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材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行 ESD 治疗胃部病变的 393 例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变情况、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多次复查的患者纳入首次行 ESD 治疗的资料。纳入标准:(1) 内镜下或(和)病理诊断为胃黏膜病变,符合 ESD 适应症,同意择期行 ESD 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2) 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能够耐受麻醉及手术,且积极配合的患者。排除标准:(1) 存在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贫血或感染尚未纠正的患者;(2) 术前发现存在麻醉高危风险的患者;(3) 怀疑存在消化道穿孔或消化道梗阻的患者;(4) 未停止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类药物至少 1 周或检查发现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5) 恶性肿瘤且高度怀疑存在肿瘤转移的患者;(6) 符合 ESD 适应证,但拒绝行内镜下治疗或自愿选择外科手术者。
记录如下因素:(1) 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既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药、合并症、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肿瘤标志物、术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2) 病变情况:病变大小、病变位置、宏观形态、合并溃疡、合并瘢痕、浸润深度、HP 感染、病理类型等;(3) 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分片切除、整块切除、完全切除、治愈性切除、切缘阳性、脉管浸润、术后发热、术后肺炎、术中出血、术后出血。
...............................
1.2手术器械
Olympus GIF-H260Z 胃镜、Olympus GIF-H260J 胃镜、Dual 刀、IT-2 刀、氩离子电刀、与内镜匹配的透明帽、圈套器、热活检钳、电凝器、止血夹、各类注射器、去泡剂(二甲硅油散)、表面麻醉剂(丁卡因胶浆)、黏膜下注射液(0.9%氯化钠、肾上腺素溶液)、染色剂(碘、靛胭脂)、标本固定泡沫板等。
术前完善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行结合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und, EUS)、胸腹部 CT 等检查,明确患者有无心、肺、脑、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或者是否存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评估是否存在 ESD 治疗禁忌症;术前经我院麻醉科医师评估麻醉风险,反复与患者及家属交代 ESD 治疗的必要性及风险性,并签署手术及麻醉知情同意书。对于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药物的患者术前至少停用药物一周。术前一天流质饮食,晚 20:00 后禁食水,手术当天空腹,排空大、小便。麻醉过程及 ESD 治疗在心电监护设备下完成。所有患者均麻醉顺利,无因麻醉意外及术中严重并发症而未完成手术的情况。
............................
第二章 结果
2.1 研究的基本资料
2.1.1 患者的总体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 393 例患者,2012 年 4 例(1.0%),2013 年 15 例(3.8%),2014 年 8 例(2.0%),2015 年 36 例(9.2%),2016 年 46 例(11.7%),2017 年63 例(16.0%),2018 年 85 例(21.6%),2019 年 64 例(16.3%),2020 年 72 例(18.3%)。自我院开展 ESD 治疗以来,因胃部病变行 ESD 治疗的人数总体是逐年增加的,其中 2018 年行 ESD 治疗的人数最多(见图 3-1)。
图 3-1 年份与患者人数变化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 393 例患者,其中男性 242 例(61.6%),女性 151 例(38.4%),男女比例为 1.6∶1(见图 3-2);年龄<40 岁 28 例,40-49 岁 71 例,50-59 岁 138例,60-69 岁 120 例,70-79 岁 34 例,≥80 岁 2 例;年龄范围为 19-81 岁,平均年龄为 55.9±10.7 岁。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患病人数如图 3-3 所示,除<40岁年龄段男女人数相同之外,其余各年龄段男性患病人数均高于女性。BMI<18.5 为 23 例,BMI≥25 为 117 例,BMI 位于两者之间为 253 例。存在吸烟史 109例,饮酒史 85 例,胃肠道癌家族史 23 例,服药史即既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药 6 例,合并高血压病 92 例,合并糖尿病 26 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 15例,合并慢性肾脏病 3 例,合并心血管疾病 97 例,合并脑血管疾病 5 例;肝功能异常 8 例;凝血功能异常 3 例;血小板计数异常 42 例;癌胚抗原(CEA)异常 25 例,糖类抗原 199(CA199)异常 11 例,糖类抗原 125(CA125)异常 3例,糖类抗原 724(CA724)异常 58 例,甲胎蛋白(AFP)异常 16 例;术前使用 PPI 为 166 例(见表 3-1)。
图 3-2 患者的性别分布
2.2ESD 治疗的手术疗效
2.2.1 病变整块切除风险因素的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 393 例病例,均经 ESD 成功切除,成功切除率为 100%。按病灶是否被一次性整块切除分为整块切除组、非整块切除组。在整块切除组中纳入病例 369 例,非整块切除组纳入 24 例,整块切除率为 93.9%(369/393)。
影响整块切除的单因素分析见表 3-4。患者的性别、年龄、BMI、服药史、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肝功能、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CA724、AFP)、术前使用 PPI、合并溃疡、合并瘢痕、浸润深度、HP 感染、术中穿孔与整块切除无显著相关性(P>0.05)。血小板计数(P=0.001)、病变大小(P=0.037)、病变位置(P=0.039)、宏观形态(P=0.041)、术后病理类型(P<0.001)、术中出血(P=0.002)与整块切除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将有意义的单因素共同纳入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异常(OR: 0.273, 95CI: 0.097-0.769, P=0.014)、术中出血(OR: 0.236, 95CI:0.064-0.877, P=0.031)是整块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 3-5)。
表 3-4 影响整块切除的单因素分析
.................................
第三章 结果...........................................................5
3.1 研究的基本资料..................................................5
3.1.1 患者的总体情况.................................................5
3.1.2 患者的一般情况................................................5
第四章 讨论......................................................27
4.1 ESD 治疗效果.............................................27
4.2 ESD 治疗并发症................................28
第五章 结论................30
第四章 讨论
4.1 ESD 治疗效果
随着内镜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完善,其适应症不断扩大,ESD 不仅被认为是治疗 EGC 的首选方法,也被推荐为治疗胃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首选方法[15]。与西方国家相比,日本的患病率较高[16],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日本利用内窥镜筛查出大量早期疾病,因此治疗性胃镜开始用于治疗黏膜病变,在随后的几年内将其扩展到治疗黏膜下病变。目前不仅在中国、韩国等东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也逐渐被西方国家采用[17]。
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7-9, 18-20],对于胃黏膜病变及黏膜下病变,ESD 治疗都有较好的疗效。戎龙等[20]的研究表明,与外科手术相比,ESD 对于 EGC 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 93.8%、91.4%,而手术组均为 100%,但 ESD 组手术时间短、术后禁食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及术后并发症少,且两组术后复发率及 5 年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Daoud 等[7]的研究表明 ESD 治疗胃肠道病变的疗效可能存在东西方差异,与西方国家相比,东方国家 ESD 治疗的整块切除率(95% vs 85%)、完全切除率(89% vs 74%)、治愈性切除率(82% vs 71%)均较高。正如一项来自于西方国家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 ESD 切除胃部肿瘤性病变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 96%、84%、72%[19],这一研究结果与一项国际调查的结果相似[20]。原因可能与西方国家 EGC 发病率较低,内镜切除的经验相对有限相关。
本研究共纳入 393 例患者,成功切除率为 100%,整块切除率为 93.9%(369/393),完全切除率为 90.8%(357/393),治愈性切除率为 89.1%(350/393),这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7-9, 18-20]。此外,本研究分析了血小板计数、病变大小、病变部位、宏观形态、术后病理类型、术中出血等因素与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异常及术中出血均为ESD 整块切除、完全切除、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计数异常影响凝血功能,但 Sanomura 等[21]在对 EGC 患者行 ESD 治疗的研究中发现,是否使用抗凝药物与完全切除、治愈性切除之间无显著意义。Song 等[22]通过对胃切除术后残胃患者行 ESD 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胃切除类型、病变大小、宏观形态、术后病理类型与不完全切除无关,仅切除范围累及缝合线时与不完全切除显著相关,这可能与残胃内残渣潴留影响视野、操作空间变小、缝合线周围大量纤维化有关。
........................
第五章 结论
1.ESD 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 93.9%、90.8%、89.1%,血小板计数异常及术中出血均为整块切除、完全切除、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
2.年龄≥65 岁、凝血功能异常、并发肺炎是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5岁、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是术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CA199 异常、分片切除、神经鞘瘤是术中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出血是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