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疫苗犹豫对接种行为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63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预防医学论文,本研究编制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预防接种知识与接种行为的测量工具,以及为准确测量预防接种知识和预防接种行为提供依据;汉化了疫苗犹豫测评工具,为国内测量疫苗犹豫提供支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及消灭感染性疾病的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手段,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接种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1],做好预防接种对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意义非常重大。早在 1796 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发明接种牛痘来预防天花,开创了预防接种的先河。自 1978 年我国实行儿童计划免疫开始,各种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明显下降。但近几年,随着部分传染病呈波浪式或逐年上升趋势[2],尤其全球大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蔓延,人们对预防接种的关注程度也逐渐提高。
预防接种是减少感染性疾病对儿童健康威胁的重要手段,是儿童的“健康保护伞”。我国也是较早实施儿童预防接种措施的一个国家之一。根据我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建议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我国疫苗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疫苗是政府免费提供的一类疫苗,第二种疫苗是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二类疫苗。其中,第一类儿童疫苗的全程免疫接种率普遍在 95%以上,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已经达到 99%以上,这类疫苗接种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3]。相反,二类疫苗是由国家规定的自费且由公民自愿接种的疫苗,因其宣传力度较少,儿童家长如果不刻意研究则很难搞清楚这类疫苗需不需要接种、怎么接种,甚至有些儿童家长会觉得二类疫苗不重要等存在认识误区。因此,我国二类疫苗的接种率仅为 7.82%~92.03%,远低于一类疫苗接种率,也低于美国(93.8%~94.5%)等发达国家的接种水平[4-8]。
对此《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我国预防接种工作重点是完善免疫规划体系、制度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加大投入,继续增加免疫规划疫苗和品种,从婴儿到青少年、成人和高危人群包括卫生保健人员等扩大覆盖人群范围,根据控制疾病的需要,引入更多的新疫苗并完善免疫策略,满足公众需求[9]。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逐步推动将安全、有效、财政可负担的第二类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使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接种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疫苗的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疫苗种类只是“行政”上的划分,在以疾病的危害性、疫苗的接种效果或者安全性上,两者没有区别且同等重要。
..............................

1.2 研究目的
了解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疫苗犹豫与接种行为的现状,分析在不同一般人口学特征上的预防接种知识、疫苗犹豫与接种行为差异,明确预防接种知识、疫苗犹豫与接种行为的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探索预防接种知识、疫苗犹豫对接种行为的影响,为儿童家长制定预防接种相关干预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知识”一词在新华字典中解释为[29],是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预防接种知识则是指了解为预防传染性疾病,在人体内注射或接种疫苗来消除或降低病原性微生物,以及对此判断、学习和研究所获得的认识范围[26]。目前在国内研究中,对预防接种知识并没有明确的定义。预防接种(vaccination)是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积极措施之一,可使人体产生“抗体”,抵抗相应病原体对人体的侵袭,使人不发病或使症状减轻[27]。部分研究认为预防接种知识不仅仅是指预防接种本身的知识,还包括与预防接种相关各领域的知识[2,6,10]。
国外有研究指出,预防接种知识可分为两大类[30]:(1)陈述性知识:是描述预防接种这一客观事物的特点与关系的知识,解释预防接种的本质属性的反应,或预防接种与其他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描述性知识,即回答“这是什么”,如对“预防接种”理解含义、知道打预防针能够预防传染病等。(2)程序性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是关于预防接种操作步骤的知识,主要用来指导进行预防接种操作和实践的方法与技巧,即回答“这应该怎么做”如,知道要为儿童接种疫苗应该去哪里、知道发生接种后异常反应时应该如何应对等。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2 研究对象
2.2.1 抽样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吉林省延边州 3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 所县镇卫生院和 1 所妇幼保健院,前来接种儿童疫苗的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
2.2.2 纳入标准
(1)0~6 岁儿童的家长;(2)本地区居民或在本地区居住半年以上者;(3)沟通良好、无语言障碍者;(4)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者。
2.2.3 排除标准
(1)雇佣式看护者,如保姆等;
(2)近期参与过类似研究者。


预防医学论文参考怎么写

........................

2.3 研究工具
2.3.1 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与接种行为问卷
通过国内外文献考察,发现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与接种行为问卷大部分是以自行设计为主,并了解到未进行系统化的问卷开发及验证其信效度。由此,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儿童预防接种知识和预防接种行为的文献,并开展了制定条目池、专家函询及信效度检验等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化的问卷开发,并通过客观的指标进行了问卷的信效度检验。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与预防接种行为问卷开发过程具体如下:
(1)拟定问卷条目池并制定专家函询表
1)拟定条目池:查阅相关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和接种行为的文献,通过整理删减相同条目和与本研究方向不相符的条目等工作,拟定了初步的条目池。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包括预防接种常识、接种政策与法规、疫苗接种与相关疾病和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4 个维度的 40 个条目;儿童家长预防接种行为包括行为过程、行为意识和信息行为 3 个维度的 17 个条目。2)制定专家函询表:根据拟定的条目池,编制了《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与预防接种行为问卷专家函询表》,并在专家函询表中明示了研究目的、预防接种知识与预防接种行为概念的界定,以及提示了问卷的评分标准。
(2)专家函询
1)专家遴选:由于预防接种知识与行为涉及内容广泛且受特定环境影响,本次专家遴选均选择社区护理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此次专家函询。为保证此次专家函询严谨可靠,所选专家均具有 10 年以上相关领域科研经验或工作经历;为保证专家团队的代表性、咨询意见的全面性以及可能出现的无应答情况,遴选专家分别来自本校、外校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实施专家函询:采用德尔菲法,遴选对所研究的领域有一定的造诣专家,通过匿名函询的方法保证专家能够真实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并可以根据专家评分进行统计分析与推断,共实施了 3 次的专家函询。每轮函询表将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相应专家,同时,用微信或电话联系该专家,告知函询表的用途及反馈的最后期限,在最后期限的前一天对尚未反馈的专家致电提醒。在本轮专家函询表发放 2 周后开始此轮函询表的统计分析,此时仍未提交反馈咨询表的专家即视为拒绝参加此次专家咨询。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29)
3.1 研究工具的开发及预调查结果............................... (29)
3.2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31)
3.3 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水平及在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 (33)
第四章 讨论.................................... (42)
4.1 研究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42)
4.2 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现状分析.............................. (42)
4.3 儿童家长疫苗犹豫现状分析................................ (45)
第五章 结论................................. (53)
5.1 主要结论.................................... (53)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53)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本研究出于地区等因素限制,所遴选的专家的数量、学历、职称等条件均较少或较低于部分研究[26,,27,75],但所遴选的专家分别来自于护理学院(本校、外校)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属于预防接种相关行业且均有较深厚的工作或研究经验,对本研究主题和影响因素均有着深刻的理解。所有专家均在收到咨询表后都能在 1 周内提供反馈评分及意见,专家积极性较好,专家的熟悉系数、判断依据和权威系数均比较高,说明本研究工具的开发有一定意义和价值,但部分条目的变异系数较高,这可能与专家工作或研究背景不同有关,来自学院的专家更看重理论,而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家更看重实践。
本研究对所采用的研究工具均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具这些量表均备良好的总信度、折半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校标效度,详见附录 F,因此可用于调查延边地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疫苗犹豫与接种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本研究对 692 例延边地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进行了测量,研究对象总体预防接种知识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低于朱文龙等[10]于上海等地的调查结果,高于郭光令等[135]于湖北的调查结果。3 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对儿童疫苗的认识、预防接种注意事项和预防接种证与疫苗分类知识,该结果与部分研究结果相似[26,31,32]。本研究中对儿童家长对儿童疫苗的认识得分最高,这可能与我国对儿童疫苗知识的宣传有关,儿童是预防接种的重点,儿童疫苗是预防接种的重要主题,家长作为儿童的监护人,承担接种疫苗的授权与豁免[3,47]。预防接种证与疫苗分类知识得分最低,原因可能是这类知识相对理论性比较强,与接种疫苗关系相对不密切,该结果与所得出的研究结果类似[49,50]。
.........................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1)本研究制作的预防接种知识量表、疫苗犹豫量表、预防接种行为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可用于调查延边地区儿童家长。
(2)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和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的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存在显著差异。
(3)不同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月收入和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的儿童家长在疫苗犹豫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4)不同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月收入、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和家庭结构的儿童家长在预防接种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
(5)预防接种知识越高、疫苗犹豫越低的儿童家长接种行为越好。
(6)预防接种知识、疫苗犹豫、性别、学历、居住地、子女年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儿童家长的接种行为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