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汉代隐形艺术—墓葬艺术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作为墓葬艺术的独特表达方式—汉画像石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宋代清代就有金石学家关注并著述,至近现代,汉画像石艺术更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山东地区是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的故乡,而儒家思想在汉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汉人主张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孝悌的思想被以厚葬的形式表现出来,再者,汉代推行举孝廉的推荐官员的制度,有些人更是利用孝悌来达到自己功利的目的,在画像石中体现为大量的忠臣孝子、烈士贞女的题材的出现,都反映了画像石浓厚的礼学色彩。所以汉代厚葬思想可谓是根深蒂固,而厚葬风俗成为画像石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虽然在汉代儒家思想处于主导地位,道教的影响还是在汉代的文化中深刻的反映了出来,道教推崇的神仙方术、谶纬观念,以及受楚文化神仙思想的影响,汉人重鬼好祀,希望自己在死后能像神话中描述的一样,进入神仙世界,所以,在汉代画像石题材中出现了大量的神仙形象,其中典型的有伏羲、女娲、西王母,这些形象反映了人们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与崇敬之情。
一组建于东汉时期的官吏家族祠堂,本立于山东嘉祥紫云山下武氏家族墓地之前,祠堂的规模并不大,并且早己因黄河泛滥而被冲得零乱不堪,但由于其墙壁和屋顶上刻画着众多精美的画像而备受世人瞩目,众多学者们纷纷以人类学、社会学、图像学、考古学、功能主义、象征主义、风格分析等等研究角度来解说武氏祠画像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山东武氏祠画像石作为汉代画像石的代表,其中的重要神仙形象的造型,可以恰如其分的反映出汉代文化的缩影。本文以山东武氏祠画像石中的伏羲、女娲、西王母这些典型的神仙形象造型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参考前人所分析的神仙形象的变迁的成果,武氏祠画像石的图片等相关资料,结合武氏祠画像石所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因素、宗教影响等方面,将其与同时期的河南、四川、陕北地区的形象做对比研究,从神仙形象的体量比例分析、地域特征比较、线刻造型以及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等几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武氏祠典型神仙形象的造型艺术特色,并将其造型艺术特色放到现代设计的造型思维中加以学习和创新。
..........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汉代作为我国为期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开端,是各个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重要时期,对整个中国历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文化的融合同时也带动了传统艺术的发展,在艺术的发展中产生了画像石这种类型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并成为汉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汉代画像石艺术成为代表性的汉代艺术,与汉代的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其空前绝后的厚葬风俗成为推动画像石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汉代画像石采用“以刀代笔”的形式,将绘画艺术表现在石面上,结合了雕刻和绘画两方面的特征,作为一种丧葬性艺术,普遍被当作墓室、祠堂内的装饰。其题材广泛、制作精巧、装饰手法丰富多样,石头上所刻画的图案与文字,向我们再现了汉人的真实生活,体现了汉代的文化与思想,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认为“除了古人的遗物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的形象;同时,在中国历史上,也再没有一个时代比汉代更好在石板上刻出当时现实生活的形式和流行的故事来;这些石刻假如把它们系统的搜集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武氏祠作为当今最具有研讨价值画像祠堂之一,是各方学者专家研究汉代艺术的的重要关注点。从战国时期开始,农业、手工业、工商业、冶铁业的蓬勃发展,推动过了山东地区的经济文化,这就使山东地区具有“厚葬”的经济基础,另外,山东地区受到楚文化的影响,楚文化中“信巫鬼,重淫祀”的思想也在山东地区受到老百姓的信仰,再者,山东是著名思想家孔子的家乡,因此强大的经济基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共同推进了山东地区画像石艺术的蓬勃发展。在画像石丰富广泛的题材中,神仙世界的形象占据了一大部分的题材,其中伏羲、女娲、西王母的形象几乎在各地各个时期的画像石中都普遍出现,他们的出现表达了汉人对升仙思想的信仰,不仅在画像石中,壁画中也出现了大量描绘这些典型神仙形象的作品。这些神仙造型反映出汉人的文化思想以及儒家和道家在其艺术中的重大影响。造型艺术在是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而汉代造型艺术活动空前繁荣,而我们现今所发现的大量的墓葬艺术品与当时造型活动的蓬勃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本论文以伏羲、女娲、西王母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山东武氏祠中他们的形象为例,与同时期河南南阳十里铺、四川郫县新胜、江苏徐州铜山地区做比较研究,从而得出武氏祠画像石典型神仙形象独特的造型艺术的特征以及其与现代中国画造型的联系。
.........
1.2 文献综述
1)宋代金石学研究:最早关注武氏祠的是宋代的金石学家,金石学的兴盛,使得一些著名的提及武氏祠画像石的著作出现,①北宋时期的学者欧阳修在其著作《集古录》中集录了武荣碑和武斑碑中的碑铭;②赵明诚所著的《金石录》参照欧阳修的《集古录》,记载了武斑碑、武开明碑、武梁碑、武荣碑中的铭文并加以评论;③南宋时期的金石学家洪适的《隶释》和《隶续》是我们今天可追溯到的宋代对武氏祠画像石记录最齐备的的著作,不仅集录了武斑碑、武荣碑、武梁碑中的碑文及武梁祠中画像石上的题字,更将铭文与画像分为两部分分别加以评述,较之前的著作而言,其见闻增加了许多。这是宋代金石学家们对武氏祠画像石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宋代,武氏祠碑石和题榜上所刻的铭文,被金石学家们当作重点研究对象,“以字重画”,金石学家对铭文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画像,忽略了众多无铭文题榜的画像石,由此未能对武氏祠中画像石做出全方面、有深度的考察。2)清朝考古学研究: 宋代以后因黄河水患,武氏祠被湮没于地下,直至清初乾隆五十一年,著名金石学家黄易在嘉祥发现了武梁祠,出资并参与了武梁祠的修葺,使得武氏祠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中,并引来了大批金石学家的关注,大量的研究著作迭出不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①黄易所著的《小蓬莱阁金石文字》,描摹和整理了武氏祠画像石中的一些图像,对画像内容并未进行描述;②翁方纲的著作《两汉金石记》对武氏祠画像石中的画面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做了简单的论证;③毕沅和阮元所编的《山左金石志》对山东地域中的一百五十多块画像石画面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辑录,并加以对照;④冯云鹏和冯云鹓的著作《金石索》描摹了五十几幅武氏祠画像石中的图像五,并借鉴以往的历史文献加以探究;⑤瞿中溶的《汉武梁祠画像考》将武氏祠画像石中的铭文和图像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并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此为首部关于武氏祠画像石的专著。此时的金石学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发展为考古学,考古学对汉代画像石的开掘、集录、拓印、研讨,为进一步探究武氏祠提供了大量资料。
.........
第 3 章 武氏祠画像石神仙造型风格及其艺术特征....11
3.1 武氏祠典型神仙形象的地域特征..........11
3.1.1 伏羲、女娲神仙形象地域特征分析......11
3.2.2 西王母神仙形象地域特征分析..............24
3.3 武氏祠典型神仙形象的线性表达..........33
3.3.1 概括简洁的外轮廓线........34
3.3.2 精湛纯熟的内结构线........36
3.3.3 方圆相济的线条表达........38
3.4 武氏祠典型神仙形象成像方式的独特性.........40
3.5 本章小结......43
第 4 章 武氏祠神仙造型艺术对现代中国画造型的意义.......45
4.1 武氏祠造型艺术语言对现代中国画造型的影响.......45
4.1.1 武氏祠画像石的线性表达对现代中国画的影响........45
4.1.2 武氏祠画像石的剪影造型对现代中国画的影响........48
4.1.3 武氏祠画像石的平面构图对现代中国画的影响........50
4.2 本章小结.....52
第 4 章 武氏祠神仙造型艺术对现代中国画造型的意义
4.1 武氏祠造型艺术语言对现代中国画造型的影响
武氏祠画像石中所体现的造型理念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意象造型,使中国传统艺术中常用的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根据造型者主观的情感活动衍生出来艺术形象,在美学范畴中,意象造型主要表达的使物象或者画面的气韵、意韵,对气韵、意韵的追求产生了中国画家所特有的“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以神写形”、“以意造型”的造型观念。在《淮南子·说山训》中说到:在绘画作品中描绘著名美女西施的面容,形状好看而不能令人赏心悦目;描绘勇猛武将孟贲的眼睛,画得挺大而不能望而生畏。这是因为形象的主宰——神态、神韵没有表现出来的缘故。《淮南子·拴言训》云:“神贵于形也,故神制则形从[36]。”《淮南子·说林训》云:“寻常之外,画者谨毛而失貌,射者仪小而遗大[36]。”魏晋时期顾恺之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以及“以形写神”的观念,这些都是历代画家对于意象造型处于至关重要地位的肯定。汉代造型理论作为意象造型在美术范畴中的起点,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造型标准,为历代艺术家们所传承,并成为中国传统美术的基石并且直到今天也深深影响着现代中国画造型。在武氏祠画像石神仙形象的刻画过程中,意向造型贯穿了三个方面即:线性表达、剪影造型、平面构图。
........
结 论
山东武氏祠是建造于画像石鼎盛时期的东汉,由于画像活动的频繁,无论是在刻画题材还是雕刻技法上与早期雕刻的画像石相比,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武氏祠画像石作为现今最完整,最具有研究价值的汉代祠堂之一,祠堂中的画像石所表现的题材广泛、文化底蕴深厚,雕刻技法精湛,从宋朝开始便进入文人们的视界,特别是画像石上碑文书法受到了金石学家的普遍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关于武氏祠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泛,从考古学、宗教学、社会学到艺术学、文化学,这些不同的研究方向,以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对武氏祠画像石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至此,形成了现今研究“武学”的热潮。本论文通过对武氏祠画像石中伏羲、女娲、西王母神仙形象造型艺术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形象比例上:武氏祠画像石中神仙形象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头部比例是最大的,相对而言,躯干比例是最小的,更能给人一种浑厚古拙的视觉感受。(2)线条刻画:武氏祠画像石中,神仙形象的外轮廓线简洁凝练,内结构线精致细腻,内外结构线都有着方圆相济的特性,方中有圆,圆中寓方,以曲线为主,直线为辅,方圆曲直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3)独特的造型方式:人物造型多采用剪影造型,团块造型的方式,人物形象皆由头冠、头部、脖子、躯干和双臂等,这几大块组合而成,而这几部分身体结构被概括成简单的几何形态,并十分注重不同集合形所表达的形象个性的差异。于此同时,每个形象都经过主观的变形夸张,而不是对真实形象简单的描摹。以上几点造就武氏祠画像石雄浑粗犷的艺术风格,给人以古拙质朴的视觉感受。武氏祠画像石中的造型艺术也对现代中国画的造型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分别表现在:对中国画用线的影响、中国画中剪影式造型对画像石的借鉴以及画像石构图对与中国画构图的影响。武氏祠画像石中造型艺术的成就是中国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纯朴自然、线简意浓、形拙而精,这样的造型理念贯穿了汉代以后的中国绘画。然而随着世界的多元化发展,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受到了各种文化的冲击,就当代造型艺术而言,其中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绘画语言的作品已属于凤毛麟角。本论文对武氏祠画像石独特造型艺术进行研究,是希望传统的造型艺术能够引起国画绘画者的重视,使中国传统艺术得到传承与创新,保持良好的艺术民族性与独创性。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