是:包合温度:33-40℃、β-CD:挥发油9.5:1-10:1、包合时间1.8-2h。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鉴定挥发油包合物已经形成,另通过测定包合物中挥发油的有效成分薄荷酮、L-薄荷醇、胡薄荷酮3中有效成分的转移率证明了挥发油经过包合过程,挥发油有效性依然较好。通过对包合物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包合物稳定性良好,能够保证挥发油的稳定性,由于感冒清热颗粒挥发油在制剂中处理办法是直接喷洒于颗粒表面,在制剂中易于挥发,鉴于此可以考虑将挥发油制成包合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