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油画到后来风景油画、静物油画的产生,油画的形式变得多样,题材也是更加多样。材料也从之前的蛋彩画发展成为油画。杨·凡·埃克被称为油画之父。技法上从最初的平面化变得形式多样,如伦勃朗的厚堆技法,还表现对光的概括强调,新印象主义的点彩技法等新技法的产生更使油画技法多样化。油画变得更加生动丰富多彩。通过几百年的探索,油画发展日益成熟,通过传教士的传播油画在中国开始发展。在之后的发展中,油画更是不断结合中国的时代、文化、习俗等特点,发展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油画形式。比如最早一批接触到油画中国画家林风眠、刘海粟、徐悲鸿等人将中国画与油画相结合,另辟蹊径,开创出中国绘画的新格局。不论从色彩、构图、技法、题材上都一改往日油画传统特点,创造出新的形式,并将这种形式不断传承下去,而后使中国油画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通过学习了解早先欧洲油画发展,再到中国形式油画产生,将不同的油画技法、构图形式、色彩表现运用到创作中去,画出属于自己风格特点的油画。本文就是描述在创作中这些绘画语言形式的运用来具体分析这些绘画形式。
1.1 选题目的
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画面的美感性以及画作题材的选取,从而忽视了画面的形式构成研究,更多人会认为构成只是在设计中被广泛的应用,属于设计的领域范畴,从而将构成与油画创作割裂开来。在创作中只是进行单纯的构图和色彩的调配,认为将所画的物体画在画面上能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感情即可,缺乏对画面构图和色彩等形式构成的具体研究。画面的构成与构图并不完全相同,两者概念不等同,这在当代油画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这种重要性在当今许多画家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我在自己的创作中提出并进行尝试这些元素,将各领域、各专业相互融合、贯通,站在另一个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油画的创作,通过尝试发现新的创作方法,打开新的思路,也从另一个角度探寻自己的发展之路,为今后的创作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
1.2 选题内容
还记着小时候居住的房屋是平房,家家户户都是平房,房前有块空地,是属于自己家的小院子,院中种着各种树。现在长大了,儿时的平房也变成了高楼,一栋栋的高楼就像是雨后春笋,鳞次栉比,房屋造型几乎都长得一模一样,就像被一个个复制出来似的。越来越多的人渐渐遗忘掉了过去,忘记了过去的房屋长什么样子。现在的小朋友更是很少知道。所以我决定将以前的房屋建筑画出来,这些也属于历史文化中的一部分,虽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也不想被历史长河埋没掉。在写生时,我来到襄汾的汾城,这里“隐藏”着好多以前的回忆,有很早之前古代的建筑,寺庙、大堂,还有建国之初的“红色记忆”建筑,这些有的被破坏掉,有的被遗弃,而只有小一部分被保存下来。我将这些建筑中有特色的建筑进行构思创作,就有了《汾城记忆》这组作品和《废塾》。而后我又专程到了具有明清时期建筑特色的临县碛口古镇,这里还依旧保留着以前人们生活的样貌。街道、房屋依旧还是原来老样子,民风淳朴,顿时又勾起了儿时的回忆。所以我决定用自己的形式将他们描绘下来,通过在构图、色彩、技法等画面构成形式上分析如何将这些古建筑更好的体现在画面上,将他们各自特有的特点通过这些形式放大,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它们,以后得以更好回顾。所以,在我的创作中,更多的是表现那些被人们忘记的历史,那些看似普通,平凡不过的房屋建筑,却承载着几辈人的记忆和见证着这个历史的变迁。
..........
2 创作中素材收集、归纳
古时绘画讲究的是搜尽奇峰打草稿,师法自然。意思就是在画一幅画之前你要游遍名川大山,寻遍所有可寻之物,将这些景致都尽收眼底,记在脑中,这样才能开始一幅作品的创作。绘画要的是师法大自然,不能脱离大自然而闭门造车,那样所画景物有不符合常理之处。只有多走出去多看,多体会,才能画出更符合生活、符合自己心中所想的画,更能表现出大自然所蕴涵的内在的美。在创作之初,我跟着导师范老师进行了两次外出写生活动,第一次是来到吕梁石楼县的山村里感受大山带给我们的粗犷之感。第二次是去到了襄汾县汾城镇,这里远有唐朝的建筑庙宇、鼓楼、牌坊、殿堂,近有文革时期遗留下来的商铺,保存较为完整,很好的再现了那个时期的历史建筑风貌。站在这里虽不能说体会它的细腻之处但是相对粗犷的大山这里多了些许的柔和。人们生活在这里,这些建筑已经融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两次写生的确积累了一些素材,但是这些素材还远远不够。随后我又到了吕梁临县碛口古镇,这座位于黄河边上的古镇,是明清至民国年间我国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这里的建筑又和之前两个地方建筑风格截然不同,这里聚集的明清时期的建筑,高低有序错落在山间上,小巷四通八达,将整座古镇连接在一起。在走过的这些地方,有的建筑物我用相机将其拍成照片回去后再做筛选,有的直接对照着绘出简单的小稿而后进行修改。欣赏了不同地域的建筑,我将这些不同风情的建筑物刻画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建筑物网,有的在观察时就已经想好了创作形式,在回来之后又大量地欣赏其他画家有关画作或是上网搜集资料进行创作构思。通过前期大量、丰富的准备工作为之后的创作做好了一个铺垫。
.........
3 创作中画面构成安排
3.1 画面中的点、线、面
点、线、面的组成是造型表达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世间万物一切都是由点、线、面构成,在画面中这些因素组成画面的节奏感。点是视觉中最小的元素,先是点的出现才构成线,线形成面。点看似不被人重视,也有时很难察觉,但是它却可作为画面的点睛之笔。在西方油画中新印象主义的“点彩派”就是用各种颜色的点组成一幅画最后形成面。线是一种轨迹,无限延伸,比如射线。在画中作为一种画面符号,它可以分割画面,表现体积、力量、方向。线有曲线、直线、折线,不同线的形式表现出不同的力量和感觉。面用来表现体积感,表现画面的明暗和色彩关系,是点和线的集合。在我的创作中就充分的运用点、线、面三者结合,合理安排画面,使画面最终达到统一、一致的效果。《汾城记忆》中面的表现有天空的大色块和房屋墙面色块的表现都是面的体现。线的表现为房屋建造中比如房梁的刻画,门框的表现,还有通过线形成的整个房屋建筑的框架,门上广告牌,卷闸上一条条线的表现组成了卷闸的面,形成卷闸的样式,还有消防栓通过线条勾勒才体现出消防栓的外形,然后通过色彩的渲染形成一个小的块面就是最后消防栓的形成。窗户上木质结构的窗户板也是用一条条的线表现出来的,墙砖的表现通过细小的线条一条条刻画,分出墙砖的形态。以及台阶,还有电线,都是线在画面中的体现。也只有这些线最后组成了完整的画面。说到点,在画中不是一个小点而是用一个个小的物体来表现,单独来看他是一个大的物体,可以看作面,但是整体来看,放在大的画面中,他们就是画中点的表现。比如广告牌上的广告字,墙面隐约可见的大字,空调、桶、锅,屋顶上五角星标志、地上的砖、门牌号等这些小的物体组成画面的点。整个画面通过这些小的点,还有线的刻画最后形成整个画面。这就是点、线、面这些因素在这幅创作中的体现。
...........
2 创作中素材收集、归纳..............5
3 创作中画面构成安排........7
3.1 画面中的点、线、面..........7
3.2 画面构图确定......8
3.3 画面色彩的确定与运用....... 10
3.4 画面技法的运用..........14
3.4.1 画面笔触的运用.........14
3.4.2 画面中刮刀的使用....14
3.5 材质选择.............16
4 创作感悟...........19
4 创作感悟
在绘画创作中,我通过翻阅大量的书籍,参考了很多大师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大师们都通过自己的画面真真切切的表现出他们的所想、所感,将自身的想法融入到绘画中。无论从构图上,还是色彩上都有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而我在进行创作时,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语言,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飞乱撞。在创作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使自己深刻意识到了自己水平还很低很有限。有时候想表现一件事物脑中想的很明白,可是手上功夫却不够,怎么也表现不出来。这也反映出自己平时练的太少,基本功还是不够扎实,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在创作中总会有一种达到瓶颈之处再无法动弹向上无法挣脱的感觉。说到底就是是因为自己平时积累的东西太少,知识面太过狭窄,思维放不开,认识存在局限性。在创作最开始,我总是不断盲目地模仿、效仿别人的创作风格,有一种找不到自己的感觉,导致自己总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面貌。对画面理解不深刻,画面表现总是有一种杂乱、主次不分明的现象。而且开始进行创作时因为自己能力有限总画不好一幅作品,导致自己耐不住性子,心浮气躁,思想不集中,精力完全用不到画面上。通过向老师求教,大量翻看各种画册,参观各种画展,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游览、观光、实地查看,渐渐的我也学会了从中摸索、寻找规律,不再是为画画而画画,而是在画之前先想,先思考,我为什么要画它,用意何在,然后考虑该用什么样的形式去表现它。从构图、色彩、技法上逐渐探索,寻找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对于创作中构成要素的表现确实需要再更进一步的进行探索,因为有时候画面中就算极力突出自己的情感和意蕴,看重艺术创作的内容和艺术的精神,对社会、人文的关注及情感追求,但却常常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画面产生的视觉冲击力不尽人意,也不能深化主题,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不够重视画面中构成形式的表现,构图的规律和法则,色彩的形式感,技法上的灵活运用,这些都是画面表现力的重要体现。所以平时还要多多研究这些形式,而且大胆做出尝试,只有不断的尝试才知道什么更适合自己,才能做到手到擒来,技艺娴熟,在画面表现上才不至于单一。虽然现在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式方法,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自己在表现上有时候还是会出现手脑不一致的情况,表现力还是达不到自己的想要的水平。
.......
总 结
回首西方油画走过的近千年历史,他们不是一尘不变的,也在不断寻找,突破自己的方式,从突破中发现新的东西。从人文主义画派的开始到出现农民题材的画派,而后荷兰小画派的产生,再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等等不断发展。油画形式也是不断被丰富着。中国更是吸收西方绘画,融合中国精粹,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形式。不论哪种形式的出现和表现都是为了将一幅作品表现出淋漓尽致感,更是要抒发出画家的情感。一幅画最忌讳的就是没有主题形式的空洞的表现力,它只是作为一幅画存在,除此之外再无他用。为了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就要深入生活中去,了解它们的历史、文化、背景等一切有关的事物,而且还要博览群书,不能固步自封,增长自己的见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有足够的见识,不至于做一个井底之蛙,脱离了这个社会。通过这次创作,让我更多的体会、了解了山西的建筑,让我在绘画之余更想通过自身努力去保护、宣传他们,让更多人去知道他们,在这个繁华城市背后还有他们的存在,也能让自己心慢慢地平静下来,用心和去他们接触,听他们诉说自己的故事。其次就是在创作时还要学会去感受自然,聆听自然。听他们都说了什么,好好体会。学会和自然进行沟通。这些感受除了可以用文字进行表述还可以用画笔进行描绘,把你的真情实感,所想所见所感都创作到画面中。张璪说过一句话叫做“外师造化,中的心源”,意思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大自然,但是自然美并不能成为真正的美,这还要取决于艺术家内心情感和想法。所以学会舍取,取自己有用之物,舍有碍于画面美感之物,可以学着变换角度思考,而后将复杂变得简单,简单变得更加精细。所以在自己创作中,先去了解,让自己对这些事物有了感情,有了想法,然后再思考接下来如何去做,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才会在创作中更加严谨的思考每一步,每一个细节,并把创作技巧方法运用到画面中,最终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