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对犯罪青少年进行的艾滋病知识的问卷调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04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导语:本文通过了解合肥市犯罪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态度和健康教育需求的情况,并对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在犯罪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由本站硕士论文中心整理。
前言
青少年是即将进入性行为活跃期的主体,必须做好这部分人群的相关工作。在我国已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大部分是青年人。在各类高危人群中,青少年都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成为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重点人群。我国青少年所面临的艾滋病风险有:青少年的性健康知识匾乏、性成熟年龄普遍提前、性行为开端的低年龄化、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性伙伴增多的趋势、药物滥用(尤其是静脉注射吸毒),参与卖血或地下性产业等因素。
犯罪青少年会面对与其他青少年同样的问题,如心理生物性紊乱、情绪问题、人格冲突、人际冲突、性心理问题等l2]。犯罪青少年不仅在上述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还具有他们特有的心理特点:精神质特征明显,个性相对比较孤僻,进攻性较强,有敌意,缺乏同情心,是非感较差。易到处惹麻烦;神经质特征也比较明显,容易激动,一旦情绪被激发,很难平复,且容易对外界的事物抱有偏见,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主观角度看待问题。他们的性格不易敞开心扉,思想不成熟,考虑问题较简单,社会适应能力较弱。
犯罪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可能是其进入劳动教养所后才产生的,因为这里毕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场所,学习、生活等都要受到严格的限制,与其入所前相比又失去了一定的自由,这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l4]。这样的经历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对待善恶、危险有不同于一般青少年的态度,对社会、家人、朋友有叛逆等情绪,使他们缺乏对艾滋病的抵御能力,更易受到艾滋病的威胁,成为了社会上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因此,在犯罪青少年中做好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由于人们的传统思想和犯罪青少年的特殊身份,对这一部分人群关注得比较少,但他们的素质将影响我们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稳定和和谐。尤其是犯罪青少年的各个方面还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在教育水平、心理健康和卫生方面得不到有效的关爱造成了他们的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他们将成为未来孩子的父母,他们的素质将影响到下一代的发展。他们的特殊人生经历和身份导致他们成为社会上的弱势奋体,他们之中的大部分所受教育水平不高,因此很早就走向社会,也有‘许多成为了社会中的“黑暗”人群,这些原因都让他们容易受到艾滋病的威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硕士(N于H)学位论文胁,如果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知识和预防意识将给他们和下一代带来巨大隐患。
而犯罪青少年的艾滋病健康教育问题,目前在国内更未引起重视。通过本次研究,将初步反映犯罪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为进一步推进关爱、保护犯罪青少年工作,探讨提高犯罪青少年艾滋病基本知识及相关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供了基础性资料。现在艾滋病流行的总体趋势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7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估计,2007年全球共有3320万(3060万~3610万人)艾滋病毒感染者、新感染艾滋病的人数为250万(180万~410万人),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为210万(190万一240万人)Isl。中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对2007年中国艾滋病疫情进行估计结果显示:截止2007年底,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55万~85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 0.05%(0.04%~0.07%)。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8万一9万人)。目前,中国艾滋病流行有几个特点: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总体疫情仍呈上升趋势,上升速度有所减缓;三种传播途径并存,吸毒和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艾滋病发病和死亡情况严重,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存在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
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2006年9月,国艾办和有关部委启动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活动。教育部、卫生部印发了《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2007年6月,国艾办、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共同发起主题为“预防艾滋,共建美好校园”的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编印了《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读本》。教育部为4000多所学校配备了预防艾滋病教育教学资料,万余名学校师资接受了专题培训,师范院校开展了职前培训工作,举办了全国艾滋病防治现场观摩会,组织了“全国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知识网上有奖问答活动”,点击率达到1800万人次。共青团中央开展以“青春红丝带”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有14000多名青少年参与了校内青少年的同伴教育网络,“面对面”交流的青少年达20万人,并通过互联网覆盖了320万青少年。

参考文献:
[1]杨武步,李瑞雪. 农村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调查分析[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7,(04) .

[2]刘彦文. 略论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及其影响[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8,(06) .

[3]陆娟,陈阳贵,刘玉辉. 2004年新疆劳教所部分吸毒者艾滋病知识知晓及行为调查[J]. 地方病通报, 2005,(04) .

[4]马骊. 西部贫困地区女童失学问题分析——以陇南市礼县为例[J]. 甘肃高师学报, 2006,(04) .

[5]明中强.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成功经验[J].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1999,(05) .

[6]曹洪涛. 艾滋病与青少年[J].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3,(02) .

[7]于玲玲.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 教学与管理, 2005,(27) .

[8]广少奎. 女童教育: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女童教育现状、原因及对策思考[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01) .

[9]沈惠章. 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探析[J]. 青年探索, 2008,(01) .

[10]孙宝志. 艾滋病流行形势与艾滋病健康教育[J]. 中国热带医学, 2006,(07) .

[11]Solomon MZ,DeJong W. Recent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prevention effort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AIDS health education .Health Educ Q, 1986, 13 (4) :301-316 .

[12]HIV/AIDS (UNAIDS),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AIDS epidemic update .2007, :11 .

[13]UNAIDS,WHO. Report on Global HIV/AIDS Epidemic .2006, .

[14]UNICEF Editorial and Publications Section,pision of Communica-tion. Young people and HIV/AIDS opportunity in crisis .NewYork USA: UNICEF,Joint Unaids and WHO, 2002, :4-35 .
[15]焦锋,韩云涛,李飞,黄巧云,李伟明,李静. 犯罪青少年HIV/AIDS的KAP调查分析[J]. 卫生软科学, 2007,(01) .


目录:
一 英文缩略语表 5-6
二 中文摘要 6-8
三 英文摘要 8-9
四 前言 10-15
五 合肥市犯罪青少年艾滋病知识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15-4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17
2 结果 17-31
3 讨论 31-35
4 结论 35-36
5 研究小结 36-37
6 参考文献 37-40
......
八 综述 44-57
九 调查表 57-64


您可能有医学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医学论文频道选取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